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性,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个体在内在语言知识或语言网络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语言知识,建构自己对语言的理解,最终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成为能够自我控制学习、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终身学习者。
一、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
1.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该模式中,学生是有着不同特性和需求的能动的语言学习主体,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个人建构的。因此,教学的设计不是力图将外部现实的结构映射在学习者身上,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吸引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寻求他人的帮助,指导他们掌握和利用学习策略,从而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2.尊重语言学习风格和因材施教。在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环境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这种差异大量存在。如果教学中有合适的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那么它们的动机、行为和成就会得以提高和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建立最佳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允许学习者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新导入的内容必须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等相关,从而产生必要的联想作用,使新旧知识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能力网络结构,强化长时记忆和使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往往要使用一些背景知识作为活动的铺垫,或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活动。
4.内在动机的激励和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而当语言成为传递学习者感兴趣或相关信息的中介时就会刺激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这样的活动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性的教学;以内容为中心的活动;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基调的活动;以技能培养为基础设计的测试等等。
5.提倡过程反思和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自我指导特别重要,因为当学习者在教室外使用英语时,教师是不可能给他们直接的指导和教学的。英语学习者需要被传授更广泛的学习策略,以获得在目标语言学习中的能力和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发展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教师应该提供丰富而又有启发性的活动,个别化的反思任务来有意识地发展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二、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结构
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语言学习的个体性,其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基本上围绕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者所能得到的语言素材,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语言输入,英语习得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效果的。语言输入的性质与质量是因人而异的,语言的输入存在着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之分,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可能进入语言习得者头脑中的语言体系,只能“左耳进,右耳出”。
第二阶段:语言吸收。与语言输入不同,语言吸收是指习得者实际吸收与内化了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语言输入的性质和质量。只有当习得者理解输入的英语素材后,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可能将他们输入大脑,如果习得者对该语言一无所知,语言输入就不可能输入他们头脑中的语言体系。“语言吸收”与“语言输入”的区分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语言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在为英语习得者提供语言素材时,应考虑如何根据他们的水平决定语言素材输入与吸收的比例,一般而言,当学习者有了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时,习得就能发生。
第三阶段:意义建构。学习者对新的语言能力的获得实际上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语言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输入材料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的语言知识结构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根据具体输入材料的不同而受到重新建构。建构的结果是新的输入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的完整的新体系、新结构。
第四阶段:环境反馈。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其真实环境,同样的词汇和句型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语言意义的建构需要建立在对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如,在客人、主人见面时,主人的“Youarewelcome!”的意思是“欢迎!”。同是这个句子,对于表达感谢之意("Thanks.")的被帮助人来说却是“别客气!”的意思。因此,在英语学习中,环境反馈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第五阶段:反思评价。为了学好语言,学习者还要具备自觉学习语言的意识。尤其在汉语为母语、缺少使用第二语言(英语)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者要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制订学习计划、有意识地寻找语言实践的机会,尽量运用已有知识表达思想,监控学习中的错误和不断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估,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并通过向他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分析,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技能。这个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但也最容易被英语教师所忽视。
三、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教师、学习材料和学习策略训练是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四大支柱。它要求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出发点,教师充当助手,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真实的、开放的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材料,并注重学习策略训练。
学生在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居于中心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和评价都必须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的能力提高为根本目标。模式设计至少要考虑学生以下四方面认知特点:个体偏爱的认知加工方式、个体学习风格、个人兴趣需要和个体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喜欢深思熟虑,有些学生反应迅速,有些学生偏爱视觉型加工方式,有些学生则喜欢听觉型加工方式。因为个体生长环境和知识背景不同,其兴趣和需要也常常不同。此外,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个性认知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的基础上,一般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征。’
教师在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充当重要角色。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蕴藏着巨大潜力,需要教师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其次,教师要鼓励与启发学生多提问题,改变过去听课文、看图画,然后进行讨论,只说不问的做法,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第三,教师要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找新词与词组,自己找出语音、语法与词汇变化的规律,自己找出中外文化的差异;第四,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听音乐、看图片、录像等发展联想与想象;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元认知行为,使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反思最终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风格。
语言材料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个体认知教学模式要求学习材料具备有意义、真实性、开放性和问题导向等特征。所谓“有意义”是指学习材料对每个学习者而言都应该是有意义的,能够为他们所理解和吸收。所谓“真实性”是指学习材料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并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迁移和应用。所谓“开放性”是指材料应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需要的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丰富,以满足学生认知和兴趣发展。所谓“问题导向”是指语言材料中往往包含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计划和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凸现个性,提高语言能力。
学习策略训练是基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习得、储存和随时引用语言信息而有意识和有目的地采用的具体行动和技巧。例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一般都能有意识地利用实践的机会,积极、准确地猜测,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努力掌握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监控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不能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或不自主地提高学习和自信心等。学习策略通常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基于个体认知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而学习策略的训练常常是通过引导反思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王传金.教学模式研究:何去何从.克山师专学报,2000(2).
[2] 冯克诚,西尔袅主编.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
[3] 江东耀.“篇章整体结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甘肃教育,2001(6).
[4] 李光文:以学生质疑为主,构建“主体—多动”英语教学模式.,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5] 明洁萍.国内外英语教学动态及其启示.广西师院学院学报,199a(4).
[6] 何克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 左焕琪编著.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任洪钺)
一、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
1.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该模式中,学生是有着不同特性和需求的能动的语言学习主体,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个人建构的。因此,教学的设计不是力图将外部现实的结构映射在学习者身上,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吸引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寻求他人的帮助,指导他们掌握和利用学习策略,从而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2.尊重语言学习风格和因材施教。在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环境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这种差异大量存在。如果教学中有合适的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那么它们的动机、行为和成就会得以提高和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建立最佳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允许学习者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新导入的内容必须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等相关,从而产生必要的联想作用,使新旧知识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能力网络结构,强化长时记忆和使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往往要使用一些背景知识作为活动的铺垫,或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活动。
4.内在动机的激励和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而当语言成为传递学习者感兴趣或相关信息的中介时就会刺激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这样的活动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性的教学;以内容为中心的活动;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基调的活动;以技能培养为基础设计的测试等等。
5.提倡过程反思和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自我指导特别重要,因为当学习者在教室外使用英语时,教师是不可能给他们直接的指导和教学的。英语学习者需要被传授更广泛的学习策略,以获得在目标语言学习中的能力和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发展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教师应该提供丰富而又有启发性的活动,个别化的反思任务来有意识地发展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二、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结构
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语言学习的个体性,其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基本上围绕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者所能得到的语言素材,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语言输入,英语习得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效果的。语言输入的性质与质量是因人而异的,语言的输入存在着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之分,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可能进入语言习得者头脑中的语言体系,只能“左耳进,右耳出”。
第二阶段:语言吸收。与语言输入不同,语言吸收是指习得者实际吸收与内化了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语言输入的性质和质量。只有当习得者理解输入的英语素材后,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可能将他们输入大脑,如果习得者对该语言一无所知,语言输入就不可能输入他们头脑中的语言体系。“语言吸收”与“语言输入”的区分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语言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在为英语习得者提供语言素材时,应考虑如何根据他们的水平决定语言素材输入与吸收的比例,一般而言,当学习者有了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时,习得就能发生。
第三阶段:意义建构。学习者对新的语言能力的获得实际上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语言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输入材料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的语言知识结构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根据具体输入材料的不同而受到重新建构。建构的结果是新的输入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的完整的新体系、新结构。
第四阶段:环境反馈。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其真实环境,同样的词汇和句型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语言意义的建构需要建立在对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如,在客人、主人见面时,主人的“Youarewelcome!”的意思是“欢迎!”。同是这个句子,对于表达感谢之意("Thanks.")的被帮助人来说却是“别客气!”的意思。因此,在英语学习中,环境反馈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第五阶段:反思评价。为了学好语言,学习者还要具备自觉学习语言的意识。尤其在汉语为母语、缺少使用第二语言(英语)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者要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制订学习计划、有意识地寻找语言实践的机会,尽量运用已有知识表达思想,监控学习中的错误和不断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估,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并通过向他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分析,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技能。这个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但也最容易被英语教师所忽视。
三、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教师、学习材料和学习策略训练是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四大支柱。它要求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出发点,教师充当助手,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真实的、开放的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材料,并注重学习策略训练。
学生在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居于中心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和评价都必须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的能力提高为根本目标。模式设计至少要考虑学生以下四方面认知特点:个体偏爱的认知加工方式、个体学习风格、个人兴趣需要和个体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喜欢深思熟虑,有些学生反应迅速,有些学生偏爱视觉型加工方式,有些学生则喜欢听觉型加工方式。因为个体生长环境和知识背景不同,其兴趣和需要也常常不同。此外,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个性认知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的基础上,一般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征。’
教师在基于个体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充当重要角色。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蕴藏着巨大潜力,需要教师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其次,教师要鼓励与启发学生多提问题,改变过去听课文、看图画,然后进行讨论,只说不问的做法,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第三,教师要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找新词与词组,自己找出语音、语法与词汇变化的规律,自己找出中外文化的差异;第四,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听音乐、看图片、录像等发展联想与想象;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元认知行为,使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反思最终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风格。
语言材料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个体认知教学模式要求学习材料具备有意义、真实性、开放性和问题导向等特征。所谓“有意义”是指学习材料对每个学习者而言都应该是有意义的,能够为他们所理解和吸收。所谓“真实性”是指学习材料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并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迁移和应用。所谓“开放性”是指材料应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需要的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丰富,以满足学生认知和兴趣发展。所谓“问题导向”是指语言材料中往往包含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计划和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凸现个性,提高语言能力。
学习策略训练是基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习得、储存和随时引用语言信息而有意识和有目的地采用的具体行动和技巧。例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一般都能有意识地利用实践的机会,积极、准确地猜测,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努力掌握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监控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不能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或不自主地提高学习和自信心等。学习策略通常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基于个体认知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而学习策略的训练常常是通过引导反思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王传金.教学模式研究:何去何从.克山师专学报,2000(2).
[2] 冯克诚,西尔袅主编.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
[3] 江东耀.“篇章整体结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甘肃教育,2001(6).
[4] 李光文:以学生质疑为主,构建“主体—多动”英语教学模式.,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5] 明洁萍.国内外英语教学动态及其启示.广西师院学院学报,199a(4).
[6] 何克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 左焕琪编著.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