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充分展现教学主体——学生的活力。在语文实践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营造愉悦氛围、训练动手能力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 教学平台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不断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充分展现教学主体——学生的活力,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在适宜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彰显。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能展现的机会。
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其中争议的问题,如“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大辩论。一时,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正方与反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且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虽然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但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课《走上辩论台—上网利弊谈》上,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后进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还利用网上论坛的形式继续谈论看法,这种人机交互式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二、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想要表达
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是推动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以讲授《紫藤萝瀑布》为例,我在课件开始部分设计了动画图片,目的是把学生导入紫藤萝瀑布的意境:伴随《春江花月夜》的柔和乐韵,学生通过观看紫藤萝的实景视频,让思绪在浓密的紫藤萝中漫步……把学生带入意境,介绍作者在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把学生的心由舒缓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再次进入作品“看花”的优美意境,听着播音员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幽雅,更感受宗璞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
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激情。为了上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让学生体会春的美景,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上了一堂“欣赏、感知”课,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当美丽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随悦耳动人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春光明媚、万木争荣、百花争妍、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中,他们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高昂,大大激发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感知中逐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达成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训练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是关键。既让学生“动起来”和“活起来”,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获得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成果。
在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生命的意义”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运用电脑技术制作语文作业——《金色的童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收集整理自己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的照片,择其所需进行电子扫描处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制成小册子,每幅照片配以小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儿歌、诗歌、小故事,真实而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自由幸福生活及天真、浪漫的童趣。制成后,学生共同交流,互相品味别人的“花样童年”。而且一定要让父母观看,让他们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尝到了甜头后,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了,积极性更高了。学完《爱莲说》,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莲花所寓情感探求的兴趣,我又组织学生完成综合性学习课《莲文化的魅力》。学生收集的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名人题词、对联、诗词,又有神话传说、科学小品、图画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浏览,而且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口、动脑、动手能力,让语文教学的形式和途径变得多种多样、新颖有趣,让教学过程不再陈辞老调、千人一面。通过正确把握教学活动的合理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 教学平台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不断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充分展现教学主体——学生的活力,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在适宜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彰显。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能展现的机会。
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其中争议的问题,如“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大辩论。一时,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正方与反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且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虽然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但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课《走上辩论台—上网利弊谈》上,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后进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还利用网上论坛的形式继续谈论看法,这种人机交互式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二、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想要表达
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是推动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以讲授《紫藤萝瀑布》为例,我在课件开始部分设计了动画图片,目的是把学生导入紫藤萝瀑布的意境:伴随《春江花月夜》的柔和乐韵,学生通过观看紫藤萝的实景视频,让思绪在浓密的紫藤萝中漫步……把学生带入意境,介绍作者在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把学生的心由舒缓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再次进入作品“看花”的优美意境,听着播音员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幽雅,更感受宗璞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
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激情。为了上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让学生体会春的美景,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上了一堂“欣赏、感知”课,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当美丽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随悦耳动人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春光明媚、万木争荣、百花争妍、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中,他们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高昂,大大激发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感知中逐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达成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训练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是关键。既让学生“动起来”和“活起来”,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获得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成果。
在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生命的意义”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运用电脑技术制作语文作业——《金色的童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收集整理自己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的照片,择其所需进行电子扫描处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制成小册子,每幅照片配以小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儿歌、诗歌、小故事,真实而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自由幸福生活及天真、浪漫的童趣。制成后,学生共同交流,互相品味别人的“花样童年”。而且一定要让父母观看,让他们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尝到了甜头后,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了,积极性更高了。学完《爱莲说》,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莲花所寓情感探求的兴趣,我又组织学生完成综合性学习课《莲文化的魅力》。学生收集的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名人题词、对联、诗词,又有神话传说、科学小品、图画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浏览,而且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口、动脑、动手能力,让语文教学的形式和途径变得多种多样、新颖有趣,让教学过程不再陈辞老调、千人一面。通过正确把握教学活动的合理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