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先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有四个: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当今世界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趋势。
一、概况
1.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期出现了近代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失败后,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在限制法国的基础上,欧洲各大国一度均势。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占据优势,占有广大的殖民地。维也纳体系企图恢复和维持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但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经过19世纪20、30年代革命,尤其是1848年革命的冲击,维也纳体系瓦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局面。虽然英国实力下降,美国经济实力上升。但英国综合国力仍在美国之上,尤其是英法联合遏制美国,使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落空。经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激烈斗争,最终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协约国列强分割世界的殖民体系,体系内众多的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能持久。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和西欧的普遍衰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苏联军事、政治力量也空前提高,于是形成了美苏二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该体系具有反法西斯主义、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的多重性质。该体系同样隐含着众多的矛盾,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因一极的坍塌而结束。
4.多极化趋势苏东剧变的发生使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二、知识的深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同:
1) 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2) 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而建立的新的国际体系。
3)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 形成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机构,一战后的国联,二战后的联合国。
5) 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
异: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大国的意志;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等战败国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多极化的特点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同前两次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相比的特点:
1)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其特点是和平过渡。
2)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实现的,各种力量的消长变化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同时两极格局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的反复较量过程,所以其具有长期过渡的特点。
3) 国际关系格局中各国的地位是以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科技为支撑的,由于这次格局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各国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变化具有竞争过渡的特点。
4) 苏东剧变的发生使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同时两极格局下隐藏的地区性矛盾和冲突加剧,使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因此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还具有动荡过渡的特点。
3.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認识
1)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即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变化,因此在新旧格局变动之际,谁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取胜,谁就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2)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和外交政策的改变相联系。
总之,世界格局的变化是世界上各种力量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存下去的具体表现。
一、概况
1.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期出现了近代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失败后,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在限制法国的基础上,欧洲各大国一度均势。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占据优势,占有广大的殖民地。维也纳体系企图恢复和维持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但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经过19世纪20、30年代革命,尤其是1848年革命的冲击,维也纳体系瓦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局面。虽然英国实力下降,美国经济实力上升。但英国综合国力仍在美国之上,尤其是英法联合遏制美国,使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落空。经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激烈斗争,最终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协约国列强分割世界的殖民体系,体系内众多的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能持久。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和西欧的普遍衰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苏联军事、政治力量也空前提高,于是形成了美苏二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该体系具有反法西斯主义、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的多重性质。该体系同样隐含着众多的矛盾,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因一极的坍塌而结束。
4.多极化趋势苏东剧变的发生使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二、知识的深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同:
1) 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2) 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而建立的新的国际体系。
3)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 形成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机构,一战后的国联,二战后的联合国。
5) 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
异: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大国的意志;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等战败国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多极化的特点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同前两次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相比的特点:
1)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其特点是和平过渡。
2)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实现的,各种力量的消长变化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同时两极格局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的反复较量过程,所以其具有长期过渡的特点。
3) 国际关系格局中各国的地位是以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科技为支撑的,由于这次格局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各国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变化具有竞争过渡的特点。
4) 苏东剧变的发生使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同时两极格局下隐藏的地区性矛盾和冲突加剧,使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因此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还具有动荡过渡的特点。
3.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認识
1)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即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变化,因此在新旧格局变动之际,谁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取胜,谁就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2)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和外交政策的改变相联系。
总之,世界格局的变化是世界上各种力量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存下去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