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基础教育"是叶澜教授深入一线23年的学校教育变革试验的成果,如今它已不只是课题或试验的名称,更成为一种理念和视野的代名词。"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主动、健康
【基金项目】
:
2016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生命·实践”教育学之生命力探究(YCSW2016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基础教育"是叶澜教授深入一线23年的学校教育变革试验的成果,如今它已不只是课题或试验的名称,更成为一种理念和视野的代名词。"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生命自觉之人",不仅要育学生,更要育教师,故而"新基础教育"重视师生关系的研究。现代型的师生关系需要破除原有的"中心论"之固见,弥补"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师生双主体"等所存在的不足,需要以新的育人目标为指向进行转型;还需要破除教师"全能"之固见,教师是真实的人,只有"落地"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的民主和谐交往;现代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共生共长的,需要构建共生体才能实现师生交往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高校教学课件数据的特点,论证了利用开源的DSpace系统作为教学课件仓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了DSpace系统的特点和优点,给出了作者的实践方案和改进成果。
将“普适计算”的模式运用于数字图书馆,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像呼吸一样自如地访问它,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得到信息咨询服务.把普适计算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
SCI地址信息著录存在的差异与错误易产生论文被漏检和误检,影响着本单位SCI论文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文章通过对青岛科技大学2005-2006年SCI论文中地址信息著录中出现的
"新基础教育"在长期的学校变革研究中,实现了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它突显了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变革基本单位的逻辑前提;在价值观上,强调成事成人的圆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