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汕尾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许多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其中汕尾渔歌这一口头传唱的民间艺术倍受汕尾老百姓的喜爱,如今更是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对汕尾渔歌的实地考察,本文将对汕尾的地理位置、音乐文化背景、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促进汕尾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背景;音乐特征;考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7
【文献标识码】A
一、 汕尾概况
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西、北面分别与揭阳市,惠州市,河源市相邻,南边是南海。全市国土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公里,其所管辖的地区有: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总人口达三百多万。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劳动人民不仅创造物质文明,还努力继承、发扬当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群众所喜爱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许多学者与传承人,因此积淀了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汕尾渔歌正是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融合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之精华,自成一格。正如专家们所说:“汕尾渔歌是民歌海洋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它的发展前途洋洋大观,不可估量。” ①
二、 汕尾渔歌历史文化背景
据史料记载,汕尾渔歌的历史渊源与当地的瓯船渔民是分不开的,“没有瓯船渔民,就没有今天的汕尾渔歌。” ②瓯船渔民的祖先是我国古代的瓯越族,主要聚集在今浙江省永嘉县瓯江一带,故称为“瓯船”,旧时还称其为“疍民、疍户”,宋《太平寰宇记》载:“疍户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明《广东通志》载:“疍户者,以舟楫为室,捕鱼为业,或编篷濒水而居。”
疍民是以捕鱼为生的水上居民,而汕尾地理位置近海,且周围溪港环绕,恰巧适宜疍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许多的疍民留在此地世代繁衍生息。
在此生活的疍民们不仅善于捕鱼,且好歌,明《嘉靖志》有记载:“来航去舶,擢歌相闻。”可见疍民们有以歌表情的生活习惯。借此,人与人之间不仅可互通信息,表达情感,还可助于因长期漂泊海上的疍民驱赶寂寞,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当遇上大丰收之季,疍民们便将渔船集体停靠岸边,庆祝收获之余纷纷唱起了渔歌,喜悦之情由歌出,这便有了斗渔歌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渔歌也随之而发生改变,反映生活艰辛、颂扬妈祖精神、婚嫁祝福、反映男女之情、反映劳动生产等各类型渔歌相继出现。
三、 汕尾渔歌的概况
(一) 分布
汕尾辖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总人口达三百多万。由于环境、语言、风俗民情的差异,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汕尾渔歌。流行于汕尾的城区、海丰县、陆丰市的渔歌,以汕尾地区丰富生动的语言相结合,具有鲜明突出的汕尾地区的艺术风格。全市的渔歌数量都很丰富,相较之汕尾渔歌主要集中在城区各镇。
(二) 演唱内容
汕尾渔歌按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生活歌、婚嫁歌、斗歌、爱情歌、捕鱼歌等。
1 生活歌:內容主要是反映渔民们当时的生活情景。如《阿姆吩咐爱知听》,内容形象、直接,充满幽默、欢快的生活气息。
2 婚嫁歌:这一类型的渔歌数量居多且最具特色。渔民们对婚嫁仪式是极为注重的,曾在整场仪式中出现50多首渔歌。其中最著名的有《叮咛歌》等。
3 斗歌:是渔民们常常参与的一种表演形式。内容有海况家事、捕鱼趣事等,具有极强的即兴性和竞争性。如《斗歌》。
4 爱情歌:是渔家青年男女们表达内心情愫的歌曲,他们相互借物表情,即编即唱。如《妹绣荷包有一个》。
5 捕鱼歌:反映出海捕鱼和返港的歌曲。如《摇艇歌》。
四、 汕尾渔歌音乐特征
(一) 节奏、节拍
1 节奏
汕尾渔歌的节奏比较平稳、匀称。以平八、平十六、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居多,这与渔民的生产劳动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如《阿兄踏岭妹踏舟》。
这是一首欢快的汕尾渔歌,其节拍是2/4、3/4的变换拍子,节奏平稳、规整,乐曲进行中经常出现平八和平十六,这是渔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2 节拍
汕尾渔歌的节拍类型比较规整,虽有时也出现变换拍子,但所变换的节拍基本上还是2/4、3/4等,所以感觉上不会有太大变动。如《摇艇歌》。
这类型渔歌以2/4、3/4拍子交替出现居多,目的是为了表达演唱者劳动时内心的情感。
(二) 音阶、调式
1 音阶
汕尾渔歌的音阶结构,从现有的谱例(不完全)看,主要是五声音阶,其次是六声音阶,而七声音阶较为罕见。如《唔知阿妹甘不甘》。这是一首由do、re、mi、sol、la五声音阶构成的汕尾渔歌。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个别地方有四度,这种方式在汕尾渔歌中较为常见。
2 调式
从调式方面来看,汕尾渔歌以徵调式占比例最多,接下来是宫调式,最后就是羽调式和商调式。如《保庇兄妹一条心》。
这是一首两句体结构的汕尾渔歌,其中第一句的旋律有四个小节,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是变化重复乐句,结束在商音上,而第二句的旋律直接一气呵成,最后结束在徵音上,故这是首五声徵调式的渔歌。
(三) 旋法特色
大部分汕尾渔歌的旋律都是窄音域类型的,一般都不超过一个八度,有些是六度,以级进为主。比如《肚内有歌揢来唱》。这首渔歌所用的旋律非常简单,歌中十分强调do、re两音的核心作用,是一首以级进为主的五声宫调式渔歌。
五、 结语
汕尾渔歌作为汕尾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在汕尾地区顽强地生存下来。但多年来对其进行全面研究者甚少,这篇文章是对汕尾渔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目的在于借鉴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与汕尾渔歌有关的一切人和事。从封建社会开始、疍民的出现、如今的渔民生活等一切与汕尾渔歌相关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音乐行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所以对汕尾渔歌的研究必须要进一步的深入,或从历史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入手,使得汕尾渔歌在现代的环境下更加充满生气。
注释:①②罗光钊 林汉齐 钟训成著.《南海渔唱——汕尾渔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莫日芬.广东沿海渔歌[M].广州出版社,2006
[2]佘一玲.质朴歌声承载的漂泊人生——广东汕尾疍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
[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中华书局出版,2006
作者简介:谢欢(1988—),女,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简介:雷雨虹,女,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关键词】文化背景;音乐特征;考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7
【文献标识码】A
一、 汕尾概况
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西、北面分别与揭阳市,惠州市,河源市相邻,南边是南海。全市国土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公里,其所管辖的地区有: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总人口达三百多万。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劳动人民不仅创造物质文明,还努力继承、发扬当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群众所喜爱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许多学者与传承人,因此积淀了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汕尾渔歌正是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融合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之精华,自成一格。正如专家们所说:“汕尾渔歌是民歌海洋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它的发展前途洋洋大观,不可估量。” ①
二、 汕尾渔歌历史文化背景
据史料记载,汕尾渔歌的历史渊源与当地的瓯船渔民是分不开的,“没有瓯船渔民,就没有今天的汕尾渔歌。” ②瓯船渔民的祖先是我国古代的瓯越族,主要聚集在今浙江省永嘉县瓯江一带,故称为“瓯船”,旧时还称其为“疍民、疍户”,宋《太平寰宇记》载:“疍户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明《广东通志》载:“疍户者,以舟楫为室,捕鱼为业,或编篷濒水而居。”
疍民是以捕鱼为生的水上居民,而汕尾地理位置近海,且周围溪港环绕,恰巧适宜疍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许多的疍民留在此地世代繁衍生息。
在此生活的疍民们不仅善于捕鱼,且好歌,明《嘉靖志》有记载:“来航去舶,擢歌相闻。”可见疍民们有以歌表情的生活习惯。借此,人与人之间不仅可互通信息,表达情感,还可助于因长期漂泊海上的疍民驱赶寂寞,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当遇上大丰收之季,疍民们便将渔船集体停靠岸边,庆祝收获之余纷纷唱起了渔歌,喜悦之情由歌出,这便有了斗渔歌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渔歌也随之而发生改变,反映生活艰辛、颂扬妈祖精神、婚嫁祝福、反映男女之情、反映劳动生产等各类型渔歌相继出现。
三、 汕尾渔歌的概况
(一) 分布
汕尾辖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总人口达三百多万。由于环境、语言、风俗民情的差异,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汕尾渔歌。流行于汕尾的城区、海丰县、陆丰市的渔歌,以汕尾地区丰富生动的语言相结合,具有鲜明突出的汕尾地区的艺术风格。全市的渔歌数量都很丰富,相较之汕尾渔歌主要集中在城区各镇。
(二) 演唱内容
汕尾渔歌按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生活歌、婚嫁歌、斗歌、爱情歌、捕鱼歌等。
1 生活歌:內容主要是反映渔民们当时的生活情景。如《阿姆吩咐爱知听》,内容形象、直接,充满幽默、欢快的生活气息。
2 婚嫁歌:这一类型的渔歌数量居多且最具特色。渔民们对婚嫁仪式是极为注重的,曾在整场仪式中出现50多首渔歌。其中最著名的有《叮咛歌》等。
3 斗歌:是渔民们常常参与的一种表演形式。内容有海况家事、捕鱼趣事等,具有极强的即兴性和竞争性。如《斗歌》。
4 爱情歌:是渔家青年男女们表达内心情愫的歌曲,他们相互借物表情,即编即唱。如《妹绣荷包有一个》。
5 捕鱼歌:反映出海捕鱼和返港的歌曲。如《摇艇歌》。
四、 汕尾渔歌音乐特征
(一) 节奏、节拍
1 节奏
汕尾渔歌的节奏比较平稳、匀称。以平八、平十六、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居多,这与渔民的生产劳动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如《阿兄踏岭妹踏舟》。
这是一首欢快的汕尾渔歌,其节拍是2/4、3/4的变换拍子,节奏平稳、规整,乐曲进行中经常出现平八和平十六,这是渔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2 节拍
汕尾渔歌的节拍类型比较规整,虽有时也出现变换拍子,但所变换的节拍基本上还是2/4、3/4等,所以感觉上不会有太大变动。如《摇艇歌》。
这类型渔歌以2/4、3/4拍子交替出现居多,目的是为了表达演唱者劳动时内心的情感。
(二) 音阶、调式
1 音阶
汕尾渔歌的音阶结构,从现有的谱例(不完全)看,主要是五声音阶,其次是六声音阶,而七声音阶较为罕见。如《唔知阿妹甘不甘》。这是一首由do、re、mi、sol、la五声音阶构成的汕尾渔歌。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个别地方有四度,这种方式在汕尾渔歌中较为常见。
2 调式
从调式方面来看,汕尾渔歌以徵调式占比例最多,接下来是宫调式,最后就是羽调式和商调式。如《保庇兄妹一条心》。
这是一首两句体结构的汕尾渔歌,其中第一句的旋律有四个小节,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是变化重复乐句,结束在商音上,而第二句的旋律直接一气呵成,最后结束在徵音上,故这是首五声徵调式的渔歌。
(三) 旋法特色
大部分汕尾渔歌的旋律都是窄音域类型的,一般都不超过一个八度,有些是六度,以级进为主。比如《肚内有歌揢来唱》。这首渔歌所用的旋律非常简单,歌中十分强调do、re两音的核心作用,是一首以级进为主的五声宫调式渔歌。
五、 结语
汕尾渔歌作为汕尾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在汕尾地区顽强地生存下来。但多年来对其进行全面研究者甚少,这篇文章是对汕尾渔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目的在于借鉴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与汕尾渔歌有关的一切人和事。从封建社会开始、疍民的出现、如今的渔民生活等一切与汕尾渔歌相关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音乐行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所以对汕尾渔歌的研究必须要进一步的深入,或从历史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入手,使得汕尾渔歌在现代的环境下更加充满生气。
注释:①②罗光钊 林汉齐 钟训成著.《南海渔唱——汕尾渔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莫日芬.广东沿海渔歌[M].广州出版社,2006
[2]佘一玲.质朴歌声承载的漂泊人生——广东汕尾疍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
[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中华书局出版,2006
作者简介:谢欢(1988—),女,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简介:雷雨虹,女,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