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88-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综合征,这种病介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之间,如不加以控制容易转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患者猝死等严重后果。我院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药物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的使用,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年龄(48.85±11.23)岁,初发型心绞痛11例,劳力型心绞痛27例,静息型心绞痛10例,混合型心绞痛2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年龄(49.21±10.94)岁;初发型心绞痛10例,劳力型心绞痛28例,静息型心绞痛11例,混合型心绞痛1例。100名患者48h内均出现过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且都符合WHO建议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没有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其他外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抗血小板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次/d,0.3g/次,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0.1g,此外口服消心痛,每次10mg,3次/d;若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可含服硝酸甘油片减轻疼痛,但其用量需记录清楚;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一定的ACEI类药物。观察组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1疗程后(7d)比较两组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的评定主要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心电图检测来评定,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等均显示无明显变化,甚至摒弃加重;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50%—80%,心电图结果显示缺血性ST段下移减少0.05—0.1mV;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8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下移减少>0.1mV。
  2 结果
  治疗结果为观察组显效42.0%(21/50),有效50.0%(258/50),无效8.0%(4/50)总有效率为9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1。
  3 讨论
  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各种身体机能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正是发生率逐年递增的疾病之一,它是引发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1]。人体供氧量失衡会引起的心肌缺血,典型心绞痛表现症状为心前区及胸骨后感到不适或出现压迫感、紧缩感,也可能影响左肩臂内侧、手指、咽喉、下颌及牙齿。导致其发病的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发生硬化,而病变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又出现破裂、内皮受损,使得凝血系统变得活跃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小血栓的形成,引发的血管腔狭窄、血管痉挛,以致产生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2]。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的发病机制和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联系,血栓的形成与凝血酶有关,纤维蛋白原要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都离不开凝血酶的作用。因此,抑制凝血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起到降低血栓形成的疗效,肝素则有抑制凝血酶合成的作用,能避免治疗中血栓继续形成,有效缓解和消除血栓高凝,起到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的效果,能从本源控制绞痛症状的发作[3]。常规治疗方案使用的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药物。其治疗原理为扩张外周血管,缓解冠脉痉挛,恢复冠脉血流量;同时抑制心肌的收缩,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耗氧量,从而起到消除心绞痛的效果。
  经过对普通肝素的化学分解、酶解反应等提炼制成较小的分子量肝素片段即为低分子肝素,这种新型的抗凝药物被临床治疗广泛应。相比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有吸收快、半衰期(T1/2)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更低,使其与血浆蛋白、血小板抗、凝血酶等的结合能力变得更强,可起到更强的抑制血小板黏附、保护血管内皮和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有效增打心肌局部的血氧供应量,缓解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症状[4]。此外,低分子肝素还有促进纤溶酶释放原激活因子从而起到纤溶作用。此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强,不仅有良好的抗血栓效果,还能使出血的风险降低,所以不良反应较小,较安全。
  本次临床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与常规治疗方法其总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且该药物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玲,范开萍.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07(28):108-109
  [2] 裘玲霞.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凝血系统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1,02(19):74-75
  [3] 岱尔满.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20):51-52
  [4] 胡显锋,付丽丽.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03):78-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65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抗生素及口服补液盐。对照组在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肠粘膜保护剂的基础上给予静脉用药治疗。  结果: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给药在治疗小儿腹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睫状体脱离复位术的指导意义。  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12例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形态学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行睫状体复位术。  结果: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较房角镜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对存在的隐性睫状体离断能明确诊断,可以帮助鉴别睫状体撕裂、房角后退,提高手术成功率。  结论:UBM是一种先进、准确的诊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的提高,关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无创呼吸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情况。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如何治疗肺疾病提供有效的一种方法。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对照实验的方法,即将实验材料随机的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其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实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的昼夜变化情况。  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昼夜心率变化。  结果:82例患者的白天清醒期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夜间睡眠期的平均心率(t=5.21,P<0.05)。  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昼夜心律失常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建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进行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局麻以及硬麻三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择期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共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硬麻组以及全麻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以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全麻组术后1天MMSE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3例,参考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显著有效及有效人数均明显多于参考组患者,P<0.05,手术实施后,治疗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对后房型有晶体状体眼人工晶体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分析。  方法:在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眼科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其治疗效果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和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有效恢复,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CDU)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体检或就诊时扪及乳腺肿块的89例患者的HFCDU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乳腺肿块的HFCDU检出率为92.1%(82/89),其中良性、恶性肿块检出率分别为93.5%(58/62)、88.9%(24/27)。较之恶性肿块,良性肿块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穿孔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肠穿孔临床实际诊断、治疗与预后要点。  结果:腹腔镜观察穿孔直径≤0.3cm的患者共41例,腹腔镜观察穿孔直径>0.3cm患者共19例。平均手术治疗时间(43.8±10.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9.7±9.4)ml;术后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7.1±2.4)h;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3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31例患儿窒息复苏后发生保暖不良(6.5%)、体液不平衡(12.9%)、呼吸困难(9.7%)、糖代谢紊乱(19.4%)、肾损伤(38.7%)、心肌受损(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