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应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和课程整合背景下整体性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教学改革 整体性特点 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朱玲(1978- ),女,四川苍溪人,四川外语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重庆 40003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37-02
  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自实施新的课程方案以来,教学实效性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整合背景下“原理”课的整体性特点
  新课程方案强调“原理”课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整体性”是课程最重要的特点。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紧紧抓住“整体性”特点,只有以整体性为归宿,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体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前的课程方案是开设两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门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另外一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而新方案只开设了“原理”课,课程设置上的变化,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点。
  旧的课程方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学习,使得学生从不同的部分理解,常常造成很多学生学完几门课程后,无法真正科学地理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往往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讲世界观、历史观与人生观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讲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只讲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几个部分的内容联系和逻辑连接。这样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无法充分实现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整合背景下应正确处理的几对矛盾
  1.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进行了论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大组成部分,教材内容繁多。而规定的一学期授课,每周3学时的课堂时间显得非常紧张。为在明显不足的教学时间内尽量系统地讲授课程,教师只能抓住课程的主线和重点,详略得当地讲解。在教学中,既要充分突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题,又要讲授清楚重、难点,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怎样做到合理安排课时,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2.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内容整体性的矛盾。课程整合背景下“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旧课程设置背景下造成的现实情况是,教师的专业方向是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划分的,在“原理”课程教师培训会上也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从事“原理”课教学的都是原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知识结构难免不全面。课程的整体性特点要求的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博性与实际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专业化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才能站在新的高度,熟练驾驭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3.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理论化的矛盾。在新课程方案设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原理”课是理论性最强、逻辑性最强的一门课程。现代的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的熏陶,对信息的接受更倾向于直观和形象,尤其是文科院校的学生,本身接受的逻辑思维训练就很少,对抽象理论的学习更加缺乏耐心和兴趣。事实上,大学生对抽象理论缺乏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有的难题,只是在“原理”课这门理论性最强、最抽象的课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加上部分大学生经过了中学的政治课学习,觉得大学的政治课和中学的政治课内容差不多,对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这也是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题。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原理” 课教学实效性,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结合教材内容阐述理论观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抽象的理论做出阐述,尽量避免使用书面化的教材语言。作为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多接触、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熟悉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有效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让抽象的理论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整合背景下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的方向。“人文精神”这个词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常流行,在我国古代著作中也有记述,《周易》中最早记述的“人文”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则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由此建立起来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人文精神”在高等院校中表现为大学师生经年累月积累沉淀下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风气、品位、素质的力量,具有独特的特征,因此构成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承担着两方面的教学责任:一是积累文化和传承文化,通过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大学课程教育,实现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目的;二是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即培养出相当数量的具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断学习与自我完善能力的、富有人文关怀的公众知识分子。要实现这个教育目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主要的渠道和桥梁。   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人文素养。要想培养出有不断学习与自我完善能力的、富有人文关怀的公众知识分子,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修养。培养学生的文精神对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有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回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学生的各种需求,从更高层面上指导学生。其次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该建立一个人文学科承担人文知识的教育和道德信仰教育的体系,通过课堂讲授让大学生领悟到人文精神的培育是生命的对话、心灵的碰撞,使他们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真正有所领悟,并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建立道德信仰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讲座、报告,组织各种人文社团、人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加直观、震撼、充实地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遗产和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积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如何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新时期主流思想意识结合起来,需要社会、学校的总体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大力倡导一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通过艰苦奋斗、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教师应抓住课程的主线和重点,章节讲授与专题教学相结合,在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部分开设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印象,强化知识学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原理”课程的教授不是按章节讲授就是按专题教学,不管实际教学中采取何种形式,对于课程的教学内容,都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性和有机联系,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努力回答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等问题。
  在开始讲授绪论部分时,应当向学生讲述清楚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从课程开始就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充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为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时,要立足实践的观点,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时,要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向学生阐述清楚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性质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论,有针对性地结合当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在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时,可以适当补充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完善学生的知识背景。关于社会主义的教学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已经有所阐述,学生也有一定的理解,在“原理”课程中,可以站在理论的高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分析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分析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关于共产主义的教学内容,要首先向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依据,让学生理解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科学性,进而阐述共产主义的实现。
  3.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教学方法设计的理念上,要着眼于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体现对话的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思想交流。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更要善于回答问题,对学生关心或疑惑的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回答,与学生交流。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举行专题研讨,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在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重视能力和素质,还可以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开展各种讲座、报告,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加直观、更加震撼、更加充实地结合教材内容学习,而不是整天在教室面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教材内容就是单调的说教。
  教学实效性问题是困扰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当然“原理”课程也不例外。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课程整合背景下,全面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使之成为真正树立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渠道和阵地,还需要对“原理”课程持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建国.哲学课教学方法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
  [3]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新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1).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已经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信息状况,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及大学毕业生的个人预期等角度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 就业问题 经济学    一、现状    1、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20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
本文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本科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意义,同时探讨了具体实施的几点思考,主要目的是通过本科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对高校CDIO工程教育的发展实
[摘要]文章在深入研究当今建筑教育基础体系后,提出中国建筑教育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建筑教育中,使未来中国建筑设计的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并担负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把中国风、中国元素带入世界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在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因子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五种实现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设计能力,进而应用到建筑
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个理想的“铁饭碗”,最终选择回村务农。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  當下一些人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总会发出读书无用的论调。还有人将高中生毕业后选择不读大学也和读书无用论挂起钩来,一时之间,似乎读书真的无用了。果真如此吗?  对于读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很好,读书为学有三大功用:娱乐,装饰,增长才干。这就是说,读书无论是自我提升还是
当今信息知识飞速增长,知识工作者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而社会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介绍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借用Dorsey教授提出的七个PKM(personal k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需而生、应势而成,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需要与时俱进,深入发展,二者有结合的需要和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一方
概念格作为一种知识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当数据为动态时,形式概念的更新是不可避免的,概念的更新既是知识的补充也是信息的融合。文中主要研究了在形式背
目的:观察Q开关532nm和1064nm激光综合治疗咖啡斑的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532nm治疗头和Q开关1064nm治疗头交替治疗,即第一次治疗采用Q开关532nm治疗头对皮损部位进行治疗,间隔2个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进行授课,学生接受知识。这样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而且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