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多年来,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中小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教育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出版部门也发行了一系列教材,涌现了一批从事经典教育取得成就的专家学者,教学方法在传统吟诵教育基础上也在不断融入新的时尚元素,但在在国学经典开发与研究工作中存在着诸如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没有系统完整的课程规划、科学的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实践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教法;存在问题
一、问题提出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把国学经典中的诗、书、礼、乐作为精神轴心,通过弘扬其大义,阐发其微旨,启发学子体会知识与仪规的内涵,其中包含“洒扫、应对、进退”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既是生活的教育,也是人格的教育,由读书而育人,由整体学习而施全人教育,成效卓著。但是,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传统国学经典教育就遭到了批判并被打入了冷宫,继而又经过十年文革的文化浩劫,国学经典教育以及研究在八九十年带的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处于缺席的位置,这就导致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在当代社会开始逐渐沦陷,几千年来的信仰、道德、伦理和文化认同已经难以干预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在传统文化面临断层、被冷落、被遗忘的危险情况下,曾经接受过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些先辈们首先发出了呐喊。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对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意义人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0年7月初下发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决定在部分省(区、市)和直属高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曾发出通知,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鼓励开发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这些文件的发布以及各种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少儿国学教育的发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超过1.8万所。国学经典是新疆中小学生必读课本,《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成为全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本,学校利用晨读、午休等时间,保证学生们每天至少十分钟诵读时间。湖北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目前关于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及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教法探索、教材开发
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可谓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先行者,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以及文章中多次强调经典的价值,认为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同时,他特别强调国学经典教育要从幼儿就要抓起,他认为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适时给予儿童“高度文化”的教育,给他“最深刻的、最好的、最有意义的”教材。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在教法上,王财贵创设了“三百读经教学法”。所谓“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在教学时,他强调经典诵读不必讲解与考察,只要反复而熟练即可,为以后的人生奠定人文底蕴。目前,在大陆内地政府的默认和鼓励下,以王财贵为命名的经典诵读学校得以在全国各地成立。
在教学方法上,吟诵是国学经典教育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儿童经典教育来说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南师大教授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是研究吟诵之学的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我国古典诗词文的音乐美及其吟诵的原理、要求、方法、技巧和腔调,探讨了我国古诗词文吟诵的历史和今天学习与研究吟诵的意义。为便于读者学习吟诵,书中附录了吟诵历代古诗词文名篇的许多曲谱,同时用五线谱和简谱记录。
国内有许多高校的研究机构针也对儿童经典教育开展了专门性的研究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是“关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上海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的课题是“关于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课题是“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科研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为学校和社会的国学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经验以及理论依据。
如何将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结合,从而达到推广中华文化经典的目的,国内作曲家也早有尝试。2006年,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就曾为20首古诗词谱曲,后交由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版了《新学堂歌》。这20首歌,包括了孟浩然《春晓》、王维《相思》、骆宾王《咏鹅》、杜牧《清明》、孟郊《游子吟》、王昌龄《出塞》、白居易《长相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绅《悯农》、李白《静夜思》等11首唐诗,另有曹植《七步诗》、汉乐府《长歌行》等9首其它朝代古诗词。另外《中华儿女唱唐诗》系列多媒体读物由北京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出版物是图、文、乐三位一体的欣赏教材。全书由柳松柏先生作曲,完全根据唐诗的字韵、音韵以及诗的意境,内容用音符重新创作谱曲。每一首诗都有自己不同的独特旋律及乐性。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也非常符合儿童教育心理的规律,是一套优秀的、值得推广的儿童教材。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及许多高校教研力量的合力支持下。目前笔者搜集到的自认为比较成熟的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有:
(1)《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和《中学国学经典教材》是国家985工程项目子项目,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研究总课题组审核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本教材共有12册,从《弟子规》、《幼学瓊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蒙学及国学经典中,精选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章句,按照原文、注释、析论、践行、思考题的框架结构进行编辑。
(2)《育心经典》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专家累积式教育法的创始人赖国全老师编写的一套儿童读经国学教材。其教材特点:教材比较全,经典的教材,基本都包含了。全部为原文,没有释读。字体比较大,适合让孩子读;全文注音;独特的简体繁体对照;都配有光碟,特别是童音跟读,具有亲和力;并且把每天要读的那一小段,都已经在光盘里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文件,光盘里的音频有MP3和CD两种格式,MP3格式可直接复制。
(3)《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由陈虹岩主编,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编写的国学教材,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精确透辟的注解阐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和生动深刻的史例描述,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于一体,对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修养精神道德乃至经世致用,都将大有裨益。
三、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国学经典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展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各地中小学在国学经典开发与研究工作中存在着诸如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没有系统完整的课程规划、科学的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实践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国学经典教育发展到今天,目前最迫切的命题就是尽快引进研究的手段、技术,对当前的国学经典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研究、探索,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关键词: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教法;存在问题
一、问题提出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把国学经典中的诗、书、礼、乐作为精神轴心,通过弘扬其大义,阐发其微旨,启发学子体会知识与仪规的内涵,其中包含“洒扫、应对、进退”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既是生活的教育,也是人格的教育,由读书而育人,由整体学习而施全人教育,成效卓著。但是,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传统国学经典教育就遭到了批判并被打入了冷宫,继而又经过十年文革的文化浩劫,国学经典教育以及研究在八九十年带的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处于缺席的位置,这就导致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在当代社会开始逐渐沦陷,几千年来的信仰、道德、伦理和文化认同已经难以干预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在传统文化面临断层、被冷落、被遗忘的危险情况下,曾经接受过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些先辈们首先发出了呐喊。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对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意义人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0年7月初下发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决定在部分省(区、市)和直属高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曾发出通知,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鼓励开发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这些文件的发布以及各种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少儿国学教育的发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超过1.8万所。国学经典是新疆中小学生必读课本,《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成为全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本,学校利用晨读、午休等时间,保证学生们每天至少十分钟诵读时间。湖北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目前关于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及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教法探索、教材开发
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可谓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先行者,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以及文章中多次强调经典的价值,认为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同时,他特别强调国学经典教育要从幼儿就要抓起,他认为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适时给予儿童“高度文化”的教育,给他“最深刻的、最好的、最有意义的”教材。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在教法上,王财贵创设了“三百读经教学法”。所谓“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在教学时,他强调经典诵读不必讲解与考察,只要反复而熟练即可,为以后的人生奠定人文底蕴。目前,在大陆内地政府的默认和鼓励下,以王财贵为命名的经典诵读学校得以在全国各地成立。
在教学方法上,吟诵是国学经典教育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儿童经典教育来说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南师大教授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是研究吟诵之学的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我国古典诗词文的音乐美及其吟诵的原理、要求、方法、技巧和腔调,探讨了我国古诗词文吟诵的历史和今天学习与研究吟诵的意义。为便于读者学习吟诵,书中附录了吟诵历代古诗词文名篇的许多曲谱,同时用五线谱和简谱记录。
国内有许多高校的研究机构针也对儿童经典教育开展了专门性的研究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是“关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上海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的课题是“关于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课题是“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科研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为学校和社会的国学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经验以及理论依据。
如何将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结合,从而达到推广中华文化经典的目的,国内作曲家也早有尝试。2006年,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就曾为20首古诗词谱曲,后交由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版了《新学堂歌》。这20首歌,包括了孟浩然《春晓》、王维《相思》、骆宾王《咏鹅》、杜牧《清明》、孟郊《游子吟》、王昌龄《出塞》、白居易《长相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绅《悯农》、李白《静夜思》等11首唐诗,另有曹植《七步诗》、汉乐府《长歌行》等9首其它朝代古诗词。另外《中华儿女唱唐诗》系列多媒体读物由北京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出版物是图、文、乐三位一体的欣赏教材。全书由柳松柏先生作曲,完全根据唐诗的字韵、音韵以及诗的意境,内容用音符重新创作谱曲。每一首诗都有自己不同的独特旋律及乐性。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也非常符合儿童教育心理的规律,是一套优秀的、值得推广的儿童教材。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及许多高校教研力量的合力支持下。目前笔者搜集到的自认为比较成熟的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有:
(1)《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和《中学国学经典教材》是国家985工程项目子项目,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研究总课题组审核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本教材共有12册,从《弟子规》、《幼学瓊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蒙学及国学经典中,精选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章句,按照原文、注释、析论、践行、思考题的框架结构进行编辑。
(2)《育心经典》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专家累积式教育法的创始人赖国全老师编写的一套儿童读经国学教材。其教材特点:教材比较全,经典的教材,基本都包含了。全部为原文,没有释读。字体比较大,适合让孩子读;全文注音;独特的简体繁体对照;都配有光碟,特别是童音跟读,具有亲和力;并且把每天要读的那一小段,都已经在光盘里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文件,光盘里的音频有MP3和CD两种格式,MP3格式可直接复制。
(3)《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由陈虹岩主编,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编写的国学教材,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精确透辟的注解阐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和生动深刻的史例描述,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于一体,对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修养精神道德乃至经世致用,都将大有裨益。
三、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国学经典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展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各地中小学在国学经典开发与研究工作中存在着诸如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没有系统完整的课程规划、科学的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实践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国学经典教育发展到今天,目前最迫切的命题就是尽快引进研究的手段、技术,对当前的国学经典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研究、探索,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