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农机新技术的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机技术是关键。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宝力镇农民渴望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投入少,农机服务体系薄弱,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大片土地集中连片,作业效率受到限制,不利于耕作发展。现以玉米收割机为例,一次收割四行,每天能收80-100亩,扒皮效果干净,实现了玉米种植中的机械化,它有三大益处:省功、省力、降低成本,减少了人工费用 ,提高了劳动强度,同时玉米秸秆集中打包 ,应用提炼于草炭饲料,变废为宝,还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增效。然而在宝力镇农机化进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
二、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三、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经济,合理经济使用农业机械化,文章从以下角度思考,解决宝力镇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四、要认真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农机补贴政策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补贴政策。作为产业性补贴政策,其着眼点不是农民愿意买什么就补什么,而是上升到扶持产业发展的高度,有选择地进行补贴,目的是通过整个操作过程,不断优化农机的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发展的新机制。近几年国家将继续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补贴金额,在实施过程中,我地区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信息的档案管理,加强监督和检查,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对当地农业发展急需、农民广泛认同的关键机具设备,要集中补贴资金提高整体效能;要广泛宣传,搞好服务。加强农机补贴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宣传引导,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机补贴政策、程序、办法。搞好咨询服务,做好补贴手续、补贴目录等相关信息的咨询解答工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农民手中。
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政府把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新上农业项目建设中都列入农机化的内容,逐步提高对农机推广的专项资金,并引导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之与新形式下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宝力镇是玉米主产区,农民在提高深松、深翻、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无人机喷药、喷肥、玉米收割机收获的前提下,努力改变种植方式和品种。重点抓好玉米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各地都要建立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力争玉米育栽机械化有新的进展。大力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水田机械化一体生产。目前宝力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冷鹏甜瓜生产,水稻无土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无死角。
七、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农机管理
认真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黑车非驾专项整治活动。换发农业部下发的拖拉机证、行驶证、驾驶证3个新式农业行业牌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机制、农机源头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以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为重点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好农机监理行风,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加强“农机安全村”创建以及“农机安全合作社”等村级组织建设,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合作社抓起,把农机知识普及千家萬户。
八、规范农机培训,提升农机手素质
认真落实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的监管,培训、推广、监督、农机经营等一切力量,通过对农机手的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现场实际操作、手把手教程,使农机手尽早熟练新技术、新农机具的使用。并且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社等基层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积极组织农机手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技术培训,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争取纳入“阳光工程”为农村劳动力搭建平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作者单位:112536 辽宁省铁岭市宝力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增效。然而在宝力镇农机化进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
二、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三、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经济,合理经济使用农业机械化,文章从以下角度思考,解决宝力镇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四、要认真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农机补贴政策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补贴政策。作为产业性补贴政策,其着眼点不是农民愿意买什么就补什么,而是上升到扶持产业发展的高度,有选择地进行补贴,目的是通过整个操作过程,不断优化农机的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发展的新机制。近几年国家将继续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补贴金额,在实施过程中,我地区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信息的档案管理,加强监督和检查,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对当地农业发展急需、农民广泛认同的关键机具设备,要集中补贴资金提高整体效能;要广泛宣传,搞好服务。加强农机补贴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宣传引导,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机补贴政策、程序、办法。搞好咨询服务,做好补贴手续、补贴目录等相关信息的咨询解答工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农民手中。
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政府把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新上农业项目建设中都列入农机化的内容,逐步提高对农机推广的专项资金,并引导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之与新形式下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宝力镇是玉米主产区,农民在提高深松、深翻、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无人机喷药、喷肥、玉米收割机收获的前提下,努力改变种植方式和品种。重点抓好玉米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各地都要建立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力争玉米育栽机械化有新的进展。大力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水田机械化一体生产。目前宝力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冷鹏甜瓜生产,水稻无土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无死角。
七、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农机管理
认真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黑车非驾专项整治活动。换发农业部下发的拖拉机证、行驶证、驾驶证3个新式农业行业牌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机制、农机源头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以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为重点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好农机监理行风,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加强“农机安全村”创建以及“农机安全合作社”等村级组织建设,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合作社抓起,把农机知识普及千家萬户。
八、规范农机培训,提升农机手素质
认真落实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的监管,培训、推广、监督、农机经营等一切力量,通过对农机手的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现场实际操作、手把手教程,使农机手尽早熟练新技术、新农机具的使用。并且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社等基层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积极组织农机手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技术培训,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争取纳入“阳光工程”为农村劳动力搭建平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作者单位:112536 辽宁省铁岭市宝力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