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高度概括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单靠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自学能力  教学  培养
  传统的现行的课程实施中,以教师教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记忆、模仿,被动的机械训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的教学模式,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學会”转化为“会学”。
  一激发自学动机,提高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让学生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比如曾被人称“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
  教师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宣传倡导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自学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师生互动与自学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向老师质疑、请教,并展示自己的学习品质。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在某些学生那里可能成为难题;而教师觉得可以忽略的问题,学生可能很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及思考的角度,充分开展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独立习得的能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需要充分的师生交流,创造浓厚的探究氛围。例如,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时学生都各抒己见,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再由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开放课堂,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并注重对学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学能力。教师要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教师要给学生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日常学习中,不管是学什么,都必须要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那么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所以,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生活学习都离不开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最终达到进步的目的。教师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学生自学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学的信息及时反馈。通过信息反馈使学生或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在自学中,开始还不知道自己的自学方法是对是错,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种技能,它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大量练习和使用才能形成。英语教学中“说”的有效训练就能使学生在轻松地掌握运用好英语交际,而“说”的训练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是进行听、说训练最好的场所。为了培养学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可见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愉快的事情。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共同读书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在我国所有的课程当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不仅关乎着我国广大市民的生活,还对社会市场的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也为了能够让中学生在生物的课堂上,学习并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就必须要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合理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上。因此,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对其在初中生物当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生
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系统复习效率,切实提高中考成绩,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现在每个学校都订有一本复习资料,有的教师图省事,复习就完全按照资料上的顺序进行复习,课堂例题就是资料上的现成例题,学生练习也是该资料上的练习,从前至后依次做。笔者认为这种复习方式,教师是轻松的,但复习效果不好,不是高效的复习方式。复习课离不开习题,因此,复习课中习题的处理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习题处理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图、文、声、像、动并茂,激发阅读欲望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大课改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 兴趣 内化 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因此,作为教师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为达到认知的心理平衡而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学习的活动中。  关键词:创设 有效情境 激活思维 融入生活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从教育到教学再到训练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可怕地消失了,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使语文教育成为“折磨人、束缚人、摧残人”的一件事
期刊
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评价上更要分层评价。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