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体育教学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强调体育教学不仅仅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而且要重视对他们身体耐力的培养。不过,目前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耐力素质仍然是让体育老师困惑的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关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学生耐力素质;提高策略
引言:耐力素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能长时间维持某一种运动状态,换而言之,即学生身体抵抗运动疲劳的一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耐力素质还是衡量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态的标准,是运动时所需要的必须因素。所以,培养和提高耐力素质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也在不断地为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努力。
一、向学生灌输耐力素质知识
小学高段学生学习体育时长相对较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基础体育知识系统还比较薄弱。在培养和提高耐力素质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耐力素质的定义,重要作用和提高途径。让学生从心底了解重要性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一个人自愿为一件事情努力和坚持的时候,一般地,也会有更大的毅力去克服训练中遇见的各种难题,完成任务的效率也会更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在没经过训练之前存在差异性,所以会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应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体育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用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人体的构造和运动过程,以便于在出现不适应情况时学生的心态也能保证平常,理解这种不适应是人的身体正常反应,需要做出良好的调整。由于每个人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都会达到极限,此时,不仅身体会出现各种反抗造成人很难受,而且肌肉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觉。为了减轻学生的难受感和痛感,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适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播放歌曲。当克服这种困难的频率达标后,会有明显的进步,这有利于提高训练者的自信心,激发参与耐力素质培养和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二、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很缺乏,所以,为了进行耐力素质的提高训练,教师要充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长跑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一个常见和有效的手段,只有在长跑前让运动者充分地进行热身活动以及各种必要准备才能让学生在长跑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保证长跑者的安全。为了达到做好充分准备的目的,可以在运动之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一些游戏,舞蹈和热身运动。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稍后运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热身活动中来。充分的热身运动和准备可以让即将上运动场的运动员的相关关节和韧带打开,避免稍后运动造成伤害。为了更好的激发潜能,体育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一些与体育知识有关的克服极限的记法,要想尽量的使跑步路程达到最远,关键的是要调整呼吸和掌握跑步省力的技巧。这样学生能在掌握跑步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
三、丰富耐力素质培养途径
要延长学生参与提高耐力素质训练时间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对于耐力素质,应该注重于循序渐进的关键点,因为如果训练方法过于激进,则很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各种身体伤害,甚至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和坚持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增强课堂趣味的必要性。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遵循一样的教学流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极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置更加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长跑耐力素质培养时,教师可以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进行长跑,而设置相应的比赛环节,长跑的距离由实际情况而定。
四、注意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
耐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很多课时,可见,课内的训练对于要完成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目的是遠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外训练,根据他们的真实体质以及课程的松紧来制定相关课外训练计划,这不仅有利于耐力素质的提高,而且能让他们慢慢养成天天运动的良好习惯,为身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条件。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和活跃一个人的思维,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积极健康向上心态的养成和坚韧心理的形成。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和带动学生进行晨跑和晚跑,晨跑有利于使人清醒。在晨跑的同时温习在课堂上所涉及的运动技巧,加深记忆并且丰富实践。在经过了和坚持了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耐力素质会有明显的提高。
结束语
小学生由于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没有很多困难苦痛的经历,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常常会选择避开。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对学生进行耐力素质培养,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直面困难,解决困难和学会坚持也具有促进作用。而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了解学生实情,以此来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提高耐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雨军. 对北京市首科花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5.
[2]李璐. 趣味田径在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陈美媛. 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学生耐力素质;提高策略
引言:耐力素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能长时间维持某一种运动状态,换而言之,即学生身体抵抗运动疲劳的一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耐力素质还是衡量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态的标准,是运动时所需要的必须因素。所以,培养和提高耐力素质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也在不断地为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努力。
一、向学生灌输耐力素质知识
小学高段学生学习体育时长相对较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基础体育知识系统还比较薄弱。在培养和提高耐力素质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耐力素质的定义,重要作用和提高途径。让学生从心底了解重要性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一个人自愿为一件事情努力和坚持的时候,一般地,也会有更大的毅力去克服训练中遇见的各种难题,完成任务的效率也会更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在没经过训练之前存在差异性,所以会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应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体育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用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人体的构造和运动过程,以便于在出现不适应情况时学生的心态也能保证平常,理解这种不适应是人的身体正常反应,需要做出良好的调整。由于每个人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都会达到极限,此时,不仅身体会出现各种反抗造成人很难受,而且肌肉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觉。为了减轻学生的难受感和痛感,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适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播放歌曲。当克服这种困难的频率达标后,会有明显的进步,这有利于提高训练者的自信心,激发参与耐力素质培养和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二、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很缺乏,所以,为了进行耐力素质的提高训练,教师要充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长跑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一个常见和有效的手段,只有在长跑前让运动者充分地进行热身活动以及各种必要准备才能让学生在长跑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保证长跑者的安全。为了达到做好充分准备的目的,可以在运动之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一些游戏,舞蹈和热身运动。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稍后运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热身活动中来。充分的热身运动和准备可以让即将上运动场的运动员的相关关节和韧带打开,避免稍后运动造成伤害。为了更好的激发潜能,体育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一些与体育知识有关的克服极限的记法,要想尽量的使跑步路程达到最远,关键的是要调整呼吸和掌握跑步省力的技巧。这样学生能在掌握跑步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
三、丰富耐力素质培养途径
要延长学生参与提高耐力素质训练时间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对于耐力素质,应该注重于循序渐进的关键点,因为如果训练方法过于激进,则很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各种身体伤害,甚至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和坚持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增强课堂趣味的必要性。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遵循一样的教学流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极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置更加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长跑耐力素质培养时,教师可以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进行长跑,而设置相应的比赛环节,长跑的距离由实际情况而定。
四、注意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
耐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很多课时,可见,课内的训练对于要完成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目的是遠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外训练,根据他们的真实体质以及课程的松紧来制定相关课外训练计划,这不仅有利于耐力素质的提高,而且能让他们慢慢养成天天运动的良好习惯,为身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条件。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和活跃一个人的思维,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积极健康向上心态的养成和坚韧心理的形成。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和带动学生进行晨跑和晚跑,晨跑有利于使人清醒。在晨跑的同时温习在课堂上所涉及的运动技巧,加深记忆并且丰富实践。在经过了和坚持了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耐力素质会有明显的提高。
结束语
小学生由于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没有很多困难苦痛的经历,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常常会选择避开。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对学生进行耐力素质培养,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直面困难,解决困难和学会坚持也具有促进作用。而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了解学生实情,以此来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提高耐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雨军. 对北京市首科花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5.
[2]李璐. 趣味田径在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陈美媛. 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