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刘铁军教授提出“十人九胃病,胃病多虚寒”的观点,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胃虚弱为本,寒邪为因,阳气损伤,脾肾同病,临证以“温阳补虚,脾肾同治”“调整阴阳,温通气血”为治则,以方证为主导,予经典方剂合方加味应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机 构】
: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刘铁军教授提出“十人九胃病,胃病多虚寒”的观点,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胃虚弱为本,寒邪为因,阳气损伤,脾肾同病,临证以“温阳补虚,脾肾同治”“调整阴阳,温通气血”为治则,以方证为主导,予经典方剂合方加味应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鼻的干燥而与中医的“燥证”密切相关.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首次详细论述“燥证”,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及治疗.本文将从喻氏对于“燥证”的认识、气血三焦治燥二方面出发,结合现代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及有效医案进一步探析喻氏治燥理论对于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的影响.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诊疗手段局限,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某一阶段及状态的诊治,缺乏对疾病全程的整体认知,直接套用传统理论治疗现代疾病疗效欠佳,尤其一些新认知疾病,更是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这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现代医学诊疗体系基础上,挖掘中医经典理论,重新对疾病进行中医命名、分期及分证,从中医角度对疾病的动态时空演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筛选有效古方,将传统辨证论治与现代辨病治疗有机结合,实现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内经》脾瘅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其对现代疾病代谢
目的:本研究利用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技术和斑马鱼模式动物分析异甜菊醇类化合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分析其对神经细胞的抗缺氧保护作用.方法:以异甜菊醇钠(STVNa)及其衍生物(K-9)为目标小分子化合物,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通过浸泡给药,冷冻切片,利用DESI-MSI技术分析目标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化合物的入脑情况;用OGD/R细胞模型检测其抗缺氧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结果:质谱成像结果显示STVNa及K-9的离子信号在斑马鱼体内分布不同,前者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后者更集中于眼
目的:检测Pax3a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敲除后斑马鱼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定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双靶点整体敲除斑马鱼中Pax3a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并建立F0代和F1代敲除斑马鱼.同时比较靶基因敲除的基因型和表型跨代遗传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跟踪观察显示F1代Homeobox domain结构域敲除序列有延长和重组修复改变;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病态表型比原先报道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过表达更明显,主要体现为色素颗粒松散和肠道细胞失去紧密连接.结
近年来,吸入纳米药物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吸入纳米药物很少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肺表面活性剂由蛋白类和脂类组成,在肺泡表面发挥免疫和调节表面张力等作用.吸入纳米药物进入肺深部后,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能等因素,容易吸附肺表面活性剂,这一现象会导致吸入纳米药物诸多性质的改变,如细胞摄取率和生物相容性等,而且肺表面活性剂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深入研究
本文认为,在恶性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中,疾病往往被多种因素所影响,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局限.中医“五辨”思维则是突破局限,将辨证、辨症、辨病、辨机、辨人结合运用,为把握妇科恶性肿瘤动态性质、矛盾特点、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内在机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为了深入挖掘古代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针具选择、不同刺法、取穴规律以及针刺禁忌等方面对《针灸甲乙经》全卷中胸痹心痛的治疗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针灸甲乙经》中多个疾病都涉及胸痹心痛,其穴位选择、治疗手段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对于现代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历代书籍文献中有关“筋瘤”疾病的论述,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整理归纳,逐本溯源,以希有益于现代临床实践.筋瘤是指发生于筋脉的肿块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寒邪外袭、风热外侵、情志愤郁,病机为血气凝滞.筋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多以开郁行气、化瘀散结为主.
“肺与大肠相表里”出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及文献研究表明UC可导致肺部损伤.同时,肺部损伤又可加重UC病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翻阅大量中医古籍及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论述UC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肠病及肺、肺病及肠、肺肠合病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并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微生物、黏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方面尝试阐述肺-肠轴在U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UC与肺部损伤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从“肺与大肠相表
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姚魁武临床运用四逆散,往往抓住辨证中“郁”之病机,讲究肝脾同调之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健脾和中.并遵循经方比例,调整剂量,辨证使用枳实及枳壳.姚魁武将此方广泛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痛、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疾病证见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者,皆可临证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