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从一幅99世展的国际评审员合影照片聊起。满头银发的梁鸿贵赫然站在中间,梁老说:“我参加国际邮展有几十次了,每一次为了宣传突出中国,我都尽量地往前站,但只有这一次我是做为评委员主任第一次站在最前面最中间。我向全体国际评审员说:‘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邮展评委员主任感到非常荣幸,我的荣誉是伟大祖国的荣誉,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的荣誉’,我的讲话获得热烈的掌声。”
问:您对’99世界 邮展总的评价是什么?
中国举办的这届邮展已达到世界水平。
第一,这届世界邮展水平高,参展的有世界珍罕邮品,有英国皇家毛里求斯封等珍贵邮品,有香港林文瑛先生第一次全部展出的最珍贵的华邮。第二,展品类别齐全,除十大类别外,包括实验了,开放类邮集是第一次在世界邮展上展出。第三是规模大,有3500左右框;尤其是参观人数多,有35万,这令国际友人很惊讶。国外邮展是免费免票入场的,如果我国不卖票免费进,那人数会更多的。第四是群众活动丰富多彩,人数多。有3次大型邮品拍卖会,这是过去世界邮展没有的,其他如知识竞赛,儿童绘画邮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第四是规格高、权威性强、FIP前后三位主席、FIP领导机构人员几乎都参加了评审工作。
工作邮集获得非常大的成功。我们得到两个大奖,沈首华先生的《华乐人民邮政》获得96分加特别奖加国家大奖。有两部青少年展品具有很高水平,投票后杨▲的《信的故事》邮集获青少年大奖。广东的《中国戏剧》获开放奖一等奖。李曙光的《中国军邮史》邮集有珍品,制作好,获得一致好评,很不简单。我国邮集获2个大金奖,5个金奖,个大镀金奖,所有评审员认为,中国邮集提高这么大、这么快,令人惊讶。过去我讲中国邮集在世界上属中上水平,现在我应该说,已近世界水平。
问:那么,我国的邮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吗?
问题主要是邮品的珍罕和切题,另外还有多样性,避免单调。我们还要深度了解研究FIP规则,有的同志还是没有解决哪些邮品能上,哪些邮品不能上的知识性问题,有的邮集出现了可疑邮品(即有可能是假邮品),尤其使人遗憾的是那可疑邮品并非是珍品,是很一般的邮品,作者没有认真识别,有的人家放过,但邮集的分枚受到影响。有的邮集改坏了,降了版,有的邮集甚至违反常规,没有翻译就展出了。有的邮集、翻译水平差,人家看不懂。这方面有好多例子,李近朱的邮集,翻译的语言好,获得外国人的称道。中国人有才能、有艺术性,我们应发挥这个特长。有些邮集珍罕性不够,主要是展出年代不远,如邮政史。对侨批、民信局邮集(这次都是欧美评审员译的),外国人认为不是正式邮集,视其为民间邮政,给予低分。有的邮集选题不好,我建议少搞欧美题材,(还如奥运会,动植物题材),这方面优势在欧洲,我们搞不过他们,要搞,就要往前搞。我们编组邮集要着重两点,一是体现中国特色,一是题材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创新。最能说明这两点是军邮和“文革”邮集,3部军邮都冲上去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珍罕性宣传出去了,这很难得,多枚未发行票的展出是成功的关键,虽然年代近但珍罕性上去了。军邮邮集对黄军邮的研究,使用、年份和研究,都是很好的。顺便说一句,邮集播导的现象少了,比如普票选题不打架了,还是我国辅导和征集时注意了,所以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
问:我们狠抓了专题邮票、但未得到金奖,为什么?应该怎样提高我国的专题邮集的水平?
就目前来看,专题邮集得高奖不太可能。这是国际集邮界的传统观念在起作用。国际上认为,专题邮集,邮政史邮集,航空邮集是真正的高水平的邮集,这几类邮集能得到高奖。达到高奖的关键在于珍罕性。传统观念把展示时期分为3个阶段:一是古典时期,1840年(包括前史)到1900年,二是中间时期1900年到1949年,三是现代时期。规则上认为越老、越前、越好,越能得高奖。按这个观念和规则,我们达不到。但是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改进的,如实验类、开放类的出现,使以专题邮品地位提高,在这方面也会有高奖了。比如这届专题类出现了3部大金奖,几部金奖。
特别应该高兴的是,我国的几部专题邮集获得大镀金的好成绩。我们展现了几部选题好题目好的邮集,如《夜》、《风》、《雨》、《茶》、《瓷器》、《拱桥》。这些邮集很有前途,为我们得高奖打下很好的基础。
问:中外邮集的差距在哪里?如何缩小这个差距。有人讲,中国邮集的共性强,个性差。中国采取专家辅导的方法,是否与辅导有关系?
中国邮集要加强古典和珍罕性,要与世界接轨,必须往前去,要编组清代、民国和外国的内容。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古典邮集,也没有外国内容的古典邮集。这和经济条件有关系,随着我国的富强,要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人朝这方面努力。“辅导”是中国特色,好处是使邮集规范化。说到个性和创新,我可以向你介绍一部邮集,只看他的前言页,就很有启发。这届邮展有3部专题类获大金奖,即澳大利亚的《胡子》、比利时的《铁路》,还有我要说的这部法国的《澳洲鸟类》。题目限定在澳洲鸟类上,进行小规模的深度研究上,你看这部邮集贴片上的文字很多(记者插话,不是有个说法,用邮品讲话,文字不超过贴片面积的1/4吗)不!
现在世界新倾向是提倡和强调邮集的故事性和文化科学性)。这个前言页不是前面一段话加一个图和邮品的作法,而是先摆两枚白天鹅邮票,随后写道: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一直到18世纪人们都是这样看的,我为不可颠破的真理。但是,所有来到澳大利亚的移民惊讶地看到:原来天鹅有黑的。随即展示黑天鹅的印样。这样叙述不是故事性很强吗?作者摆放的邮品都颇为珍罕,白天鹅两枚票中。有一枚是少一色的邮票很珍罕,黑天鹅更珍罕是试印样,只有3枚在私人手里,另外前言贴片上还展示了一枚珍贵的巴伐利亚的邮资明信片。作者还发挥道:当移民们惊讶地看到黑天鹅后,就把澳大利亚的第一枚邮票的图案定为黑天鹅,打破过去以皇帝头像做为国家邮票第一枚图案的惯例。这个贴片用珍罕邮品串起来,讲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
你认为开放类的编组制作应注意到什么?
第一点是要体现新、气新:新题材、新思路、新方式、新邮品,而且一新、与众不同,不能与几大类邮集相同。我看有的作者用原来的邮集再塞上火花烟标和其他东西,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另一点还是要体现邮政特点,不能离“邮”太远,毕竟参加的是集邮展览。这次有的开放类制作得很吸引人很用心、没有得奖,就是与“邮”的关系所致。
我认为这次我们中国军团的邮集获得大丰收、主要是作者的努力,集邮联和各地协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另外您们5位中国国际评审员功不可没。
是这样的,我们5位国际评审员,不遣余力、不失时机地不断地宣传中国邮集,向不同意见的国际评审员积极介绍某个邮集中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对年代不远但有珍罕邮品的邮集做了宣传工作。我还代表其他几位中国国际评审员在关键时刻发言、做集体推荐 。
我这样有一个真诚的告诫,视贺获奖的我国邮集的作者,但他们一定不要自满,要不断进取。同时,要有个思想准备,将来在别的国家常办的世界邮展中,邮集可能得不到这样的高奖。要清楚看到,这届邮展我们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届邮展组织得很好,国际人士很满意,很高兴,这必然影响到他们评审的情绪。坦率地说,这是难以避免的,人之常情嘛!有的国家组织的不好,惹得不少国际评审员一肚子气,必然影响该国邮集高奖的评审。
问:您对’99世界 邮展总的评价是什么?
中国举办的这届邮展已达到世界水平。
第一,这届世界邮展水平高,参展的有世界珍罕邮品,有英国皇家毛里求斯封等珍贵邮品,有香港林文瑛先生第一次全部展出的最珍贵的华邮。第二,展品类别齐全,除十大类别外,包括实验了,开放类邮集是第一次在世界邮展上展出。第三是规模大,有3500左右框;尤其是参观人数多,有35万,这令国际友人很惊讶。国外邮展是免费免票入场的,如果我国不卖票免费进,那人数会更多的。第四是群众活动丰富多彩,人数多。有3次大型邮品拍卖会,这是过去世界邮展没有的,其他如知识竞赛,儿童绘画邮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第四是规格高、权威性强、FIP前后三位主席、FIP领导机构人员几乎都参加了评审工作。
工作邮集获得非常大的成功。我们得到两个大奖,沈首华先生的《华乐人民邮政》获得96分加特别奖加国家大奖。有两部青少年展品具有很高水平,投票后杨▲的《信的故事》邮集获青少年大奖。广东的《中国戏剧》获开放奖一等奖。李曙光的《中国军邮史》邮集有珍品,制作好,获得一致好评,很不简单。我国邮集获2个大金奖,5个金奖,个大镀金奖,所有评审员认为,中国邮集提高这么大、这么快,令人惊讶。过去我讲中国邮集在世界上属中上水平,现在我应该说,已近世界水平。
问:那么,我国的邮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吗?
问题主要是邮品的珍罕和切题,另外还有多样性,避免单调。我们还要深度了解研究FIP规则,有的同志还是没有解决哪些邮品能上,哪些邮品不能上的知识性问题,有的邮集出现了可疑邮品(即有可能是假邮品),尤其使人遗憾的是那可疑邮品并非是珍品,是很一般的邮品,作者没有认真识别,有的人家放过,但邮集的分枚受到影响。有的邮集改坏了,降了版,有的邮集甚至违反常规,没有翻译就展出了。有的邮集、翻译水平差,人家看不懂。这方面有好多例子,李近朱的邮集,翻译的语言好,获得外国人的称道。中国人有才能、有艺术性,我们应发挥这个特长。有些邮集珍罕性不够,主要是展出年代不远,如邮政史。对侨批、民信局邮集(这次都是欧美评审员译的),外国人认为不是正式邮集,视其为民间邮政,给予低分。有的邮集选题不好,我建议少搞欧美题材,(还如奥运会,动植物题材),这方面优势在欧洲,我们搞不过他们,要搞,就要往前搞。我们编组邮集要着重两点,一是体现中国特色,一是题材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创新。最能说明这两点是军邮和“文革”邮集,3部军邮都冲上去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珍罕性宣传出去了,这很难得,多枚未发行票的展出是成功的关键,虽然年代近但珍罕性上去了。军邮邮集对黄军邮的研究,使用、年份和研究,都是很好的。顺便说一句,邮集播导的现象少了,比如普票选题不打架了,还是我国辅导和征集时注意了,所以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
问:我们狠抓了专题邮票、但未得到金奖,为什么?应该怎样提高我国的专题邮集的水平?
就目前来看,专题邮集得高奖不太可能。这是国际集邮界的传统观念在起作用。国际上认为,专题邮集,邮政史邮集,航空邮集是真正的高水平的邮集,这几类邮集能得到高奖。达到高奖的关键在于珍罕性。传统观念把展示时期分为3个阶段:一是古典时期,1840年(包括前史)到1900年,二是中间时期1900年到1949年,三是现代时期。规则上认为越老、越前、越好,越能得高奖。按这个观念和规则,我们达不到。但是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改进的,如实验类、开放类的出现,使以专题邮品地位提高,在这方面也会有高奖了。比如这届专题类出现了3部大金奖,几部金奖。
特别应该高兴的是,我国的几部专题邮集获得大镀金的好成绩。我们展现了几部选题好题目好的邮集,如《夜》、《风》、《雨》、《茶》、《瓷器》、《拱桥》。这些邮集很有前途,为我们得高奖打下很好的基础。
问:中外邮集的差距在哪里?如何缩小这个差距。有人讲,中国邮集的共性强,个性差。中国采取专家辅导的方法,是否与辅导有关系?
中国邮集要加强古典和珍罕性,要与世界接轨,必须往前去,要编组清代、民国和外国的内容。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古典邮集,也没有外国内容的古典邮集。这和经济条件有关系,随着我国的富强,要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人朝这方面努力。“辅导”是中国特色,好处是使邮集规范化。说到个性和创新,我可以向你介绍一部邮集,只看他的前言页,就很有启发。这届邮展有3部专题类获大金奖,即澳大利亚的《胡子》、比利时的《铁路》,还有我要说的这部法国的《澳洲鸟类》。题目限定在澳洲鸟类上,进行小规模的深度研究上,你看这部邮集贴片上的文字很多(记者插话,不是有个说法,用邮品讲话,文字不超过贴片面积的1/4吗)不!
现在世界新倾向是提倡和强调邮集的故事性和文化科学性)。这个前言页不是前面一段话加一个图和邮品的作法,而是先摆两枚白天鹅邮票,随后写道: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一直到18世纪人们都是这样看的,我为不可颠破的真理。但是,所有来到澳大利亚的移民惊讶地看到:原来天鹅有黑的。随即展示黑天鹅的印样。这样叙述不是故事性很强吗?作者摆放的邮品都颇为珍罕,白天鹅两枚票中。有一枚是少一色的邮票很珍罕,黑天鹅更珍罕是试印样,只有3枚在私人手里,另外前言贴片上还展示了一枚珍贵的巴伐利亚的邮资明信片。作者还发挥道:当移民们惊讶地看到黑天鹅后,就把澳大利亚的第一枚邮票的图案定为黑天鹅,打破过去以皇帝头像做为国家邮票第一枚图案的惯例。这个贴片用珍罕邮品串起来,讲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
你认为开放类的编组制作应注意到什么?
第一点是要体现新、气新:新题材、新思路、新方式、新邮品,而且一新、与众不同,不能与几大类邮集相同。我看有的作者用原来的邮集再塞上火花烟标和其他东西,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另一点还是要体现邮政特点,不能离“邮”太远,毕竟参加的是集邮展览。这次有的开放类制作得很吸引人很用心、没有得奖,就是与“邮”的关系所致。
我认为这次我们中国军团的邮集获得大丰收、主要是作者的努力,集邮联和各地协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另外您们5位中国国际评审员功不可没。
是这样的,我们5位国际评审员,不遣余力、不失时机地不断地宣传中国邮集,向不同意见的国际评审员积极介绍某个邮集中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对年代不远但有珍罕邮品的邮集做了宣传工作。我还代表其他几位中国国际评审员在关键时刻发言、做集体推荐 。
我这样有一个真诚的告诫,视贺获奖的我国邮集的作者,但他们一定不要自满,要不断进取。同时,要有个思想准备,将来在别的国家常办的世界邮展中,邮集可能得不到这样的高奖。要清楚看到,这届邮展我们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届邮展组织得很好,国际人士很满意,很高兴,这必然影响到他们评审的情绪。坦率地说,这是难以避免的,人之常情嘛!有的国家组织的不好,惹得不少国际评审员一肚子气,必然影响该国邮集高奖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