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mprove my English 是我这次去美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学习,并不仅仅在课堂上,其实,从上飞机我就已经开始了实践,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回国为止。应该说,收获真的不小。
飞去美国时搭乘的是国际航班,飞机的广播解说完全听不到中文,身边坐着的又都是老外。过去6年所学过的英语此时便真正成为救命法宝,就算明知自己不可能游刃有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时我便深刻体会到两点:首先,以往课堂上所学的英语跟现实的对话完全是两回事,6年的英语学习在实战面前几乎全无用武之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千万不可以怕开口,哪怕说错也要说,只有这样,胆子才会渐渐大起来。当时真希望20天后情况会有所改观,至少,让我能处乱不惊。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和实践。刚到美国时,带队的丁老师便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每人每天都要根据当天的活动内容,收集整理10个新单词并且写一篇英文日记。从那天开始,每天都会遇上许多的新单词,随身带着小本,随时记下不懂的单词,晚上睡前再整理记忆,也不管是10个还是20个,有多少整理多少,虽然记忆起来有些困难,但因为有了亲身的经历,下次再遇见一定会有印象。写英文日记有些小小的麻烦:写完了中文再来翻译吧,毕竟自己的汉语和英文能力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表达的意思过于简单吧,又显得十分幼稚,根本不是高中生的手笔。只有尽量套用学过的句式,多采用新单词,才能让自己稍稍满意些。有了那些经历,我才琢磨出一点:中国学生学英语,完全被语法、句式等条条框框束缚着,真正动口时便犹豫不决,不能脱口而出。
我记得老师说过:美国人说英语,只要说的话别人能听懂就行,不太讲究语法;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学英语更在意语法等规则,因此就有较大的困难。其实,语言环境非常重要,要不然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我们说了病句,别人也会听得懂呢?这又使我想起英语老师说过的“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真的很有道理。由此我认为:要去学习另一种语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那样才更容易接受新的思维。十几天下来,我的单词记了不少,日记写得越来越长,讲话也渐渐流利起来。
在美国,有很多机会和美国人交流,他们都很友好,不计较我们慌乱中发生的语法错误,还尽量说得缓慢清晰,让我们能听得明白。有了这样的氛围,我的胆子变大了,不仅不怕开口说话,还学会了自己去寻找机会来锻炼。
在亚利桑那大学的那段时间,美国老师给我们上了5堂英文课。其实,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称之为座谈或是聚会更为确切。加上老师,课堂里十来个人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气氛很融洽。这是美国课堂英文教学与国内的第一个不同点。
第二便是过程了。我们上课时更多采用自由讨论或是轮流发言,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用英文来说话。有时我们也做闲事,像玩UNO(一种美式纸牌)、唱英文歌曲、画图,一点也没有紧张的感觉。我们的老师Rebecca让我们觉得学习不一定要那么辛苦,它一样可以是轻松愉快的。这些又和国内老师单纯地在台上讲课,学生单纯地听讲很不相同了。
第三是内容。Rebecca老师从不发给我们固定的教材,只给我们发些类似小故事的阅读材料,让我们读故事,最多也只是让我们说故事大意。有时几本杂志、几张写着问题的纸条、几张图片就成了我们的课本,老师提出问题或是给出假设,让我们自己到书中去找出答案来回答。更多的时候,老师会提出一个话题,例如媒体的改进,比较中国、美国、墨西哥的不同之处等等,让我们自由发表意见,甚至会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备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自然而然学会了很多东西,表面上是娱乐,实际上收获很大,因为这不是强制而是自主地去获得,关键就在于自己想要去学,当然,用最轻松的方式。
在短短21天时间里,我不可能让自己的英文水平一步登天,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进步是一定有的,而且我知道了以后应该怎样去Improve my English。
飞去美国时搭乘的是国际航班,飞机的广播解说完全听不到中文,身边坐着的又都是老外。过去6年所学过的英语此时便真正成为救命法宝,就算明知自己不可能游刃有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时我便深刻体会到两点:首先,以往课堂上所学的英语跟现实的对话完全是两回事,6年的英语学习在实战面前几乎全无用武之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千万不可以怕开口,哪怕说错也要说,只有这样,胆子才会渐渐大起来。当时真希望20天后情况会有所改观,至少,让我能处乱不惊。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和实践。刚到美国时,带队的丁老师便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每人每天都要根据当天的活动内容,收集整理10个新单词并且写一篇英文日记。从那天开始,每天都会遇上许多的新单词,随身带着小本,随时记下不懂的单词,晚上睡前再整理记忆,也不管是10个还是20个,有多少整理多少,虽然记忆起来有些困难,但因为有了亲身的经历,下次再遇见一定会有印象。写英文日记有些小小的麻烦:写完了中文再来翻译吧,毕竟自己的汉语和英文能力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表达的意思过于简单吧,又显得十分幼稚,根本不是高中生的手笔。只有尽量套用学过的句式,多采用新单词,才能让自己稍稍满意些。有了那些经历,我才琢磨出一点:中国学生学英语,完全被语法、句式等条条框框束缚着,真正动口时便犹豫不决,不能脱口而出。
我记得老师说过:美国人说英语,只要说的话别人能听懂就行,不太讲究语法;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学英语更在意语法等规则,因此就有较大的困难。其实,语言环境非常重要,要不然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我们说了病句,别人也会听得懂呢?这又使我想起英语老师说过的“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真的很有道理。由此我认为:要去学习另一种语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那样才更容易接受新的思维。十几天下来,我的单词记了不少,日记写得越来越长,讲话也渐渐流利起来。
在美国,有很多机会和美国人交流,他们都很友好,不计较我们慌乱中发生的语法错误,还尽量说得缓慢清晰,让我们能听得明白。有了这样的氛围,我的胆子变大了,不仅不怕开口说话,还学会了自己去寻找机会来锻炼。
在亚利桑那大学的那段时间,美国老师给我们上了5堂英文课。其实,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称之为座谈或是聚会更为确切。加上老师,课堂里十来个人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气氛很融洽。这是美国课堂英文教学与国内的第一个不同点。
第二便是过程了。我们上课时更多采用自由讨论或是轮流发言,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用英文来说话。有时我们也做闲事,像玩UNO(一种美式纸牌)、唱英文歌曲、画图,一点也没有紧张的感觉。我们的老师Rebecca让我们觉得学习不一定要那么辛苦,它一样可以是轻松愉快的。这些又和国内老师单纯地在台上讲课,学生单纯地听讲很不相同了。
第三是内容。Rebecca老师从不发给我们固定的教材,只给我们发些类似小故事的阅读材料,让我们读故事,最多也只是让我们说故事大意。有时几本杂志、几张写着问题的纸条、几张图片就成了我们的课本,老师提出问题或是给出假设,让我们自己到书中去找出答案来回答。更多的时候,老师会提出一个话题,例如媒体的改进,比较中国、美国、墨西哥的不同之处等等,让我们自由发表意见,甚至会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备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自然而然学会了很多东西,表面上是娱乐,实际上收获很大,因为这不是强制而是自主地去获得,关键就在于自己想要去学,当然,用最轻松的方式。
在短短21天时间里,我不可能让自己的英文水平一步登天,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进步是一定有的,而且我知道了以后应该怎样去Improve my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