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百年名店鸿春园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城乌鲁木齐只不过有200余年建城历史,可是城中却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鸿春园饭店。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历经坎坷,艰难地生存下来,甚至在“摧枯拉朽”的“文革”中,它也幸免于难。而今在房地产商开发热中,它却黯然倒塌。
  
  沧桑风雨走过来
  
  鸿春园饭店创建于1891年,原名“杏花村”,地址在当时迪化(乌鲁木齐)满城街(今建国路)北十字路口东北角,小饭店主人是厨师王恺川,当时只卖一些小吃和面食。1898年,20岁的青年陈兴顺从老家四川新都来到迪化,第二年,他拜王恺川为师学徒,1904年出师。由于饭店临近东门孔庙(也称文庙),终日香客不断,游人众多,因而生意不错。1919年,王恺川去世,陈兴顺继承了师业。
  店主兼厨师陈兴顺虚心好学,他多次回蜀导师问艺,访亲交友,他的川菜烹饪技艺不断提高。他从四川采购川菜原料运回新疆,专供自家饭馆使用。由于不断开拓业务,饭馆在迪化渐有名气,陈兴顺成为当时迪化的川菜名厨师。
  当时迪化的达官富贾举行喜庆宴会,竞相用名厨高手,以能用名肴佳馔待客为荣,陈兴顺自然成为众宣豪邀请的对象。1920年,新疆省主席金树仁为儿子办婚宴,陈兴顺是主厨,忙活劳累半个月之久,以至于招来大病一场。
  1932年,由于生意兴隆,饭馆迁往迪化闹市区大兴巷口营业(即现在乌鲁木齐大十字邮局马路对面,中医诊所之侧),改“杏花村”字号为“洪升园”,1938年又迁至保安路口(现新疆工会大厦对面),并将字号改为“鸿春园”。
  1948年,陈兴顺回四川省亲,饭店由四川人李南村主持,由于经营不善,仅一年时间,生意萧条下来。
  1949年夏,由于李南村回四川借来现大洋,加之新疆天池宋老道人出借数量可观的餐具和黄金予以辅佐,饭店才重现生机。
  解放初“三反”、“五反”运动中,饭店因退赔所漏国税,暂告歇业,1952年下半年,由国家银行贷款16D0元,于8月1日恢复营业。
  1957年鸿春园饭店公私合营转为国营饭店,第一任公方代表兼经理是王喜庆,陈兴顺为第一副经理,李南村是副经理。王喜庆1973年离开鸿春园,他后来先后任新桥饭店经理和二道桥饮服中心经理:陈兴顺于1971年去世。 1959年,鸿春园饭店搬至民主路。 十年动乱,鸿春园又遭厄运,牌匾被砸,字号改为“工农兵餐部”,因服务质量差,供应多为大锅莱,生意清淡,声誉愈下,直至“文革”后,老字号才得以恢复。
  
  新疆名厨师的摇篮
  
  鸿春园的几位厨师技艺精湛,陈兴顺及其徒弟郑连芳等都是当年一流的名厨,他们的菜肴花样翻新,常常是由顾客说出口味,按顾客要求如法烹制。陈兴顺先后恢复增加菜肴达240多道,经常供应的有170余种。其中“水石鱼”是令人叫绝的名莱,其作法是:用乌鲁木齐河中打捞出的中等的活鱼,去鳞开腹,切成寸段,将乌鲁木齐西河坝中手指肚大的数百枚青卵石洗净,放入一个坛子星,然后将寸段葱白和鱼,一层鱼、一层葱码入坛子中,再加佐料,置火炉上文火炖一夜,第二天把鱼倒出,只见鱼皮完好,鱼香四溢,食之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解放后,鸿春园厨师新秀辈出,陈兴顺的徒弟——山东人苗文时就是佼佼者之一,他技艺不凡,20世纪60年代,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以及郭沫若陪西哈努克来新疆时,都住在延安宾馆,苗文时每次都曾前去事厨。
  年轻厨师更是群星灿烂。特级厨师唐燕柱在1983年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用西瓜雕刻的“花篮藏宝”,技压群芳,荣获冷拼工艺制作最高奖。“花篮藏宝”篮体是一个切蒂长形黑西瓜,瓜表面雕刻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画;满架的葡萄,累累苹果、香梨、石榴,葡萄架下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雕刻者唐燕柱虽是一名厨师但却酷爱美术,他把美术与烹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艺精湛,刀法熟练。瓜盅内盛著冰糖蜜水,内泡香梨、苹果、海棠果、哈密瓜瓣和西瓜瓤、鲜葡萄、石榴子、樱桃等新疆八鲜水果……
  “花篮藏宝”这道工艺菜在我国传统食品雕花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原料全部选用新疆本地出产的多种名贵干鲜瓜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八鲜藏于花篮主体,故名“花篮藏宝”。
  “花篮藏宝”当年技压群芳,叹为观止。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赞曰:“这是无与伦比的冷拼首擘。”足见鸿春园厨师造诣的高超。
  鸿春园还有名扬神州的著名厨师朱显明、李振兴、朱云显、董泉根、杨瑞初、胡伯良、华福民等不一而足,他们或是红案大师、或白案高手、或刀工精湛,在历次全国烹饪大赛上为新疆赢得殊荣。据不完全统计,鸿春园培养了近百名特级厨师。如今都在全国、全疆的著名饭店事厨,鸿春园名厨可谓桃李满天下了。
  
  更上层楼 誉满神州
  
  1981年6月,鸿春园饭店五层营业大楼在乌鲁木齐市小十字西北角落成,使用面积6000平方米,设中餐部、西餐部、旅馆部,饭店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中餐部经营南北大莱200余种,尤以烹调川菜驰名,西餐部是新疆有史最早的一家,旅馆部拥有320张床位。
  1993年,投资6000多万元的19层鸿春园新宾馆大楼在5层老楼旁拔地而起,床位400余张,连同老楼共计800余张床位。
  经过无数历练,鸿春园已迈入全国著名饭店行列,驰名中外。香港20世纪末出版的《旅游顾问》一书,详细介绍了新疆乌鲁木齐鸿春园饭店的菜肴和经营特色。曾有人赋诗赞道:
  鸿春园里绽百花
  名驰海外人人夸
  香比江南杏花村
  味夺塞上第一家
  1999年,鸿春园被国家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同时命名的还有享誉全球的北京“同仁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店、杭州“胡庆余”药店等数百家名店。
  正当新疆人为鸿春园更上一层楼再创辉煌充满期待时,不料鸿春园却被拆掉,几年中,笔者时时处处会听到群众对鸿春园拆掉的惋惜和对它的怀念。
  在新疆,像鸿春园这样的老字号寥寥无几,有一些老字号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被拆迁和改名,现在剩余的还有几个呢?
其他文献
NO.1 新闻热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关注度:★★★★★  影响力:★★★★★  美誉度:★★★★★    概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疆经济和社会到2010年、202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等五大战略,并就重点发展的八大领域、区域和项目做了详细的政策支持描述。  点评:国务院近期下发的第32号文件
期刊
大学是教育、学术、文化的殿堂。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莘莘学子本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才是,而高校大四学生的课堂却显得十分冷清。    冷清的大四课堂    有同学向笔者反映了高校中出现有大四课堂冷清的现象,笔者针对此问题走访了我区的几所高校。经调查了解,很多大四的自习室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空无一人,即使平时正常上课时,教室也是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学生,而且心不在焉,有的在看其他书籍,有的在低声交谈说笑,有
期刊
一位白领向我诉说烦恼,随着而立之年临近,越来越担心年老后的生活保障。房贷压力,物价上扬,令其常常“月光”:家庭责任,职场瓶颈,有些迷茫:想买商业保险,又担心“陷阱”重重。年纪尚轻,生活体面,这是否有点“杞人忧天”?  与此相呼应的,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幕落下,考试人数再创64万的历史新高。平均下来,60个人竞争一个职位。众人“追捧”公务员,除了职业体面、收入中等,“铁饭碗”、“保障高”更被公
期刊
在人类社会,知识、经验、文化等等过一代又一代人传了下来,一代一代地传递着,多年的转场经历,转场路上遭遇的险情,让所有走在转场道路上的生命都十分清楚,转场途中没有所谓的人与动物的区别。    10月中下旬,正是北疆牧民一年一度的从秋牧场转入冬窝子的迁徙季节。我来到额敏县萨尔也木勒牧场哈拉苏村见到牧工哈力比亚提时,这个家庭的畜群从塔尔巴哈台山夏牧场,回到山前区的秋季牧场已经十几天了。    冬窝子  
期刊
在国外,博客达人获利早已不是新鲜事。以博客搜寻引擎Technorati的前十大排行榜来看,已经有八个博客成立公司。  每天新诞生12万个博客,现在全世界共有7千万个博客,平均每个小时有5万8千篇、每天有140万篇新文章发表,博客惊人的影响力持续发烧。随着博客蓬勃发展,个人博客成为稳定的收入将不再是幻想。  从2005年博客天后弯弯说起,弯弯的博客在突破了两千万人次后,被出版社自转星球相中,推出《可
期刊
2007年还没过完,用人单位的眼光就开始瞄向2008年的优秀应届毕业大学生,招聘的大幕已经提前拉开了。    11月1日,昌吉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将带着该地区400余个工作岗位奔赴内地,在四川、陕西、兰州等内地高校网罗各种急需高层次人才。    用人单位招聘忙    记者了解到,挑选2008届优秀毕业生的并非昌吉一个地区。包括广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新疆分公司在内的大企业都在招兵买马。从今年
期刊
拼饭、拼车、拼房、拼玩,甚至连宠物也拼着养,婚礼也拼着举行。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着这样的“爱拼一族”,他们的口号就是“爱拼才会‘盈’”。    寻同路人“拼车”找爱吃者“拼饭”    在同事的眼里,林旭是一个十足的“拼客”,在他的脑子里整天就装着一个“拼”字。10月23日,记者在位于黄河路的一家肯德基店见到了今年二十多岁的林旭,除了本职正作以外,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乌鲁木齐拼客网(又称拼族联盟)的创建
期刊
我要去聆听山林中树叶的呢喃和微风的喃语,去寻觅夏秋时节游走在河谷狭窄处森林的晨雾……而那晨雾在浅黄的桦林中悄然消逝,这意味着她在约我明天再来相会。  ——张新民    张新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5年出版了画册《西北有禾木》,在旅者及摄影爱好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新疆油田公司结算中心工作。  一到周末,张新民就管不住自己的腿了,更让他难以管住的,还有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禾木就像个如花似玉的
期刊
喀吾图有十来个汉族小孩子,由于没有汉校的原因,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八岁,小的才两三岁,成天伙成一群,呼啦啦——从这边全部往那边跑,再呼啦啦——又全部从那边再跑回来。边跑还边齐声呼喊着:“白娘子!!!——我来了——”  真是莫名其妙。真不知道家长们平时怎么教育的。  后来,年龄最大的高勇,在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上了哈语小学,不出两个礼拜,就叽里呱啦地和同学们对答如流,丝毫不带磕巴的。名字也变成了“高
期刊
库车作为歌舞之都、中国木卡姆之乡,保留有许多歌舞的“活化石”,有着“歌舞大熊猫”之称的萨玛儿舞,也是发源于这里。    灵动的萨玛儿舞    湛蓝的天幕下,伴随着悠扬的龟兹民歌旋律,一位20多岁的男子,展开柔顺如水的双臂,迈动轻灵敏捷的脚步,开始飞旋,衣服的褶皱被风鼓起,下摆飞了起来,腰间清脆的铃铛声响变成了风中的小哨,红色的霞光在闪。头顶上碎银的光芒,闪烁在库车王府的墙壁上……  音乐声消失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