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挑动全城热恋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雨纷飞的9月,国内电影市场群芳争艳,《全球热恋》毫无悬念的成为中秋档华语片的票房冠军。该剧是华谊兄弟2011年推出的“H计划”首部重头戏,从首映4天共收获票房3700万元看,它向姊妹篇2010年《全城热恋》13亿票房看齐,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热恋》赢得开门红,“H计划”后续系列影片自然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像《画皮2》(乌尔善导演)、《太极》(冯德伦导演,李连杰监制)、《杨家将》(于仁泰导演)、《十二生肖》(成龙导演)、《狄仁杰前传》(徐克导演)等皆是“大片大导大制作”,可谓好戏连台,精彩纷呈。“H计划”阵容强盛,凸显了国内民营影视业领军者、开拓者——华谊兄弟的气魄和胆识。
  2002年开始,华谊就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现象级”。其参与投资制作的电影,多成为华语影片中的经典和票房奇迹。从《大腕》的黑色幽默,到《天下无贼》的善意温情;从《夜宴》的压抑沉重,到《集结号》的悲壮震撼;从《风声》的悬疑扑朔,到《全城热恋》爱意温馨,“华谊”电影,仿佛被施了哈利波特的魔法,片片叫座又叫好。仅以2010年为例,《全城热恋》投入2000万元,票房1.3亿元;《非诚勿扰2》投入1亿元,票房4.2亿元;《唐山大地震》的成本1.3亿元,票房6.3亿元。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份额30%被华谊吞食,票房的前4排名中,华谊电影就占了3席。
  华谊兄弟的崛起并非偶然。成功运作商业影片的能力,是华谊走在行业前列的魔法球;大制作、大投入、大产出的商业模式,则是华谊兄弟在国内业界屡创奇迹的法宝。在电影前期的策划、中期的制作以及后期的推广和发行上,华谊都坚持大笔投入,同时在运作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力求从各个方面做到专业化。可以说,华谊兄弟将美国大片的运作经验巧妙地引入了中国,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华谊的大片基本上没有失手,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剧本+好团队+好平台”。
  
  坚持与顶尖高手合作、与行业第一合作,是华谊崛起的另一个因素。2004年,华谊制作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华谊电影的辉煌,离不开冯小刚、葛优这对黄金搭档。如今,除了拥有旗下经纪公司星光熠熠的演员外,2011年华谊兄弟更推出“H计划”,与华语市场一批重量级导演形成合作战略,发行10大影片。此外,与美国传奇影视(《盗梦空间》、《斯巴达300勇士》制作商)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与巨人网络联合打造网络游戏,与万科携手开发商业旅游地产,都展现出华谊与“高手”、“第一”合作的宏伟思路。
  自2年前上市以来,华谊兄弟的高成长牢牢地吸引着机构投资者的目光。2011年中报显示,共有27只公募基金持有华谊兄弟股票,合计5940万股,占到公司流通股本的17%。其中,有34只基金是在二季度新进买入。机构投资者的大量持股,体现了公司的长期价值潜力,从而稳定了二级市场股价。截至8月31日,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跌幅达到19%,而同期华谊兄弟股价却上涨了7.30%。2011年7月5日,华谊兄弟首次入选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二十强”。国内知名的专业研究机构申银万国认为,华谊影视业务竞争优势明显,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业务分列行业的第二、第三和第一。在中国电影市场供不应求背景下,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高可持续性。
  华谊兄弟上市后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电影市场的大手笔制作和影片的高票房收入。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登陆,募集资金11.48亿元。除去补充流动资金和投资华谊影院外,超过50%的资金投向了主业——影视制作业务。2010年,凭借《全城热恋》、《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热卖大片,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成,并推出10转8派2元的分配方案。今年上半年,又有《非诚勿扰2》、《新少林寺》等5部影片接连上映,确保了华谊兄弟盈利高增长的势头。半年报显示,华谊实现利润总额8270万元,净利润为6365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5%。对未来的业绩增长,多家机构较为乐观,预计华谊兄弟未来三年的净利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以上。
  目前,华谊核心业务为电影、电视和演艺经纪。在此基础之上,将延伸影视娱乐产业链,向电影院、音乐、网络游戏、娱乐公关、演出、商业旅游地产和新媒体领域拓展。从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看,华谊兄弟具备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娱乐业旗舰的潜质。
  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说过:“中国的电影电视娱乐业会成为全球之最。”我们从中依稀可以看到华谊的梦想和野心。电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成为中国影视业的华纳兄弟(Warner Bros.),仅仅是华谊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去占领全球千亿电影娱乐市场的份额,缔造中国的国际娱乐帝国,或许才是华谊兄弟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记得年轻时,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文中的农民帕霍姆为了买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为买卖双方约定,从清晨到黄昏,他走过的土地都将属于他。帕霍姆为此拼尽全力,最终力竭而死。这篇不长的小说如此结尾:“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一句有如晨钟暮鼓,让人心生无限感慨。这篇小说有一个稍带讽刺却又意味深长的名字
期刊
极度疲弱的股市,在9月以8.11%的跌幅画上一个萎靡的句号。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阳光私募也赔得惨不忍睹,平均亏损近6%。  Wind数据显示,917只净值公布日为9月20日后的阳光私募中,9月份亏损超过10%的达到93只。在所有阳光私募中,表现最差的是泽熙3期,月度亏损18.87%;挺浩1期亏损17.51%,排名倒数第二;天星2号亏损17.51%,排名倒数第三。去年的“私募王”南京世通依然没能摆
期刊
理财案例    马先生,北京人,35岁,是电机厂普通技术工人,每月税后收A4500元;妻子在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每月税后收入3500元。马先生家庭年终奖有1 5万元,月均生活支出2600元。女儿9岁,每年教育费支出8000元。夫妇二人的社保和商业保险保额均为15万元,保障期限至70岁止,年缴保费9000元左右。  目前马先生家庭有现金及活期存款8万元,债券、基金、股票类4万元,一套自住房价值50万
期刊
投资吧,市场不景气。  不投资吧?基于负利率成为常态,货币缩水几成定局。    都知道投资是使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必要途径,但最近的投资市场状况令投资人士纠结不已:今年以来,投资者们应该已被上了一堂很好的“投资风险教育课”;最近的投资市场环境依然未能走稳;美国在争论是否有二次衰退;欧洲在争议债务危机的蔓延;回到我国,又有CPI依然在高位徘徊、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种种问题……不投资吧?基于负利率成为常态,
期刊
“目前的股市和楼市都存在一定的泡沫。”这是2007年9月14日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话。没过几天,投资大师罗杰斯在上海给当时的A股开出“诊断书”:A股目前还不是泡沫,只是处于“潜在泡沫”时期。  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投资专家,两人都对中国股市现状作出评价和预测,但结论恰恰相反。这可难住了不少股民和准股民,到底该信谁的话?  记得有一则寓言,说是小马过河,不知河水深浅,牛伯伯说河水不深;小松鼠却提醒河
期刊
“自己当老板,一月赚一年!”“只要会打字,一样赚大钱!”类似的广告词,让一些人人怦然心动。记者日前暗访了一些号称“资本运作”、“连锁销售”的网站时发现,这些网站号称投入一定费用,再通过发展会员方式,即可坐等巨额收益上门,而这已有了明显的传销痕迹。“投入2万元,年收入上百万”  “只要投入20300元,保证你一年可以赚上一百万!”面对如此高额的回报,市民潘先生既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忧。  该网友告诉潘
期刊
唯有真正的成長型企业,才会持续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市场低迷恰恰是介入该类企业的最佳时期。当然,这不但需要慧眼,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按理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国经济的好坏,总能从该国的股市中一窥一般。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中国股市何以“例外”呢?  我们的经济,即使在控制通胀为宏观经济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依然拥有9%以上的GDP增長率,而我们的股市,却呈现负收益状态,截至9月16日
期刊
房价走势扑朔迷离,房租却一路高歌,这让“买房还是租房”又成了两难选择。    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对“80后”夫妻,结婚时决定只租房不买房。他们在市区寻寻觅觅一年多,终于找到一位肯将房子一次性出租10年的房东,并很快签下10年租房协议。哪料想,此举遭到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女方母亲更是被气得嚎啕大哭。4位老人还专程从老家赶赴重庆,以断绝关系相威胁,要求他们即使赔偿,也要毁约。  “买房还是租房”,已不
期刊
问题:假如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被外星人抓走,打算怎么做?  A.想办法逃走  B.装死  C.求他们放自己走  D.与外星人拼死搏斗    A.财富行情看涨指数55%。  解析 你为人勤奋,踏实努力并且喜欢思考,只要有机会,就能抓紧时间,学习一些实用的工作技能,一旦等到时机成熟,就能够让人刮目相看。  建议 学习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外部信息,要积极的跟人交流。  B.财富行情看涨指数90%。 
期刊
最近的新闻联播都有关于新闻记者下基层的报道,而下基层最多的就是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去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画面中出现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这确实反映了现在农村的现状,几乎所有的壮劳动力都进城打工了。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未来我们的粮食安全吗?  今年以来,大家都已看到,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粮食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农产品的收成格外牵动人心,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