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运而生,为时代和人民立言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铁凝
  《十月》的创刊与发展是时代与人民的需要
  1978年,中国文坛正是满目疮痍,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是一派萧瑟的景象。就在这时,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本名为《十月》的大型文学期刊悄然面世。
  创刊号刊发的作品散发出强烈的时代信号。茅盾、臧克家、杨沫等文坛大家以文学宣示,刘心武的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和“学习与借鉴”栏目中久违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无不昭示着中国当代文学划时代的告别与开启。可以说,《十月》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华丽登场,可谓开风气之先。
  占得先机的《十月》迅速攀上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制高点。《小镇上的将军》《蝴蝶》《相见时难》《高山下的花环》《黑骏马》《北方的河》《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绿化树》《腊月·正月》《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薹之歌》《雪城》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相继推出,不断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潮。不可否认,《十月》的荣誉和成绩凝结着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也凝结着几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和众多编辑发行人员的艰辛努力。
  如果说《十月》的创刊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作家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平台,那么《十月》的出现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精神世界的高品质文学保障。读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文化现象之一。《十月》让普遍存在阅读饥渴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如获至宝。读者对《十月》的期盼与依赖成为那个年代的文化共识,阅读《十月》也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的复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肥沃的土壤,《十月》为许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人提供了水草丰美的一方沃土,在《十月》的陪伴下,他们逐渐成长,从阅读走向写作。从读者走向作者。
  《十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坛发展变化的缩影
  “十月”是庄严和正大、是浪漫和激情、是鲜花和泪水,是飘扬的文学旗帜和火炬。它在北京的金秋迎风招展,吸引的却是全国文学家和读者的目光。——孟繁华
  从1978年创刊时的“以书代刊”,到1980年正式以邮局发行的双月刊出版,再到2004年改为月刊出版《十月》和《十月·长篇小说》两个序列。《十月》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了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了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的涅槃,记录了一个时代人民对于文学的渴望与期盼。《十月》不仅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见证者、推动者,重要的它更是一个参与者和建造者。因此,《十月》的40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缩影。
  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在《十月》创刊40年之际执笔写下万字长文《〈十月〉: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缩影》,以批评家的理性和文学史的视野,对《十月》历史中的一些关键事件节点及重点作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阐释。尤其是从创刊至今,《十月》对我国中篇小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认为,在中篇小说领域,能够与《十月》抗衡的刊物几乎没有。《十月》的中篇小说获得的全国性奖项(“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有19部之多。更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这些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如王蒙的《蝴蝶》,铁凝的《永远有多远》,邓友梅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21世纪以来,《十月》仍是中篇小说的主要阵地。21世纪以来发表的中篇名篇刘庆邦的《神木》《卧底》,邓一光的《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荆永鸣的《白水羊头葫芦丝》,叶广芩的《豆汁记》,东君的《阿拙仙传》,吕新的《白杨木的春天》,蒋韵的《朗霞的西街》,方方的《断琴口》《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弋舟的《而黑夜已至》,东君的《苏教授,我能跟你谈谈吗?》,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借命而生》,陈应松的《滚钩》,罗伟章的《声音史》,刘建东的《卡斯特罗》,荆永鸣的《出京记》,晓航的《霾永远在我们心中》,张楚的《风中事》,严歌苓的《你触碰了我》,胡性能的《生死课》等都是三十多年来我国中篇小说领域最重要的作品。
  为40周年庆祝:大家眼中的《十月》
  10月8日下午,“《十月》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隆重举行。王蒙、李敬泽、谢冕、李存葆、梁晓声、舒婷、周大新、叶广芩、刘庆邦、欧阳江河、张清华、肖亦农、方方、陈应松、邵丽、晓航、林白、吕新、周晓枫、陈先发、张锐锋、祝勇、乔叶、张楚、弋舟、徐则臣、石一枫、付秀莹等知名作家齐聚北京,共同庆祝《十月》创刊40周年。座谈会由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著名批评家孟繁华先生主持。
  王蒙回忆起和《十月》的往事,也是津津乐道:从前,他家住在《十月》杂志社的附近,所以写好的稿子投稿都用不着邮票,走路就能给编辑们送去。他非常怀念那个时代,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对《十月》的情感多年未曾改变。
  著名学者谢冕先生亲切回忆道:《十月》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大家告别了灰色的、苦难的岁月,一起来迎接一个非常新生的生活。好多作家、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记录下了一个时代前进的步伐。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从读者、编者、作者的三重身份对《十月》杂志做了生动的评价,总结并肯定了《十月》杂志包容、探索的办刊精神和气魄,他认为《十月》的精神不仅是大气的、持重的,同时《十月》的精神里也有新锐的,敢为人先的锐气,以及活力和勇气,这是其特别宝贵的品质。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先生肯定了《十月》杂志在中国诗歌界的重要地位,并从多个角度充分肯定了《十月》杂志的历史意义。他认为《十月》作为中国文学生态的一部分,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包括中国和国际接触的文学生活的桥梁的一部分,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真正的、特别深刻的、绝不可替代的一笔。
  作家刘庆邦说:《十月》40年,拿一个人来作比喻,40年还是青年,正是好年华,期待《十月》继续辉煌下去。同时我认为十月从季节来看,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完玉米接着要播种小麥,所以十月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让我们在收获的同时播下新的文学种子。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曾任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主编,他谈道,《十月》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期刊,还承载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位置。它以更加紧密的姿态实现了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文学院之间的互动,丰富了更多鲜活的作品资源,同时《十月》杂志这些年在文化“走出去”做了一些努力,如最早启动“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联合俄罗斯《十月》期刊每年举办论坛等。
  《十月》为文学继往开来,用真情厚待青年作家
  《十月》的作者阵容可谓名家荟萃,但《十月》并非只重名家,事实上,许多名家是以年轻作者的身份初登《十月》的。如铁凝在《十月》头题发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时,年龄不过二十多岁。她曾以“对年轻人厚道”来形容这份杂志。《十月》首任主编苏予退休后曾反复叮嘱看望她的编辑部同事:发现年轻作者是《十月》历来的传统,这个传统一定不能丢。1999年,《十月》开设了“小说新干线”栏目,每期推出同一位年轻作者的两篇小说作品,并配以点评。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期刊中,这种做法应属首创。
  二十年来,“小说新干线”栏目已推出近百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中,多数已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小说新干线”也成为《十月》极受青年作者欢迎的品牌栏目。2015年《十月》推出“十月青年论坛”,旨在创造以杂志为平台的文学公共空间,围绕《十月》刊发的重点作品,提出文学新话题,探讨文学新现象,营造真诚、理性的批评氛围,搭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桥梁,广受青年作家和批评家欢迎。
  正如青年作家石一枫谈道,在《十月》发表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是每一篇应该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是能够找到自己写作和杂志风格契合度的文章。我信赖《十月》,也期待着《十月》作为一个宽厚、认真的、很善良的兄长继续心疼和关怀这些比它岁数要小的作者。
  《十月》应国运而生,与时代共振,为人民与文学忠诚服务。新时代,《十月》将开启新的篇章,书写更多的精彩与辉煌。
  (作者系《十月》杂志主编)
其他文献
12月5—8日,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以下简称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在西城区天桥艺术中心举行。5日下午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活动,总结回顾了2018年北京全民阅读发展历程,并为年度北京阅读示范社区、书香家庭、金牌阅读推广人、“最北京”实体书店等奖项颁奖。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副部长王野霏,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张淼,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北京市文化
期刊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项高瞻远瞩的决策: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全面承担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历史重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与全国两万多名专家学者群策群力,艰苦奋斗,认真履行对祖国的承诺,从零起步,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历时15年,终于在1993年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工作,結束了我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从文化学术上铸造了国家形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图片独特属性的考察,论述阅读推广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图片阅读的推广。阅读图片是人类最早的阅读行为,早期人类的文字几乎都是图片,后来才提炼为抽象的字符。阅读图片尤其是阅读图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艺术在素质的提高,决定一个人的雅与俗,也关系到国家的产业转型。同时,图片是人类记载、传输信息的工具,图中有万物。  关键词:出版 阅读推广 读图  图书、图书,图和书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体的、不
期刊
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所著的《青山遮不住——关于商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一书,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作为改革开放较早的中国商业领域,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上下求索,砥砺前行,付出了巨大艰辛,取得了辉煌成就。40年来,作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领域,为引导生产、创造就业、满足消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
期刊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和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区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北京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展演活动。  作为广西最大的文化企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举全集团之力,精心策划、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图书发行业致敬盛典”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百道网、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新华”)具体承办。为确保活动顺利如期举行,该活动于上半年开始筹备,山东新华、百道网和主办单位就活动的各个细节流程多次进行研究讨论。在各级领导及全国各图书出版发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致敬盛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孙强 ) 11月1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与山东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图书发行业致敬盛典”在济南开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少杰,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等出席本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网站是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承担建设的国家级公共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是一项重要文化战略工程,是正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抵制和纠正当前网上乱象的有效抓手,事关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事关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词条由热词、学科条目、专题词条三类内容构建而成,旨在
期刊
这是一本专题散文集,想从过去没有人用过的角度,来看环保、看生态、看人与树的关系。我在这里用了一个新概念:“人文森林”。  事情的缘起是 2012年,当时我在全国人大农委工作,一次与国家林业局的官员座谈。 我问坐在我身边的资源司司长:“你这个资源司管什么?”她说了一句很专业的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活立木的木材积蓄量。”我说:“你只管树身上的木材积蓄量,那它身上所附载的文化内容谁来管?”她盯着我
期刊
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8日。近年来,北京出版集团着力打造各类品牌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承办方之一,北京出版集团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打造20场核心活动及重点活动。在此期间,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就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出版集团发生的转变以及承办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各项活动的情况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与体会。  《新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