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一生著有大量钢琴作品,总数超过百余首,包含体裁多样,风格新颖,极富个人特色。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是9首钢琴奏鸣曲。他的创作经历了较长时期,演奏风格逐渐变化,从这几首曲子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变迁。他早期热衷于探索新的现代技法和风格,因此作品风格多样,呈现多元性,为研究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演奏风格以及技巧,以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从创作背景、普罗科菲耶夫生平品简介、演奏风格,分析其音乐本体,探讨其风格特点以及技巧,从而诠释出作品的演奏风格与要点。
关键词: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演奏风格 演奏技巧
普罗科菲耶夫的生活中一直有钢琴陪伴,从小的熏陶是后期创作的基础,这件熟悉的乐器伴随其终身,一首又一首的钢琴曲应运而生。良好的教育使他拥有精湛而高度的专业钢琴造诣,对于宣传作品十分有利,通过演奏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创造音乐。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弹奏技巧举办音乐会,一方面获取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创作构想,使其创作技巧进一步丰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经历不同时期,创作风格明显差异,表演才能也出现巨大变化,始终处于持续优化当中,尤其体现在钢琴创作上。钢琴从小陪伴着他,成为创作不可缺少的伙伴,是其成熟发展的有力见证。他最开始接触的音乐就是钢琴曲,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作品,与这个熟悉的乐器始终相伴。普罗科菲耶夫早期为钢琴作曲家,创作了一部又一部钢琴曲。随着成熟期的到来,他将戏剧曲式融入到作品当中,体现出独特的钢琴风格,形象更加鲜明,表现更为具体,对各结构元素进行挖掘,彰显出其独特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器乐作品因戏剧的加入变得更为丰富,随之达到新的高度。本文对于以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对其演奏风格以及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分析其作品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古典与浪漫风格,超越了它们所有的对立面,具有心理上的前提条件,从而可以看出普罗科菲耶夫作品具有独特性,不同于白银时代的诗歌,更多的是反映内心矛盾。纵观他的作品,手法简洁,无多余“装饰”, 缺乏装饰音和经过句,细节局限于音乐和艺术意图。他遵守自己的简洁原则,在无外部影响时浓缩语义内容。
一、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介绍
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初期,父亲为农艺师,生活在一个小村庄,名为松佐夫卡。他的父母生育有3个孩子,其年龄最小,另外两个为女孩,但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女儿的接连不幸使他的父母倍感悲痛,进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个儿子身上。父母尽量满足他的物质需求,使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童年十分幸福。他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生活态度对儿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母亲经常在家中弹奏钢琴,普罗科菲耶夫耳濡目染,对音乐有了初步认识,以至3岁时就可创作乐曲,并在钢琴上弹奏,那时候的他甚至未曾学习过乐谱。母亲是他第一个启蒙老师,此时其仅为5岁。经过了6年的学习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当时仅仅为13岁,在已有了多部作品,其中歌剧四部,还有几首进行曲,甚至创作了若干钢琴小品。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活有着积极态度,这些都体现在早期作品当中。时光的车轮到了1908年,他开始热衷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甚至担任指挥,这一时期举办了大量的音乐会。1923年他来到了巴黎居住,此时的兴趣发生了变化,戏剧体裁作品备受关注,包含范围较广,就歌剧、芭蕾舞剧,同时也有表现剧等。《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那一时期创作的舞剧,其中蕴含现实主义色彩。当时的普罗科菲耶夫已进入了繁荣期,大量作品问世。他回到祖国后继续创作,同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1937年《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被创作出来,其所用题材来自于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创作了多部芭蕾舞剧作品,其中《宝石花的童话》于其因病逝世前不久才在莫斯科试演,那一年为1953年。
二、钢琴套曲《羅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风格分析
1.创作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组曲(Op.75 )是普罗科菲耶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题材来自于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从中抽取若干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工,最终完成了钢琴曲的创作,名称与舞剧相同。从1936年开始的十年间,其创作的三部交响乐队组曲题材来自于舞剧。其中第一组曲共七个乐章,其中第一个乐章为民间舞曲,第二、三乐章为场景和牧歌,第四、五个乐章为小步舞曲与假面舞会,第六个乐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七个乐章为提伯尔特之死。第二组曲也为七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为蒙泰古与凯普莱特,第二、三个乐章为少女朱丽叶和神父罗伦斯,第四个乐章为舞曲,第五个乐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第六个乐章为少女与百合花舞曲,第七个乐章为罗密欧在朱丽叶墓旁。第三组曲共六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为罗密欧在喷泉旁,第二个乐章为清晨舞曲,第三、四个乐章为朱丽叶、乳母,第五个乐章为清晨小夜曲,第六个乐章为朱丽叶之死。至1937年所完成的十首钢琴组曲皆取材于第一、二组曲。纵观整个钢琴作品,节奏丰富多变,旋律优美感人,乐句奇妙多样,在演奏中融入了戏剧性,极富抒情特色,使得其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奏风格分析
(1)古典性
“古典音乐” 特指某一时期的音乐,早于浪漫主义,成就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等。普罗科菲耶夫曾说:“还有着无限多的,能够用C大调来表现的美好事物。”他的作品注重调式和声基础的鲜明与准确。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意识中蕴含着强烈的“古典”色彩,继承了传统音乐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语言。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处处可见古典主义原则,结构简单,风格严谨,作曲家将对古典舞曲的喜爱体现在作品体裁形式上。
(2)创新性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极富创新性,体现在对和声语言探索当中,能够自由使用变音和弦及非三度结构和弦。变音的大量应用与和弦的任意并置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使得音程组合更为复杂,结合明确的调式调性,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和声语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为例。整部作品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为主题,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自然音与变化音相结合的手法,前者简单单纯,后者富于变化,由此构成的和声更为独特复杂,色彩愈加强烈。《少女朱丽叶》的创作同样具有创新性。此时的朱丽叶对未来充满幻想,有着美好的憧憬,主题音乐与之相契合,作者以印象派色彩性和声达到上述效果,使听众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意境当中。 (3)运动性
“托卡塔”为“接触”之意,来自于意大利文,是手指快击键盘的描述。这是一种键盘乐曲,手指快速击打,通过快速触键使得节奏更为紧凑,对弹奏者的技术性要求较高,所奏出来的音乐具有自由奔放的特征,还有赋格式的模仿复调段落。托卡塔式音乐律动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大量应用,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内在动力感。《茂丘西奥》中就极富托卡塔风格,是一首节奏紧凑的乐曲,断奏密集,大跳频繁,重音突出。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乐曲的节奏感,使其富有运动性。《场景》的主题再现部分乐曲也具有上述特征。《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以仇恨为主题,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加以突出。由此可见,普罗科菲耶夫喜欢并善于运用托卡塔,使得其作品极富运动性,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4)抒情性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特征还体现在抒情音乐当中,表现的极为含蓄,有着非常纯洁的特性,带有没有开放的情感。这种冷静的性质甚至融入到甜美的幻想性浪漫主义篇页当中,充满的坚实与内在的力量。《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与创作晚期,也体现出作者这一时期的特征,抒情性音乐中有古典音乐的风格,严谨清晰,简单凝练,同时用内在含蓄。在作者家所表现的抒情主题当中运用了柔和的音色,音乐十分宽广,同时采取大跳与半音自由交替的方式,使得整部作品宽广如歌,带给听众富于幻想的诗意色彩。
(5)谐谑性
谐谑曲是风俗生活性体裁,来自于小步舞曲,即为“戏谑”之意,为意大利文。幽默是这种题材的特征,使更具有幻想性。谐谑也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多为三拍子组成,使得更为活跃,更富于节奏,两端与中间部分差别较大,形成明显对比。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大多十分诙谐,富有幽默感,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经常将出发的节奏应用在连续的断奏、流畅音型当中,从而形成强力对比;通过重音不规则移位达到效果;使用音程的跳进加以突出,常会使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体现出这一点,极富诙谐特色。如《假面舞会》中就充满了滑稽诙谐的气氛,作者应用频繁的重音达到效果,远距离的大跳应用同样较多。《茂丘西奥》多次出现强有力的节奏,是由重音与跳音交替完成,断奏三和弦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使得嘲弄者形象十分完美,具有風趣调皮的特征。
纵观整个钢琴套曲,作者将现代创作思维融入其中,同时又具备清晰的传统脉络,既有古典主义色彩,又有浪漫主义风格,同时结合印象主义技法,大大增加了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
三、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奏技法研究
1.古典性的音乐
在他的创作中具有古典主义色彩,和谐严谨,艺术思想明确。表现形态: 旋律简洁,节奏明快,极富律动性,织体简单,结构严谨,清晰明确。 处理原则: 使得气息均匀流畅,音色通透,气质典雅,情绪加以节制。触键方式:以《小步舞曲》为例,弹奏过程中要保证触键清晰,达到精致要求,各个音之间控制良好,彼此之间的联系恰当。弹奏八度或和弦时需要适当掌握力量,避免在肩膀上停留,手腕控制良好,不能将力量集中于此。弹奏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手腕,避免过于僵硬,保持适当放松,这样才能够准确弹奏中所需音量,确保像弹簧一样自如。指尖触键时要有所准备,防止出现击木之声。弹奏八度时左手要刚健有力,起到把控节奏的作用,使整个乐曲的情绪表达出来。右手弹奏单音时要具有穿透力,通过手腕的重量使得声音更为饱满。
2.创新性的音乐
独特新颖的和声音响使其作品更富有特色。表现形态: 和声要具有线条性和色彩性,很好地表现出音乐主题。处理原则: 线条性的和声主要强调的是明确连贯的横向线条感,各声部都应遵循这一原则。色彩性的和声要在细微变化中体现出来,在保证和声平稳进行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弦的倾向及色彩。他的作品包含多种风格,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因此在弹奏过程中要仔细揣摩,尤其要关注突然转折的段落,这样才能体现出作品风格,有效地进行意境转换。触键方式:以《少女朱丽叶》为例,在第二小节中就体现出和声的线条性和色彩性。右手的最高音C-B-C要突出出来,从而形成横向线条性,展现出独特的旋律线,同时要关注色彩变化,体现在A大三和弦一E大三和弦一C大三和弦当中。断奏和弦的弹奏至关重要,更强调手指的爆发力,但如果仅以此为基础则所弹奏出来的声音单薄、干燥,同时要将手臂自然重量运用其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效果。
3.运动性的音乐
主要由具托卡塔风格的乐段组成。表现形态: 这是一种机械性节奏,有着均匀的律动,反复持续进行,重音突出。处理原则:普罗科菲耶夫“敲击式”弹奏法。触键方式:以《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为例,弹奏运动型音乐时要注意调整身体,呈现稍向前倾状,使得重心随之提前。弹奏时要保证身体各部分协调,手指、手掌、手腕合理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手臂、肩膀的配合,腰、腿部分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密切配合才能提高身体的爆发力,从而产生推动作用,促使上半身和手臂的力量向前传输,最大程度的到达指尖。手掌和手指是力量的凝结点,它们的支撑力成为弹奏的基础,保证声音洪亮雄壮,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所营造出来的悲剧性冲突气氛。手腕和手臂则与之相反,呈现出放松状态,避免出现闷暗或尖锐刺耳的声音,减少压键或砸键的可能。身体的这些部位保持放松,但不可松懈,否则难以协调,导致触健后支点消失,音色表现不佳,集中性差,不饱满。弹奏过程中要保持放松状态,使全身各部分协调,确保力量贯通,做到张弛自如。此时身体状态如挥舞鞭子,抬起时动作放松,打响的瞬间凝聚巨大力量,触键前瞬间与之相类似。此时身体的力量逐级传达指尖,后者形成坚实的支撑,触键是形成爆发力,随之放松,此时所弹出的音色饱满丰富,避免发扁、发干的情况。练习过程中要仔细体会,放慢速度,从而能够更好把握。
4.抒情性的音乐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艺术感强,具有个人特色,演奏时如歌般优美,极富诗意。表现形态:简单朴实、明朗清澈。处理原则:朴实无华,内在温暖。触键方式: 贴键的连奏来表现抒情音乐。弹奏者保持手段放松,通过指腹触键演奏。他的抒情音乐极富特征,弹奏过程中要仔细把握,避免过于甜腻、优美,表达时要把握分寸,有所节制。音色音柔中带刚,弹奏过程中使用内在力量,既给人以亲切感又富有含蓄性。以《少女朱丽叶》为例,在弹奏幻想性抒情部分时要注重层次感,表现时时要富有空间感。弹奏着手指贴键,调整力量,使之到达指尖。手指带动手臂,后者如滑行一般。手指触键要保持适当的硬度,使声音弹奏更为清晰。通过上述方式所表现出的音色纯净透明,极富幻想性。如果手指硬度不够,呈现松懈状态,声音则会发虚,音色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在钢琴演奏中要将朱丽叶天真活泼的性格描述出来,就需要弹奏出小提琴和长笛的音色。通过快速垂直触键方法表现主题的十六分音符音阶式跑句。弹奏者要将力量集中于指尖,采取小且敏感的触键动作,使得音色更为明亮纯净。弹奏过程中又表现出颗粒性,从而影响听众,使他们产生昂扬向上的感觉。音符快速弹奏时要注重每一部分的音色,不可只强调头尾的,中间音也需清晰表现。手指做快速动作,使声音清晰而有弹性。调节手腕,适当放低,促进肘部放松,使指尖和掌关节更为灵活,主动性更强。
普罗科菲耶夫的抒情音乐极富特征性,其中富含有幻想和浪漫的风格,同时又蕴含着理智、冷静、内在力量,造就其内在含蓄的特征。
结语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20世纪有着重大影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包含有古典主义特征又极富创新型,二者共同构成了他的个人音乐语言。纵观他的作品,古典主义影子无处不在,创新色彩浓郁,形成了独特的乐句,同时又不乏规整性,抒情旋律极富特征,同时又蕴含着诙谐的色彩,将明快的节奏融入到粗犷的主题当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使得音乐随之发生变化,被画面所推动。带动听众的情绪,使之产生视觉冲击,出现持续的审美感受。
笔者对他的作品进行学习、分析,通过演奏风格以及技巧有所了解,最终完成研究,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帮助更多音乐爱好者认识这部作品,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甘依璐.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演奏风格[J].当代音乐,2018(9):16-17.
[2]葛艳秋.浅议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与艺术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5):179-181.
[3]凌今朝.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与演奏技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马亚琼.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20):84-85.
[5]张晓瑶. 论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钢琴小品OP3与OP4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D].沈阳师范大学,2017.
[6]李文琦. 质朴简洁的古典创新之作[D].上海音乐学院,2017.
关键词: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演奏风格 演奏技巧
普罗科菲耶夫的生活中一直有钢琴陪伴,从小的熏陶是后期创作的基础,这件熟悉的乐器伴随其终身,一首又一首的钢琴曲应运而生。良好的教育使他拥有精湛而高度的专业钢琴造诣,对于宣传作品十分有利,通过演奏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创造音乐。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弹奏技巧举办音乐会,一方面获取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创作构想,使其创作技巧进一步丰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经历不同时期,创作风格明显差异,表演才能也出现巨大变化,始终处于持续优化当中,尤其体现在钢琴创作上。钢琴从小陪伴着他,成为创作不可缺少的伙伴,是其成熟发展的有力见证。他最开始接触的音乐就是钢琴曲,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作品,与这个熟悉的乐器始终相伴。普罗科菲耶夫早期为钢琴作曲家,创作了一部又一部钢琴曲。随着成熟期的到来,他将戏剧曲式融入到作品当中,体现出独特的钢琴风格,形象更加鲜明,表现更为具体,对各结构元素进行挖掘,彰显出其独特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器乐作品因戏剧的加入变得更为丰富,随之达到新的高度。本文对于以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对其演奏风格以及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分析其作品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古典与浪漫风格,超越了它们所有的对立面,具有心理上的前提条件,从而可以看出普罗科菲耶夫作品具有独特性,不同于白银时代的诗歌,更多的是反映内心矛盾。纵观他的作品,手法简洁,无多余“装饰”, 缺乏装饰音和经过句,细节局限于音乐和艺术意图。他遵守自己的简洁原则,在无外部影响时浓缩语义内容。
一、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介绍
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初期,父亲为农艺师,生活在一个小村庄,名为松佐夫卡。他的父母生育有3个孩子,其年龄最小,另外两个为女孩,但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女儿的接连不幸使他的父母倍感悲痛,进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个儿子身上。父母尽量满足他的物质需求,使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童年十分幸福。他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生活态度对儿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母亲经常在家中弹奏钢琴,普罗科菲耶夫耳濡目染,对音乐有了初步认识,以至3岁时就可创作乐曲,并在钢琴上弹奏,那时候的他甚至未曾学习过乐谱。母亲是他第一个启蒙老师,此时其仅为5岁。经过了6年的学习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当时仅仅为13岁,在已有了多部作品,其中歌剧四部,还有几首进行曲,甚至创作了若干钢琴小品。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活有着积极态度,这些都体现在早期作品当中。时光的车轮到了1908年,他开始热衷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甚至担任指挥,这一时期举办了大量的音乐会。1923年他来到了巴黎居住,此时的兴趣发生了变化,戏剧体裁作品备受关注,包含范围较广,就歌剧、芭蕾舞剧,同时也有表现剧等。《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那一时期创作的舞剧,其中蕴含现实主义色彩。当时的普罗科菲耶夫已进入了繁荣期,大量作品问世。他回到祖国后继续创作,同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1937年《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被创作出来,其所用题材来自于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创作了多部芭蕾舞剧作品,其中《宝石花的童话》于其因病逝世前不久才在莫斯科试演,那一年为1953年。
二、钢琴套曲《羅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风格分析
1.创作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组曲(Op.75 )是普罗科菲耶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题材来自于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从中抽取若干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工,最终完成了钢琴曲的创作,名称与舞剧相同。从1936年开始的十年间,其创作的三部交响乐队组曲题材来自于舞剧。其中第一组曲共七个乐章,其中第一个乐章为民间舞曲,第二、三乐章为场景和牧歌,第四、五个乐章为小步舞曲与假面舞会,第六个乐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七个乐章为提伯尔特之死。第二组曲也为七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为蒙泰古与凯普莱特,第二、三个乐章为少女朱丽叶和神父罗伦斯,第四个乐章为舞曲,第五个乐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第六个乐章为少女与百合花舞曲,第七个乐章为罗密欧在朱丽叶墓旁。第三组曲共六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为罗密欧在喷泉旁,第二个乐章为清晨舞曲,第三、四个乐章为朱丽叶、乳母,第五个乐章为清晨小夜曲,第六个乐章为朱丽叶之死。至1937年所完成的十首钢琴组曲皆取材于第一、二组曲。纵观整个钢琴作品,节奏丰富多变,旋律优美感人,乐句奇妙多样,在演奏中融入了戏剧性,极富抒情特色,使得其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奏风格分析
(1)古典性
“古典音乐” 特指某一时期的音乐,早于浪漫主义,成就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等。普罗科菲耶夫曾说:“还有着无限多的,能够用C大调来表现的美好事物。”他的作品注重调式和声基础的鲜明与准确。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意识中蕴含着强烈的“古典”色彩,继承了传统音乐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语言。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处处可见古典主义原则,结构简单,风格严谨,作曲家将对古典舞曲的喜爱体现在作品体裁形式上。
(2)创新性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极富创新性,体现在对和声语言探索当中,能够自由使用变音和弦及非三度结构和弦。变音的大量应用与和弦的任意并置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使得音程组合更为复杂,结合明确的调式调性,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和声语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离别前》为例。整部作品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为主题,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自然音与变化音相结合的手法,前者简单单纯,后者富于变化,由此构成的和声更为独特复杂,色彩愈加强烈。《少女朱丽叶》的创作同样具有创新性。此时的朱丽叶对未来充满幻想,有着美好的憧憬,主题音乐与之相契合,作者以印象派色彩性和声达到上述效果,使听众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意境当中。 (3)运动性
“托卡塔”为“接触”之意,来自于意大利文,是手指快击键盘的描述。这是一种键盘乐曲,手指快速击打,通过快速触键使得节奏更为紧凑,对弹奏者的技术性要求较高,所奏出来的音乐具有自由奔放的特征,还有赋格式的模仿复调段落。托卡塔式音乐律动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大量应用,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内在动力感。《茂丘西奥》中就极富托卡塔风格,是一首节奏紧凑的乐曲,断奏密集,大跳频繁,重音突出。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乐曲的节奏感,使其富有运动性。《场景》的主题再现部分乐曲也具有上述特征。《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以仇恨为主题,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加以突出。由此可见,普罗科菲耶夫喜欢并善于运用托卡塔,使得其作品极富运动性,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4)抒情性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特征还体现在抒情音乐当中,表现的极为含蓄,有着非常纯洁的特性,带有没有开放的情感。这种冷静的性质甚至融入到甜美的幻想性浪漫主义篇页当中,充满的坚实与内在的力量。《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与创作晚期,也体现出作者这一时期的特征,抒情性音乐中有古典音乐的风格,严谨清晰,简单凝练,同时用内在含蓄。在作者家所表现的抒情主题当中运用了柔和的音色,音乐十分宽广,同时采取大跳与半音自由交替的方式,使得整部作品宽广如歌,带给听众富于幻想的诗意色彩。
(5)谐谑性
谐谑曲是风俗生活性体裁,来自于小步舞曲,即为“戏谑”之意,为意大利文。幽默是这种题材的特征,使更具有幻想性。谐谑也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多为三拍子组成,使得更为活跃,更富于节奏,两端与中间部分差别较大,形成明显对比。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大多十分诙谐,富有幽默感,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经常将出发的节奏应用在连续的断奏、流畅音型当中,从而形成强力对比;通过重音不规则移位达到效果;使用音程的跳进加以突出,常会使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体现出这一点,极富诙谐特色。如《假面舞会》中就充满了滑稽诙谐的气氛,作者应用频繁的重音达到效果,远距离的大跳应用同样较多。《茂丘西奥》多次出现强有力的节奏,是由重音与跳音交替完成,断奏三和弦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使得嘲弄者形象十分完美,具有風趣调皮的特征。
纵观整个钢琴套曲,作者将现代创作思维融入其中,同时又具备清晰的传统脉络,既有古典主义色彩,又有浪漫主义风格,同时结合印象主义技法,大大增加了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
三、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奏技法研究
1.古典性的音乐
在他的创作中具有古典主义色彩,和谐严谨,艺术思想明确。表现形态: 旋律简洁,节奏明快,极富律动性,织体简单,结构严谨,清晰明确。 处理原则: 使得气息均匀流畅,音色通透,气质典雅,情绪加以节制。触键方式:以《小步舞曲》为例,弹奏过程中要保证触键清晰,达到精致要求,各个音之间控制良好,彼此之间的联系恰当。弹奏八度或和弦时需要适当掌握力量,避免在肩膀上停留,手腕控制良好,不能将力量集中于此。弹奏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手腕,避免过于僵硬,保持适当放松,这样才能够准确弹奏中所需音量,确保像弹簧一样自如。指尖触键时要有所准备,防止出现击木之声。弹奏八度时左手要刚健有力,起到把控节奏的作用,使整个乐曲的情绪表达出来。右手弹奏单音时要具有穿透力,通过手腕的重量使得声音更为饱满。
2.创新性的音乐
独特新颖的和声音响使其作品更富有特色。表现形态: 和声要具有线条性和色彩性,很好地表现出音乐主题。处理原则: 线条性的和声主要强调的是明确连贯的横向线条感,各声部都应遵循这一原则。色彩性的和声要在细微变化中体现出来,在保证和声平稳进行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弦的倾向及色彩。他的作品包含多种风格,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因此在弹奏过程中要仔细揣摩,尤其要关注突然转折的段落,这样才能体现出作品风格,有效地进行意境转换。触键方式:以《少女朱丽叶》为例,在第二小节中就体现出和声的线条性和色彩性。右手的最高音C-B-C要突出出来,从而形成横向线条性,展现出独特的旋律线,同时要关注色彩变化,体现在A大三和弦一E大三和弦一C大三和弦当中。断奏和弦的弹奏至关重要,更强调手指的爆发力,但如果仅以此为基础则所弹奏出来的声音单薄、干燥,同时要将手臂自然重量运用其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效果。
3.运动性的音乐
主要由具托卡塔风格的乐段组成。表现形态: 这是一种机械性节奏,有着均匀的律动,反复持续进行,重音突出。处理原则:普罗科菲耶夫“敲击式”弹奏法。触键方式:以《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为例,弹奏运动型音乐时要注意调整身体,呈现稍向前倾状,使得重心随之提前。弹奏时要保证身体各部分协调,手指、手掌、手腕合理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手臂、肩膀的配合,腰、腿部分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密切配合才能提高身体的爆发力,从而产生推动作用,促使上半身和手臂的力量向前传输,最大程度的到达指尖。手掌和手指是力量的凝结点,它们的支撑力成为弹奏的基础,保证声音洪亮雄壮,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所营造出来的悲剧性冲突气氛。手腕和手臂则与之相反,呈现出放松状态,避免出现闷暗或尖锐刺耳的声音,减少压键或砸键的可能。身体的这些部位保持放松,但不可松懈,否则难以协调,导致触健后支点消失,音色表现不佳,集中性差,不饱满。弹奏过程中要保持放松状态,使全身各部分协调,确保力量贯通,做到张弛自如。此时身体状态如挥舞鞭子,抬起时动作放松,打响的瞬间凝聚巨大力量,触键前瞬间与之相类似。此时身体的力量逐级传达指尖,后者形成坚实的支撑,触键是形成爆发力,随之放松,此时所弹出的音色饱满丰富,避免发扁、发干的情况。练习过程中要仔细体会,放慢速度,从而能够更好把握。
4.抒情性的音乐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艺术感强,具有个人特色,演奏时如歌般优美,极富诗意。表现形态:简单朴实、明朗清澈。处理原则:朴实无华,内在温暖。触键方式: 贴键的连奏来表现抒情音乐。弹奏者保持手段放松,通过指腹触键演奏。他的抒情音乐极富特征,弹奏过程中要仔细把握,避免过于甜腻、优美,表达时要把握分寸,有所节制。音色音柔中带刚,弹奏过程中使用内在力量,既给人以亲切感又富有含蓄性。以《少女朱丽叶》为例,在弹奏幻想性抒情部分时要注重层次感,表现时时要富有空间感。弹奏着手指贴键,调整力量,使之到达指尖。手指带动手臂,后者如滑行一般。手指触键要保持适当的硬度,使声音弹奏更为清晰。通过上述方式所表现出的音色纯净透明,极富幻想性。如果手指硬度不够,呈现松懈状态,声音则会发虚,音色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在钢琴演奏中要将朱丽叶天真活泼的性格描述出来,就需要弹奏出小提琴和长笛的音色。通过快速垂直触键方法表现主题的十六分音符音阶式跑句。弹奏者要将力量集中于指尖,采取小且敏感的触键动作,使得音色更为明亮纯净。弹奏过程中又表现出颗粒性,从而影响听众,使他们产生昂扬向上的感觉。音符快速弹奏时要注重每一部分的音色,不可只强调头尾的,中间音也需清晰表现。手指做快速动作,使声音清晰而有弹性。调节手腕,适当放低,促进肘部放松,使指尖和掌关节更为灵活,主动性更强。
普罗科菲耶夫的抒情音乐极富特征性,其中富含有幻想和浪漫的风格,同时又蕴含着理智、冷静、内在力量,造就其内在含蓄的特征。
结语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20世纪有着重大影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包含有古典主义特征又极富创新型,二者共同构成了他的个人音乐语言。纵观他的作品,古典主义影子无处不在,创新色彩浓郁,形成了独特的乐句,同时又不乏规整性,抒情旋律极富特征,同时又蕴含着诙谐的色彩,将明快的节奏融入到粗犷的主题当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使得音乐随之发生变化,被画面所推动。带动听众的情绪,使之产生视觉冲击,出现持续的审美感受。
笔者对他的作品进行学习、分析,通过演奏风格以及技巧有所了解,最终完成研究,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帮助更多音乐爱好者认识这部作品,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甘依璐.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演奏风格[J].当代音乐,2018(9):16-17.
[2]葛艳秋.浅议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与艺术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5):179-181.
[3]凌今朝.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与演奏技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马亚琼.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20):84-85.
[5]张晓瑶. 论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钢琴小品OP3与OP4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D].沈阳师范大学,2017.
[6]李文琦. 质朴简洁的古典创新之作[D].上海音乐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