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联绵字观念贻误学子例说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联绵字观念,指当前汉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主流人群对联绵字① 的认识。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认为联绵字是双音单纯词,是上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创造的。其中多数人认为联绵字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种词汇现象。现代联绵字观念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的[1],但却与汉语实际不符[2-3],以致对汉语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方言研究、文字研究、音韵研究、词典释义等以及汉语语言学理论研究、民族语文研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②,而且贻误了大中小学各阶段学子。本文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考察讨论,看现代联绵字观念贻误学子的情况。
  一、从“狼狈”等词的教学看现代联绵字观念对中小学生的危害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受现代联绵字观念,所以很容易习非成是,以致深受危害而不觉。这可以通过考察“狼狈”等所谓联绵词的教学情况略见一斑。
   小学生学习“狼狈”等词最早是在《飞夺泸定桥》一课,这是小学语文的传统课文,一般在第十册,也有在第九册的。这篇课文中有一句:“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句中“狼狈”,教参中多介绍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毛篇》的“狈驾狼”说,但也有教参依现代联绵字观念说它是联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词。同时还说这篇课文中的“秋千”也是个联绵词③。这是小学生接受现代联绵字观念的开始。
  读到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大多有《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这篇课文中两次出现“狼狈”一词:“父亲神色很狼狈。”又,“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同篇课文中还有“拮据”、“褴褛”、“仿佛”、“糊涂”、“荒唐”、“张皇”等几个所谓的联绵词。一般教参中都较多地介绍联绵词知识:如联绵词必须两个字连在一起时才有意思,分开来任何一个字都没有意思;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几种书写形式;等等。同时还给联绵词分类:双声的,如本文中的“拮据”、“褴褛”、“仿佛”;叠韵的,如本文中的“糊涂”、“荒唐”、“张皇”;非双声非叠韵的,如本文中的“狼狈”。殊不知“狼狈”也好,其余六个词也罢,都不支持现代联绵字观念。只是这类词的考察较费篇幅,“仿佛”已在相关文章中考察过,是一个联合型合成词[4]。本文只简单考察“狼狈”,其余的另文考察。
  “狼狈”古今都是常用词,只是标记后一个音节的汉字至少有过两次变化。《说文解字•犬部》共收83字,重文五,而无“狈”字。这说明在许慎(58—约147)时代“狈”字尚未产生或虽已产生但还没有成为通用字。但至迟于西晋汉语文献中,“狈”字就已经存在了。清•邵瑛《说文解字群经正字》于“”字下释曰:“《诗•豳风》‘狼跋’,《尔雅•释言》:‘跋:躐也。’郭注引《诗》‘狼跋其胡’,《释文》:‘跋,郭音贝。’则‘狼跋’犹所谓‘狼狈’。《文选•西征赋》:‘亦狼狈而可悯。’李善注引《文字集略》曰:‘狼狈犹狼跋也。’《孔丛子》曰:‘吾于狼狈见圣人之志。’政(正)指《豳风•狼跋》也。则古‘狼跋’字本作‘狼狈’。但《说文》无‘狈’字,正字当作‘’。《复古编》《六书正讹》并云:‘’别作‘狈’,非。”这段话含以下信息。1)潘岳于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所作《西征赋》中有“狈”字,《孔丛子》中亦有“狈”字,是“狈”字早在三世纪已经产生了。2)但直到李善(约630—689)时代,“狼—”仍以作“狼跋”为常。3)“狈”是“”的俗体,“狼狈”即“狼”④。4)“狼”即“狼跋”。“狼跋”来自《诗•豳风》“狼跋其胡”,是主谓型合成词,表“困顿”义。
  进一步考察,可知“狈”字取代“”“跋”而成为专用字,是中唐以后的事。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暂且点到为止。
  总之,“狼狈”由“狼”变来,而“狼”本由“狼跋”变来。它们都是同一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典籍中的不同书写形式。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当然不能决定其所记录的语词的结构方式。因此,不管“狼跋”还是“狼”或“狼狈”,它们三种书写形式所记录的都是表“困顿”义的(其他义多是在其本义“困顿”义的基础上隐喻而来)同一个主谓式合成词,而非单纯词。如果一定要言其区别,那就是“狼跋”二字到后世仍然主要表其本义“困顿”,“狼狈”还指“竭力”、“急速”、“窘迫”、“疲惫”、“破烂”、“尴尬”等义。至于其“互相勾结”等义,都是由“狈驾狼”说而来的。这些也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简单一提,以示不宜继续站在现代汉语共时角度见“狼狈”拆开后与这些含义对不上号而误判它为双音单纯词,乃至继续误导中小学语文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学生通过“狼狈”等词的教学,学习了“联绵词知识”⑤以后,对所谓联绵词的认识和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第一,向中小学生灌输“联绵词必须两个字连在一起时才有意思,分开来任何一个字都没有意思”的思想,是要求他们理解和接受一道“0+0=1”的算式,不仅违背了他们的认知习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而且影响了中小学生对词义整体性的正确理解,使他们死记硬背地学习双音词词义,而不是有效的理解记忆。在调查中,一位初三语文教师说,在讲“联绵词知识”时,曾有学生问她:“狼狈”不是“狼+狈”,“姑娘”也不是“姑+娘”,为什么“狼狈”是联绵词,“姑娘”不是联绵词?她想来想去,只好说:“大家都说‘狼狈’是联绵词,但是没有人说‘姑娘’是联绵词,你先那么记住吧!”如果没有现代联绵字观念入主其间,一律从词义的形成、变化及词义的整体性角度作答,不仅问题不难解决,而且还可借以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求真求是的精神。但被现代联绵字观念这么一搅和,就只好“你先那么记住吧!”。否则区里统考时,学生就可能会失分。第二,说“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几种书写形式”,这也是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的偏见。如明代方以智说的“謰语”,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公认是他们说的“联绵词”,但《通雅》所考謰语中合成词和词组占92%以上。而这么多合成词或词组的謰语无一不是多种书写形式⑥。殊不知,他们通常所谓“由于联绵词是单纯词,最初大多没有本字,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大多是纯粹的记音符号,所以同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文字形式”云云,不过想当然耳[5]。而正是这种由想当然而来的“常识”一旦灌输给中学生,他们对一些本来很容易理解的词汇现象,也变得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要想届时不失分,也只能“先那么记住”了!第三,依据所谓联绵词的语音联系将“联绵词”分为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非叠韵的三类,尽管也是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的一贯做法,但这至多不过贴贴标签而已。因为任何一个双音词,不属于双声的,就可能是叠韵的,再不然肯定是双声叠韵的或非双声非叠韵的。如果是传统语文学家,这样做的确是有用的,至少对某些由互注说明方式构成的双音词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所以90年前王国维著《联绵字谱》这样给联绵字(复音词)分类是有见地的。而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这样给其所谓联绵词分类,想借以证明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所造出的都是双音单纯词,就不妥了[2-3]。然而,又是把这种联绵词分类法教给中学生,使他们向形式主义的泥沼接近了一步。
  中小学生思辨能力不是很强,学习中多接受,少反思。因此中小学阶段“联绵词知识”的灌输,直接作用就是为他们升入大学后继续接受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教育奠定基础。如果这些知识是科学的,如果现代联绵字观念是有语言基础的,这样的灌输也许积极的意义大一些。但实际上这些知识似是而非的成分多,现代联绵字观念还有待于语言事实的检验,中小学生吞下这些知识,就不会有什么积极意义了。而正是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奠基”,大学阶段的“开发和加固”,使得这些知识与现代联绵字观念所向披靡,“智者不敢生疑,贤者不敢致诘”,举世“安之为固然,遵之为谟训”。继而“九原可作”,以现代联绵字观念为基础的现代联绵字理论系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玄乎,越来越脱离汉语实际,却越来越左右着汉语研究的方方面面。人多谓顾炎武批评叶音说而淋漓尽致,而不知顾氏若生今世,该如何论现代联绵字观念!
  二、从“芙蓉”事件看现代联绵字观念对高考学子的危害
  高中语文中“联绵词”更多了,所以一般语文教参或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联绵词知识”,因为高考语文试卷中会出现考察“联绵词知识”的试题,标准答案是依现代联绵字观念作出的。这样一来,现代联绵字观念就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考生的命运。下面只考察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例子。
  5.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其标准答案是A。为什么?《2009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说:“1)(序号是引者加的。下同)可能有同学选了B,其实根据对联的最基本的平仄要求仄起平收就可以排除B。2)不选B还因为内容上‘芙蓉’与‘荷花’重复;同时‘芙蓉’与‘荷花’在结构上不同,一为联绵,一为偏正……3)当然题目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芙蓉’对‘杨柳’严格讲来不工整,因为‘芙蓉’是联绵词,‘杨柳’是联合式复合词。”下面有一附录:《联绵词小知识》:“4)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包括在单纯词中,它还包括了双声的,……叠韵的,……非双声叠韵词,……5)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6)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上面的解释目前虽然可得多数人认可,但不无可商。下面依引文中所标序次略陈管见。
  1)后面的说法不成立,因为B句末字“红”是阳平字,并未违反“平收”之要求。再说,下联末字为阳平字者十分常见。但这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暂从略。
  2)后面,分号以前的内容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分号之后“‘芙蓉’与‘荷花’在结构上不同,一为联绵,一为偏正”是被现代联绵字观念给扭曲了的说法,因为“偏正”是一种结构方式,“联绵”却不是一种结构方式。
  3)的原因说明是以2)的观点为前提的,所以3)后面的观点也不成立。其中“联绵词”这个术语是改造传统语文学家的“联绵字”而来的(详后)。传统语文学家本来称“联绵字”,他们的“联绵字”用现代语言学的话说就是“复音词”,并不仅指单纯词,也无法仅指单纯词,因为汉语双音词语素判断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6]。
  现在来看“芙蓉”的结构方式。“芙蓉”即“敷荣”,也是合成词,确切点说是动宾式复合词。《广雅•释草》:“菡萏,芙蓉也。”王念孙疏证:“芙蓉之言敷蕍也。”敷蕍即敷荣。《尔雅•释草》:“蕍、芛、葟、华,荣。”郭璞注:“蕍,犹敷蕍,亦花之貌。”高步瀛疏:“杜宗玉曰:敷训花开,取铺花义;蕍训荣,犹敷荣,亦敷花义。”“菡萏”所以又叫“芙蓉”,就是因为它花始开——敷荣。“敷荣(荣)”字繁,借“夫容”二字而代之。这应该是很早的事了,因为《汉书》里就用了“夫容”二字。后又因其草属而写作“芙蓉”,此二字也出现的很早。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汉书》司马相如及扬雄传中‘夫容’并不加‘艸’,《博雅》《玉篇》已作‘芙蓉’。”然则从“敷荣(荣)”到“夫容”,又到“芙蓉”,线索是比较清楚的。所以我们判断一个双音词是单纯词呢,还是合成词,必须注意考察其本字。
  4)后面所讲“联绵词小知识”乃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核心内容,但却不了解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来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位青年学者奋起批判汉语单音节幼稚落后论,而创“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或认定联绵字来自复辅音分裂等方式[7],或认定汉语有一种创造衍声复词的联绵法[8]。王力先生不相信上古汉语有复辅音,也不轻信衍声联绵说,但发现语言中确有一些结构不明的双音词,且这些双音词上下字之间多有语音联系,于是推测上古汉语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就在批判汉语单音节幼稚落后论之风的感召下,把那些弄不清结构方式的双音词叫做“纯粹的双音词(不能再分析为两个词素者)”[9]。这已经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了。由于种种原因,王力先生的观点后来影响较大。现在60岁以下而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大多数只知道王力先生的观点。其实,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有政治的因素与学术的局限,或者说都是时代决定的。因此,其不符合汉语实际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在有关文章中提到过,不再重复。至于“联绵词”或“连绵词”,是部分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的术语,并且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著作中很少使用。但近20多年以来,使用“联绵词”这个术语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今人多不知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来历,却又对它坚信不疑,并认为“联绵字”这个术语不够科学,便改“联绵字”为“联绵词”,指称其想象中的一种特殊构词法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借以提高现代联绵字观念的“科学性”。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国内语言学界研究现代汉语的年轻人多用“联绵词”这一术语,但也许由于一力贯彻现代联绵字观念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及某些语言学词典均以“联绵字”为正条等原因,研究古汉语的人仍多用“联绵字”,尽管同样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不过,不管用哪个名称,如果不能为现代联绵字观念找到可靠的语言事实作立论依据,这种名称之争充其量不过概念游戏,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4)后面所列联绵词分类法,其实是沿用了王国维的联绵字分类法[8],表示现代联绵字观念,后来又写进《现代汉语词典》为“联绵字”做出的解释中,随着《现代汉语词典》的大量发行广泛流行开来。不过,王国维是站在传统语文学角度,以联绵字的语音形式分类,不考虑联绵字的结构方式,是有建树的。后人站在构词法角度给联绵字分类,不是从发生学角度进行考察,而也是以其语音形式为标准,便陷入形式决定论了。这在当初是可以理解的,但学术发展到今天就不该再坚持形式决定论了。
  5)后面的话也不妥。第一,过分绝对。如上所言,联绵字语素判断至今仍是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难题,果真“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而且联绵词一定是单纯词,那么汉语社会不可能有对联。再说,上面那道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A句中与“芙蓉”相对的“杨柳”也不是联绵词(双音单纯词)。第二,混淆概念,以致逻辑混乱。说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这是在说联绵词有固定的词性,那么是什么词性呢?前面讲结构让“联绵”与“偏正”相对,这里说联绵词不能与其他词性的词相对,联绵词究竟是结构问题,还是词性问题或其他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讲“联绵词小知识”者特有的错,因为现代联绵字观念本属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向壁虚造,不管谁坚持这一观念,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近年发表的文章中列举了这方面大量的事实,这里又添一例。
  6)后面的观点十分明确,但读者只要看过上文,就可以肯定那是想当然了,故不赘言。
  上面那道高考题选B没有什么不对。但由于现代联绵字观念的缘故,统统判错,选B的考生一律少得3分。在当前“分是考生命根儿”的语境里,这3分可能决定部分考生一辈子的命运,现代联绵字观念为害之烈由此可见一斑。
   三、大学生学习现代联绵字理论知识的困惑
  经过中小学阶段之“联绵词知识”的灌输,青少年学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联绵字观念奠定了基础。升入大学后,中文专业的学生继续在“现代汉语”课与“古代汉语”课上接受现代联绵字理论知识的教育。由于各种教材中讲授现代联绵字理论知识不尽相同,一些用心的学生往往越学越困惑。常见的有以下一些情况。比如他们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均称“联绵词”,说:“联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10]然而,一个双音词能否拆开成两个语素的标准是什么呢?现行所有“现代汉语”教材都说用同型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须注意的是两种替代缺一不可”。然而,不管什么方法,都只是方法,而不是标准。如常言道:头痛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这用阿司匹林一包治头痛发烧只是一种方法,并不能诊断患者得了什么病,所以不少情况下阿司匹林一包用上了,头痛发烧没治好。联绵字语素判断也是这样,直到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可行的客观标准。退一步说,即使同用替代法判断双音词语素,由于每个人的语文水平不同,对同一个双音词,经常是甲说它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乙说它是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互不相让,不少情况下连任课教师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意见。30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用替代法判断联绵字语素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徒增混乱,学习用心的学生陷于困惑,学习不用心的学生乱用一气,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学习。
  还有,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说联绵词是上古汉语中遗留下来的,这也让学生困惑。如经常有学生问:为什么现代汉语里不再产生联绵词了?起初我们照一般的说法解释说:那是因为上古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即双声法、叠韵法、双声叠韵法等语音构词法,后来有了复合法和派生法,不再用那种特殊构词法造词,就没有新的联绵词产生了。后来知道这样的解释不符合汉语史之实际情况,所以近十多年以来不再这么解释了。又不便作出别的解释,因为其他任何解释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那些提出这一问题的学生就只好“先那么记住”了。
  另外,“现代汉语”教材中“联绵词”、“联绵语素”等术语也常让部分学生困惑不已。好在这类问题表面上看似很简单,他们可以“先那么记住”,一般教师就免得话多有失了。不错,遇到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写文章。但如一位年轻教师所说,现代联绵字观念风靡学界几十年了,几篇文章不过杯水车薪而已。再说,现代联绵字观念牵涉着汉语研究的许多方面,要写文章进行深入讨论还真不容易;就连一个联绵字的考辨也需要较大篇幅,所以这类文章向不多见。
  学生进入二年级上“古代汉语”课时,由现代联绵字观念引起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古代汉语”教材中一般称“联绵字”,不称“联绵词”,学生经常在这个小问题上发生困惑:为什么同一事物,名称大不一样?是否“古代汉语”教材编写者连语言符号与记录语言符号的符号的区别也弄不清?他们不知道这两个名称对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来说都有自己的解释,其理由都支持现代联绵字观念,但不能兼容。要说明这里面的问题,而避开其概念游戏的一面,大概需要一篇大文章,所以通常只告诉他们:“这两个术语指同一概念,没有好说的。”这其实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才不得不说的一句假话。
  其次,一般“古代汉语”教材中连替代法也不讲了。正如我们一位教师所指出:用替代法判断联绵字语素只是乱弹琴。为了避免乱弹琴,不再用替代法判断联绵字语素是对的。但这样一来,判断一个双音词是不是联绵字,就只有教材和教师是标准了。而各家教材例词辗转抄引,常见的就那么几十个,还不时有文章予以辨正,结果弄得爱学习的学生莫衷一是,惑而难求师。
  其次,“古代汉语”教材里一般分联绵字为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非叠韵的三类,明确指出是依据上古音,但回过头来看看所学过的“现代汉语”,分明不是这样。如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举“蝙蝠”为非双声非叠韵联绵字例词,而“蝙”、“蝠”二字上古都是帮母字,“蝙蝠”是个双声词。并且,不管照闻一多《古典新义•〈尔雅〉新义》的解释,还是照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考释》的解释,“蝙蝠”都是偏正式合成词。看到这些事实后,学生们更是大惑不解了:给联绵字分类到底是依据上古音呢,还是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既然“蝙蝠”是双声的合成词,为什么各家“现代汉语”教材都举它作非双声非叠韵联绵字例词?是不是论者不明其内部结构方式者就是“联绵字—双音单纯词”了?那样的话,会不会有公认的联绵字?
  其次,“古代汉语”教材中一边讲联绵字是上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构词法构成的,一边举拟声而来的词为例词,也很使人困惑。如有的教材将“澎湃”、“铿锵”等举为联绵字例词,不知“澎湃”、“铿锵”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为形容词,但它们都是由拟声而来的,不是用什么特殊的构词法构成的。学生在语言学概论课上学到拟声法是人类各种语言都有的造词法,不为汉语所独有,教材中讲联绵字,例词中却有拟声而来的词,这是怎么回事呢?特别回忆起他们所学过的“现代汉语”,有的教材连“丁当”、“乒乓”等明显的象声词也列为联绵字词例,就更让人困惑了。学生常问:联绵字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词?是不是只要是单纯词就是联绵字?这样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笔者致力于联绵字理论问题研究十年,如果不撇开现代联绵字观念,也无法解答。但如果撇开现代联绵字观念作答,则需要进行全面考辨,那便把学生从中小学以来拥有的联绵字知识储备完全给破坏了,接下来的后果是什么?更多的问题又该怎么回答?一些可能随之而来的非学术性问题又将怎样处理?所以教师也很困惑。
  其次,教师在“古代汉语”课上谨遵现代联绵字观念,照流行的说法告诉学生“联绵字”古人又叫“连绵字”、“连语”、“謰语”等,也常使学生大惑不解:现代人尚且不能准确判断联绵字语素,古人是怎么从双音词里分辨出单纯词而谓之“联绵字”、“连绵字”、“连语”或“謰语”的?再说,人们常说“语言文字学在清代还只是经学的附庸” ⑦,既然只是经学的附庸,那也需要辨明一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
  所以中文专业到了三年级上选修课“汉语史”时,为了避免过多的麻烦,一般教师不再讲联绵字问题,特别不再讲那种用来创造联绵字的特殊构词法,因为讲的话不能不举例,而不管举哪个例子,都冒着被推翻的危险。特别那“特殊的构词法”之名算不上科学术语,于是有些人争造新名称,或名曰双声叠韵构词法,或名曰异音联绵构词法,或名曰语音关联造词法,或干脆名曰语音造词法、语音构词法,或直称联绵法,等等,但都只是概念游戏,而无一经得起推敲。所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讲汉语史者大多避开这个棘手的问题,不再讲“特殊构词法”了,甚至不讲联绵字问题了。至于少数继续讲联绵字问题的名校,讲到“特殊构词法”的产生和退隐,总是离不开曲解词汇双音化,离不开想象,却不料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无根性。
  以上介绍了在校大学生中学习用心者的情况。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未能培养出真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锐意求真的精神,毕业后或从事教学,或从事科研,在强势的现代联绵字观念面前多半儿舍难从易,“随大流”了。至于那些在校期间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接受了现代联绵字观念,学习了替代法,大多变得更形式主义更不求真,他们的困惑已陷入麻木状态了。
  四、研究生批评现代联绵字观念的遭遇及启示
  物极必反。一切不科学的理论在学术史上都只是流星一颗,号称20世纪汉语研究的重大理论建树之一的现代联绵字理论最终不过较大的一颗流星而已。近年敢对现代联绵字观念较真儿的人日见其多,证明人们已经逐渐觉悟。特别一些在读研究生,他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先后经过多年的现代联绵字观念的教育,而后陷入困惑,在读研期间有志摆脱困惑者便选联绵字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他们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确令人感动。一般人都知道,联绵字理论问题研究是汉语研究中难度最大的课题,围绕联绵字理论问题产生的一些学术的和非学术的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年轻人知难而上,是学术有望。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南大学文献所2009届硕士生李娟同学。该生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联绵词考源和性质探讨》,约五六万字。文章摘要里说:“现代大多学者把联绵词界定为双音节单纯词,用这一标准去判断古代出现的双音词时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这一做法本身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这一观点在文中论证充分。
  该文绪论重点考察了古今学者对联绵字⑧ 的看法,介绍了目前人们对联绵字来源的认识,其次交代了该课题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接下来第一章讲述联绵字考源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是联绵字考源例析。文中考释了200个联绵字,发现其中复合词占84%,且其中联合式合成词占81.5%。文中还进一步指出,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所说的联绵字(或联绵词)主要是联合式合成词。第三章讨论了联绵字的性质,对一些联绵字之来源被人做了错误解释的情况进行考辨,并对人们误判联绵字为双音节单纯词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全文大体内容如上,给人总的印象是能够让事实说话,比那些硬说联绵字是单纯词或不是单纯词的文章有力得多。文中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足,但作为硕士论文,无疑是上乘之作。记得当初一口气读完这篇硕士论文,的确很欣慰:有这样肯较真儿的年轻人,现代联绵字观念终将难存侥幸,只是个时日问题了。
  不过,后来获悉,此文答辩时却不很顺利,且许久未能得到正确处理。网易论坛2010年7月5日发表西南大学文献所一位教师的一篇题为《求真路上的非奇遇》的文章,才使我们了解到这一事件。文章先说答辩委员会为这篇硕士论文所做的决议中称:她整篇文章都在证明联绵词是能够单释单用的,可是在综述部分却肯定不能单释单用,故其自相矛盾。接下来辩解说:“这个问题如果成立,李娟的文章就是基本思想自相矛盾。”“三份书面评审都不认为该文自相矛盾,其中两份例行评审都推荐李娟论文为‘优秀硕士论文’。文中要有这么大的矛盾,他们会不提吗!会推荐优秀吗!一份重申书,只承认综述部分‘简略’,委婉否定了自相矛盾说。”“决议中有关句子‘无效’的《说明》最终因一位专家签署‘未发现文中有上述自相矛盾’而生效。”“一年多的校内奔走,领教了各色教授各级领导上演的……。”
  上面所录《非奇遇》的话如果是客观的,则反映出以下事实。第一,现代联绵字观念完全左右了部分人的价值判断,不合现代联绵字观念的研究在他们那里很难被认可。一篇另类的硕士论文要由其导师“一年多的校内奔走”才有幸澄清事实,可知从事这项研究的艰难。第二,在讨论现代联绵字观念问题上,学界还有主持公道者。他们能够实事求是,“两份例行评审都推荐李娟论文为‘优秀硕士论文’”是其证。第三,李娟硕士学位论文事件反映出对现代联绵字观念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谨守其“传统”,包括作者及其导师在内的反对派力求用事实否定现代联绵字观念。第四,反对派最终赢得了胜利,其间导师顶住压力,勇于较真儿起了重要作用。
  从上述事实中可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学术研究一定要让事实说话,而且一定是靠得住的事实。现代联绵字观念的形成也以事实为根据,什么古人怎么说,什么汉语特点,什么能否拆开来讲,什么联绵字有多种书写形式,什么上下字位置可互换,什么遍及各类词,等等,但考察结果表明,它们都不能证明现代联绵字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借鉴,否定现代联绵字观念者必须以此为戒,一定要坚持把自己的研究真正做到实处。第二,学术研究必须具有独立性,不能过多的行政干预;处在行政领导位置上的学者最好讲点宽容,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样说看上去好像废话,但毋庸讳言,现在行政左右学术研究的现象很普遍,也许还不能不说这些“废话”。另外,现代联绵字观念之批评者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韧劲,要有超人的学术雅量,确能对一些非学术性的东西一笑了之,以便静下心来搞研究。第三,实现了以上两点,现代联绵字观念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庞大的现代联绵字理论系统也会成为历史。
  当然,幻想现代联绵字观念在此后几年内退出历史舞台,也不现实。第一,区区叶音说曾经活跃了千余年,何况内容丰富的现代联绵字观念?几十年来,一些有名的专家学者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并基于现代联绵字观念创造出许多新理论,使现代联绵字理论系统不断膨胀,同时培养了一代代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的学人,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他们的认识。第二,现代联绵字观念在汉语研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现代联绵字理论分支理论与次生理论广泛涉及汉语研究的方方面面。要对它们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大约需要十六七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工作量。这最好由国家设为重大课题,组织一流学者进行重点攻关,但目前能够认识到设立该课题之意义的人并不多见。十年来,本文作者在单位领导特殊照顾与敦促下,几乎完全放弃了所有与联绵字理论问题研究无关的活动,并奉命多次参与项目申请,也只是于去年申请立项了一个教育部课题和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办对我们申请该项研究后期资助的历次复信都使我们看到这项研究不容易被认可,特别难得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认可。在这样的语境里,现代联绵字观念不可能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第三,也不能只是一味儿埋怨人家不认可,联绵字理论问题实在太复杂了,有时就连志在批评现代联绵字观念者也会不由自主地着了它的“魔”。如有人一边批评现代联绵字观念,但同时承认联绵字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实,联绵字不特殊。古人说的“联绵字”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看多指复音词,一个指单纯词的也没有,如果以此说联绵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等于说复音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今天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用“联绵字/词”指双音单纯词,但汉语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词,只要他们坚持联绵字/词是用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创造的观点。这就更不能证明联绵字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了。考察他们所举的例词,统统是他们不明其造词理据的双音词。他们之所以误把这类词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或语言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不知道音变、义变以及字变等原因影响了他们对这类词结构方式的判断,同时一知半解的现代语言学知识又误导了他们,才使他们感到它特殊。所以只要能够求本字,同时正确地理解现代语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如“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等说法,就会看到联绵字不过是一般双音词,而不会再觉得它们特殊了。至于有人批评现代联绵字观念,而相信复辅音分裂说、衍音联绵说等,也都是没有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弄清楚它们的理论根据与事实依据究竟有多大的可靠性。公道地说,不是它们联绵字特殊,而是咱们研究者长期接受这样那样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同时功夫没有用到家。
  注释
  ①“联绵字”在传统语文学中指复音词,在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笔下指双音单纯词。本文凡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叙述相关内容用“联绵字”指双音词。
  ②笔者近十年发表了大量讨论联绵字理论问题的文章,多角度考察了现代联绵字观念之谬及其对汉语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及词典编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认为近几十年以来,现代联绵字观念越来越引领汉语方方面面的研究向科学的反面滑落,已经影响了汉语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③“秋千”其实是合成词。宋张有《复古编》卷六《联绵字》“秋千”条下说:“词人高无际作《鞦韆赋》,序云:武帝后庭之戏也。本云‘千秋’,祝寿之词也。语讹转为‘鞦韆’,后人不本其义,乃造此二字。非皮革所为,非车马之用,不合从革。”据此,被今人称为双声联绵词的“秋千”,是“千秋”经“语讹”后又错造了两个字标记之,说到底,它是一个偏正型复合词。
  ④清毕沅也持这一观点。《经典文字辨证书》卷一曰:“,正;狈,俗。”现存文献中也有作“狼”的例子。如《玄应音义》卷十五引《僧祇律》作“狼”,释曰:“又作‘跋’,同。”《慧琳音义》卷五十八同此。
  ⑤对“联绵词知识”,笔者在《从王筠“连语”说看现代联绵字理论》(载《汉语史学报》2009年第八辑)中有较全面的论辨,后文还有必要的补充,均可参看。
  ⑥这是《方以智“謰语”辨察》一文考察的结果。《辨察》正在接受一家杂志审阅,这里不再展开。
  ⑦例如,《现代汉语词典》释“附庸”曰:“(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语言文字学在清代还只是经学的附庸。”其例证反映了主流派学人对传统语文学的认识。然而,“双音单纯词”完全是研究语言本体的术语;既然语言文字学直到清代还只是经学的附庸,那么其术语“联绵字”绝不会指双音单纯词。拙文《“联绵字”与语文学史上的相关名词》(载《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3期)有具体考察,可参看。
  ⑧该硕士论文始终用“联绵词”,但“联绵词”是信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者创造的,特指用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创造的双音节单纯词。该文既然否定现代联绵字观念,就不宜使用“联绵词”,所以这里也用“联绵字”这一术语。
  参考文献
  [1]沈怀兴《“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兼及先秦汉语构词方式问题》,《汉字文化》2010年第4期
  [2]沈怀兴《双声叠韵构词法说辨正》,《汉字文化》2004年第1期
  [3]沈怀兴《王力先生联绵字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沈怀兴《试用历史考证法判断联绵字语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
  [5]沈怀兴《从“联绵字”之释看现代联绵字理论之谬》,《汉字文化》2008年第3期
  [6]沈怀兴《现行联绵字语素判断方法的局限性》,《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3期
  [7]魏建功《古音系研究》(1935),中华书局,1996:58-59、153-154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商务印书馆,1982:8
  [9]王力《汉语史稿》,科学出版社,1958:45
  [10]黄伯荣等《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2
  (通讯地址:315211宁波大学人文学院,作者为教授)
其他文献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指标之一,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很长一个时间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都在围绕学生的
自去年本刊第11期刊登关于评选“全国中学生物教师优秀教学论文”的通知以来,得到全国各级教研员、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学校生物教师的关心和支持,至今年3月底止,收到参评论
1993年仲夏,从设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古城的国际蜂联总部传出一则振奋人心的新闻,说中国有位老专家寄往总部的7篇学术论文,经审查评选,全部被1993年9月下旬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
麻风成为一门科学,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挪威有约3000名麻风病人,Danielsen和Boeck在那儿从事了重要的研究,并出版了一本受人重视的书《麻风研究》,坚持麻风的遗传学说。但
在用水压机锻造缸体锻件(图1)时,习惯采用封头扎口工艺(图2)。但此工艺在封头口径小于Φ230mm时,往往由于在用芯棒扎口,拔长时产生的折迭裂纹超过封头孔径或是扎不住封口而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孩子最令父母头疼,有一类学生最让教师叫苦,那就是“给小红花,我无所谓;不给小红花,我也无所谓!”在中小学校园里,经常看到被班主任“请”到办 In real li
·使用时始终要用新鲜的焊锡保持烙铁头表面光亮。当烙铁头接触到焊接点时,这种焊锡涂层就会展平,形成较大的接触面以利更有效的热量流动。·在烙铁头上保留剩余焊锡。特别
Forests provide multipl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 truly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hould lead to a balanced realization of these forest val
精彩的开幕式是运动会成功的一半,它不仅为运动会增添了热烈隆重的气氛,又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那么如何设计一场团体操呢? The wond
由西部电影集团公司历时两年精心制作、再现钱老传奇一生的电影《钱学森》在全国隆重上映后,又一次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钱学森等老一辈爱国者的敬仰之情。钱老用自己一生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