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

来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植物资源丰富,根据近年文献资料[1]13-850,[2-9]统计,湖北省分布有480余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近,作者对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馆藏的部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通过标本比对以及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和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发现了分布于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鄂西南的武陵山区和鄂东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新记录8种。
其他文献
基于低拷贝核基因AOX1和MCM5的扩增结果,对采自南京的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野生种和太湖流域6个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ISSR标记开发了两步法鉴定‘玉祁红芹’(‘Yuqihongqin’)的SCAR标记。结果显示:水芹6个地方品种的AOX1基因中检测到22个SNP位点和7个InDel位点;MCM5基因中检测到33个SNP位点,其中3个位于编码区且均为同义突变,还有1个位于非编码区的InDel位点。与MCM5基因相比,AOX1基因提供的信息位点更多,基于
针对行列式住区户外组团空间设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现状,采用行为注记法对徐州市矩形、L形和不规则四边形等3个典型平面类型小区进行研究,聚焦不同平面类型下居民行为规律,分析主要行为类型、交往行为和动、静态行为频率,结果表明:不规则四边形作为一种活泼的平面形态,对于诱导交往行为和静态行为具有显著效果;采用采光性好、开阔的平面类型对于提升行列式住区户外活动类型和频率具有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对于行列式住区户外组团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动物饲养规模和数量也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各种动物疫病也呈现日渐高发的趋势。动物检疫是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动物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做好检疫样品采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动物检疫技术和措施,确保动物产品市场的安全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文章以合肥万科四十五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代景观型校园的设计要点,研究发现:该方案设计以场地景观作为整体设计的核心,通过
从古至今,许多历史街区承载着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跨越性的重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多次批示。在目前我国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现代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历史街区的非物质文化不断得到提升,并凭借历史人文景观独有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特色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到来。以厦门沙坡尾为例,暴增的游客量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带动了沙坡尾旅游商业的蓬勃发展,但由于城市加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选育和筛选快速脱水的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我国尚缺乏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指标.本研究于2014—2018年进行,在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起到了保护与发展的作用。乡村民宿可以作为传播当地文化的载体,体现地方特色,已是乡村旅游中的一部分,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渝东南地区乡村民宿需求量随旅游业的开发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同时缺乏专业指导而使渝东南地区的乡村民宿普遍缺乏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最终无法满足游客们的乡村体验。文章通过分析渝东南地区乡村民宿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地域文化,提取体现地域特色的元素符号作为设计元素,为渝东南地区的乡村民宿设计提供新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进行,沿江乡村具有人口基数大、村庄数量多等特征。文章运用模糊评价法,对选取的15个农村居民点进行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村民对村庄社会治安较为满意,而对乡村休憩娱乐不满;村民更关注文化娱乐设施,而对绿化的关注较少。从而提出乡村建设改进策略,提升沿江乡村地区居民生活满意度。
在山西、甘肃、河北、陕西和辽宁采集12个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种源的种子,对不同种源的种子指标(包括发芽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单粒种子质量、单粒种子体积和碗疤直径)和幼树指标〔包括壮苗指数、根长比、单叶面积、单株分枝数、节间长度以及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变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指标间及其与种源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基于不同类型指标对供试种源进行Heatm
以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为研究材料,对施肥前及施肥后第1、第3和第5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构建了施肥前后芳樟的转录组数据库并注释unigenes的功能,对芳樟醇合成途径进行预测,并分析了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特性变化。结果显示:施肥前后芳樟叶片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高于枝,且施肥后叶片和枝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施肥后第3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9.89%和84.83%。从芳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