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肺动脉瓣环与主动脉瓣环比值预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跨环补片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动脉瓣环与主动脉瓣环比值(GA比值),探讨GA比值在预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跨环补片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诊断TOF并行根治术的355例患儿,其中男182例,女173例。将其分为跨环补片组与非跨环补片组,收集2组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值,分别计算肺动脉Z-score评分和GA比值,并统计分析。

结果

156例患儿(43.9%)需要跨环补片,199例(56.1%)患儿未行跨环补片。跨环补片组的GA比值和肺动脉Z-score评分均小于非跨环补片组[0.45±0.12比0.54±0.15、(-1.75±0.98)分比(-0.86±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6.3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行跨环补片患儿肺动脉Z-score评分为-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95%CI:0.64~0.76),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83%;行跨环补片患儿GA比值为0.58的AUC为0.712(95%CI:0.66~0.77),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7%。

结论

GA比值是TOF根治中是否行TAP的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其他文献
从1966年Rashkind等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至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导管检查、姑息手术到现在的根治性封堵、支架的植入及瓣膜的替换等,介入性心导管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就间隔缺损性疾病、主肺分流性疾病、瓣膜性疾病及内外科镶嵌治疗等介入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我国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心肌病,以心腔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小梁间深陷的隐窝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以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在NVM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心脏移植。本病预后差异大,病死率高,但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较好。
对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因心脏扩大就诊后检测发现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进行整理,结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图书馆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儿童黏多糖贮积症I型并心肌病的诊治原则及预后。患儿,4个月7 d,因"心脏扩大"就诊,临床特殊有毛发浓密,反复呼吸道感染后经抗炎、强心等处理,基因结果提示IDUA基因出现2个杂合变异,考虑为黏
对2例罕见的婴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家系遗传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均为散发,分别为6个月、3个月男婴,均因"咳嗽后发现心影大"入院,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双肾超声提示"双肾明显增大",其中病例1双肾B超可见多发性囊肿。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儿均携带PKHD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既往未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报
期刊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谷氨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并诊治的92例ROP患儿及同期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的50例健康早产儿(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92例ROP患儿根据病变分期分为轻度ROP组和重度ROP组,依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自然消退组和病情进展组,通过测定各组儿童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后及反流发生或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 108例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及反流加重的预后和危险因素。结果24例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以上反流,发生率为2.1%;5例术前合并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患儿中4例反流
心力衰竭是心脏失去有效泵血或接纳足量静脉回流功能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在儿童中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不同。儿童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病。药物应用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治疗进展迅猛,沙库巴曲/缬沙坦于2019年10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用于≥1岁儿童伴有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标志着儿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起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14例婴幼儿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TA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14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23 d~28个月,男6例,女8例。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是发热[10例(71.4%)],高血压9例(64.3%),脉弱
应用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大部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的首选根治疗法。目前临床使用的封堵器大多为镍钛合金金属封堵器,被植入人体后将永久存在,并有机体慢性炎症、心脏穿孔及高度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可降解封堵器植入体内后可逐渐被自身组织替代。研究者不断探索使用不同可降解材料研制可降解封堵器,其中由张智伟教授团队主持研制的Absnow™完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系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