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应当成为阅读的王国”。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很多学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但都是囫囵吞枣,对所读内容缺少思考,这样的阅读很难有明显的收获,是低效的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来提高阅读质量,实现高效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让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实现高效阅读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开始阶段,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老师首先应该先把学生引导到阅读中来。这一阶段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淡化课文的地位,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女生则喜欢看情感细腻的幻想类的书籍。教师不妨给他们推荐这些书籍,并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收集歇后语的作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去收集歇后语,两个星期后举行歇后语比赛。作业布置后的两个星期里,学生热情高涨,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到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书,每人都带上了自己的笔记本,把书上看到的歇后语抄到本子上。虽然他们这一阶段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让大部分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明确作用,让学生爱上读书笔记
当学生开始阅读课外书籍后,教师应该专门给学生说明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真正的书”。写读书笔记,是为了积累语文知识、为了读好书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过目不忘”的人几乎没有,再好的记忆力也比不上手中的笔,将读过的书中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要用的时候翻开笔记就能找到。如果写阅读心得式读书笔记的人读书往往更认真、更深刻。
除了告诉学生读书笔记的好处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笔记的故事。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在这方面留下佳话,有些笔记还颇有风趣: 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 名人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
三、指点方法、让学生会做读书笔记
在学生做读书笔记之前,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读书笔记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一)摘录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主要是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摘录时也可以由简到繁,一开始,可让学生看到一个摘抄一个,让他们觉得比较容易做,培养兴趣为主;渐渐地,要求学会用筛选、整合、分析、比较的方法来摘抄。这样,学生对词句就会更敏感,更有捕捉力。
(二)纲要式
这是经过分析和综合,把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分条罗列出来。较为省事的纲要是以抄录文中的各级大小标题为主,然后在各标题下罗列出该部分的细目或重要观点。纲要式读书笔记还可以是用自己的话对全书或全文内容精炼扼要地概括,这种形式的纲要较为简要,应能忠实反映出原作者的主旨和重点。
(三)札记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心得感受,也称随感或读后感,它不拘泥于文体、格式,写起来可长可短。因为在写心得的时候,要注重捕捉思想火花,使思想接受洗礼,联想和想象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写出札记式的读书笔记,那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较为深刻。
以上三种读书笔记的主要方式由简到难,在实践应用中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摘录开始,在养成习惯,有一定的做读书笔记阅读思考能力后再尝试写纲要式和札记式读书笔记。
四、维持热情,让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
阅读需要热情,做读书笔记更需要热情,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懈怠。要让学生保持做读书笔记的持久热情,需要开展一些辅助型的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把读书笔记作为专门的一项作业,要定期上交检查。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使学生有成就感。把做得好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章可循。
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可以是交换阅读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佳作推荐,把自己读过的精彩文章推荐给同学;还可以是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会等多种形式。
再次,教师也要参与交流活动。大部分学生对老师都会有崇敬心理,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去做同一件事,学生往往会对那件事有更大的动力。教师如果能跟参与到做笔记,交流心得的活动中来,不但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热情,还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年幼的人来到学校,为的是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经常性的思考。做读书笔记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学生不但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很多学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但都是囫囵吞枣,对所读内容缺少思考,这样的阅读很难有明显的收获,是低效的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来提高阅读质量,实现高效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让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实现高效阅读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开始阶段,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老师首先应该先把学生引导到阅读中来。这一阶段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淡化课文的地位,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女生则喜欢看情感细腻的幻想类的书籍。教师不妨给他们推荐这些书籍,并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收集歇后语的作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去收集歇后语,两个星期后举行歇后语比赛。作业布置后的两个星期里,学生热情高涨,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到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书,每人都带上了自己的笔记本,把书上看到的歇后语抄到本子上。虽然他们这一阶段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让大部分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明确作用,让学生爱上读书笔记
当学生开始阅读课外书籍后,教师应该专门给学生说明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真正的书”。写读书笔记,是为了积累语文知识、为了读好书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过目不忘”的人几乎没有,再好的记忆力也比不上手中的笔,将读过的书中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要用的时候翻开笔记就能找到。如果写阅读心得式读书笔记的人读书往往更认真、更深刻。
除了告诉学生读书笔记的好处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笔记的故事。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在这方面留下佳话,有些笔记还颇有风趣: 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 名人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
三、指点方法、让学生会做读书笔记
在学生做读书笔记之前,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读书笔记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一)摘录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主要是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摘录时也可以由简到繁,一开始,可让学生看到一个摘抄一个,让他们觉得比较容易做,培养兴趣为主;渐渐地,要求学会用筛选、整合、分析、比较的方法来摘抄。这样,学生对词句就会更敏感,更有捕捉力。
(二)纲要式
这是经过分析和综合,把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分条罗列出来。较为省事的纲要是以抄录文中的各级大小标题为主,然后在各标题下罗列出该部分的细目或重要观点。纲要式读书笔记还可以是用自己的话对全书或全文内容精炼扼要地概括,这种形式的纲要较为简要,应能忠实反映出原作者的主旨和重点。
(三)札记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心得感受,也称随感或读后感,它不拘泥于文体、格式,写起来可长可短。因为在写心得的时候,要注重捕捉思想火花,使思想接受洗礼,联想和想象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写出札记式的读书笔记,那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较为深刻。
以上三种读书笔记的主要方式由简到难,在实践应用中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摘录开始,在养成习惯,有一定的做读书笔记阅读思考能力后再尝试写纲要式和札记式读书笔记。
四、维持热情,让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
阅读需要热情,做读书笔记更需要热情,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懈怠。要让学生保持做读书笔记的持久热情,需要开展一些辅助型的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把读书笔记作为专门的一项作业,要定期上交检查。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使学生有成就感。把做得好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章可循。
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可以是交换阅读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佳作推荐,把自己读过的精彩文章推荐给同学;还可以是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会等多种形式。
再次,教师也要参与交流活动。大部分学生对老师都会有崇敬心理,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去做同一件事,学生往往会对那件事有更大的动力。教师如果能跟参与到做笔记,交流心得的活动中来,不但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热情,还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年幼的人来到学校,为的是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经常性的思考。做读书笔记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学生不但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