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柑橘果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re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拓宽细菌纤维素(BC)生产的原料来源,明确柑橘渣水对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CIs51发酵产BC的影响.方法:以筛选自酸败柑橘果实的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CIs51为发酵菌株,以柑橘果渣为主要原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研究果渣预处理工艺、营养源、生长因子等对BC产量及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柑橘果渣与水以1∶8(W/V)的比例混合打浆,以150 U/mL的果胶酶复配100 U/mL纤维素酶,45℃水解2h;过滤后进行酵母前发酵工艺;选择蔗糖为碳源,添加量30g/L,(NH4)2SO4为氮源,添加量3g/L,酵母粉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为5g/L和1g/L.在此优化培养基中CIs51的产量达7.23 g/L,明显高于其在HS培养基、柑橘渣水改良HS(CMHS)培养基中的产量(依次为4.02g/L及6.57 g/L).结论:柑橘渣水能够显著提高CIs51的BC产量,所得BC膜呈半透明质地,柔韧性好,具有替代椰子水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其他文献
分别从厌氧区或缺氧区进水,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中心岛式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水方式下,HRT对系统去除COD的影响不大,出水COD平均值保持在50 mg/L以下,平均去除率在85%以上。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HRT的增大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厌氧区进水时,在HRT=12 h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为85%;从缺氧区进水时,在HRT=13 h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
以粉煤灰陶粒为粗骨料,辅以水泥、高效减水剂等制成新型生态陶粒混凝土,作为自行构建的交替好氧缺氧生物膜反应器(简称ECCBR)的载体,用于城市污水脱氮。采用间歇运行和间歇曝气方式,在不同DO、C/N值等条件下进行挂膜试验,结果显示,挂膜周期主要受水温影响,25~31℃时为8~10 d,15~17℃时为13~15 d;DO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明显,浓度宜控制为1.5 mg/L;生物膜成熟时,对
[目的]饲养观察法国抗螨蜂种在云南的适应性、抗螨性和繁殖能力.[方法]从2009年8月到2010年10月,采取饲养试验法,对法国抗螨蜂种的适应性,大、小蜂螨的寄生情况和蜂群的增殖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城市污泥进行了不同温度(80、100、120℃)下的等温热风对流干燥试验,绘制了污泥干燥动力学曲线和各干燥阶段能量消耗特性曲线,获得了不同干燥温度和初始湿含量下污泥的干燥能耗数据。结果表明,干燥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随污泥湿含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提高热风干燥温度可降低污泥干燥过程的能耗。在120℃的热风干燥温度下,污泥全干化能耗为3 750 kJ/kg。另外,结合试验结果,讨论了城市污
小麦ph1b突变体可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交换,产生遗传上较为稳定、补偿性较好的重组体。将外源染色体引入ph1b的小麦遗传背景是产生目标染色体重组体的基础,但ph1b植株没
在污泥干燥过程中必须寻找一个最适的操作条件,以从源头上控制气体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试验研究了印染污泥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干燥程度对典型无机气体污染物(NH3、H2S)和有机气体污染物(苯系物)释放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两类污染物的释放量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均存在释放量突增温度,分别在140和120℃附近;干燥程度对气体污染物释放量的影响表现为当含水率接近35%且持续下降时,NH3和H2S的
以污水处理厂浓缩池污泥为种泥,通过厌氧驯化培养后,研究了不同碳源和碳磷比对磷化氢的产生和TP去除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性碳与磷化氢的产生密切相关,以甲醇为碳源时,磷化氢的产量最大,为133.64μg/m3,TP的去除量也达到最大,为14.29 mg/L。当碳磷比为16∶1(COD初始浓度为800 mg/L、TP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磷化氢产量最大,为141.84μg/m3,TP的去除量为
从长江、嘉陵江(简称两江)重庆段的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JL1、JL2、YZ1、YZ2、YZ3)中提取腐殖酸,对其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和结构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各样点的腐殖酸中元素含量比值(H/C值、O/C值、C/N值等)存在一定的差异。JL1、YZ3和YZ1样品中的腐殖酸具有较高的O/C值和H/C值,呈现明显的脂肪特性,而YZ2样品的芳香性特征相对明显;各样点腐殖酸的C/N值>10,表明受藻类污染的
Xa1是一个能对日本白叶枯病优势小种(小种1号)产生专化性抗性的R基因,虽已有该基因克隆、表达和功能方面的研究,但对其表达调控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利用Xa1启动子与GU
植物倍性混合居群的形成和维系常伴随着明显的基因组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利用AFLP和MSAP两种分子标记探讨了中华猕猴桃复合体(Actinidia chinensis)倍性混合居群的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