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林修行,他孜孜以求,
正心正艺,他播洒光明。
中医研究,他严仅审慎,
着眼整体,他追求医理。
传统宏扬,他执著坚守,
有教无类,他传承精粹。
在秦鸿教授的心中,
秉持的是兼济天下的情怀。
在豁达宁静的内心世界里,
他以仁心谱出正气的牧歌。
杏林修行人,播洒光明
秦鸿教授原籍江苏无锡,出生在香港,年少时生活在内地。年轻时,他下乡到农村,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就是中医,在接触後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於是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由此立志在中医领域发挥个人价值。“後来回到城市,很幸运地进入了无锡当地的医院。不久唐山大地震,死伤很多人,伤员被运送到全国各地,我所在的医院也承接了一批病人,我开始承担骨科医生的工作,後来医院又派我到职工医科大学,接受正规的系统学习。”1980年底,秦鸿回到香港,在这里继续着对中医的执著追求。
回忆起刚到香港的情形,秦鸿教授表示,初来乍到,言语不通,很苦恼,用了多年时间来适应新环境。那时,相信中医没有现在那样多,更奇怪的是,还有些人虽然找中医看病但不愿让人知道,可能是觉得看中医有辱没自己的身份之嫌吧。“刚到香港不久,我就在一家药房里谋了一个助理职位,为了补贴家用,还在家中兼职中医。由於经我手治愈了许多别人治不好的病癥,所以来向我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只能辞了药房的工作,自己独立做起中医来,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在对疑难杂癥的治疗上,秦鸿教授可谓仁心妙手。他说道,刚开业不久就遇到一位严重失眠的病人,这位病人在一次感冒後开始失眠,先是看西医,吃了药也无济於事,转了几位名医,最後医生将他转给了精神科,他自己心里明白,西医对他已无能为力了。大半年来他没法睡,瘦了几十磅,几乎想以自杀了断,而且此人又不相信中医。“当我把他治愈後他才告诉我:‘当初我太太带我来找你看病时,我一见到你就来气,一个年轻中医有多大能耐,几乎立即要转身离开,老婆硬拉着不让我走,谁知当夜就睡着了。’其实这是因感冒病毒侵蚀了颈部软组织而刺激交感神经的病例,当病因找到,治疗起来得心应手,也得多谢在国内做骨科医生时的专业训练,那时,全国推广‘冯天有骨科手法治疗’和颈椎病理论,刚好在这位病人身上用上了。”从这以後,秦鸿教授走上了专业研究颈椎病的道路,经常回国找专家拜师学习,其中有广州著名骨科专家魏征、龙层花,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颈椎病专家倪文才,北京名中医骨科大夫贾国庆等。在他们的推荐下,参与了国家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几十年来,为了发掘中医的科学优势,秦鸿教授一头扎进了中医基础理论和西方科学、中西方哲学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中医发展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中医在近代从整体上确实是下降了,原因就在於中医发展和传统文化脱节了。文化是一种能量,一个民族欠缺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其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美国只有二百年历史,卻在处处推销其文化,就是看到文化的价值,中国如果只顾着跟随别人跑,最後会迷失了自己,失卻持续发展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演化的认识,对人性、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的观念,与其它民族相比,至今还是先进的。中医是属於超前科学,用现代最先进的物理学理论:量子科学、系统科学、网络科技来对照中医学就会发现,中医在二千年前就实现了医学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管理化,这证明我们古人的智慧非常了不起,这就是中医让人着迷的地方。现代人们之所以对中医陌生,或说中医落後,不科学,需要改造,是因为还没有习惯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思维方法来理解中医。用十八世纪的科学方法来验证和解释中医,只会觉得中医技不如人,有待改造。因此,秦鸿教授非常感谢中医,“是中医带领我认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医让我获得了民族自豪感,是中医,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秦鸿教授认为,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各种生存压力大,环境又污染,但香港人的人均寿命卻位列全球第一,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原因在於香港人善用中药来养生。除了香港保留了较内地更纯正的传统中医外,香港民间还保留着“煲汤水”文化。“煲汤水”这种民风习俗中含有中医治未病理念,隐含着很高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结合的原理。不信,请一位西医学专家来煲汤,一定搞不好,但年轻人中煲汤水高手急剧下降,因此秦鸿教授提议香港政府大应将“煲汤水文化”纳入保育项目。
经典中医理论核心优势在於“治未病”,“治未病”不同於保健,而是类似於计算机系统管理。当人们疲倦时、季节转换时,或偶遇风、寒、暑、湿後,虽然没病,也会煲一些汤水,或请中医开济方子调理一下。不要小看这些风俗,其原理类似计算机系统管理,中药作用於生命,相等於用信息输入生命系统,使之重组、升级。不知不觉间让人们的体质改善了。秦鸿教授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其他中医治病上,也取得让人惊讶的效果,一些青光眼、黄斑病、虹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经过治未病原理下的综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作为临床中医,秦鸿教授发现现代人患眼病的人激增,除了因长期埋首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外,糖尿病人的激增也是原因之一。糖尿病人中80%会影响到眼睛,其中5%会失明,而国人糖尿病患者佔总人口的10%!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许多人一经发现,已到了後期,治疗起来很困难。而中医系统治疗对此有明显疗效。原因是,大多数眼病和全身身体状态有密切的关係,一般眼科医生只治疗眼睛局部,中医是通过改善眼睛和全身的关係来治疗眼病的。为了让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惠及眼病患者,前不久,秦鸿教授创办有鸿健中医眼科保健中心。为此,秦鸿教授曾特意去北京拜访了中国中医眼科医院创办人唐由之教授。唐老是国医大师,当年曾用中医方法帮毛泽东主席成功地做了眼科手术,参观了中国中医眼科医院时,见到世界各地都有眼病患者来就医,看到了中医眼科的巨大优势。但是中医眼科在香港仍处於萌芽阶段,因此坚定了在香港办中医眼科的决心。之後在香港拜中医眼科中心的李贺诚教授为师,还请到了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李卓力和香港普莱治有限公司的协助,该公司的软件可将中医诊所的眼底相片送至香港大学眼科中心,为糖尿病眼病的普查,作专业评估。 据他介绍,中心使用现代科技诊断仪器和技术,採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多种中医眼科特色疗法,包括有中医眼药水,中药离子透入、针灸、热磁效应点穴等方法,对儿童近视眼、弱视、眼红、眼乾、眼酸痛和调整正常眼压方面效果显著,特别在控制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病等顽疾上,发展为特色和优势项目,中心为糖尿病人实施个人化的保养服务,对糖尿病人进行及早保健服务,可大大降低视力损失的风险,同时推广眼保健操和“生命系统重组”计划,致力使计算机眼等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无疑,这是一件真正造福市民的有益工程。
系统研究者 追求医理
秦鸿教授表示,中医是一门古老学科,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在时代的发展中,中医科学反而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受教育的影响,之前我们一直是以西医为体,中医为用,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条路无法将中医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出来。我渐渐转变思想,重新挖掘中医的本体地位,深入中医和传统文化世界,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认识中医和治疗疾病,於是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 如在眼病、颈椎病、糖尿病、老人骨关节等疾病上,其实是全身系统管理出了问题,而外在的疾病只是其中一个表现,从整体着眼,对人体系统进行升级、修正,也就从根本层面上治疗疾病,这正是传统医学的核心——医理。通过对信息的调节,使人体系统处於内在的和谐有序状态,自然回归健康安宁。
谈到中西医的区别,秦鸿教授表示,西医以实证主义为基础,通过表面呈现的病癥、数据等现象来分析,着眼於局部、分科明晰,採取的是对抗性治疗,依赖科学方法。而中医是将表面现象通过抽象思维,提升为系统信息,以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依赖病者自身内在的和谐协调。如果说西医强调清晰、明确;中医则强调演化、动态、模糊和不确定。这两种医学科学不矛盾,是可以互补的。
“中医讲究气,气其实就是能量,从能量角度来看,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场,局部问题的出现,是能量场的分佈出了问题,中医是促使这个整体能量场内部的和谐协调,因此在治疗局部疾病时,对其他病也有好处,例如在治疗颈椎病时,对青光眼、过敏性鼻炎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正是人们觉得中医的奇妙之处,其实並不奇妙,先进的科学技术本应如此。”
在香港,秦鸿教授表示这里提供了自由发挥空间,以实践整体科学,发挥中医优势,为病人做好服务。为让更多人认识中医,十多年来坚持在香港电台主持《中医专线》节目,並在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任专题课程老师,也定期在非牟利健康团体“Club O” 和自己诊所主持免费中医讲座。
传统守护人 宏扬精神
在秦鸿教授看来,现代社会竞爭压力大,很多疾病不仅在生理,还出现在心理,所以在治疗中,医师要身心並治,通过对身体整体的调节,将心中产生的抑鬰、愤怒等情绪消除,身心打通,自然是药到病除。所以研究中医要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理解。秦鸿教授是一位深受儒释道文化熏陶的医者,在几十载孜孜不倦的修行中,人生观也在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仁爱、慈悲中升华,所以在与病人聊天,也许只是三言两语,卻如醍醐灌顶,瞬间将病人的心结解开,让他重新认识人生,追求生活的简单、宁静与和谐。
在中医传承教育上,秦鸿教授也特别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领悟。从1997年开始,他就开始带徒授学。在传承中,秦鸿教授发现如今中医学院在教学中重西医知识,轻中国传统,不注重建立中医自身的科学体系,形成中医只是配合西医治疗的意识。“中医有自身的科学体系,自己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几千年中不断发展中,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土壤,所以理解传统是基础。当然,要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是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近代西方系统科学、量子科学、信息科技和中医理论接近,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医,这是我所极力倡导的。”“传统与科学”並不矛盾,以往硬将科学与传统对立的做法不对,在传统与科学的坚守中,秦鸿教授默默耕耘。
在香港行医三十载,秦鸿教授对中医的热情从未减退少,始终执著追求着,连睡觉发梦、外出旅遊时都在探寻。香港中医行业虽步履维艰,但将中医诊所的发展视为修行步骤,始终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不计较成功得失。但坚信,只要坚持真理的追求,为中医培养真正的传承者,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整个民族兴旺联繫起来,上天必定不负有心之人。
在交友上,他也有幸交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其中,以香港杨显荣、莫飞智教授,北京中医科学院的经络专家张维波教授,原港台高层的李再唐先生等为他的莫逆之交,因为无论在文化和科学的追求上,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和探索,有共同的兴致,聚在一起时,可以一整天不断地倾谈,滔滔不绝的话题,常忘记时间的流逝,兴致昂然。有些特殊的话题,只要对方讲了上半句,就能接着讲出下半句。接触到深层次时,言语中断,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相视一笑,全在不言中,此时精神交融,酣畅无比。
业餘时间,秦鸿教授喜欢写书法,临碑帖,陶冶情操,其乐无穷。他常说,从文体可以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哲学理念。儒家追求正气,和谐,所以汉字讲究字正对称,既要力透纸背,又要气度宽和;道家追求宁静和演化,所以书法讲求行云流水、变化莫测。这麽多年,在书法临帖中,他谦虚稳健,收藏锋芒,通天接地,磨砺了平和的心境。加强了心力的专注,仁心正气,清静有致。
秦鸿教授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使命观,他说认识外部世界容易,最难认识和驾驭自心。而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再超越自我,无止境求进,人生才有价值。“认识自我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周围的社会和人联繫起来,着眼全局,因时适变,不执著一时一地的得失,从得与失中都能获得提升人生境界的能力,最终才能回归到宁静的世界。”秦鸿教授几十年来,不断追求真理,因缘际遇下认识许多良师,其中有上建阳乐住法王,黎日光上师,逄飞总幹事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係,他说这些都非凡人,他们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真理,能带领人们树立全新的宇宙人生观,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而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文化来支撑,需要尊重传统。他希望能以此做表率,不求名与利,只为中医理想的屹立与闪耀。
秦鸿教授主要职务与履历
鸿健中医诊所创办人及鸿健中医眼科
中心创办人
国际中医砭石学会创办人
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和刮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香港专业註册中医协会理事长
香港中西医学会创会会员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老师
香港电台第五台中医专线等节目主持
正心正艺,他播洒光明。
中医研究,他严仅审慎,
着眼整体,他追求医理。
传统宏扬,他执著坚守,
有教无类,他传承精粹。
在秦鸿教授的心中,
秉持的是兼济天下的情怀。
在豁达宁静的内心世界里,
他以仁心谱出正气的牧歌。
杏林修行人,播洒光明
秦鸿教授原籍江苏无锡,出生在香港,年少时生活在内地。年轻时,他下乡到农村,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就是中医,在接触後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於是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由此立志在中医领域发挥个人价值。“後来回到城市,很幸运地进入了无锡当地的医院。不久唐山大地震,死伤很多人,伤员被运送到全国各地,我所在的医院也承接了一批病人,我开始承担骨科医生的工作,後来医院又派我到职工医科大学,接受正规的系统学习。”1980年底,秦鸿回到香港,在这里继续着对中医的执著追求。
回忆起刚到香港的情形,秦鸿教授表示,初来乍到,言语不通,很苦恼,用了多年时间来适应新环境。那时,相信中医没有现在那样多,更奇怪的是,还有些人虽然找中医看病但不愿让人知道,可能是觉得看中医有辱没自己的身份之嫌吧。“刚到香港不久,我就在一家药房里谋了一个助理职位,为了补贴家用,还在家中兼职中医。由於经我手治愈了许多别人治不好的病癥,所以来向我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只能辞了药房的工作,自己独立做起中医来,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在对疑难杂癥的治疗上,秦鸿教授可谓仁心妙手。他说道,刚开业不久就遇到一位严重失眠的病人,这位病人在一次感冒後开始失眠,先是看西医,吃了药也无济於事,转了几位名医,最後医生将他转给了精神科,他自己心里明白,西医对他已无能为力了。大半年来他没法睡,瘦了几十磅,几乎想以自杀了断,而且此人又不相信中医。“当我把他治愈後他才告诉我:‘当初我太太带我来找你看病时,我一见到你就来气,一个年轻中医有多大能耐,几乎立即要转身离开,老婆硬拉着不让我走,谁知当夜就睡着了。’其实这是因感冒病毒侵蚀了颈部软组织而刺激交感神经的病例,当病因找到,治疗起来得心应手,也得多谢在国内做骨科医生时的专业训练,那时,全国推广‘冯天有骨科手法治疗’和颈椎病理论,刚好在这位病人身上用上了。”从这以後,秦鸿教授走上了专业研究颈椎病的道路,经常回国找专家拜师学习,其中有广州著名骨科专家魏征、龙层花,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颈椎病专家倪文才,北京名中医骨科大夫贾国庆等。在他们的推荐下,参与了国家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几十年来,为了发掘中医的科学优势,秦鸿教授一头扎进了中医基础理论和西方科学、中西方哲学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中医发展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中医在近代从整体上确实是下降了,原因就在於中医发展和传统文化脱节了。文化是一种能量,一个民族欠缺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其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美国只有二百年历史,卻在处处推销其文化,就是看到文化的价值,中国如果只顾着跟随别人跑,最後会迷失了自己,失卻持续发展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演化的认识,对人性、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的观念,与其它民族相比,至今还是先进的。中医是属於超前科学,用现代最先进的物理学理论:量子科学、系统科学、网络科技来对照中医学就会发现,中医在二千年前就实现了医学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管理化,这证明我们古人的智慧非常了不起,这就是中医让人着迷的地方。现代人们之所以对中医陌生,或说中医落後,不科学,需要改造,是因为还没有习惯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思维方法来理解中医。用十八世纪的科学方法来验证和解释中医,只会觉得中医技不如人,有待改造。因此,秦鸿教授非常感谢中医,“是中医带领我认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医让我获得了民族自豪感,是中医,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秦鸿教授认为,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各种生存压力大,环境又污染,但香港人的人均寿命卻位列全球第一,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原因在於香港人善用中药来养生。除了香港保留了较内地更纯正的传统中医外,香港民间还保留着“煲汤水”文化。“煲汤水”这种民风习俗中含有中医治未病理念,隐含着很高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结合的原理。不信,请一位西医学专家来煲汤,一定搞不好,但年轻人中煲汤水高手急剧下降,因此秦鸿教授提议香港政府大应将“煲汤水文化”纳入保育项目。
经典中医理论核心优势在於“治未病”,“治未病”不同於保健,而是类似於计算机系统管理。当人们疲倦时、季节转换时,或偶遇风、寒、暑、湿後,虽然没病,也会煲一些汤水,或请中医开济方子调理一下。不要小看这些风俗,其原理类似计算机系统管理,中药作用於生命,相等於用信息输入生命系统,使之重组、升级。不知不觉间让人们的体质改善了。秦鸿教授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其他中医治病上,也取得让人惊讶的效果,一些青光眼、黄斑病、虹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经过治未病原理下的综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作为临床中医,秦鸿教授发现现代人患眼病的人激增,除了因长期埋首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外,糖尿病人的激增也是原因之一。糖尿病人中80%会影响到眼睛,其中5%会失明,而国人糖尿病患者佔总人口的10%!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许多人一经发现,已到了後期,治疗起来很困难。而中医系统治疗对此有明显疗效。原因是,大多数眼病和全身身体状态有密切的关係,一般眼科医生只治疗眼睛局部,中医是通过改善眼睛和全身的关係来治疗眼病的。为了让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惠及眼病患者,前不久,秦鸿教授创办有鸿健中医眼科保健中心。为此,秦鸿教授曾特意去北京拜访了中国中医眼科医院创办人唐由之教授。唐老是国医大师,当年曾用中医方法帮毛泽东主席成功地做了眼科手术,参观了中国中医眼科医院时,见到世界各地都有眼病患者来就医,看到了中医眼科的巨大优势。但是中医眼科在香港仍处於萌芽阶段,因此坚定了在香港办中医眼科的决心。之後在香港拜中医眼科中心的李贺诚教授为师,还请到了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李卓力和香港普莱治有限公司的协助,该公司的软件可将中医诊所的眼底相片送至香港大学眼科中心,为糖尿病眼病的普查,作专业评估。 据他介绍,中心使用现代科技诊断仪器和技术,採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多种中医眼科特色疗法,包括有中医眼药水,中药离子透入、针灸、热磁效应点穴等方法,对儿童近视眼、弱视、眼红、眼乾、眼酸痛和调整正常眼压方面效果显著,特别在控制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病等顽疾上,发展为特色和优势项目,中心为糖尿病人实施个人化的保养服务,对糖尿病人进行及早保健服务,可大大降低视力损失的风险,同时推广眼保健操和“生命系统重组”计划,致力使计算机眼等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无疑,这是一件真正造福市民的有益工程。
系统研究者 追求医理
秦鸿教授表示,中医是一门古老学科,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在时代的发展中,中医科学反而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受教育的影响,之前我们一直是以西医为体,中医为用,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条路无法将中医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出来。我渐渐转变思想,重新挖掘中医的本体地位,深入中医和传统文化世界,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认识中医和治疗疾病,於是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 如在眼病、颈椎病、糖尿病、老人骨关节等疾病上,其实是全身系统管理出了问题,而外在的疾病只是其中一个表现,从整体着眼,对人体系统进行升级、修正,也就从根本层面上治疗疾病,这正是传统医学的核心——医理。通过对信息的调节,使人体系统处於内在的和谐有序状态,自然回归健康安宁。
谈到中西医的区别,秦鸿教授表示,西医以实证主义为基础,通过表面呈现的病癥、数据等现象来分析,着眼於局部、分科明晰,採取的是对抗性治疗,依赖科学方法。而中医是将表面现象通过抽象思维,提升为系统信息,以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依赖病者自身内在的和谐协调。如果说西医强调清晰、明确;中医则强调演化、动态、模糊和不确定。这两种医学科学不矛盾,是可以互补的。
“中医讲究气,气其实就是能量,从能量角度来看,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场,局部问题的出现,是能量场的分佈出了问题,中医是促使这个整体能量场内部的和谐协调,因此在治疗局部疾病时,对其他病也有好处,例如在治疗颈椎病时,对青光眼、过敏性鼻炎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正是人们觉得中医的奇妙之处,其实並不奇妙,先进的科学技术本应如此。”
在香港,秦鸿教授表示这里提供了自由发挥空间,以实践整体科学,发挥中医优势,为病人做好服务。为让更多人认识中医,十多年来坚持在香港电台主持《中医专线》节目,並在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任专题课程老师,也定期在非牟利健康团体“Club O” 和自己诊所主持免费中医讲座。
传统守护人 宏扬精神
在秦鸿教授看来,现代社会竞爭压力大,很多疾病不仅在生理,还出现在心理,所以在治疗中,医师要身心並治,通过对身体整体的调节,将心中产生的抑鬰、愤怒等情绪消除,身心打通,自然是药到病除。所以研究中医要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理解。秦鸿教授是一位深受儒释道文化熏陶的医者,在几十载孜孜不倦的修行中,人生观也在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仁爱、慈悲中升华,所以在与病人聊天,也许只是三言两语,卻如醍醐灌顶,瞬间将病人的心结解开,让他重新认识人生,追求生活的简单、宁静与和谐。
在中医传承教育上,秦鸿教授也特别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领悟。从1997年开始,他就开始带徒授学。在传承中,秦鸿教授发现如今中医学院在教学中重西医知识,轻中国传统,不注重建立中医自身的科学体系,形成中医只是配合西医治疗的意识。“中医有自身的科学体系,自己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几千年中不断发展中,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土壤,所以理解传统是基础。当然,要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是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近代西方系统科学、量子科学、信息科技和中医理论接近,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医,这是我所极力倡导的。”“传统与科学”並不矛盾,以往硬将科学与传统对立的做法不对,在传统与科学的坚守中,秦鸿教授默默耕耘。
在香港行医三十载,秦鸿教授对中医的热情从未减退少,始终执著追求着,连睡觉发梦、外出旅遊时都在探寻。香港中医行业虽步履维艰,但将中医诊所的发展视为修行步骤,始终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不计较成功得失。但坚信,只要坚持真理的追求,为中医培养真正的传承者,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整个民族兴旺联繫起来,上天必定不负有心之人。
在交友上,他也有幸交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其中,以香港杨显荣、莫飞智教授,北京中医科学院的经络专家张维波教授,原港台高层的李再唐先生等为他的莫逆之交,因为无论在文化和科学的追求上,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和探索,有共同的兴致,聚在一起时,可以一整天不断地倾谈,滔滔不绝的话题,常忘记时间的流逝,兴致昂然。有些特殊的话题,只要对方讲了上半句,就能接着讲出下半句。接触到深层次时,言语中断,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相视一笑,全在不言中,此时精神交融,酣畅无比。
业餘时间,秦鸿教授喜欢写书法,临碑帖,陶冶情操,其乐无穷。他常说,从文体可以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哲学理念。儒家追求正气,和谐,所以汉字讲究字正对称,既要力透纸背,又要气度宽和;道家追求宁静和演化,所以书法讲求行云流水、变化莫测。这麽多年,在书法临帖中,他谦虚稳健,收藏锋芒,通天接地,磨砺了平和的心境。加强了心力的专注,仁心正气,清静有致。
秦鸿教授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使命观,他说认识外部世界容易,最难认识和驾驭自心。而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再超越自我,无止境求进,人生才有价值。“认识自我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周围的社会和人联繫起来,着眼全局,因时适变,不执著一时一地的得失,从得与失中都能获得提升人生境界的能力,最终才能回归到宁静的世界。”秦鸿教授几十年来,不断追求真理,因缘际遇下认识许多良师,其中有上建阳乐住法王,黎日光上师,逄飞总幹事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係,他说这些都非凡人,他们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真理,能带领人们树立全新的宇宙人生观,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而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文化来支撑,需要尊重传统。他希望能以此做表率,不求名与利,只为中医理想的屹立与闪耀。
秦鸿教授主要职务与履历
鸿健中医诊所创办人及鸿健中医眼科
中心创办人
国际中医砭石学会创办人
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和刮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香港专业註册中医协会理事长
香港中西医学会创会会员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老师
香港电台第五台中医专线等节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