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行业正掀起一股学习小米的浪潮。从2013年11月以来,华为、联想、金立先后宣布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品牌手机,魅族MX和中兴旗下的Nubia早在2011年就已经学习小米营销并抢滩互联网市场。至此,除偏理性的酷派外,“中华酷联”四大厂商的三家及二线品牌已经集体踏向互联网改造之路,传统手机业已经进入小米时代。
低价硬件的盈利之道
不按常理出牌的野蛮人,小米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中华酷联”四大娇子虽然有运营商的大炮支援,却抵不过雷军的小米步枪,正如长虹、TCL、创维等传统电视巨头多年血拼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跨界的乐视、小米,再加上微信杀入通信领域、BAT三大巨头进军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业寝食难安。
今天中国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都是被互联网企业教育出来的,没有谁比互联网人更懂得这批年轻的消费群体到底需要什么。永远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思考产品,这是他们遵循的最高准则。当传统的手机厂商还在依靠可怜的硬件利润维持生计时,来自互联网的野蛮人雷军却独辟蹊径,选择了不一样的玩法。
硬件到底有没利润?雷军说小米不是手机硬件公司,不靠硬件赚钱。那到底小米硬件能否赚钱呢?小米硬件的第一种盈利模式就是新款手机本身的硬件利润,尽管每次新产品前几十万台可能是亏损的,但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采购控制成本,仍然可以做到10%的利润率。如果按照每部手机200元的利润,2013年预计出货量1800万台计算,一年单靠硬件收入就能进账30多亿元,即使再打个折,总还是有20亿元的规模。2000元左右的价格,高性价比的配置,在这个价位和相同配置下,依靠硬件获取利润的传统手机厂商几乎没生存空间,这是活活把传统手机厂商逼上绝境。
小米手机硬件的另外一种盈利思路是通过新产品的稀缺性,为旧产品腾出利润空间。以小米3为例,1999元的价格在如此高的配置下利润不足百元,但是因为小米3的稀缺性可能会让部分客户退而求其次,转而买小米2系列手机,而此时小米 2系列的硬件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为小米2系列腾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小米硬件的第三种盈利模式就是围绕手机的周边配件产品及粉丝产品。从几乎囊括了从手机壳到保护膜,再到耳机、音箱、移动电源、电池等一切手机外设配件,这些产品可一点都不便宜。除了配件外,围绕小米粉丝的T恤、玩偶、背包等生活周边产品也是其利润来源。
跨界整合的商业想象
再来说说“软件+移动互联网”。雷军一直宣扬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逻辑就在于小米MIUI系统构建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截至2013年6月底,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小米共有1422万手机用户,MIUI用户达2000万。
在 MIUI系统下,社交游戏、搜索分成、流量、广告、小说、购物等一切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都能被嫁接进来。小米更像是在做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地产。一方面自己开店运营产品,壁纸、音乐、云服务、小说阅读等可以收费的项目都打包装进了系统,雷军控股的金山系软件早已号称要进军移动互联网,旗下WPS、金山快盘、金山杀毒等软件也都全面预装进了MIUI系统。
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应用分发向进驻的软件收取进场费、佣金返点。小米自己的数据显示,小米目前已经是国内第五大游戏联运平台,每个月这块的收入有2000万元,到2014年年底会达到每月1.5亿元。
此外,YY语音、凡客诚品、口袋购物、百度输入法、百度地图、QQ空间等这些app也被预装进小米MIUI系统中,这些app有的是雷军投资的,有的是合作关系,但有利可图是肯定的。尽管米聊被微信打趴下了,但坐拥手机桌面、浏览器、应用商店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产业链下的各种软件组合、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在家庭互联网战略上的布局,雷军的这一盘棋下得足够大。亿级是一个互联网巨头的门槛,可以预测,明年的小米,肯定会释放更多的产能,借难得一遇的智能手机换机潮高峰期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
至此,我们就能理解小米“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模式。对于小米的未来,要赚钱的不止是硬件,手机只不过是个载体,一个入口,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足够大基数时,然后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BAT、360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无不遵循这一互联网逻辑准则,且不说小米在未来几年能否圈住足够多的用户,单是这一美好幻景就能引发投资者的无限遐想,这可是决定小米未来上市股价的基石。
2013年12月,4G牌照正式下发,移动互联网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当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这些资源被跨界整合时,将迸发出一股可怕的力量。对于传统手机行业来说,留给他们的机会实在不多。如果还在坚守微薄的硬件利润不主动革新,可能再过几年就会被越来越多的跨界互联网企业挤进死胡同。与其邯郸学步学习小米式营销,不如多研究一下4G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
小米模式对于传统手机行业的商业模式转型,至少给出了方向上的启发。一是走类似小米的“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传统手机企业没有前期软件和互联网的积累,这个实现难度不小;二是走类似苹果的“硬件+软件”模式,以技术革新带动生产力,真正生产出领先于市场,超乎用户体验的手机。但以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的投入及研发能力,这一条也不容易实现。
低价硬件的盈利之道
不按常理出牌的野蛮人,小米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中华酷联”四大娇子虽然有运营商的大炮支援,却抵不过雷军的小米步枪,正如长虹、TCL、创维等传统电视巨头多年血拼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跨界的乐视、小米,再加上微信杀入通信领域、BAT三大巨头进军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业寝食难安。
今天中国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都是被互联网企业教育出来的,没有谁比互联网人更懂得这批年轻的消费群体到底需要什么。永远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思考产品,这是他们遵循的最高准则。当传统的手机厂商还在依靠可怜的硬件利润维持生计时,来自互联网的野蛮人雷军却独辟蹊径,选择了不一样的玩法。
硬件到底有没利润?雷军说小米不是手机硬件公司,不靠硬件赚钱。那到底小米硬件能否赚钱呢?小米硬件的第一种盈利模式就是新款手机本身的硬件利润,尽管每次新产品前几十万台可能是亏损的,但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采购控制成本,仍然可以做到10%的利润率。如果按照每部手机200元的利润,2013年预计出货量1800万台计算,一年单靠硬件收入就能进账30多亿元,即使再打个折,总还是有20亿元的规模。2000元左右的价格,高性价比的配置,在这个价位和相同配置下,依靠硬件获取利润的传统手机厂商几乎没生存空间,这是活活把传统手机厂商逼上绝境。
小米手机硬件的另外一种盈利思路是通过新产品的稀缺性,为旧产品腾出利润空间。以小米3为例,1999元的价格在如此高的配置下利润不足百元,但是因为小米3的稀缺性可能会让部分客户退而求其次,转而买小米2系列手机,而此时小米 2系列的硬件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为小米2系列腾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小米硬件的第三种盈利模式就是围绕手机的周边配件产品及粉丝产品。从几乎囊括了从手机壳到保护膜,再到耳机、音箱、移动电源、电池等一切手机外设配件,这些产品可一点都不便宜。除了配件外,围绕小米粉丝的T恤、玩偶、背包等生活周边产品也是其利润来源。
跨界整合的商业想象
再来说说“软件+移动互联网”。雷军一直宣扬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逻辑就在于小米MIUI系统构建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截至2013年6月底,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小米共有1422万手机用户,MIUI用户达2000万。
在 MIUI系统下,社交游戏、搜索分成、流量、广告、小说、购物等一切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都能被嫁接进来。小米更像是在做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地产。一方面自己开店运营产品,壁纸、音乐、云服务、小说阅读等可以收费的项目都打包装进了系统,雷军控股的金山系软件早已号称要进军移动互联网,旗下WPS、金山快盘、金山杀毒等软件也都全面预装进了MIUI系统。
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应用分发向进驻的软件收取进场费、佣金返点。小米自己的数据显示,小米目前已经是国内第五大游戏联运平台,每个月这块的收入有2000万元,到2014年年底会达到每月1.5亿元。
此外,YY语音、凡客诚品、口袋购物、百度输入法、百度地图、QQ空间等这些app也被预装进小米MIUI系统中,这些app有的是雷军投资的,有的是合作关系,但有利可图是肯定的。尽管米聊被微信打趴下了,但坐拥手机桌面、浏览器、应用商店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产业链下的各种软件组合、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在家庭互联网战略上的布局,雷军的这一盘棋下得足够大。亿级是一个互联网巨头的门槛,可以预测,明年的小米,肯定会释放更多的产能,借难得一遇的智能手机换机潮高峰期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
至此,我们就能理解小米“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模式。对于小米的未来,要赚钱的不止是硬件,手机只不过是个载体,一个入口,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足够大基数时,然后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BAT、360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无不遵循这一互联网逻辑准则,且不说小米在未来几年能否圈住足够多的用户,单是这一美好幻景就能引发投资者的无限遐想,这可是决定小米未来上市股价的基石。
2013年12月,4G牌照正式下发,移动互联网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当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这些资源被跨界整合时,将迸发出一股可怕的力量。对于传统手机行业来说,留给他们的机会实在不多。如果还在坚守微薄的硬件利润不主动革新,可能再过几年就会被越来越多的跨界互联网企业挤进死胡同。与其邯郸学步学习小米式营销,不如多研究一下4G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
小米模式对于传统手机行业的商业模式转型,至少给出了方向上的启发。一是走类似小米的“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传统手机企业没有前期软件和互联网的积累,这个实现难度不小;二是走类似苹果的“硬件+软件”模式,以技术革新带动生产力,真正生产出领先于市场,超乎用户体验的手机。但以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的投入及研发能力,这一条也不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