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的含义涉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语文课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主战场是课堂,将创造力的培养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必须由原来的那种“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会”中走出来,步入自己的“要会学”的殿堂。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学——质疑——解疑——小结”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一、学会自学
  
  现代的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生多少,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步交给学生,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明确究竟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也就是说需要弄清所教知识的骨架。即:根据教学要求,准确、详细地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采用“三读法”自学。一读教材,找出关键的字和词语;二读教材,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内容有个粗浅的认识;三读教材,按照教材的预习内容和课后练习,有目的地进行自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有主动创新精神的人。
  
   二、学会质疑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但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以“能学——该学——愿学”为依据,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1、普通性;2、趣味性(问题新而有趣),提出新鲜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系,且自己感兴趣或想知道的问题;3、科学性,能提出提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4、启发性,当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水平或预料期待发生矛盾时产生疑问;5、联系性,教材本身发生矛盾时产生疑问;6、求异性,同一知识点能否从其它途径或角度来写,产生疑问。笔者的教学实验得出,学生质疑的发展过程为:初期经常“凉场”,在课堂上只有几名上等生能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就再也没有学生发言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谁、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样、哪里、假如”等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提出问题。中期为“多而杂”,学生们能提出很多问题,且是多方面、多角度,甚至还有些问题是错误的,这是好的开端,是量变的过程,教师应给予鼓励。最后是“少而精”,学生能提出提示主题,围绕中心的问题,使学生的质疑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三、学会解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讲,能够完整地、系统地将别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问自答式、同桌互问式、四人对讲式、小组讨论式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小组讨论式,在实验中从兴趣入手,分组讨论引入竞争。学生采用圆桌式坐法,每六人一组,这样便于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又能形成集体观念,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不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动过一番脑筋进行思考,教师应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点拨。
  
  四、学会小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提问、阅读、回答、争辩、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最大限度地加速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获得新知。教师得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了学生的理解状况,应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依据对课文理解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围绕中心、能突出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阅读后互相问答,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以后再进行引导、点拨,最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创造力离不开主动学习和质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础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这句话我们可以悟出“疑”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要提倡学生自读教材,面对教材和老师质疑,告诉学生一名好学生的标准是“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不懂不装懂”,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
其他文献
摘 要:合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教学情境; 导趣引思; 设问导疑; 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
期刊
教无定法,当然,管理也无定法,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得老鼠就是好猫。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我在班级中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废除班干部终身制,代之以班干部轮换制,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已得到广大的教育界同仁的肯定。  但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实践中的班主任。我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在尝试设立班级专项工作组工作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班级专项工作组是为了有
期刊
小学和初中的一年级乃至高中的一年级新生进校,都有一个衔接问题。这个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些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必将对该班以后的班级管理发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抓好新建班级的衔接工作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抓好这个衔接工作而新建立的班级,有利于班主任按照新的要求建成崭新的班集体,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但若不注意这个起始衔接工作,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而严重影响该班级的各项工作。
期刊
创造教学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开放式提问是指没有确定答案的课堂提问,是侧重培养求异思维的课堂提问。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创造教学离不开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提问又必然存在于创造性教学活动之中。所以,设计好开放式提问是成功开展创造教学的重要环节。  创造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造力。它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限于教学大
期刊
激励性评语,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用激发鼓励的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从而使得他们不断发扬优点,增强进取心和求知欲。在学校教育中,激励性评语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以及操行评语中。教师充分利用激励性评语,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励性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由于激励性评语往往是从正面肯定学生合乎规范的良好行为,因而学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为物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它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使物理学成为学生对其经验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调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收获自信、感受自尊;它呈现了许多问题情境,有利于进行探索式的教学,使物理学变得生动有趣而更加实用。很显然,新教材具有旧教材所不具备的优点。要
期刊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更是课程开发的“生产者”,教学实践“研究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直面现实,当今的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又如何呢?其德与能,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担负起课改的重任呢?    一、师德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师者
期刊
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源泉。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应当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基础,需要教师用诱发、引导的方法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外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强化用英语授课    用英语授课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强化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开始学生听不懂,
期刊
管理,已是现阶段各行业各级领导的热门口头语。管理的重要作用已被众多人们所共识。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管理中无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由常规管理向科学管理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应充分采用仁治加法治的动态管理。    一、充分重视仁治    仁治就是靠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来教育来管理。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的学校所培养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同样是主导,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其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能力。要使班主任和学生的地位切实落到实处,使班主任工作科学高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