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思想与技巧初探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尽管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单一,其中都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教学思想及技巧方法。作为新时期教改形势下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发挥教学的综合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牛顿定律;新时期教改;综合效益
  
  “Newton’s First Law” of teaching ideas and techniques
  Wei Qiming Li Mingzhou
  【Abstract】Newton’s first law in the teaching,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a single comparison, which includes a deep and rich in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situation of workers and first-lin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to dig deep to play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ccess to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Newton’s law;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reform; comprehensive benefits
  
  动力学的奠基人牛顿,为了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创立了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中学物理动力学的基础之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要使中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定律并非易事,因为该定律是在客观实验基础上,进行拓展,理想化,凭借想象,运用推理抽象总结概括得出的,可以说,其理解难度绝不亚于“牛二”、“牛三” 定律。关于本节内容如何教学,下面就初步探讨其若干教学思想和技巧如下:
  1利用多种媒体,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导入 课题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利用互联网资源简介牛顿的生平,其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的故事,以及在科学领域对人类重大贡献,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引发学生对科学殿堂的神往,创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悬念。
  2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作为感性认识,作为实施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思想基础 物理科学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大量物理事实的分析总结概括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也不例外。学生已经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欲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例如,自由落体和抛体的运动等。也可以启发学生概括生活经验,列举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受力相联系的某些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认识正是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设问,当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会怎样呢?通过设疑引发学生进入深入思考。这为研究牛顿第一定律铺垫了很好的思想基础。3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通过演示实验,既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根据伽利略的著名斜面实验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在实验前,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二是毛巾、棉布、木板分别对同一小车的摩擦阻力有何影响?并指明让学生观察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方法及注意问题就会有的放矢,十分清楚,也能把握关键,切中要害。结合实验,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形象深刻,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取得实效。
  4想象推理是桥梁学生通过演示实验直接得到的只是具体的感性认识,要上升为理性认识,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学生的想象思维,加以推理来实现。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根据实验结果: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速度改变就越缓慢,它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教师在这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若表面逐渐光滑,直至没有摩擦时,小车速度的改变及前进的距离将如何变化?学生会很顺利地得出,若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的观点。教师再进一步设问,小车不受阻力,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会改变吗?学生也会肯定地回答速度方向不变。这即就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和发展。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这两种情况作了总结概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想象推理的过程。然后说明该定律是在大量科学事实基础上,通过实验,运用抽象、推理、拓展的方法,从而概括得出的,并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对定律中“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实际含议作何理解给予解释,实现难点的突破。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思路,笔者认为具有如下若干方面作用。
  首先,此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心理学表明: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阶梯上升,逐渐深化,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真实地反映了知识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对知识的创造和发展,都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劳动,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
  第三,培养了学生“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更重要的是突出地體现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对物理事实的分析概括中得出的。学会了这种科学方法将受益终生。
  总之,这样的教学程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颇佳。
  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对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起着深化的作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物体惯性特征表现随处可见。例如,抛出去的物体能继续飞行,关闭发动机后车辆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都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另一方面,物体在飞行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会发生改变,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及空气阻力作用的结果。对客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乘客身体要向后或向前倾此类现象进行解释,就能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既解释了实际现象,又深化了理论的理解,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综上所述,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尽管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单一,其中都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教学思想及技巧方法。作为新时期教改形势下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发挥教学的综合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9-07-06
其他文献
【摘要】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这类问题。“数字代换法”、“换位思考,变换说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方法;代换;变换; 解决问题    Resolve to strive for “a few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methods of pr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应将学法指导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掌握技巧    Biological Learning Methods  Sun Ying   【Abstract】The focus on modern teaching students a variety of capacities, Learning Methods shoul
期刊
【摘要】通过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说明不给学生“解题公式”是完全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会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关键词】如何;教学;掌握;解答应用题    How to teach for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Liu Hanxiang  【Abstra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积极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主體的方法,本文根据一些语文教师的实践,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朗读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自主参与    Carried forward to reading  Wang Zhenyu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
期刊
作者简介:廖光华(1976.12-),男,汉族,共青团员,本科汉文专业毕业。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The main classroom languag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status of cases  Liao Guanghua   【Abs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  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  Liu Wenliang  【Abst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与“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又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样呆板,着就使数学敬而远之,
期刊
1联想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的联想就是通过观察,抓住数学问题有关部分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回忆和搜集与之有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把问题化归为熟悉的问题或想出新的方法。联想是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在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功。如果缺乏应有的联想能力,就不容易找到解题所需要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以及思想方法,就难以建立题设条件与解题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解题就会遇到困
期刊
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1把握新教材的精髓 新教材的精髓是“一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教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导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