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中学生功课多,学习任务重,要他们读万卷书,力不从心,比较困难的。那么应该怎样去指导学生学习好古代名言佳句呢?
一、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有些诗句正确断句可以帮助理解句意,如果破读词语或者断句有错误,就可能对句意理解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如果把它误读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么整个句子陈述对象也就改变了,描写重点也就不够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读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先”是“在……之前”,“后”是“在……之后”的意思,句意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又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诗句不能读为“夕阳西下,断肠从在,天涯”,因为“断肠人”是一个意义单位,不能分开,分开了就无法理解。总之,断句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句意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正确的句读。
二、指导学生理解、把握关键字词
古人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寥寥十多个字可以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很深的意思。在学习古代名言佳句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句的含义理解透彻。而要理解透彻每句的含义,则必须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偏差。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中的“汗青”是“史册”之意,句意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意为“奋发有为的英雄人物”,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指“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这些名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果理解错了,会对整个句意造成误解,那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从关键字词人手,进而理解整个句意。
三、指导学生深入透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有的名言佳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句意隐晦含蓄,给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想把握这些名言佳句句意,就必须透析其中的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双关、互文等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就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就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像,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这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无题》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它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准确,表现恋人深挚的苦恋痴情,语奇情深,精警感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句中,“晴”和“情”谐音,语义双关。
这些修辞手法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学生就较难陌生,难以理解,因为它为古代诗文所特有,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它的特点是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包含和补充,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中“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诗的正确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四、指导学生推陈出新,读出新意
推陈出新,意思是说要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名言佳句以新的内容,这是学习名言佳句的高级境界。学习名言佳句,既要理解原意,又要读出新意,否则就会一知半解,闹出笑话。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新知。因此人们也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有人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又如:“沉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名句,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就是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种“推陈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古代汉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现代汉语更加优美,更富表现力。
一、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有些诗句正确断句可以帮助理解句意,如果破读词语或者断句有错误,就可能对句意理解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如果把它误读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么整个句子陈述对象也就改变了,描写重点也就不够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读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先”是“在……之前”,“后”是“在……之后”的意思,句意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又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诗句不能读为“夕阳西下,断肠从在,天涯”,因为“断肠人”是一个意义单位,不能分开,分开了就无法理解。总之,断句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句意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正确的句读。
二、指导学生理解、把握关键字词
古人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寥寥十多个字可以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很深的意思。在学习古代名言佳句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句的含义理解透彻。而要理解透彻每句的含义,则必须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偏差。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中的“汗青”是“史册”之意,句意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意为“奋发有为的英雄人物”,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指“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这些名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果理解错了,会对整个句意造成误解,那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从关键字词人手,进而理解整个句意。
三、指导学生深入透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有的名言佳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句意隐晦含蓄,给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想把握这些名言佳句句意,就必须透析其中的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双关、互文等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就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就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像,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这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无题》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它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准确,表现恋人深挚的苦恋痴情,语奇情深,精警感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句中,“晴”和“情”谐音,语义双关。
这些修辞手法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学生就较难陌生,难以理解,因为它为古代诗文所特有,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它的特点是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包含和补充,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中“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诗的正确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四、指导学生推陈出新,读出新意
推陈出新,意思是说要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名言佳句以新的内容,这是学习名言佳句的高级境界。学习名言佳句,既要理解原意,又要读出新意,否则就会一知半解,闹出笑话。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新知。因此人们也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有人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又如:“沉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名句,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就是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种“推陈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古代汉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现代汉语更加优美,更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