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名言佳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中学生功课多,学习任务重,要他们读万卷书,力不从心,比较困难的。那么应该怎样去指导学生学习好古代名言佳句呢?
  
  一、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有些诗句正确断句可以帮助理解句意,如果破读词语或者断句有错误,就可能对句意理解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如果把它误读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么整个句子陈述对象也就改变了,描写重点也就不够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读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先”是“在……之前”,“后”是“在……之后”的意思,句意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又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诗句不能读为“夕阳西下,断肠从在,天涯”,因为“断肠人”是一个意义单位,不能分开,分开了就无法理解。总之,断句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句意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正确的句读。
  
  二、指导学生理解、把握关键字词
  
  古人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寥寥十多个字可以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很深的意思。在学习古代名言佳句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句的含义理解透彻。而要理解透彻每句的含义,则必须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偏差。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中的“汗青”是“史册”之意,句意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意为“奋发有为的英雄人物”,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指“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这些名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果理解错了,会对整个句意造成误解,那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从关键字词人手,进而理解整个句意。
  
  三、指导学生深入透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有的名言佳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句意隐晦含蓄,给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想把握这些名言佳句句意,就必须透析其中的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双关、互文等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就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就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像,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这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无题》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它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准确,表现恋人深挚的苦恋痴情,语奇情深,精警感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句中,“晴”和“情”谐音,语义双关。
  这些修辞手法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学生就较难陌生,难以理解,因为它为古代诗文所特有,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它的特点是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包含和补充,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中“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诗的正确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四、指导学生推陈出新,读出新意
  
  推陈出新,意思是说要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名言佳句以新的内容,这是学习名言佳句的高级境界。学习名言佳句,既要理解原意,又要读出新意,否则就会一知半解,闹出笑话。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新知。因此人们也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有人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又如:“沉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名句,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就是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种“推陈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古代汉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现代汉语更加优美,更富表现力。
其他文献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长期以来略读课的教学往往处在认认字词,读读课文的水平。其实略读课文当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鲜活的文本沉睡在师生心灵的角落里,渐渐失去了生命的亮色。如何让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略读课重新恢复生命的亮色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略读
历史科目,一向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痛的科目,也是学生历来不够重视的科目,因为历史科目内容繁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纷繁复杂,而且不少历史事件时代久远,离现实较远。因此,不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冷落历史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正学生不重视历史科目的错误倾向,端正学生的
2006~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均采用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此类作文,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常常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寓言、一幅漫画、一首诗歌、一组对话、几句相同或相反的名言或俗语等等。审题时必须整体把握材料,弄懂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评价机制来看,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一、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在保持了以往命题的成功之处之外,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浓厚的人文色彩、凸显的科学意蕴和鲜活的试题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为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笔者仅就客观题部分进行浅析,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开放:拓展能力培养和考查的空间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新
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显而易见的。所谓隐陛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在历史课本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或是经验不足,很多教师对隐性知识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近年来,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就相对滞后。纵观历届中考阅卷情况,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其症结在于写作内容贫乏,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谋篇布局与衔接能力弱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加大词汇、句型用法训练    词汇是组句的基本材料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
面对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形势,语文课应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学科贡献呢?下面是我对新形势下中职语文课教学的三点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缺乏求知欲,厌学情绪突出,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让老师们感到“头痛”。加之很多老师教学仍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还习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在备课时,要重点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目标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让教学过程有较大的空间。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节课的具体执行计划,编写有质量的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