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岁教父
杜润生的一个过人之处是没有山头却门生众多,他的思想、方法、人格魅力和工作指向,在当时吸引和聚合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
曾长期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的王岐山、陈锡文、杜鹰、林毅夫、周其仁、翁永曦、王小强、张木生、温铁军等自不必说,1982年,习近平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刘源到河南新乡当副县长、翁永曦到安徽凤阳挂职,都面临着农业、农村、农民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也都得到过杜老热情耐心的指点和帮助。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刘鹤,当年到美国留学,也是杜老写的推荐信。“在我看来很多人都算是杜老的门生,不知道他们认不认,反正我了解的历史是这样。”翁永曦如此表示。
他认为,“杜老门生”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年轻人,就是单位里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干部,甚至一些当时已是省部级领导的老同志,也视杜润生为师,视自己为他的学生。
杜老90寿辰时,周其仁在发言中说:“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一个很雅的称号。但是,我今天在这个场合讲,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对我们的一个恭维。我是想不到今生今世会有哪个称号像这个称号,能让我们引以自豪。”
不拘一格用人才
“上接天,下接地”,翁永曦将之总结为九号院得人心的根本。这里信息无碍,机要室也可以进去查阅文件,丝毫没有神秘感。在去除了等级的农研室,年轻人往往突然发现,自己被重用了。
1982年的一天,翁永曦被杜润生叫去谈话。他忽然被告知,自己是农研室的副主任了。
“杜主任,这个事可不能开玩笑。”翁永曦很震惊,一名普通科员一夜升格为“副部级官员”,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我爹我妈1936年参加革命,到现在才是个局长,把我提到这一级,别说别人不服气,我爹我妈都会觉得很奇怪。估计上下领导对我印象还不错,但这个任命一公布,我就立刻成为王八蛋坏小子了,污水全朝我泼过来。”
一语成谶。他的任职消息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出,“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立刻引发轰动。随后,他被高层派去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兼任县委书记。翁永曦大刀阔斧,倍受关注,很快成了改革新星。
毕业不久的袁崇法、魏唯、戴小京和何道峰等人也担任起组长或副组长的职务(农研室一百多人,分为若干组和室),组员不少是局级甚至部级老干部。他们说这是杜润生的智慧:职务和级别待遇并不挂钩。没有相应的级别和待遇,却委以重任。
不装错口袋、不上错床
杜润生曾说:“农村改革靠的是一个团队,我只是这个团队的一个符号。可喜的是,这个团队出了不少人才,但没有出一个腐败分子。”他不会预想到,若干年后,曾经的爱徒王岐山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成为中共打击贪腐的最高领导者,人们对他治下的中央纪委反腐的力度和决心也有着很大的期待。
当年一位杜润生的门生,如今已是相当级别的领导,调到省里面去工作前来跟老头告别,面对杜老严格要求自己的叮嘱时曾表示,至少会把握住两条,第一不装错口袋,第二不上错床。杜老听完哈哈大笑说,“对,这两条好好把握。”而在杜老看来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两条而出了问题。
多次参加杜润生外事活动的刘志仁则回忆说,在杜润生参加的外事活动中,外国朋友出于礼节和尊敬送给他的礼物,他总是要求随行人员登记造册,决不归为己有。记得杜老访日的时候带回几大箱子礼品,要求全部交公,一些难以长期保存的食品就送到食堂,请工人师傅品尝。由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涉外礼品,除贵重物品上缴国库外,当时农研室一些没有出国机会或不参加外事活动的人,还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廉价分到礼品。(资料来源:《财经》《南方人物周刊》等)
杜润生的一个过人之处是没有山头却门生众多,他的思想、方法、人格魅力和工作指向,在当时吸引和聚合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
曾长期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的王岐山、陈锡文、杜鹰、林毅夫、周其仁、翁永曦、王小强、张木生、温铁军等自不必说,1982年,习近平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刘源到河南新乡当副县长、翁永曦到安徽凤阳挂职,都面临着农业、农村、农民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也都得到过杜老热情耐心的指点和帮助。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刘鹤,当年到美国留学,也是杜老写的推荐信。“在我看来很多人都算是杜老的门生,不知道他们认不认,反正我了解的历史是这样。”翁永曦如此表示。
他认为,“杜老门生”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年轻人,就是单位里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干部,甚至一些当时已是省部级领导的老同志,也视杜润生为师,视自己为他的学生。
杜老90寿辰时,周其仁在发言中说:“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一个很雅的称号。但是,我今天在这个场合讲,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对我们的一个恭维。我是想不到今生今世会有哪个称号像这个称号,能让我们引以自豪。”
不拘一格用人才
“上接天,下接地”,翁永曦将之总结为九号院得人心的根本。这里信息无碍,机要室也可以进去查阅文件,丝毫没有神秘感。在去除了等级的农研室,年轻人往往突然发现,自己被重用了。
1982年的一天,翁永曦被杜润生叫去谈话。他忽然被告知,自己是农研室的副主任了。
“杜主任,这个事可不能开玩笑。”翁永曦很震惊,一名普通科员一夜升格为“副部级官员”,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我爹我妈1936年参加革命,到现在才是个局长,把我提到这一级,别说别人不服气,我爹我妈都会觉得很奇怪。估计上下领导对我印象还不错,但这个任命一公布,我就立刻成为王八蛋坏小子了,污水全朝我泼过来。”
一语成谶。他的任职消息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出,“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立刻引发轰动。随后,他被高层派去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兼任县委书记。翁永曦大刀阔斧,倍受关注,很快成了改革新星。
毕业不久的袁崇法、魏唯、戴小京和何道峰等人也担任起组长或副组长的职务(农研室一百多人,分为若干组和室),组员不少是局级甚至部级老干部。他们说这是杜润生的智慧:职务和级别待遇并不挂钩。没有相应的级别和待遇,却委以重任。
不装错口袋、不上错床
杜润生曾说:“农村改革靠的是一个团队,我只是这个团队的一个符号。可喜的是,这个团队出了不少人才,但没有出一个腐败分子。”他不会预想到,若干年后,曾经的爱徒王岐山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成为中共打击贪腐的最高领导者,人们对他治下的中央纪委反腐的力度和决心也有着很大的期待。
当年一位杜润生的门生,如今已是相当级别的领导,调到省里面去工作前来跟老头告别,面对杜老严格要求自己的叮嘱时曾表示,至少会把握住两条,第一不装错口袋,第二不上错床。杜老听完哈哈大笑说,“对,这两条好好把握。”而在杜老看来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两条而出了问题。
多次参加杜润生外事活动的刘志仁则回忆说,在杜润生参加的外事活动中,外国朋友出于礼节和尊敬送给他的礼物,他总是要求随行人员登记造册,决不归为己有。记得杜老访日的时候带回几大箱子礼品,要求全部交公,一些难以长期保存的食品就送到食堂,请工人师傅品尝。由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涉外礼品,除贵重物品上缴国库外,当时农研室一些没有出国机会或不参加外事活动的人,还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廉价分到礼品。(资料来源:《财经》《南方人物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