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经贸类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实践操作的涉外实务人才,涉外性強,创新度高,客观上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娴熟的外文功底,在此基础上渗透的,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吸取关于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与实务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深厚的第二外语知识,又不能消减母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倡采用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为目标,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基础的教学模式。浸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1.双语课程建设系列化。“浸润式”双语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英汉双语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有些学校用双语课替代原来的专业英语课,而且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双语课。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商榷。学生适应英汉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英汉双语课程学习,学生对阅读英文专业文章刚刚适应,不仅消除了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学习兴趣大增。这时候,学校如果不继续开设英汉双语课程,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降低,以前的教学效果就会付诸东流。因此,英汉双语教学应该具有连贯性,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阶段,每门课都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向前推进一步,使学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英汉双语教育。如果师资力量允许,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开设一门英汉双语课。同时,由于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学校应该鼓励那些未承担英汉双语教学任务、英语基础和水平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专业术语的对应英文术语。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英汉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保证“浸润式”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
2.双语师资专业复合化。双语教学目的的双重性,要求双语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因此,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双语教师应该是本专业骨干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双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适应。因此,双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成为能够熟练运用英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高校之间应该为双语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切磋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机会,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经验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信息共享和人员共享。所以,没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双语师资队伍专业的复合化,教师“浸”的主导功能才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3.考核办法灵活性。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应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半开卷等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平时考核,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应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避免“一考定成败”。
4.双语教学方式互动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的主渠道。双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英语交际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浸”的作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气氛,创建认真严谨的学术空气,建立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例如,在《国际商务》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先行组织者(preorganizer) 、案例教学(case study) 、头脑风暴( brain storming) 、发现学习( discovery learning) 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挥“润”的功能,自己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所获得的不论是学科知识还是英文的信息量都大大超过了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可谓“ 浸” “润”兼备,相得益彰。
编辑:王粤华
1.双语课程建设系列化。“浸润式”双语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英汉双语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有些学校用双语课替代原来的专业英语课,而且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双语课。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商榷。学生适应英汉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英汉双语课程学习,学生对阅读英文专业文章刚刚适应,不仅消除了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学习兴趣大增。这时候,学校如果不继续开设英汉双语课程,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降低,以前的教学效果就会付诸东流。因此,英汉双语教学应该具有连贯性,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阶段,每门课都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向前推进一步,使学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英汉双语教育。如果师资力量允许,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开设一门英汉双语课。同时,由于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学校应该鼓励那些未承担英汉双语教学任务、英语基础和水平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专业术语的对应英文术语。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英汉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保证“浸润式”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
2.双语师资专业复合化。双语教学目的的双重性,要求双语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因此,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双语教师应该是本专业骨干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双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适应。因此,双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成为能够熟练运用英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高校之间应该为双语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切磋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机会,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经验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信息共享和人员共享。所以,没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双语师资队伍专业的复合化,教师“浸”的主导功能才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3.考核办法灵活性。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应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半开卷等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平时考核,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应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避免“一考定成败”。
4.双语教学方式互动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的主渠道。双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英语交际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浸”的作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气氛,创建认真严谨的学术空气,建立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例如,在《国际商务》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先行组织者(preorganizer) 、案例教学(case study) 、头脑风暴( brain storming) 、发现学习( discovery learning) 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挥“润”的功能,自己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所获得的不论是学科知识还是英文的信息量都大大超过了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可谓“ 浸” “润”兼备,相得益彰。
编辑:王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