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观念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详细论述了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然而,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许多学校的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且更新较慢。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存有明显不足。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利用超文本方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各种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不足,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极不便于检索、阅读,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1.重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①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知识重构。
总之,学习者可以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使学习者进行知识重组和创新。
2.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①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把整合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之中,在这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信息技术应该在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综合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很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还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形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③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教师作为主体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同样也可以作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具软件,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3.技术的把握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①操作技术不求最先进,只要实现教学所需要的功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会动画(flash)、三维动画(3D)等其它一些软件,但是这对于非信息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实,有些实例可以用简单的程序也可以做出同样的效果,比如说简单的动画可以用幻灯片(powerpoint)、文字和图形处理可以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来实现同样的效果,没有必要非用一些难度太大的软件。并且它们的操作更加简单。
②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而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甚至有的材料没等学生看完就以换为下一段内容了,学生更是无暇记录重要内容了。类似的经历笔者自己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过。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包括资金投入与政策的制定等。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然而,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许多学校的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且更新较慢。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存有明显不足。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利用超文本方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各种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不足,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极不便于检索、阅读,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1.重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①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知识重构。
总之,学习者可以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使学习者进行知识重组和创新。
2.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①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把整合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之中,在这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信息技术应该在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综合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很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还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形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③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教师作为主体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同样也可以作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具软件,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3.技术的把握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①操作技术不求最先进,只要实现教学所需要的功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会动画(flash)、三维动画(3D)等其它一些软件,但是这对于非信息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实,有些实例可以用简单的程序也可以做出同样的效果,比如说简单的动画可以用幻灯片(powerpoint)、文字和图形处理可以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来实现同样的效果,没有必要非用一些难度太大的软件。并且它们的操作更加简单。
②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而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甚至有的材料没等学生看完就以换为下一段内容了,学生更是无暇记录重要内容了。类似的经历笔者自己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过。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包括资金投入与政策的制定等。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