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学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符合目前的趋势和要求,但目前在师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理清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以上各个方面构建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教学体系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浸入式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非家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第二,保持式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第三,过渡式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属于保持式双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主要指英语。从会计学专业的实际来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
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我们不能把双语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双重的,首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目标,其次是语言目标。双语教学也不应是外语教学的延伸,而是将外语融入到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让其融为一体,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依然是传授专业知识。语言只是掌握知识的载体和传授知识的媒介,提高外语水平只是次要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双语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外语水平的提高。因此,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其首要教学目的。即教学内容仍然主要是学科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前沿的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与此同时,由于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渗透,使学生能够用外文搜集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业务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以及阅读会计学专业的相关文献。从而培养出既掌握国内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求用外语表述会计专业知识、解释相关的会计理论,还需掌握双语授课的技巧,能用简单的、学生熟悉的词汇讲述新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高校中能胜任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还为数不多。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会计专业教师外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外语的表达能力较差,以至于在用外语传授专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运用自如的进行教学活动。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欠缺会计专业知识,不能胜任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和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语素养、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热情。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于非外资企业。学生认为学习此课程的意义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不具有主动性。再者,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会计专业的班级人数都较多,大多在60人以上,有时在教师稀缺的情况下,还需要合班上课,这样,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基于会计专业的实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难度。而且,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尽管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尤其是听说能力。在双语教学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非常吃力,也不能与教师用外语进行交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满足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群体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课程设置随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课程,但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规划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因人设课,根据师资和学生情况开设相应的一门或几门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应考虑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这个专业需要开设涉外课程还是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现如今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由于会计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给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材缺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使用国内教材。大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编的专业英语教材,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内容不连贯、不成系统,教材体现的是中国式英语的思维模式,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更不能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第二种,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跟国内的专业课教材相比,定义、概念相对较少,并且浅显易懂,更多的采用了案例、实务和图示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教材的弊端。但原版教材跟国内专业课教材在数量上相比,仍是极为稀少。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其突出问题是缺乏参考资料,虽然原版教材每章后面都安排了系列参考文献,但能够利用的外语参考资料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主动地接触资料来补充学习,导致学习链的断裂,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陈旧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充分的和谐和统一。但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教师的主体性极度膨胀、学生主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存在以译带讲的现象,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课堂缺乏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阻碍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而且,虽然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但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桎梏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涉及到课程开设的范围、课程的选择、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性质的设定等方面。
课程开设的范围。根据开展课程的范围和学生覆盖面可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二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三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四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前由于受师资和学生能力的局限,高校运用最多的是第四种(也被称为全体制),其次是第二种(单班制)。实行全体制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较差,延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单班制的学生可以是优选出来的也可通过自荐的的方式,由于学生外语素质高,学习主动性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易实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较好。因此,基于目前实际,现阶段高校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单班制。之后,基于单班制的教学经验可以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大规模的推广。
课程的选择。开设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应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和国际会计等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上。因为这些课程的中文教材一般也都是直接采用的国外原版教材的中译版,不会对会计学的专业知识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在课程选择时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循序渐进,逐步从专业课过渡到基础专业课,因为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课程开设的时间。一些院校开设双语教学的时间较早,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以至于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开设时间应该从高年级逐步过渡到低年级。这样,在试点时期,学生通过大一、大二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大二和大三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能力,降低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恐惧心理,从而为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性质。双语教学是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基础课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性质决定的课时量,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课程性质和课时量也决定了双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对于会计学专业中设置的双语教学课程,我们建议设为必修课。
(二)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教师应该借助于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图书馆等途径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发展动态等文献资料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可选读外文的财经类文章,这些都是解决原版教材匹配参考书目较少的有效途径。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丰厚的理论功底。高校可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师资,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教学培训。一方面,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与国际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师资合作培养计划,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出国访问或留学,也可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现有专业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引进长期在国外留学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其次,鼓励英语专业的教师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从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但师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四)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泉。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情感过滤效应发挥的更为明显,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应设置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是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原版教材每章节后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模拟实操法。针对会计操作性强的特点,有些原版教材附有会计实务练习册。通过实务操作,加深学生对中西方会计处理差异的认识。四是角色扮演法。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外语进行业务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去情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由于双语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还可采用视频剪辑材料、网络材料和模拟实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通过方法的多样化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会计英语双语教学质量改进途径探讨[J].会计之友.2011.5
[2] 刘世荣.体验教学模式下学习行为调控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双语教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7
[3] 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2
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X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教学体系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浸入式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非家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第二,保持式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第三,过渡式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属于保持式双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主要指英语。从会计学专业的实际来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
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我们不能把双语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双重的,首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目标,其次是语言目标。双语教学也不应是外语教学的延伸,而是将外语融入到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让其融为一体,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依然是传授专业知识。语言只是掌握知识的载体和传授知识的媒介,提高外语水平只是次要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双语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外语水平的提高。因此,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其首要教学目的。即教学内容仍然主要是学科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前沿的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与此同时,由于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渗透,使学生能够用外文搜集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业务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以及阅读会计学专业的相关文献。从而培养出既掌握国内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求用外语表述会计专业知识、解释相关的会计理论,还需掌握双语授课的技巧,能用简单的、学生熟悉的词汇讲述新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高校中能胜任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还为数不多。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会计专业教师外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外语的表达能力较差,以至于在用外语传授专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运用自如的进行教学活动。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欠缺会计专业知识,不能胜任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和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语素养、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热情。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于非外资企业。学生认为学习此课程的意义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不具有主动性。再者,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会计专业的班级人数都较多,大多在60人以上,有时在教师稀缺的情况下,还需要合班上课,这样,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基于会计专业的实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难度。而且,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尽管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尤其是听说能力。在双语教学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非常吃力,也不能与教师用外语进行交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满足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群体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课程设置随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课程,但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规划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因人设课,根据师资和学生情况开设相应的一门或几门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应考虑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这个专业需要开设涉外课程还是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现如今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由于会计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给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材缺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使用国内教材。大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编的专业英语教材,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内容不连贯、不成系统,教材体现的是中国式英语的思维模式,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更不能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第二种,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跟国内的专业课教材相比,定义、概念相对较少,并且浅显易懂,更多的采用了案例、实务和图示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教材的弊端。但原版教材跟国内专业课教材在数量上相比,仍是极为稀少。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其突出问题是缺乏参考资料,虽然原版教材每章后面都安排了系列参考文献,但能够利用的外语参考资料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主动地接触资料来补充学习,导致学习链的断裂,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陈旧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充分的和谐和统一。但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教师的主体性极度膨胀、学生主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存在以译带讲的现象,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课堂缺乏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阻碍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而且,虽然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但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桎梏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涉及到课程开设的范围、课程的选择、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性质的设定等方面。
课程开设的范围。根据开展课程的范围和学生覆盖面可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二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三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四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前由于受师资和学生能力的局限,高校运用最多的是第四种(也被称为全体制),其次是第二种(单班制)。实行全体制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较差,延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单班制的学生可以是优选出来的也可通过自荐的的方式,由于学生外语素质高,学习主动性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易实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较好。因此,基于目前实际,现阶段高校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单班制。之后,基于单班制的教学经验可以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大规模的推广。
课程的选择。开设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应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和国际会计等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上。因为这些课程的中文教材一般也都是直接采用的国外原版教材的中译版,不会对会计学的专业知识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在课程选择时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循序渐进,逐步从专业课过渡到基础专业课,因为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课程开设的时间。一些院校开设双语教学的时间较早,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以至于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开设时间应该从高年级逐步过渡到低年级。这样,在试点时期,学生通过大一、大二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大二和大三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能力,降低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恐惧心理,从而为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性质。双语教学是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基础课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性质决定的课时量,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课程性质和课时量也决定了双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对于会计学专业中设置的双语教学课程,我们建议设为必修课。
(二)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教师应该借助于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图书馆等途径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发展动态等文献资料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可选读外文的财经类文章,这些都是解决原版教材匹配参考书目较少的有效途径。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丰厚的理论功底。高校可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师资,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教学培训。一方面,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与国际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师资合作培养计划,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出国访问或留学,也可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现有专业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引进长期在国外留学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其次,鼓励英语专业的教师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从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但师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四)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泉。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情感过滤效应发挥的更为明显,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应设置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是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原版教材每章节后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模拟实操法。针对会计操作性强的特点,有些原版教材附有会计实务练习册。通过实务操作,加深学生对中西方会计处理差异的认识。四是角色扮演法。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外语进行业务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去情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由于双语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还可采用视频剪辑材料、网络材料和模拟实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通过方法的多样化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会计英语双语教学质量改进途径探讨[J].会计之友.2011.5
[2] 刘世荣.体验教学模式下学习行为调控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双语教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7
[3] 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2
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X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