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青子” 成长 温暖 风景线
这是一颗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珍珠,这是一段蕴含着清雅芬芳的记忆,这是一本浸润着温暖情味的好书。
摆在我面前的,是最新读到的自传体小说《小城流年》。作者海伦以浓郁的情感书写了一段成长故事,其温情脉脉的笔尖流淌出的是让人百看不厌的少年往事,是一段属于“60 后”“70后”独有的成长故事。随着岁月的磨洗,这段温暖的时光,在海伦的笔下显影,透射出独特的光芒。也许黑白电影更能映照出岁月的变迁,仿佛穿越到了小时候的露天电影,在一束白光的照射下,宽大的荧幕上霎时出现了一些活动的人像,而那些在荧幕前搬着小板凳看电影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完全没有了小孩子的模样。岁月不居,这种情景常常让人心生感慨,常常让人怀念过去。
在山西省第二期儿童文学创作研修班上,主办方送给我们这些学员不少书籍,这些书籍装帧精美,印刷上乘,都用薄膜塑封着,让爱书之人倍加珍惜。虽然从小喜欢看书,但抚摸着精致的书籍,依然不忍撕破外面的薄膜,只是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封面,品读着封底的名家介绍。
直到次日晚上散会后,我订了回程车票,在K602 次列车上,津津有味地开始了阅读旅程。《小城流年》就这样走入了我的视野,书名“貌不惊人”,淡淡地散发着温暖的回忆,却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睛,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不断地阅读下去。
彼时晚上十点,我静静地打开了《小城流年》,走入了“小青子”的童年世界,跟随作者的描述,仿佛一幅画卷展开,时光倒流,走入了旧时街巷,遇见了那些书中的人物。此后,我又花了一天时间,集中将这部书完整地读完,在流连于人物故事的同时,感受作家海伦那优美的文笔,特别是笔尖下流淌出的浓浓乡愁。不得不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语言是一种奇特的艺术,作家在轻松的讲述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熟悉的时空环境,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从这个角度讲,《小城流年》有它的独特之处。
一是以成长为主线贯穿全书,“小青子”是作家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在这本书里,前后出现的人物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还有孔阿姨、梁老师、小黄叔叔、小雅阿姨、王校长、玉儿哥哥等众多人物,他们围绕在“小青子”身边,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出现,共同见证了“小青子”的成长,也为这段温暖的时光植入了人性善良的因素。小青子正是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人情挚爱的环境,才培育了她清纯善良的品质,培养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时的“小青子”是美好的化身,拥有诗意的心灵,任何一个读者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都折射到了周围,哪怕是门口槐树旁经年累月的修车师傅,在“小青子”眼里,都是善良的,“阳光透过槐树照到他的脸上,一闪一闪的,幸福在他的眼里和嘴里流淌着”。作者按照四季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它的美丽,令人神往。如果内心没有深爱,又哪能写出如此令人陶醉的文字呢?在海伦眼里,柳絮像淘气的孩子,槐花像倒挂的水珠,就连记忆中的丁香也是富有生命力的,顶着新绿伸展着胳膊,进而延伸到具有丁香一样味道的女子是可人的、欢喜的,没有那么多忧愁。可见“小青子”有着怎样的一颗纯净的宝石一般的心灵啊!
长大后的“小青子”是沉静的,内心充盈,热爱生活,但又多愁善感,不时为人和事所困惑。上了初中,“小青子”多了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一个院里的玉儿哥哥,一起翻看诗词,听听音乐,在成长期领略了丁香一样的惆怅滋味。还有在后面的几个篇章中,包括《三剑客》中快乐的眼泪,《歌声归棹远》中的离愁,《三叶草》中的悲欢离合,《青青荷》中的温暖明媚、静谧淡然。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小青子”一路走来,以她沉静娴雅、与人知心的性格,成为众多学友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分子,她的青春是明亮的、欢快的,像阳光下的绿叶,熠熠闪光,沁人心脾。
二是以低吟浅唱式的书写,让纯真美好的回忆成为作家着力营造的情感基调。
可以看到,作家海伦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情回忆,加上温润发光的文字,让自传体小说更加具有散文的亲和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作家构筑文学作品的基本工具,然而语言具有独特性和私密性,没有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是相同的,孙犁的语言简洁形象,杨朔的语言情感饱满,迟子建的语言细腻灵动,而海伦的语言充满诗意,带着声音,满满的都是画面感。你看《小城流年》这一章中有这么几句:“想念夏日里飘来的风的味道、小朋友们嬉闹的声音、黄昏里妈妈唤我回家时星空湛蓝的颜色。”
可以看出,作家海伦是饱蘸着深情写出了《小城流年》的,没有深沉浓郁的情感,没有对童年深刻的回忆,没有熟稔的文字功夫,是写不出这样醇香味美的文章的!在作家眼里,童年就像一首隔空唱響的慢歌,空阔辽远,但又清晰可见,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街巷草木,好像并没有远去,在作家的浅吟低唱中次第登场,一一回到原来的位置,它们的生命并未老去,他们仍旧活在作家的心中,活在作家的字里行间。
海伦以不疾不徐、清丽温婉的文笔,辅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写出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恰如一股山间清泉,在鲜花碧草中汩汩流出,其声音之悦耳,其形态之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恨不能追寻足迹,曲径探幽,在作家营造的氛围中,一同寻味童年,一览小城国师街、小院儿、校园里的往事年华!其营造的美好纯真的童年时光,宛如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慢慢走入读者心中,又如一趟安静娴雅的时空漫步,在品读故事的同时,进行了一场心灵高度契合的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城流年》如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着一样的情感旋律,传递着相似的人性之美、童年之美。
三是以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让读者穿越时光隧道行走在童年的老街和校园。
自传体小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落入自身成长的轨迹,特别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往往受作家个人经验牵制束缚,很难走出一条宽阔的写作道路。
当然,并不是说自传体写作没有成功的可能。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巴金的《家》明显有着作家本人的影子,但它们是享誉世界的作品。我们要考虑的是,作家在处理主题和素材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哪些是典型的,哪些是非典型的?哪些需要精雕细琢,哪些需要直接写入?作家很担心陷入自我感觉中,而影响了作品的表达,影响了主题的社会性。 让人欣喜的是,《小城流年》有着不一样的格局和构思。作家似乎在精心地编织一个美丽的花环,在确定主线后,在繁密的绿叶中间小心地嵌入了花瓣,绿叶与鲜花相辅相成,既互相映衬,又独立存在,很有一番构思的精巧。
作家凭着对古诗词的熟稔,信手拈来,借用活用古诗词的韵味,以诸如“乡关是何处”“旧时堂前燕”“萱草生台阶”等作为全书纲领,在小说结构上胜出一筹,满满的古典味。同时,注重前后衔接,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载体,形成了一条贯穿全书的成长线。结构方面,每个章节独立存在,自成一个单元,同样,每篇文章统领在章节之下,又可以独立成文。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一如城市建筑上的中轴线,所有院落按照一定的美学标准,坐落在城市周围。
作家在结构上的创新,我想一定来自创作前夕的精心准备,以及长时间的反复酝酿。这样一来,就会给读者带去舒缓唯美的阅读印象,好比一条缀满宝石的项链,让人惊叹它的美丽!又如一串叮当作响的风铃,一阵微风袭来,那多彩的身姿定会摇曳出清脆动人的乐曲,陶醉了你,陶醉了我,陶醉了身边无数念旧的同龄人。当然,还有许多从未谋面、心存善良的读者。哦,这众多粉丝中还有一些祖国的小花朵吧!
此外,作者在人物群像塑造方面匠心独到,除“小青子”以外,其他的人物形象同样生动饱满,宛如一座群雕博物馆。看似淡墨落笔,徐徐引入,实则注重叙事,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人物性格的特点得到了显现,一个立体的形态饱满的人物出场了。《萱草生台阶》写了姥姥的勤谨,写了对女儿、外甥的牵挂和照顾,也写了姥姥的能干,体现在为全家人筹划吃食和做家务方面;《客从何处来》里的爸爸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陌生到突然有一天爸爸回来了,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当然最不能忘记的是做煤糕和打水两件事了;《酒旗风暖时》突出了奶奶的性格豪爽、做事干练,重点写了奶奶进城看我们和在老家做“宽齐子”汤面;《轻舟万重山》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贪玩的弟弟,一转眼变成一个好学上进的大学生,再一转眼又变成了一个“铁肩担道义”的记者,让人在倏忽间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更感慨时光匆匆,光影不在,唯有深刻在心底的情感是永恒的、鲜亮的,随着岁月的磨洗,反而愈发清晰可见、温热心底。亲人之外,还有小黄叔叔、孔阿姨、王校长一家……每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人物都那么让人难以忘记、深深怀念,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写作功力和让人称道之处吧。
在這个疫情尚未消退的时候,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小城流年》。小城不小,它存在于作者心中,因为饱蘸了感情的墨汁,它变得更加可亲暖人;流年常在,光阴不老,因为文学的力量,它所散发的光芒,逐渐清晰起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形成了一道最靓的风景线。
非常赞赏希望出版社推出的“希望树”成长书系,让众多为生活打拼,为生存忙碌的人们,能有机会回望童年,汲取前行的动力。童年,是创作者永远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希望树”,久而久之,成为茂密的“希望林”,最终迎来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
此刻,作为《小城流年》的读者,我只想以一句话结尾:
朋友们,请跟着“小青子”成长的步伐走向阅读的深处吧!这是一次精神之旅,更是一次童年宝库的原生态之旅!
这是一颗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珍珠,这是一段蕴含着清雅芬芳的记忆,这是一本浸润着温暖情味的好书。
摆在我面前的,是最新读到的自传体小说《小城流年》。作者海伦以浓郁的情感书写了一段成长故事,其温情脉脉的笔尖流淌出的是让人百看不厌的少年往事,是一段属于“60 后”“70后”独有的成长故事。随着岁月的磨洗,这段温暖的时光,在海伦的笔下显影,透射出独特的光芒。也许黑白电影更能映照出岁月的变迁,仿佛穿越到了小时候的露天电影,在一束白光的照射下,宽大的荧幕上霎时出现了一些活动的人像,而那些在荧幕前搬着小板凳看电影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完全没有了小孩子的模样。岁月不居,这种情景常常让人心生感慨,常常让人怀念过去。
在山西省第二期儿童文学创作研修班上,主办方送给我们这些学员不少书籍,这些书籍装帧精美,印刷上乘,都用薄膜塑封着,让爱书之人倍加珍惜。虽然从小喜欢看书,但抚摸着精致的书籍,依然不忍撕破外面的薄膜,只是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封面,品读着封底的名家介绍。
直到次日晚上散会后,我订了回程车票,在K602 次列车上,津津有味地开始了阅读旅程。《小城流年》就这样走入了我的视野,书名“貌不惊人”,淡淡地散发着温暖的回忆,却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睛,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不断地阅读下去。
彼时晚上十点,我静静地打开了《小城流年》,走入了“小青子”的童年世界,跟随作者的描述,仿佛一幅画卷展开,时光倒流,走入了旧时街巷,遇见了那些书中的人物。此后,我又花了一天时间,集中将这部书完整地读完,在流连于人物故事的同时,感受作家海伦那优美的文笔,特别是笔尖下流淌出的浓浓乡愁。不得不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语言是一种奇特的艺术,作家在轻松的讲述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熟悉的时空环境,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从这个角度讲,《小城流年》有它的独特之处。
一是以成长为主线贯穿全书,“小青子”是作家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在这本书里,前后出现的人物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还有孔阿姨、梁老师、小黄叔叔、小雅阿姨、王校长、玉儿哥哥等众多人物,他们围绕在“小青子”身边,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出现,共同见证了“小青子”的成长,也为这段温暖的时光植入了人性善良的因素。小青子正是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人情挚爱的环境,才培育了她清纯善良的品质,培养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时的“小青子”是美好的化身,拥有诗意的心灵,任何一个读者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都折射到了周围,哪怕是门口槐树旁经年累月的修车师傅,在“小青子”眼里,都是善良的,“阳光透过槐树照到他的脸上,一闪一闪的,幸福在他的眼里和嘴里流淌着”。作者按照四季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它的美丽,令人神往。如果内心没有深爱,又哪能写出如此令人陶醉的文字呢?在海伦眼里,柳絮像淘气的孩子,槐花像倒挂的水珠,就连记忆中的丁香也是富有生命力的,顶着新绿伸展着胳膊,进而延伸到具有丁香一样味道的女子是可人的、欢喜的,没有那么多忧愁。可见“小青子”有着怎样的一颗纯净的宝石一般的心灵啊!
长大后的“小青子”是沉静的,内心充盈,热爱生活,但又多愁善感,不时为人和事所困惑。上了初中,“小青子”多了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一个院里的玉儿哥哥,一起翻看诗词,听听音乐,在成长期领略了丁香一样的惆怅滋味。还有在后面的几个篇章中,包括《三剑客》中快乐的眼泪,《歌声归棹远》中的离愁,《三叶草》中的悲欢离合,《青青荷》中的温暖明媚、静谧淡然。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小青子”一路走来,以她沉静娴雅、与人知心的性格,成为众多学友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分子,她的青春是明亮的、欢快的,像阳光下的绿叶,熠熠闪光,沁人心脾。
二是以低吟浅唱式的书写,让纯真美好的回忆成为作家着力营造的情感基调。
可以看到,作家海伦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情回忆,加上温润发光的文字,让自传体小说更加具有散文的亲和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作家构筑文学作品的基本工具,然而语言具有独特性和私密性,没有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是相同的,孙犁的语言简洁形象,杨朔的语言情感饱满,迟子建的语言细腻灵动,而海伦的语言充满诗意,带着声音,满满的都是画面感。你看《小城流年》这一章中有这么几句:“想念夏日里飘来的风的味道、小朋友们嬉闹的声音、黄昏里妈妈唤我回家时星空湛蓝的颜色。”
可以看出,作家海伦是饱蘸着深情写出了《小城流年》的,没有深沉浓郁的情感,没有对童年深刻的回忆,没有熟稔的文字功夫,是写不出这样醇香味美的文章的!在作家眼里,童年就像一首隔空唱響的慢歌,空阔辽远,但又清晰可见,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街巷草木,好像并没有远去,在作家的浅吟低唱中次第登场,一一回到原来的位置,它们的生命并未老去,他们仍旧活在作家的心中,活在作家的字里行间。
海伦以不疾不徐、清丽温婉的文笔,辅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写出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恰如一股山间清泉,在鲜花碧草中汩汩流出,其声音之悦耳,其形态之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恨不能追寻足迹,曲径探幽,在作家营造的氛围中,一同寻味童年,一览小城国师街、小院儿、校园里的往事年华!其营造的美好纯真的童年时光,宛如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慢慢走入读者心中,又如一趟安静娴雅的时空漫步,在品读故事的同时,进行了一场心灵高度契合的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城流年》如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着一样的情感旋律,传递着相似的人性之美、童年之美。
三是以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让读者穿越时光隧道行走在童年的老街和校园。
自传体小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落入自身成长的轨迹,特别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往往受作家个人经验牵制束缚,很难走出一条宽阔的写作道路。
当然,并不是说自传体写作没有成功的可能。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巴金的《家》明显有着作家本人的影子,但它们是享誉世界的作品。我们要考虑的是,作家在处理主题和素材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哪些是典型的,哪些是非典型的?哪些需要精雕细琢,哪些需要直接写入?作家很担心陷入自我感觉中,而影响了作品的表达,影响了主题的社会性。 让人欣喜的是,《小城流年》有着不一样的格局和构思。作家似乎在精心地编织一个美丽的花环,在确定主线后,在繁密的绿叶中间小心地嵌入了花瓣,绿叶与鲜花相辅相成,既互相映衬,又独立存在,很有一番构思的精巧。
作家凭着对古诗词的熟稔,信手拈来,借用活用古诗词的韵味,以诸如“乡关是何处”“旧时堂前燕”“萱草生台阶”等作为全书纲领,在小说结构上胜出一筹,满满的古典味。同时,注重前后衔接,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载体,形成了一条贯穿全书的成长线。结构方面,每个章节独立存在,自成一个单元,同样,每篇文章统领在章节之下,又可以独立成文。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一如城市建筑上的中轴线,所有院落按照一定的美学标准,坐落在城市周围。
作家在结构上的创新,我想一定来自创作前夕的精心准备,以及长时间的反复酝酿。这样一来,就会给读者带去舒缓唯美的阅读印象,好比一条缀满宝石的项链,让人惊叹它的美丽!又如一串叮当作响的风铃,一阵微风袭来,那多彩的身姿定会摇曳出清脆动人的乐曲,陶醉了你,陶醉了我,陶醉了身边无数念旧的同龄人。当然,还有许多从未谋面、心存善良的读者。哦,这众多粉丝中还有一些祖国的小花朵吧!
此外,作者在人物群像塑造方面匠心独到,除“小青子”以外,其他的人物形象同样生动饱满,宛如一座群雕博物馆。看似淡墨落笔,徐徐引入,实则注重叙事,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人物性格的特点得到了显现,一个立体的形态饱满的人物出场了。《萱草生台阶》写了姥姥的勤谨,写了对女儿、外甥的牵挂和照顾,也写了姥姥的能干,体现在为全家人筹划吃食和做家务方面;《客从何处来》里的爸爸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陌生到突然有一天爸爸回来了,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当然最不能忘记的是做煤糕和打水两件事了;《酒旗风暖时》突出了奶奶的性格豪爽、做事干练,重点写了奶奶进城看我们和在老家做“宽齐子”汤面;《轻舟万重山》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贪玩的弟弟,一转眼变成一个好学上进的大学生,再一转眼又变成了一个“铁肩担道义”的记者,让人在倏忽间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更感慨时光匆匆,光影不在,唯有深刻在心底的情感是永恒的、鲜亮的,随着岁月的磨洗,反而愈发清晰可见、温热心底。亲人之外,还有小黄叔叔、孔阿姨、王校长一家……每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人物都那么让人难以忘记、深深怀念,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写作功力和让人称道之处吧。
在這个疫情尚未消退的时候,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小城流年》。小城不小,它存在于作者心中,因为饱蘸了感情的墨汁,它变得更加可亲暖人;流年常在,光阴不老,因为文学的力量,它所散发的光芒,逐渐清晰起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形成了一道最靓的风景线。
非常赞赏希望出版社推出的“希望树”成长书系,让众多为生活打拼,为生存忙碌的人们,能有机会回望童年,汲取前行的动力。童年,是创作者永远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希望树”,久而久之,成为茂密的“希望林”,最终迎来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
此刻,作为《小城流年》的读者,我只想以一句话结尾:
朋友们,请跟着“小青子”成长的步伐走向阅读的深处吧!这是一次精神之旅,更是一次童年宝库的原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