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平均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用,因此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我国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现阶段,农民掌握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有限,水稻生产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水稻产量低、品质差。基于此,主要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用,充分挖掘水稻增产的潜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优质种子的筛选及处理
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按照国家种子标准、根据种子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品种,品种尽量丰富忌单一。选择好种子后即进行育秧,水稻育秧的主要流程包括种子处理、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播种和秧田管理等,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培育出壮秧,减少烂秧。下面针对其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1.1 种子处理
催芽前要对种子进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并提高发芽率及出苗率,种子的处理包括晒种、选种、消毒和浸种等。
1.2 催芽
催芽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缩短秧田时期,将自然灾害对秧苗的影响降至最低,培育壮秧。按照供应热源及保温方法不同,催芽的方法包括温室催芽、地窖催芽、大堆催芽、温床催芽、草囤催芽和稻桶催芽等。催芽过程中要根据种子萌芽时器官生长特点及技术要求采用高温破胸、降温催芽及摊、晾芽等方法。
1.3 播种
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及秧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要掌握恰当的播种时期,这对壮秧培育、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季季高产以及全年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确定播种期时,要充分考虑气温因素,一般情况下,釉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2 ℃,粳稻为10 ℃,因此安全移栽温度为15 ℃,低于15 ℃会导致死苗、僵苗率大大增加;早稻安全孕穗要注意避开20 ℃低温危害。
1.4 培育壮秧,适时插秧
种子准备好后即开始培育生长均匀的秧苗,可采用湿润育秧或塑料薄膜育秧等方法,保证秧苗整齐、苗挺有劲、叶绿有光泽,选择合适的插秧时机,根据农时季节及时播种,与秧苗时机相符,遵循因苗插秧的原则。
1.5 秧田管理
齐苗后要加强秧床温度的控制,阴天、夜晚全覆盖,晴天及白天则将两头揭开,直至秧苗开始分蘖再将薄膜揭去。2叶期前保持沟中有水,畦面如未开裂,无需灌水上畦,如开裂则要灌跑马水上畦;3叶期后灌浅水上畦,后续勤灌浅水以促进分蘖;间隔7 d左右每667 m2施播尿素5 kg对粪水追肥促苗。加强秧田病虫害的防治,可用质量分数3%的广枯灵水剂75~100 mL防治青枯、立枯死苗;用丰登防治稻瘟等。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每次施肥量在3~4 kg/667 m2尿素及氯化钾。
2 合理密植,增穗增粒
合理密植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因素,通过合理的密植可以对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进行协调,达到增穗、增粒、增质量的种植目标,提高水稻产量,此外合理密植还可适当扩大绿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针对小穗品种、早熟品种、迟栽田块及管理水平差的田块,可以通过增加密度及增加穗数的方法提高产量,通常栽植密度27~30穴/m2;针对大穗品种,或者田块的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可以适当稀植,以促进单株分蘖、形成大穗,通过单株的生产能力来提高产量,通常这类品种及田块栽植密度15~18穴/m2。针对管理水平高、生产条件比较好的田块,可以采用增穗、增粒兼顾的方法,在适当密植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育,实现穗数与穗粒数的同步增长,通常栽植密度20~23穴/m2。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对整田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将田块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将泥块耙平,注意高度差要控制在3 cm左右;在秧龄30~35 d时栽秧日均气温在15 ℃时即可开始插秧,一般屯水田和闲置田可移栽2~3叶龄秧苗,秧苗要尽量在4月底栽完;而两季田则要移栽2~5叶龄苗,并在5月下旬完成栽植。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田间水的管理
秧苗移栽至大田后,田间要保持寸水返青,分蘖期要遵循浅水勤灌的原则,保持田间2~4cm浅水,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苗数达到高产有效穗数80%时即开始进行排水晒田,可起到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针对冷浸冬水田则要适当提前晒田;稻穗分化发育时田块开始灌水,以促进幼穗分化;抽穗杨花期要注意保持深水,收获前7 d开始排水。
3.2 肥料施用技术
首先,要在水稻插秧之间施足基础肥料及面肥,以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水平、促进分蘖的作用。基肥以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再以适量速效氮、磷和钾肥等配套使用,基肥用量要充分考虑水稻的品质及产量。施基肥有2种施肥方法,即全层施与浅层施,不同的土壤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一般情况下,全层施肥适用于土壤蓄肥力强、用量多的田块,施肥时必须保证肥料在整个耕作层中均匀分布,以形成松软肥沃的耕作层;而浅层施肥则适用于蓄肥力差、用量少的田块,施肥时可将肥料直接施播于最贴近根系的部位,以促进肥料吸收,提高基肥利用率。其次,水稻移栽后要施播分蘖肥。水稻分蘖包括低中位分蘖及高位分蘖,其中低中位分蘖出生较早,多为有用分蘖,而高位分蘖则发生较迟,多为无用分蘖,栽培过程中要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针对有效分蘖期短的田块,可在施播基肥及面肥的基础上,在返青后施播一次尿素,用量在10~15 kg/667 m2;如有效分蘖期长的地块,则要看苗情再补施接力肥尿素,用量在5~10 kg/667 m2;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预期穗数合理控制肥料用量,以达到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发育、合理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最后,穗肥供给。在稻穗分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根据施播时间及作用追加促花肥及保花肥,所谓促花肥顾名思义即促进颖花分化,通常在幼穗分化初期施用,以起到增加枝梗数的作用。而保花肥则在穗形成初期使用,以起到保护颖花发育、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的作用。
3.3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水稻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害、稻水象甲和稻苞虫好稻飞虱等,针对水稻病虫害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保证水稻的质量。具体而言,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频振杀虫类、性诱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及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或按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针对稻田草害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孽期进行一两次人工除草,或前作收获及移栽返青成活后,酌情施用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化学除草剂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用,充分挖掘水稻增产的潜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优质种子的筛选及处理
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按照国家种子标准、根据种子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品种,品种尽量丰富忌单一。选择好种子后即进行育秧,水稻育秧的主要流程包括种子处理、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播种和秧田管理等,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培育出壮秧,减少烂秧。下面针对其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1.1 种子处理
催芽前要对种子进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并提高发芽率及出苗率,种子的处理包括晒种、选种、消毒和浸种等。
1.2 催芽
催芽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缩短秧田时期,将自然灾害对秧苗的影响降至最低,培育壮秧。按照供应热源及保温方法不同,催芽的方法包括温室催芽、地窖催芽、大堆催芽、温床催芽、草囤催芽和稻桶催芽等。催芽过程中要根据种子萌芽时器官生长特点及技术要求采用高温破胸、降温催芽及摊、晾芽等方法。
1.3 播种
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及秧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要掌握恰当的播种时期,这对壮秧培育、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季季高产以及全年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确定播种期时,要充分考虑气温因素,一般情况下,釉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2 ℃,粳稻为10 ℃,因此安全移栽温度为15 ℃,低于15 ℃会导致死苗、僵苗率大大增加;早稻安全孕穗要注意避开20 ℃低温危害。
1.4 培育壮秧,适时插秧
种子准备好后即开始培育生长均匀的秧苗,可采用湿润育秧或塑料薄膜育秧等方法,保证秧苗整齐、苗挺有劲、叶绿有光泽,选择合适的插秧时机,根据农时季节及时播种,与秧苗时机相符,遵循因苗插秧的原则。
1.5 秧田管理
齐苗后要加强秧床温度的控制,阴天、夜晚全覆盖,晴天及白天则将两头揭开,直至秧苗开始分蘖再将薄膜揭去。2叶期前保持沟中有水,畦面如未开裂,无需灌水上畦,如开裂则要灌跑马水上畦;3叶期后灌浅水上畦,后续勤灌浅水以促进分蘖;间隔7 d左右每667 m2施播尿素5 kg对粪水追肥促苗。加强秧田病虫害的防治,可用质量分数3%的广枯灵水剂75~100 mL防治青枯、立枯死苗;用丰登防治稻瘟等。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每次施肥量在3~4 kg/667 m2尿素及氯化钾。
2 合理密植,增穗增粒
合理密植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因素,通过合理的密植可以对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进行协调,达到增穗、增粒、增质量的种植目标,提高水稻产量,此外合理密植还可适当扩大绿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针对小穗品种、早熟品种、迟栽田块及管理水平差的田块,可以通过增加密度及增加穗数的方法提高产量,通常栽植密度27~30穴/m2;针对大穗品种,或者田块的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可以适当稀植,以促进单株分蘖、形成大穗,通过单株的生产能力来提高产量,通常这类品种及田块栽植密度15~18穴/m2。针对管理水平高、生产条件比较好的田块,可以采用增穗、增粒兼顾的方法,在适当密植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育,实现穗数与穗粒数的同步增长,通常栽植密度20~23穴/m2。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对整田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将田块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将泥块耙平,注意高度差要控制在3 cm左右;在秧龄30~35 d时栽秧日均气温在15 ℃时即可开始插秧,一般屯水田和闲置田可移栽2~3叶龄秧苗,秧苗要尽量在4月底栽完;而两季田则要移栽2~5叶龄苗,并在5月下旬完成栽植。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田间水的管理
秧苗移栽至大田后,田间要保持寸水返青,分蘖期要遵循浅水勤灌的原则,保持田间2~4cm浅水,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苗数达到高产有效穗数80%时即开始进行排水晒田,可起到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针对冷浸冬水田则要适当提前晒田;稻穗分化发育时田块开始灌水,以促进幼穗分化;抽穗杨花期要注意保持深水,收获前7 d开始排水。
3.2 肥料施用技术
首先,要在水稻插秧之间施足基础肥料及面肥,以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水平、促进分蘖的作用。基肥以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再以适量速效氮、磷和钾肥等配套使用,基肥用量要充分考虑水稻的品质及产量。施基肥有2种施肥方法,即全层施与浅层施,不同的土壤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一般情况下,全层施肥适用于土壤蓄肥力强、用量多的田块,施肥时必须保证肥料在整个耕作层中均匀分布,以形成松软肥沃的耕作层;而浅层施肥则适用于蓄肥力差、用量少的田块,施肥时可将肥料直接施播于最贴近根系的部位,以促进肥料吸收,提高基肥利用率。其次,水稻移栽后要施播分蘖肥。水稻分蘖包括低中位分蘖及高位分蘖,其中低中位分蘖出生较早,多为有用分蘖,而高位分蘖则发生较迟,多为无用分蘖,栽培过程中要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针对有效分蘖期短的田块,可在施播基肥及面肥的基础上,在返青后施播一次尿素,用量在10~15 kg/667 m2;如有效分蘖期长的地块,则要看苗情再补施接力肥尿素,用量在5~10 kg/667 m2;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预期穗数合理控制肥料用量,以达到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发育、合理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最后,穗肥供给。在稻穗分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根据施播时间及作用追加促花肥及保花肥,所谓促花肥顾名思义即促进颖花分化,通常在幼穗分化初期施用,以起到增加枝梗数的作用。而保花肥则在穗形成初期使用,以起到保护颖花发育、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的作用。
3.3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水稻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害、稻水象甲和稻苞虫好稻飞虱等,针对水稻病虫害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保证水稻的质量。具体而言,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频振杀虫类、性诱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及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或按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针对稻田草害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孽期进行一两次人工除草,或前作收获及移栽返青成活后,酌情施用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化学除草剂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