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南极,你一定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吧?南极科考站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说不完的故事。下面为大家推荐两部电影,虽然场景都是冰天雪地,但内容超级暖心,电影中提及了两个很有趣的话题——南极的“食”与“行”。
你有没有想象过几个考察站叔叔,在既看不到企鹅,又看不到海豹的南极陆地上留守一年甚至多年的滋味?如果你认为能在有生之年住在南极那么长时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那么《南极料理人》中的几位叔叔八成会跟你拼命,因为他们真的很寂寞,每天除了完成观测等工作,剩下的时间只能无聊地打发,想念家人的心情也变成沉沉的负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味的食物往往有“治愈”功能,如果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郁闷的心情应该能够缓解不少吧?正因如此,常驻南极科考站的队伍中会有一位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料理人”,也就是厨师啦。
电影《南极料理人》讲述的就是南极科考站里的故事:面对7名科考队员,厨师西村每天尝试做出各式各样的料理,这些料理成了枯燥南极生活中最明亮的点缀。
尽职尽责的西村对待每餐饭都一丝不苟,而且会尽力满足每个人的口味,在队员想吃炸虾的时候做了龙虾天妇罗,在队友过生日的时候烹制了美味的牛肉……看着电影中的几个人宁可牺牲掉室外绝美的极光也要含着泪吃完拉面的一幕,我只想说……我的口水都已经流到南半球了!有酒有肉有菜有粮食有坚果……这真的是在南极吗?
南极科考站里究竟有多少好吃的?
南极寸草不生,而且按国际规定,人类不可以捕杀南极生物,所以说科考站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从其他大陆运送过来的。在南极的夏季会有破冰船前来补给物资,但每一次相隔时间很长,所以运送到南极的食物需要具备以下要素:易于保存、易于加工、维生素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包装考究且质量好。
主食当然是最重要的,西方国家以面包为主,所以小麦粉的储藏量很大,而中国、日本这些东方国家,会以大米为主要储备粮食。副食品的种类也很丰富,比如我国的南极站,副食品供应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鸡蛋和易于保存的新鲜蔬菜,比如土豆、洋葱、胡萝卜等;
第二类:各种速冻食品,包括速冻蔬菜、水产品,还有包子、饺子等;
第三类:大量的蔬菜或肉类罐头;
第四类:脱水的蔬菜、水果或干莱;
第五类:可以在科考站室内制作蔬菜的原材料,比如制作豆腐或发豆芽所要使用的大豆。
南极的冬季是科考队员们非常难熬的日子,因为补给船无法到达,所以往往只能依赖速冻或脱水食物来满足大家对蔬菜的渴望。因为保存期限的问题,所以南极站中往往不缺少肉类,而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电影中就有科考队员吃帝王蟹吃到没感觉的情节。不过如今各国的南极科考站中,都引入了室内种菜的系统。比如我国的科考站就有温室无土栽培的豌豆苗、萝卜苗、豆芽菜等芽苗菜,还种出了小白菜、青椒:其他国家的科考站中还有西红柿、生菜等新鲜蔬菜。各国的科考站队员有时候会互相串门,蹭一蹭别人家的饭菜,开心地互通有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食材——鸡蛋,关于如何贮存鸡蛋也十分有趣。新鲜鸡蛋长时间静置不动,蛋黄下沉,会贴在鸡蛋下面的蛋壳上,时间一长,蛋黄就与蛋壳粘连,鸡蛋就保存不了多久了。知道了这个原因,科考队员会将整箱的鸡蛋每星期逐个颠倒一次,使蛋黄不在蛋壳内的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避免了粘壳,这样,新鲜的鸡蛋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如果存放得当,甚至可以保证队员们全年有新鲜鸡蛋吃。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将这种鲜蛋保存方法形象地称为“倒蛋”。
关于饮食,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部分就是饮水,南极站里的水需要队员们定期制作,原料就是室外取之不尽的冰雪。南极的冰雪当然绝对纯净,会玩儿的队员们还把果汁洒到雪地上,直接蹲在旁边吃果汁刨冰,有创意吧?
在南极站当厨师,需要独自肩负许多职责。食物的储存、食物消耗量的掌握、每日餐饭的口味和营养搭配、定期种菜收菜……都需要这位厨师来负责,所以说,南极科考站的主厨也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呢!不过,能像电影中的西村一样,用美食来填饱大家的肚子,安抚大家焦躁的情绪,慰藉伙伴们的空虚寂寞,又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呀!
南极科考站迎来了3名新成员,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南极的某处山脉搜寻陨石进行科研。一直驻扎在科考站的队员杰瑞作为向导,要带领一位科学家乘坐雪橇前往指定地点,而拉雪橇的是8只健壮的雪橇犬,但回程的路上,科学家掉进了冰水中,雪橇犬奋力相救,冒着狂风暴雪将两人带回了营地。
然而大风暴即将来袭,南极也快要进入寒季,科考队员们乘坐飞机撤离,却不得不临时把8只雪橇犬留在营地。焦急的主人杰瑞时隔半年才再次有机会和同伴一起返回南极,本已绝望的他们却惊喜地发现,8只雪橇犬中,有6只都还活着。原来,它们在被遗留的这段日子里,凭着惊人的集体力量,一直在顽强地求生。
电影的主角无疑是这8只大狗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雪橇犬。在极地,人们较短距离外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狗拉雪橇,不过能在极寒地区拉雪橇的狗,不外乎三个品种:阿拉斯加雪橇犬、西伯利亚雪橇犬和萨摩耶德雪橇犬。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三种雪橇犬都来自北极地区。它们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古代,住在极地的人们发现这些犬四肢强壮有力、肌肉发达,而且耐力非常好,对人类的攻击性也非常小,因此就驯化它们,让它们成为负责拉雪橇的工作犬。自从人类踏上南极大陆,这几种出色的雪橇犬也成为南极考察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中8只雪橇犬的领队叫“玛雅”,是一只拥有极佳领导能力和母亲般坚强毅力的母犬,也是电影的第一主角,有着匍匐在薄冰面上营救科学家、为狗狗们分配捕食鸟类任务等精彩表现,它就属于阿拉斯加雪橇犬:另一只年龄比较小,但在恶劣环境中逐渐凸显能力的“麦克斯”,熟悉宠物犬的人一眼便认得出,它就是“呆萌神”哈士奇,没错,实际上哈士奇的学名正是西伯利亚雪橇犬。
几只狗狗能在极寒的冰原上存活数个月,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这些犬种之所以能成为雪橇犬,是因为它们不仅拥有保温性能极好的超厚双层被毛,还有强健的骨骼,体力充沛,与此同时,它们的脚垫非常适合在冰雪上奔跑: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几种犬相对更聪明,而且还有着超过其他犬种的顽强性格,电影中几只狗狗懂得服从“玛雅”的指令并集体配合行动,不由得令人叹服。
说到集体行动,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便是雪橇犬队伍究竟能拉动多大重量的雪橇。对此是有国际惯例的,6只犬最多拉两个成年男人,10~16只的犬队才可以拉重型雪橇跑几千米路。电影中,在一次地面冰块裂开的惊险事故之后,杰瑞警告过科学家,以后不可以携带太重的实验设备,他们的雪橇是由8只雪橇犬拉的,很明显当时已经超重了。如今狗拉雪橇除了实F性之外,也成为一种雪地运动,现在很多去极地游玩的人都会体验乘坐狗拉雪橇。但雪橇犬的二作应该是狗狗集体完成的,只让一只雪橇犬拉雪橇是非常残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该拒绝。
另外,出色的雪橇犬主人要懂得根据地面状况改变雪橇犬的阵形。比如,在稳定的地表上重以直线排列,但冰层一旦变薄,就要把雪橇犬按扇形排列,如果遇到厚度不定的冰层,人就要改为徒步,走在雪橇犬的前方,确定地面是否可行。
我在观看电影《零下八度》的时候,始终被这些可爱狗狗的勇敢、坚强和相互关心深深感动着,看到漂亮的“玛雅”和表情很搞笑的“麦克斯”,真想和男主角杰瑞一样拥抱它们。狗狗是人类的朋友,想必很多小读者都萌生了养一只狗的想法。现在,很多人选择将萨摩耶、哈士奇作为宠物犬养在家中。实际上,被人类当宠物养的雪橇犬种,体能与习性会大为改变,所以,真正的雪橇犬应该奔跑,它们是属于冰雪大地的,是那里的人们最忠实的伙伴。
你有没有想象过几个考察站叔叔,在既看不到企鹅,又看不到海豹的南极陆地上留守一年甚至多年的滋味?如果你认为能在有生之年住在南极那么长时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那么《南极料理人》中的几位叔叔八成会跟你拼命,因为他们真的很寂寞,每天除了完成观测等工作,剩下的时间只能无聊地打发,想念家人的心情也变成沉沉的负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味的食物往往有“治愈”功能,如果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郁闷的心情应该能够缓解不少吧?正因如此,常驻南极科考站的队伍中会有一位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料理人”,也就是厨师啦。
电影《南极料理人》讲述的就是南极科考站里的故事:面对7名科考队员,厨师西村每天尝试做出各式各样的料理,这些料理成了枯燥南极生活中最明亮的点缀。
尽职尽责的西村对待每餐饭都一丝不苟,而且会尽力满足每个人的口味,在队员想吃炸虾的时候做了龙虾天妇罗,在队友过生日的时候烹制了美味的牛肉……看着电影中的几个人宁可牺牲掉室外绝美的极光也要含着泪吃完拉面的一幕,我只想说……我的口水都已经流到南半球了!有酒有肉有菜有粮食有坚果……这真的是在南极吗?
南极科考站里究竟有多少好吃的?
南极寸草不生,而且按国际规定,人类不可以捕杀南极生物,所以说科考站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从其他大陆运送过来的。在南极的夏季会有破冰船前来补给物资,但每一次相隔时间很长,所以运送到南极的食物需要具备以下要素:易于保存、易于加工、维生素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包装考究且质量好。
主食当然是最重要的,西方国家以面包为主,所以小麦粉的储藏量很大,而中国、日本这些东方国家,会以大米为主要储备粮食。副食品的种类也很丰富,比如我国的南极站,副食品供应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鸡蛋和易于保存的新鲜蔬菜,比如土豆、洋葱、胡萝卜等;
第二类:各种速冻食品,包括速冻蔬菜、水产品,还有包子、饺子等;
第三类:大量的蔬菜或肉类罐头;
第四类:脱水的蔬菜、水果或干莱;
第五类:可以在科考站室内制作蔬菜的原材料,比如制作豆腐或发豆芽所要使用的大豆。
南极的冬季是科考队员们非常难熬的日子,因为补给船无法到达,所以往往只能依赖速冻或脱水食物来满足大家对蔬菜的渴望。因为保存期限的问题,所以南极站中往往不缺少肉类,而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电影中就有科考队员吃帝王蟹吃到没感觉的情节。不过如今各国的南极科考站中,都引入了室内种菜的系统。比如我国的科考站就有温室无土栽培的豌豆苗、萝卜苗、豆芽菜等芽苗菜,还种出了小白菜、青椒:其他国家的科考站中还有西红柿、生菜等新鲜蔬菜。各国的科考站队员有时候会互相串门,蹭一蹭别人家的饭菜,开心地互通有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食材——鸡蛋,关于如何贮存鸡蛋也十分有趣。新鲜鸡蛋长时间静置不动,蛋黄下沉,会贴在鸡蛋下面的蛋壳上,时间一长,蛋黄就与蛋壳粘连,鸡蛋就保存不了多久了。知道了这个原因,科考队员会将整箱的鸡蛋每星期逐个颠倒一次,使蛋黄不在蛋壳内的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避免了粘壳,这样,新鲜的鸡蛋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如果存放得当,甚至可以保证队员们全年有新鲜鸡蛋吃。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将这种鲜蛋保存方法形象地称为“倒蛋”。
关于饮食,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部分就是饮水,南极站里的水需要队员们定期制作,原料就是室外取之不尽的冰雪。南极的冰雪当然绝对纯净,会玩儿的队员们还把果汁洒到雪地上,直接蹲在旁边吃果汁刨冰,有创意吧?
在南极站当厨师,需要独自肩负许多职责。食物的储存、食物消耗量的掌握、每日餐饭的口味和营养搭配、定期种菜收菜……都需要这位厨师来负责,所以说,南极科考站的主厨也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呢!不过,能像电影中的西村一样,用美食来填饱大家的肚子,安抚大家焦躁的情绪,慰藉伙伴们的空虚寂寞,又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呀!
南极科考站迎来了3名新成员,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南极的某处山脉搜寻陨石进行科研。一直驻扎在科考站的队员杰瑞作为向导,要带领一位科学家乘坐雪橇前往指定地点,而拉雪橇的是8只健壮的雪橇犬,但回程的路上,科学家掉进了冰水中,雪橇犬奋力相救,冒着狂风暴雪将两人带回了营地。
然而大风暴即将来袭,南极也快要进入寒季,科考队员们乘坐飞机撤离,却不得不临时把8只雪橇犬留在营地。焦急的主人杰瑞时隔半年才再次有机会和同伴一起返回南极,本已绝望的他们却惊喜地发现,8只雪橇犬中,有6只都还活着。原来,它们在被遗留的这段日子里,凭着惊人的集体力量,一直在顽强地求生。
电影的主角无疑是这8只大狗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雪橇犬。在极地,人们较短距离外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狗拉雪橇,不过能在极寒地区拉雪橇的狗,不外乎三个品种:阿拉斯加雪橇犬、西伯利亚雪橇犬和萨摩耶德雪橇犬。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三种雪橇犬都来自北极地区。它们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古代,住在极地的人们发现这些犬四肢强壮有力、肌肉发达,而且耐力非常好,对人类的攻击性也非常小,因此就驯化它们,让它们成为负责拉雪橇的工作犬。自从人类踏上南极大陆,这几种出色的雪橇犬也成为南极考察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中8只雪橇犬的领队叫“玛雅”,是一只拥有极佳领导能力和母亲般坚强毅力的母犬,也是电影的第一主角,有着匍匐在薄冰面上营救科学家、为狗狗们分配捕食鸟类任务等精彩表现,它就属于阿拉斯加雪橇犬:另一只年龄比较小,但在恶劣环境中逐渐凸显能力的“麦克斯”,熟悉宠物犬的人一眼便认得出,它就是“呆萌神”哈士奇,没错,实际上哈士奇的学名正是西伯利亚雪橇犬。
几只狗狗能在极寒的冰原上存活数个月,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这些犬种之所以能成为雪橇犬,是因为它们不仅拥有保温性能极好的超厚双层被毛,还有强健的骨骼,体力充沛,与此同时,它们的脚垫非常适合在冰雪上奔跑: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几种犬相对更聪明,而且还有着超过其他犬种的顽强性格,电影中几只狗狗懂得服从“玛雅”的指令并集体配合行动,不由得令人叹服。
说到集体行动,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便是雪橇犬队伍究竟能拉动多大重量的雪橇。对此是有国际惯例的,6只犬最多拉两个成年男人,10~16只的犬队才可以拉重型雪橇跑几千米路。电影中,在一次地面冰块裂开的惊险事故之后,杰瑞警告过科学家,以后不可以携带太重的实验设备,他们的雪橇是由8只雪橇犬拉的,很明显当时已经超重了。如今狗拉雪橇除了实F性之外,也成为一种雪地运动,现在很多去极地游玩的人都会体验乘坐狗拉雪橇。但雪橇犬的二作应该是狗狗集体完成的,只让一只雪橇犬拉雪橇是非常残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该拒绝。
另外,出色的雪橇犬主人要懂得根据地面状况改变雪橇犬的阵形。比如,在稳定的地表上重以直线排列,但冰层一旦变薄,就要把雪橇犬按扇形排列,如果遇到厚度不定的冰层,人就要改为徒步,走在雪橇犬的前方,确定地面是否可行。
我在观看电影《零下八度》的时候,始终被这些可爱狗狗的勇敢、坚强和相互关心深深感动着,看到漂亮的“玛雅”和表情很搞笑的“麦克斯”,真想和男主角杰瑞一样拥抱它们。狗狗是人类的朋友,想必很多小读者都萌生了养一只狗的想法。现在,很多人选择将萨摩耶、哈士奇作为宠物犬养在家中。实际上,被人类当宠物养的雪橇犬种,体能与习性会大为改变,所以,真正的雪橇犬应该奔跑,它们是属于冰雪大地的,是那里的人们最忠实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