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在儿科ICU镇静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儿科ICU危重患儿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PICU的42例6个月~13岁的危重患儿,以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滴注镇静治疗,在应用镇静剂后的10个时间段以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深度的同时进行BIS监测,分析BIS与Ramsay评分在儿童危重症镇静评估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42例危重症患儿中共采集420对BIS与Ramsay对照数据,并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BIS与Ramsay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8879,P<0.01);在6个月~1岁患儿数据分析中,BIS与Ramsay评分无相关性(r=0.842 7,P>0.05);BIS范围在55~80之间为危重症患儿合适的镇静分值.结论 BIS与Ramsay评分在危重症镇静深度评估中具有较好相关性.BIS监测具有操作简单、省时、连续性好等优点,可作为PICU患儿镇静深度判断的客观指标。

其他文献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期刊
小儿呼吸困难类似于呼吸窘迫,主要是指由呼吸道疾患所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或状态,亦可由呼吸道以外疾患所致.呼吸困难可包括症状、体征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多重涵义.呼吸困难症状可表现为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过深或过浅、喘息、呻吟等;呼吸困难体征包括紫绀、呼吸节律不整、三凹征、吸气困难、呼气困难、双相呼吸困难、吸气或呼气延长、吸气或呼气相口罗音、捻发音、细湿口罗音、肺泡呼吸音变弱等;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可分为过度呼吸做
期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血管专科始建于198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己形成专科门诊、病房、心脏超声、心脏介入诊疗、外科、麻醉、体外循环、ICU、门诊随访等多专业一体化的诊疗体系。现有拥有著名心外科专家孙善权主任、心内科专家于明华主任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人,硕士导师1名,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7名。
期刊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层出不穷,如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脑组织氧张力监测,持续脑电监测等.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而且不同的监测技术反映了脑功能活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儿童医院。80年代初,初建雏形的血液专业在前辈专家领衔下,专业梯队逐渐发展,专业技术逐渐成熟。目前拥有专业床位25张,层流进化室1间。近几年平均床位使用率120%,每周设有专科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
期刊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体内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或继发于凝血异常,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期刊
目的 探讨吸入小剂量一氧化氮(NO)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氧合功能、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5例机械通气的MAS患儿,随机分为A组(机械通气+NO吸入治疗组)和B组(机械通气组),于治疗起始时(0 h)、治疗后24、72 h监测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以及肺动脉压(PAP)的变化.取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前后分别测定血清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KD组IVIG前、后的血清PAPP-A水平分别为(1.58±0.57)U/L、(13.94±3.36)U/L、(6.28±1.62)U/L;而血清hs-CRP水平
患儿,女,1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5d,双下肢肿痛、血尿、蛋白尿1d"入院.病初体温可达38.1℃,伴有头痛、呕吐,每日呕吐2~3次,非喷射性.患儿精神不振、嗜睡、纳差.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予以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1d,阿奇霉素2d,病毒唑、地塞米松3d及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等药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第4天热退,呕吐缓解,嗜睡症状消失,但当晚出现双下肢肌肉剧烈疼痛、肿胀,以双侧大
期刊
第一次查房 心内科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半小时.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6岁9个月.因呕吐、低热2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时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较频繁,每日十余次,与进食无关,伴发热,38℃左右.在当地医院考虑"胃炎"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