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哲学美成就书法追求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美,实质是对立统一的和谐美。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其浓枯、欹正、长短、大小、方圆、轻重、疏密、开合、节奏快慢、黑白虚实,以及藏锋露锋等诸多矛盾因素的组合,构成情绪上的冲突与起伏,在视觉形式上才具有丰富性;同时这些矛盾又必须统一在一种大的精神特质和风格定位中,这就具有和谐性。只有巧妙地融合这些矛盾,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才能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曾说过:“起伟大作用于历史者必是哲学家,不论他以哲学闻名或否。”从这重意义上说,我们中国历代书法名家都是了不起的哲学家,只不过他们是以线条语言来诠释丰富的哲学内涵罢了。不懂哲学而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那是何等不可思议。
  书法创作过程,始终是一个矛盾的驾驭过程,需要对“简单”与“不简单”的科学理解和把握。简单,就是简洁、明快,删繁就简,在将点画线条准确交待到位的同时,力求去除拖泥带水的东西,去除花哨的形式与多余的过程,回归自然;不简单,就是追求线条形式的丰富性,在简洁中融合各种复杂的矛盾因素,在纯熟的“提、按、使、转”变化过程中将线条形式变得丰富而有内涵。换句话说,真正善于驾驭笔墨者,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丰富而极具魅力的线条表达就像是“流淌”出来的一样,没有“火气”;而平庸不善书之人,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缺乏“率”性。因此,习书者只有善于驾驭矛盾,才能成大器。


  书法追求,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古人云:“书法当以性情为本。”性情,是表现精神特质的内在要求;技法,是支持表达精神效果的技术手段。我们习书古人,主要是学习其笔法、技法,并透过古人的书法手段了解其精神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古人,重视传统。但这样还不够,我们又不能拘泥于古人,那就是要在学习并掌握古人所传承的丰富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更好地表现具有自身精神特质与情感的东西。古人云:“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这里的“气象”,就是指审美主体所具有的气质、神韵和时代精神特色。书法艺术一旦离开了精神情感,就如同失去生命的枯树。我以为,学习书法始终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如果能通过线条形式将你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那是何等的痛快淋漓!书法艺术是线条形式的空间艺术,只有赋予书法线条以情感,书法艺术才会呈现旺盛的生命活力。


  我们有的习书者,进步不快,其本质的原因是“眼界”不高,也就是审美高度不够或是存在审美误区。只有“眼高”,才能逐步解决“手低”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眼高手低”而犯愁。追求“眼高”是第一步的,解决“手低”是第二步的。我们主张在习书之前先反复读帖,就是要解决眼光到位的问题。清人姚孟起认为,“碑贵熟看,不宜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可见,只有通过多读、多写、多悟,在品读名碑名帖中与古人对话,在不停的临习与创作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在博览群书中拓宽视野,在兼修音乐、绘画、舞蹈中感悟触类旁通的哲学道理,所有这些都是提升自身综合修养、提升审美眼界的重要途径。


  书法用墨,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技法。正如萧退庵所云:“有墨而无笔,不能成书;笔墨俱到,为中段功夫;如达最上层,不妨有笔而少墨。”墨色变化,是毛笔书法的特殊魅力。初学者在搞创作时,往往字字蘸墨,过于滋润,而难以产生飞白之奇趣。因此,要学会“惜墨如金”,一次蘸墨后,只要还能书写,不必急于二次蘸墨,同时在书写速度上注意把握湿笔宜快、枯笔宜慢的节奏变化,还要做到枯见其笔、湿见其神。在一幅作品中,只有积极地融合浓淡枯湿之矛盾,才能创造“润含春泽、干裂秋风”般强烈反差的审美效果。


  艺术简历
  张文华:男,1964年出生,福建连城人。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神华(福建)能源有限公司。
  长期在煤炭系统工作,在工作与书法的写实与写意中感悟人生。作品参加过省内外各种书法展览,曾获第二届中国期货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福建省“太阳石”书法作品展金奖、银奖,福建省“安全杯”书法比赛一等奖,多次入选中国煤炭书法作品展。著有《张文华书法作品集》。

其他文献
入夏以来,艳阳高照,但由于雨水的充沛,气候温润了许多。每日依旧的书斋生活让我觉得很享受。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凡如水的日子于我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惟有那些永远无法企及的艺术之完美和永远也读不完的圣贤书,让我深感情之所牵,而不知老之将至的大快乐。  近来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令我又彻夜难眠,回肠荡气。对那一代为文化至死不渝眷恋的学人无限敬仰并心生痛楚。“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期刊
张宗军是一位颇具文人气质的煤矿书法家。他的书法充满着书卷气和金石气,具有儒雅秀逸、奔放洒脱、跌宕多姿的风格。录元-陈孚诗《烟寺晚钟》 张宗军作  张宗军1962年生于山东省新泰市张庄村。新泰是中国古代名城,泰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风光秀美,名贤辈出,令人仰止。大汶口文化的积淀,泰山的雄伟壮观,儒家的哲学思想,使张宗军深深迷恋上传统文化,尤其痴迷书法和古典诗词。    张宗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矿工
期刊
一  夏季里的一个晌午,一个大红日头在头顶照着,一个年轻人孤独走地出城门,他一下子就把自己扔进了大日头地里。  他沿着一条向东的路走,路的两边是白花花的河滩,路的前头还是白花花的河滩。河滩里乱石累累,裸露在毒日头底下。  年轻人左肩上扛着一卷行李,那卷行李实在是太小了点儿,可是年轻人也不大,他除了细点儿高点儿,实在是还没有长成结实的男人,这样他扛着行李卷的样子就显得有些滑稽,不是前头高了就是后头低
期刊
相比于一条河流 一只飞鸟  我的脚步  已经慢于它们到达  谁已经提前布下茶阵的仪仗队  一根传说中的神杖  直指向青山深处 茶香遍野  漫山茶叶有着金属般闪亮的名字  金观音 铁观音  这茶中的贵族啊  身边是侍从一般相伴的树木、青草  松软湿润铺满野花的土地的温床  和烟花一般从天喷降的露水  关于她们日后的行程  已被仔细安排  原谅我的迫不及待  大师预言  最纯洁本真的内质  最原初醇厚
期刊
冷雨敲窗的夜  需要用一首诗来抵御  雨珠一滴紧跟着一滴  像某些事物生生不息  枕边的那本诗集,已为你打开  泛着黄,也泛着光  那些年,你一说喜欢听我读诗  窗外的雨声,就会突然大了起来  大年初一探春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一大早,就有殷勤的鞭炮声为她引吭  此起彼伏,一切都急不可待  我探出头,像一朵梅花,使劲张望  可是,朋友  请允许我说一句煞风景的大实话  其实这一天和前些天真的没
期刊
春 味  春花春雨春光景,  酒肆酒旗酒醇香。  偶邀四五两三友,  话地话天话文章。  春 光  满院春光关不住,  群芳次弟踏青来。  爷爷奶奶孙儿犬,  好景相看乐忘回。  春 语  布谷声声催梦醒,  家雀句句唱春还。  抬头又见当年景,  满院盛开白玉兰!  春 情  姹紫嫣红相吻抱  风弦鸟语对宫商。  应问真情何处在,  桃花十里是家乡。  杨佔科:供职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期刊
总有一天孤寂将会使你厌倦,你的骄傲将会扭曲,你的勇气将会咬牙切齿。有朝一日你会呐喊:“我孤独!”  ――〔德〕尼采  一  人有时很不厚道,会不自觉地拿别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并享受着自满带来的快感。  很久以前,我屋后那幢楼的二层住着一个单身汉,据说是“文革”前大学生,在单位一直被管制,一九七九年平反成为技术员。此时,他差不多有三十五岁,瘦瘦的身形,鼻子意外地塌陷于高耸的颧骨和眉弓中间
期刊
当代的整体书风,“二王”面目可谓主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中,以“二王”书风入展、获奖的书家比比皆是。一种书风一旦成为潮流,良莠纷出,令人不免产生视觉疲劳。于大众而言,对这一类书家关注的兴趣也就逐渐减弱了。  近日,经朋友介绍,我读到张华东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当代书坛各流派、书风的消长,相对比较了然,所见亦不乏高手,但张华东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是引起了我浓厚的阅读欣赏兴趣。在一
期刊
我在这种树下生活了这么久,我贫瘠的乡村、饥饿的童年都和它息息相关。我早已忘记这种树的乳名,那是属于一个乡村口音和方言里的呼唤。直到二十年后,我才知道它的学名:刺槐。当我再次看到那些花簇、一串串花苞垂吊在槐树梢头,如今想起,多么像是在重温一段古老的炉边故事,在唠嗑打盹中重新回到远去的童年时光。  刺槐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尤以池塘边为甚。刺槐身有长刺,幼时刺芽柔嫩,橡皮材质一样,待到长成材,赤褐色,粗大
期刊
风景秀丽的淳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画家傅明元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山村。傅明元的父亲讲得一口好故事,为乡人称颂;其母亲描得一手好“花”,且能千变万化地满足村里人对女红制作的要求,成为方圆乡里画花的名手。也许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傅明元在小学时就开始涂涂画画影印绣像小说里的人物和插图,自我欣赏,其乐无穷。  读初中期间,傅明元有幸遇到一位“教授级”的美术老师,是毕业于民国时期“国立西湖艺专”的洪勲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