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从生产还是到鉴赏,艺术作品从来没有脱离过物质媒介而存在,甚至可以说物质媒介的变迁影响着艺术品的发展。不同的媒介给艺术家带来不同的创作灵感,并最终外现为各有风格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媒介变迁;艺术作品;传播
美学家布洛克认为:“艺术品并不仅仅是呈现一个物体,他还要展现一个艺术家运用某种艺术媒介对这个物体的描绘或转移。”可见,艺术从来不能离开物质化的媒介而独立存在,艺术媒介与艺术家观察到的外在世界同等重要。没有艺术媒介的支撑,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认知没有宣泄的平台,艺术形象没有表现的方式,艺术品更没有面向受众的机会。
艺术媒介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用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是用来表现艺术构思的物质材料。艺术媒介不仅是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艺术传达的中介,不同的艺术媒介还能决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依托于青铜,雕塑家用线条来表现不同的人物面貌,依托于人的肢体,戏剧家用语言动作来演绎人世的悲欢离合。随着信息工业的兴起,消费文化的横行,艺术媒介的变迁也正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悄然改变着艺术的定义,影响着艺术的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众的审美模式,让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艺术传播更加快捷,艺术也趋向于日常。
媒介的变迁让艺术呈现出多样形式,拓宽了艺术的表现方式。美学家巴托认为,艺术主要有五种:绘画、音乐、诗歌、雕塑和舞蹈。现今看来,艺术不止这五种。这其中除了“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具有的时代性之外,和艺术媒介的变迁也息息相关。无论是文艺复兴的艺术还是古典主义艺术,艺术创作都要依靠纸张,石块,人的身体等物质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但随着那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兴起,胶片,放映技术的出现,艺术家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材料,可以用数码技术来创造美,表现世界,可以用数码的影像来编织梦境,映射现实。从传统的纸张,到现代科技,物质的极大丰富,让艺术拥有更多可用媒介和表现方式。“AR”、“VR”技术的发展,也在变革者影视艺术的观看放映方式。虽然如今仍无法定义“AR”、“VR”是否会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但艺术媒介的变迁却是让艺术表现呈现出多种可能。
艺术媒介的变迁让艺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传统艺术由于所用艺术媒介的不易保存性,主要依靠艺术馆的展览,舞蹈、戏剧等依托于人体的艺术,在传播上则需要專门的艺术体验场所,而依托于数码技术为媒介的影视艺术,在传播上只需要“拷贝”,就可用完全相同的内容去面对不同的受众,外加互联网等艺术媒介的兴起,它们的传播根据艺术语言本身的特性,呈现出低廉,高效,快捷,的优势,让艺术作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方式传播,为受众接受。
媒介变迁在丰富艺术表现方式,拓宽艺术范围时,也在改变这受众对艺术的观念,让艺术发展趋向于日常审美化。无论是西方艺术追求的“优美”和“崇高”,还是中国文艺向往的“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艺术约定俗成的都被看做是美的象征。法国哲学家巴托1746年提出“美的艺术”这一概念,清楚的将艺术与实用的和机械的“艺术”分开。但随着艺术媒介的变迁,艺术观念也变得多元,建筑等实用艺术也被称之艺术,艺术开始趋向于日常性。杜尚的《喷泉》从日常生活中直接选取现成物作为艺术媒介,在拷问古典美学观念,提出艺术是什么的同时,也在弥合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鸿沟。再加之行为艺术的兴起,数码媒介所创作的大众艺术的盛行,用各种媒介来表现艺术这一概念的现状已经让艺术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回归民间,回归日常,艺术的权威性,被艺术媒介的多变打破,艺术在这里不再是艺术家的艺术,而是大众的艺术。在这里,艺术与日常生活不再对立,两者融为一体,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也在艺术媒介变迁中完成这向艺术审美日常化的方向转变。
当然,不可否认,艺术作品在描摹现实,反映时代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思想语境中,语境的不同不仅会影响艺术作品的创作、作品的接受,在传播过程中也会产生影响。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的作品《狼图腾》在宣传海报的设计上就存在海外和大陆两个版本,而且两个版本相差甚远。在探讨人和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电影中,大陆版海报把主人公放置在画面前方,狼则位于画面一角,人在画面中占据主体地位,狼则是以配角存在。这种构图很清楚的反映出人的重要地位,也看出在和自然的关系链中,人是支配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反映的是大自然的附属,这和我们所强调的人的能动作用,“人定胜天”等观念是不谋而合的。海外版的海报则是孤狼站在雪山之上,没有人的存在,强调的是自然,表现的是人的从属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观点似乎也和西方人的价值观相契合。从这里又可以清晰看出,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传播体系中,面对不同的传播语境,都会根据受众所处的社会价值,道德传统做出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这也是艺术体制对艺术作品影响的另一个具体体现。
艺术媒介不仅是艺术传达的语言符号,是艺术的载体,从广义上看,还作为艺术传播渠道的媒介存在。印刷技术的出现,艺术开始走向机械复制的时代,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艺术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被消解。信息革命后,数码技术,互联网成为艺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艺术品的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得以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传播,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由于传播媒介的变迁而打破,艺术变成大众的艺术,艺术的权威荡然无存。
无论是广义上作为传播渠道的艺术媒介,还是狭义上作为艺术语言的艺术媒介,两者都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传达和艺术鉴赏的各个方面,与艺术紧密相连。媒介变迁在改变着艺术的表现形式,变革着传播方式,影响着艺术观念的同时,也为未来的艺术提供着更多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布洛克.美学新解[M].辽宁:辽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9.
[2]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8.
[3]张晶.艺术媒介论[J].文艺研究,2011,(12):50.
[4]隋岩.媒介改变艺术——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J].现代传播,2007,(06):52.
[5]杨诚.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D].南京大学,2013.
[6]周汝豪.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D].淮北师范大学,2011.
[7]吴小燕.我国数字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0,(19):218.
作者简介:田溪,女,1994年5月,民族:汉,山东淄博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关键词:媒介变迁;艺术作品;传播
美学家布洛克认为:“艺术品并不仅仅是呈现一个物体,他还要展现一个艺术家运用某种艺术媒介对这个物体的描绘或转移。”可见,艺术从来不能离开物质化的媒介而独立存在,艺术媒介与艺术家观察到的外在世界同等重要。没有艺术媒介的支撑,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认知没有宣泄的平台,艺术形象没有表现的方式,艺术品更没有面向受众的机会。
艺术媒介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用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是用来表现艺术构思的物质材料。艺术媒介不仅是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艺术传达的中介,不同的艺术媒介还能决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依托于青铜,雕塑家用线条来表现不同的人物面貌,依托于人的肢体,戏剧家用语言动作来演绎人世的悲欢离合。随着信息工业的兴起,消费文化的横行,艺术媒介的变迁也正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悄然改变着艺术的定义,影响着艺术的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众的审美模式,让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艺术传播更加快捷,艺术也趋向于日常。
媒介的变迁让艺术呈现出多样形式,拓宽了艺术的表现方式。美学家巴托认为,艺术主要有五种:绘画、音乐、诗歌、雕塑和舞蹈。现今看来,艺术不止这五种。这其中除了“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具有的时代性之外,和艺术媒介的变迁也息息相关。无论是文艺复兴的艺术还是古典主义艺术,艺术创作都要依靠纸张,石块,人的身体等物质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但随着那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兴起,胶片,放映技术的出现,艺术家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材料,可以用数码技术来创造美,表现世界,可以用数码的影像来编织梦境,映射现实。从传统的纸张,到现代科技,物质的极大丰富,让艺术拥有更多可用媒介和表现方式。“AR”、“VR”技术的发展,也在变革者影视艺术的观看放映方式。虽然如今仍无法定义“AR”、“VR”是否会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但艺术媒介的变迁却是让艺术表现呈现出多种可能。
艺术媒介的变迁让艺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传统艺术由于所用艺术媒介的不易保存性,主要依靠艺术馆的展览,舞蹈、戏剧等依托于人体的艺术,在传播上则需要專门的艺术体验场所,而依托于数码技术为媒介的影视艺术,在传播上只需要“拷贝”,就可用完全相同的内容去面对不同的受众,外加互联网等艺术媒介的兴起,它们的传播根据艺术语言本身的特性,呈现出低廉,高效,快捷,的优势,让艺术作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方式传播,为受众接受。
媒介变迁在丰富艺术表现方式,拓宽艺术范围时,也在改变这受众对艺术的观念,让艺术发展趋向于日常审美化。无论是西方艺术追求的“优美”和“崇高”,还是中国文艺向往的“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艺术约定俗成的都被看做是美的象征。法国哲学家巴托1746年提出“美的艺术”这一概念,清楚的将艺术与实用的和机械的“艺术”分开。但随着艺术媒介的变迁,艺术观念也变得多元,建筑等实用艺术也被称之艺术,艺术开始趋向于日常性。杜尚的《喷泉》从日常生活中直接选取现成物作为艺术媒介,在拷问古典美学观念,提出艺术是什么的同时,也在弥合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鸿沟。再加之行为艺术的兴起,数码媒介所创作的大众艺术的盛行,用各种媒介来表现艺术这一概念的现状已经让艺术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回归民间,回归日常,艺术的权威性,被艺术媒介的多变打破,艺术在这里不再是艺术家的艺术,而是大众的艺术。在这里,艺术与日常生活不再对立,两者融为一体,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也在艺术媒介变迁中完成这向艺术审美日常化的方向转变。
当然,不可否认,艺术作品在描摹现实,反映时代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思想语境中,语境的不同不仅会影响艺术作品的创作、作品的接受,在传播过程中也会产生影响。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的作品《狼图腾》在宣传海报的设计上就存在海外和大陆两个版本,而且两个版本相差甚远。在探讨人和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电影中,大陆版海报把主人公放置在画面前方,狼则位于画面一角,人在画面中占据主体地位,狼则是以配角存在。这种构图很清楚的反映出人的重要地位,也看出在和自然的关系链中,人是支配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反映的是大自然的附属,这和我们所强调的人的能动作用,“人定胜天”等观念是不谋而合的。海外版的海报则是孤狼站在雪山之上,没有人的存在,强调的是自然,表现的是人的从属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观点似乎也和西方人的价值观相契合。从这里又可以清晰看出,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传播体系中,面对不同的传播语境,都会根据受众所处的社会价值,道德传统做出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这也是艺术体制对艺术作品影响的另一个具体体现。
艺术媒介不仅是艺术传达的语言符号,是艺术的载体,从广义上看,还作为艺术传播渠道的媒介存在。印刷技术的出现,艺术开始走向机械复制的时代,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艺术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被消解。信息革命后,数码技术,互联网成为艺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艺术品的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得以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传播,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由于传播媒介的变迁而打破,艺术变成大众的艺术,艺术的权威荡然无存。
无论是广义上作为传播渠道的艺术媒介,还是狭义上作为艺术语言的艺术媒介,两者都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传达和艺术鉴赏的各个方面,与艺术紧密相连。媒介变迁在改变着艺术的表现形式,变革着传播方式,影响着艺术观念的同时,也为未来的艺术提供着更多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布洛克.美学新解[M].辽宁:辽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9.
[2]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8.
[3]张晶.艺术媒介论[J].文艺研究,2011,(12):50.
[4]隋岩.媒介改变艺术——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J].现代传播,2007,(06):52.
[5]杨诚.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D].南京大学,2013.
[6]周汝豪.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D].淮北师范大学,2011.
[7]吴小燕.我国数字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0,(19):218.
作者简介:田溪,女,1994年5月,民族:汉,山东淄博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