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成立社团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大学生成长为根本宗旨,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兴趣爱好、社会公益等活动,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原则,突出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营造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次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广州地区六所高校,旨在比较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社团活动的不同特色、分析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参加社团后的转变,从而探索社团活动能否达到开设的预期目的,思索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方面和途径。
  关键词:社团活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广州高校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来自百度百科)。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逐步展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 ,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学生社团和组织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已成为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参加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社团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一信仰型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二学术型社团,如科技协会;三文娱型社团,如体育协会;四友谊型社团,如校友会;五服务型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有一些新兴的社团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涌现,比如太极拳协会、轮滑、攀岩等,它们具有时代特点,迎合了90后的口味和需求。然而,所有这些社团活动并不是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比如政治理论类社团,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这不仅体现在此类社团数目偏少,还体现在学生出席的人数不多,往往反馈活动形式与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吸引力和感召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性格的学生群体参加社团的类型、数量和参与积极性差异性分析,从而了解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差异性,为高校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提出建议,也为不同性格的同学参加何种社团最为适宜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方便采样和研究,以广州地区六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在校大学生的学生社团成员为研究对象。这些大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史学、工、农、医、管理等,在高校内以偶遇的方式采样,受访者准入符合随机抽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以及网络百度搜索器进行检索查阅相关论文及专著加以学习和借鉴,拓展思路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制订问卷 ,进行1000人的问卷调查,每所高校约发放问卷 150份。采用非概率抽样的便利(偶遇抽样)方法进行。通过培训“问卷调查”员 ,合格后进行工作;调查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问卷950份 ,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 91%,回 收率95%,问卷具体回收情况见表1-1。
  3. 数据统计法
  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均输入计算机,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Excel对问卷各项指标及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参与社团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男生成员占43.74%,女生占56.26%,男女比例与预期调查高校男生数量与女生数量比例1:1基本相符。学生对待社团工作的态度见图2-A,44.29%的学生积极参加,39.78%的学生认为喜欢就参加,0.77%的学生不参加,15.16%的学生视情况而定。
  (二)高校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与社团类型分析
  1. 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性明确
  大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6.90%的学生为了丰富校园生活,7.73%为了打发课余时间,随大流,18.70%为了发展兴趣爱好,20.04%为了结交朋友,19.01%为了锻炼自身能力,为将来的简历做打算,5.52%为了获得学分,2.09%为了其他目的而加入社团。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的,期待通过社团活动的实践学到更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兴趣爱好、开拓视野、增强自身能力。确实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确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参与社团活动。总体结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并不只是简单追求课堂知识和成绩单上的分数,更把大学看成是进行自我培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是一个实现自身知识、素质、能力、交际等全方面发展的人生重要阶段。当代社会对大学生除了要求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锻炼。大学社团恰恰能满足实践锻炼的需要,可以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见表2-1。
  2. 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从社团类型来看,文娱类占14.58%,体育休闲类占12.45%,公益服务类占20.84%,科技创新类占5.55%,学术类占10.13%,学生组织占28.58%,其他占7.87%。用社团类型被选择的数量做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各社团类型在被选择的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目前的社团活动可以满足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因此学生总体参与度不低,这跟有些学校将社团活动的参与情况纳入学分制管理有关。社团活动内容广泛,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因材施教,为学生发挥特长和才能,满足兴趣爱好提供平台。每一种社团活动不同程度地迎合了不同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见表2-2、表2-3。
  (三)高校学生参加的社团个数与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相关分析   1. 大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的态度不一
  学生参与社团及学生组织的个数见图2-B,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1个社团占31.43%,2个社团占41.43%,3个社团占18.35%,4个及以上占8.79%。对于时间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愿意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对个人发展也是有益的。而有的为了不耽误学习,减少参加课余社团的数目,也很合理。
  2. 学生参加社团的个数与学习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
  诚然,社团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却也占用了一部分的课外学习的时间,关于参与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这个问题,21.87%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活动与学习相冲突,12.31%的学生认为两者完全没有冲突,65.82%的学生认为一般没有冲突,可以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为观察学生参与的社团个数是否会影响其学习,将学生参与的社团个数对学习是否有冲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4,经检验P<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参与社团的个数对学习是有冲突的。其中认为有冲突的学生中,社团数量为1个的占18.9%,2个的占19.6%,3个的占27.5%,4个以上的占最多为31.3%,结果显示学生参加的社团数量越多,其与学习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说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是认真作答的,他们确实存在这方面的矛盾。看来,大学生都明白参加社团活动由很多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喜好参加社团活动,但必须酌情估量自身的时间协调能力,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盲目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社团活动,往往就会发生与学习的冲突,给学习和工作两方面都带来不利影响。
  (四)大学生性格类型及加入社团后的性格改变分析
  大学生性格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外向型占37.31%,内向型占28.91%,沉稳型占27.19%,冲动型占6.58%,可见,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类型,其中,我们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相对于活泼外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与外界借出方面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我们重点详细分析了内向型学生的性格改变如图2-C,结果显示:加入社团后,19.09%的内向型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讲话,26.52%敢于尝试自己曾经不敢做的事情,20.27%敢于接受挑战,28.21%为人处事考虑更加全面,5.91%的内向型学生有其他方面的性格变化。这说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开始慢慢擅长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实践锻炼,其干事能力得到了提升,自我广延能力得到体现。当在社团活动中完成一项任务所带来的高峰体验也加强了对自我的肯定,因此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增加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交流也随之增多,增进了学生的友谊。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化解对于一个活动方案所产生不同意见的冲突,学会了如何能够在竞争中合作。正是社团活动的实践过程和锻炼机会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完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社团活动对综合能力具有正效应分析
  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正效应情况见图2-D,每一种社团活动的建立都有其作用和价值,都能给参与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带来各种能力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正效应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交能力占26.57%,团队合作能力占24.86%,社会实践能力占17.41%,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占9.19%,创新能力占8.45%,领导组织能力占11.75%,其他正效应占1.78%。可见,目前社团活动在锻炼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相对课本知识教育而言更加需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亲身参与各种环节,体验各种活动, 有的同学在社团活动策划以及任务安排工作中显示出了优秀的管理能力。而对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还不是很足够。这些能力更加注重个人的自身智力与思维的特性,目前此类社团活动的类型也较少,创业、科研、发明创造等活动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活动,但是大学生往往因其难度高而却步。因此独立自主、创新、领导等能力提升效果显然比其他能力的提升效果低,社团应重视开发与之相关的活动,甚至提升更多的其他一些能力。
  (六)大学生对社团活动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社团活动不满意的方面如下:10.98%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过于频繁,13.68%认为活动时间与学习相冲突,35.64%认为活动流程及形式缺乏实质内容,25.79%认为活动内容一样,没有新意,13.91%的学生对社团活动其他方面不满意。由此说明大学社团也应注重顶层设计,需要控制活动次数,从源头上把握学生的时间,引导学生科学对待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对形式与内涵有着较高的要求,这说明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内容和创新已成为大学社团活动的一个短板。活动组织者为社团的健康发展,应集思广益,举办活动时应挖掘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结论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除专业素质教育之外完全展示自我的实践主阵地,因为大学生作为组织者、参与者贯穿于社团活动的始终。参加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准备,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践场所。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团作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大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新事物,在实践中通过完成任务后对自身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在与社团伙伴的相处中提升了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然而仍然需要开发更多的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和领导力等能力,为了大学生在社活动中有更多获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社团活动在宣传过程中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团的实际发展状况、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准确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并与自己期望相符的社团。其次,社团活动虽然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学习之余的补充成分,它在时间安排上应该考虑不可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避免影响学生“以学为本”的入学初衷。
  2. 社团在注重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时候,务必要重视提升个人创新学习能力。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在成立多种社团形式的前提下保证各种形式社团数量的均衡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 社团活动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数量不求甚多,但是必须在发扬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活动,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其次,社团活动因其开放性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而应该融入不同的学生成分,扩大社团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以此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加广阔的交际平台,促进交流来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课题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见粤教高函[2015]82号文第41项。)
  参考文献:
  [1] 张欢超,李英,吴杰,郭艳.浅谈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5,(31).
  [2] 图们,潘耀鹏,王子琦,屈亦成.书院制教育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2).
  [3] 李丹,马洪新,尹洪多,邓鹏飞.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4].许峰.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3).
  [5] 苏芳瑶,黄晶,范芹,徐文婷.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
  [6] 赵志航,陈瑞瑞.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7] 陈莉.中国大学生组织发展研究:结构文化主义视角[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8] 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泰安师学报,2001,(1).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的课程开发”两层含义。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即由学校及其教师所进行的国家政治课程、地方课程以外的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多见。广州外国语学校结合本校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对初、高中思想品德(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拓展,独立开发《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为政治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课程资源,在提高学生国际理解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不但在课堂教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教师的内心信息还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专业、乐观自信的心态去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融入卡通角色,巧设游戏方案  根据学生的总体性格特征,遵守纪律的水平,他们的绘画基础、兴趣爱好等,结合低年级学生性格天真幼稚,喜欢幻想等特点,融入卡通角色,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在创建与深化“亮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着重建设“亮丽人生”特色课程。笔者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亮丽教育”文化内涵,对“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做出定位与路径思考。  一、特色课程定位:鲜明个性、综合价值、普及实施  1. 特色課程的选定体现鲜明个性  特色课程首要特征是“特”,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本校其他课程而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本校
微课作为视频资源,其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使用范围也没有一个特殊的限定。当今流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把微视频资源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当然有其重要意义,把这一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温习巩固也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优势和作用。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点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是教师和学生感到痛苦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利用微视频资源来讲授语法知识,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课题组在高中英语语法教
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体能素质是基础,决定能否工作;德育素质是关键,决定着工作态度;文化和专业素质是核心,决定着工作的能力。  以顶岗实习为例,全部实习过程可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回程四个环节,所以不同环节应进行不同的素质教育。  一、实习前教育  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约守时,时间观念强,工作作风
在实施“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中,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从而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时,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审美因素,选取恰当的美育方式,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美育
Phonics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有国家都使用并推广的一种单词拼读法之一。英语词汇中有70%的规律单词,都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拼写出来。自然拼读法是用26个字母的发音、5个元音字母与前一个辅音字母相拼进行操练的拼读法,可以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率,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牢记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学年起,《广州版小学英语》(2012年版)新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全面推行使用,对Phonics自然
“体验式”习作教学追求的是“先体验后习作”的活动过程,引导小学生在“体验—写作—分享”这样不断反复的沉淀中激活学生的真情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真正实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抒我情”的目的,解决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假、大、空”和学生作文“抄、凑、拼”的弊端。  一、还原生活情景,唤醒沉淀体验,引导学生说真话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还原学生日常生活所亲身经
教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笔者准备回答这个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却突然发现,要说清这些问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案例描述】  一、光谱理念  光谱是指无色的阳光透过三棱镜会出现其中美丽的可见光带。卖鱼桥小学将这个概念引申到教育中,就是针对每一个儿童拥有的语言(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
证明线段倍半关系是常见的几何证明.而在初中阶段关于线段倍半关系直接运用的定理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中线定理”等,笔者就初三学生一次单元测试中的两道题目,试图对“线段倍半关系”进行简单探析.   案例1:如图,已知AE是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线,AE交BC、BD于点E、F,AC、BD相交于点O. 求证:OF=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