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有时是缓慢而至的。
蓦然见到一张“斗私批修讲用会”的老照片,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为太遥远了,三十多年前的悲哀,突兀在眼前定格,原本不想触动的记忆浮现在眼前,仿佛一件尘封多年的什物,触手可及,心隐隐作痛。
也许,至今我也不应说出心中的“隐痛”——“要斗私批修”导致的革命行动——让我的祖父在一夜之间,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浪荡了一辈子的老头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晚年,竟会被自己的亲生女儿所出卖。那天,他畏缩在昏暗的小屋里,恨得咬牙切齿,骂骂咧咧,随手抓起床头的那个小闹钟,想砸碎心中的苦痛与忿懑,这是1968年秋的一个夜晚。
那一年,我13岁。我的弟弟3岁。
几十年后的今天,弟弟对当时的一切已没有什么记忆了。可事情的确发生过,且千真万确:正在蹒跚学步的3岁的弟弟,不时模仿着外部世界的一切,开口闭口“打倒、打倒……”(那是一个“打倒一切”的时代),懵懂中竟喊出了“打倒毛主席!”全家人大惊失色。父亲一个巴掌打过去,可怜的弟弟呆住了!父亲自己也惶惶不安,“孩子太小,不懂事,我们就当什么也没有听见……”父亲又冲着我:“不许你到外面胡说八道!”祖父、祖母在一旁连连点头称是,在场的还有我的大姑母——她刚从农村归来,户口还没有落实。
这样的恐惧,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可能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想象。然而,它却活生生地反映出那一时代的荒唐。在那个时代,因言获罪的大有人在。人们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言不慎,说错了话,站错了对。绝非危言耸听,早晨你还是“同志”加“兄弟”,晚上就沦落为“牛鬼蛇神”、“黑五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弟弟的失言发生在家中,照理不应成为什么问题。可在不久前,毛泽东巡视了大江南北,提出全国人民都“要斗私批修”,并警告说修正主义的根源就在一個“私”字,一时间,弄得人人自危,个个争先,“狠斗私字一闪念”,真诚者固然不乏其人,顺势者亦不为少,而藉此达到个人目的或报复者也纷纷出笼,我的大姑母就做了这样的蠢事。
祖父与大姑母的矛盾由来已久。
大姑母随转业的丈夫去了农村,不堪忍受其苦,竟采用假离婚的手法独自回到了家。祖父不满,说她这个人无情无义。大姑母反唇相讥,说这个家衰败到今天这般地步,就是祖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结果。确实,新政权后,政府让祖父去做中学老师——这是一种照顾,竟被他拒绝了。祖父读过两所大学,一次在上海,一次在香港。在他的人生履历里,除了这两次求学,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祖父不愿工作,可为什么不愿工作,却没人能说清楚。祖父是应当出去工作的,因为祖母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那时,我父亲19岁,大姑母15岁,二姑母13岁,三姑母11岁,小叔3岁。到了1953年,最小的姑母又出生了。那时曾祖母还健在,祖父是她惟一的儿子。这个家本应以他为支柱,他却放弃了这份责任。从此,变卖家产成了他这辈子惟一的职业。这个家再也没有兴旺过。
祖父一直过着浪荡的生活。他属于旧政权的狼奶养大的那种人,他怀念那时的日子,那里有他的放浪形骸,有他的金钱美女,有他的生死之交,也有他不三不四的朋友。然而,天旋地转,过去的一切,已与他毫不相干,他应当脱胎换骨才对。张群,可谓大人物了,祖父说那是他的朋友;张鹤龄,国防部次长,也是祖父的朋友,同住钟岚里,我父亲还是他的干儿子;还有一位肖某人,中央委员,曾带着女儿来提亲,被祖父拒绝了。可这些人与你有何相干?人家张群到台湾去了,与蒋介石在一起;张鹤龄到香港去了,与程思远在一起;只有那个姓肖的,后来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总之,这些人与祖父毫不相干,还有徐悲鸿先生、万古蟾先生、梅兰芳先生,祖父也说是自己的朋友,可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自己最重要的选择,从此阳光明媚,荆棘中开出了鲜花。祖父呢?
政府对祖父还是宽容的,对他也未作深究,只要他本本份份、老老实实就行了。“文革”来了,大字报满世界,政府还是没有将他划入“四类分子”之列。但大祸终于临头,问题出在大姑母身上,她从农村归来,看不惯祖父终日无所事事,动辄指责他游手好闲——剥削儿女——寄生虫,话虽说得不错,也是事实,但这样的人就是浪荡惯了,只要不惹事生非就让他去吧!可大姑母与祖父的冲突不断,祖父大骂她为了达到回城的目的,不惜假离婚,于天下情理而不顾。祖父的话点到了大姑母的痛处,两人反目为仇。当时那个家总是吵吵闹闹的,而祖父确有不自觉之处。有一天晚上,他又喝酒,嫌菜少,嚷嚷着让我上街去买花生米,大姑母嗤之以鼻,就是不让我去,并说:“这个老头真是修了,恶习不改,就是买回来我也替你扔掉!”祖父一听,勃然大怒,走进厨房,拎起煤炉就从窗口扔了出去,火红的煤球在地上燃烧得吱吱作响,吓得我目瞪口呆。大姑母也不甘示弱,将手中的筷子朝后一摔,冲出家门,对着院子大喊起来:“反革命造反了,反革命造反了……”所有人都跑了出来,大姑母边哭边控诉,将弟弟失言的事情和盘托出,并铁口直断,说就是这个坏老头教唆的,否则一个3岁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恶毒……
是啊,一个3岁的无知的孩子,若没有人在背后教唆、指使,怎能喊出如此反动的口号?众人议论纷纷。这个女人说得不错,老头你无法狡赖,凭什么说这孩子原先是想喊“打倒刘少奇”的?纸最终是包不住火的,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二天居委会就找到大姑母,让她把事情说个明白。我父亲也跑了去,反复解释,试图做最后的挽救。但为时已晚,街道决定召开两个会议,一个是“斗私批修讲用会”,让大姑母诉说自己是怎样从隐瞒到觉悟,再到“大义灭亲”,从而完成了“灵魂深处闹革命”这一心理路程的;另一个是对祖父的批斗会,正式宣布给他戴上“四类分子”的帽子,老账新账一齐算,接受监督改造。每天打扫完大院的两个厕所之后,还要去居委会报到。从精神到肉体,祖父被彻底打垮了,在强大的攻势之下,他有口难辩,只好承认自己是教唆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从此,祖父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小老头,见人迎面走来连笑笑也不敢,赶紧让道。大姑母成了“斗私批修”的先进分子,自然也有了回报——她的户口迁了回来,而这个家的亲情却毁于一旦,荡然无存。更可悲的是,谁也不敢公开指责大姑母,尽管私底下恨得咬牙切齿。当时在边疆插队的叔父和小姑母对自己的父亲虽也有所不满,但对事情闹到这种程度却始料未及,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处境。
这是一个真实的、难以启齿的故事。
所幸,1971年祖父死于癌症,全家人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我与父母还有弟弟最终被下放到了苏北农村,一呆就是11年。大姑母的“大义灭亲”让我耿耿于怀,我是弟弟失言的见证人,当时他就与我在一起。大姑母后来争辩这是当时“斗私批修”的需要,总不能眼睁睁地与大家一起隐瞒,她也是想革命的。可祖父却是因她的“革命行动”而被冤枉的,当时像他那样的人早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还敢有半点“反革命”之心啊!我的父母至今与大姑母都很少往来,其他亲友大概也是这样,而我见到她则是无话可说,少年的记忆刻骨铭心。
(摘自《老照片》,有删节)
蓦然见到一张“斗私批修讲用会”的老照片,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为太遥远了,三十多年前的悲哀,突兀在眼前定格,原本不想触动的记忆浮现在眼前,仿佛一件尘封多年的什物,触手可及,心隐隐作痛。
也许,至今我也不应说出心中的“隐痛”——“要斗私批修”导致的革命行动——让我的祖父在一夜之间,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浪荡了一辈子的老头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晚年,竟会被自己的亲生女儿所出卖。那天,他畏缩在昏暗的小屋里,恨得咬牙切齿,骂骂咧咧,随手抓起床头的那个小闹钟,想砸碎心中的苦痛与忿懑,这是1968年秋的一个夜晚。
那一年,我13岁。我的弟弟3岁。
几十年后的今天,弟弟对当时的一切已没有什么记忆了。可事情的确发生过,且千真万确:正在蹒跚学步的3岁的弟弟,不时模仿着外部世界的一切,开口闭口“打倒、打倒……”(那是一个“打倒一切”的时代),懵懂中竟喊出了“打倒毛主席!”全家人大惊失色。父亲一个巴掌打过去,可怜的弟弟呆住了!父亲自己也惶惶不安,“孩子太小,不懂事,我们就当什么也没有听见……”父亲又冲着我:“不许你到外面胡说八道!”祖父、祖母在一旁连连点头称是,在场的还有我的大姑母——她刚从农村归来,户口还没有落实。
这样的恐惧,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可能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想象。然而,它却活生生地反映出那一时代的荒唐。在那个时代,因言获罪的大有人在。人们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言不慎,说错了话,站错了对。绝非危言耸听,早晨你还是“同志”加“兄弟”,晚上就沦落为“牛鬼蛇神”、“黑五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弟弟的失言发生在家中,照理不应成为什么问题。可在不久前,毛泽东巡视了大江南北,提出全国人民都“要斗私批修”,并警告说修正主义的根源就在一個“私”字,一时间,弄得人人自危,个个争先,“狠斗私字一闪念”,真诚者固然不乏其人,顺势者亦不为少,而藉此达到个人目的或报复者也纷纷出笼,我的大姑母就做了这样的蠢事。
祖父与大姑母的矛盾由来已久。
大姑母随转业的丈夫去了农村,不堪忍受其苦,竟采用假离婚的手法独自回到了家。祖父不满,说她这个人无情无义。大姑母反唇相讥,说这个家衰败到今天这般地步,就是祖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结果。确实,新政权后,政府让祖父去做中学老师——这是一种照顾,竟被他拒绝了。祖父读过两所大学,一次在上海,一次在香港。在他的人生履历里,除了这两次求学,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祖父不愿工作,可为什么不愿工作,却没人能说清楚。祖父是应当出去工作的,因为祖母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那时,我父亲19岁,大姑母15岁,二姑母13岁,三姑母11岁,小叔3岁。到了1953年,最小的姑母又出生了。那时曾祖母还健在,祖父是她惟一的儿子。这个家本应以他为支柱,他却放弃了这份责任。从此,变卖家产成了他这辈子惟一的职业。这个家再也没有兴旺过。
祖父一直过着浪荡的生活。他属于旧政权的狼奶养大的那种人,他怀念那时的日子,那里有他的放浪形骸,有他的金钱美女,有他的生死之交,也有他不三不四的朋友。然而,天旋地转,过去的一切,已与他毫不相干,他应当脱胎换骨才对。张群,可谓大人物了,祖父说那是他的朋友;张鹤龄,国防部次长,也是祖父的朋友,同住钟岚里,我父亲还是他的干儿子;还有一位肖某人,中央委员,曾带着女儿来提亲,被祖父拒绝了。可这些人与你有何相干?人家张群到台湾去了,与蒋介石在一起;张鹤龄到香港去了,与程思远在一起;只有那个姓肖的,后来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总之,这些人与祖父毫不相干,还有徐悲鸿先生、万古蟾先生、梅兰芳先生,祖父也说是自己的朋友,可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自己最重要的选择,从此阳光明媚,荆棘中开出了鲜花。祖父呢?
政府对祖父还是宽容的,对他也未作深究,只要他本本份份、老老实实就行了。“文革”来了,大字报满世界,政府还是没有将他划入“四类分子”之列。但大祸终于临头,问题出在大姑母身上,她从农村归来,看不惯祖父终日无所事事,动辄指责他游手好闲——剥削儿女——寄生虫,话虽说得不错,也是事实,但这样的人就是浪荡惯了,只要不惹事生非就让他去吧!可大姑母与祖父的冲突不断,祖父大骂她为了达到回城的目的,不惜假离婚,于天下情理而不顾。祖父的话点到了大姑母的痛处,两人反目为仇。当时那个家总是吵吵闹闹的,而祖父确有不自觉之处。有一天晚上,他又喝酒,嫌菜少,嚷嚷着让我上街去买花生米,大姑母嗤之以鼻,就是不让我去,并说:“这个老头真是修了,恶习不改,就是买回来我也替你扔掉!”祖父一听,勃然大怒,走进厨房,拎起煤炉就从窗口扔了出去,火红的煤球在地上燃烧得吱吱作响,吓得我目瞪口呆。大姑母也不甘示弱,将手中的筷子朝后一摔,冲出家门,对着院子大喊起来:“反革命造反了,反革命造反了……”所有人都跑了出来,大姑母边哭边控诉,将弟弟失言的事情和盘托出,并铁口直断,说就是这个坏老头教唆的,否则一个3岁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恶毒……
是啊,一个3岁的无知的孩子,若没有人在背后教唆、指使,怎能喊出如此反动的口号?众人议论纷纷。这个女人说得不错,老头你无法狡赖,凭什么说这孩子原先是想喊“打倒刘少奇”的?纸最终是包不住火的,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二天居委会就找到大姑母,让她把事情说个明白。我父亲也跑了去,反复解释,试图做最后的挽救。但为时已晚,街道决定召开两个会议,一个是“斗私批修讲用会”,让大姑母诉说自己是怎样从隐瞒到觉悟,再到“大义灭亲”,从而完成了“灵魂深处闹革命”这一心理路程的;另一个是对祖父的批斗会,正式宣布给他戴上“四类分子”的帽子,老账新账一齐算,接受监督改造。每天打扫完大院的两个厕所之后,还要去居委会报到。从精神到肉体,祖父被彻底打垮了,在强大的攻势之下,他有口难辩,只好承认自己是教唆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从此,祖父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小老头,见人迎面走来连笑笑也不敢,赶紧让道。大姑母成了“斗私批修”的先进分子,自然也有了回报——她的户口迁了回来,而这个家的亲情却毁于一旦,荡然无存。更可悲的是,谁也不敢公开指责大姑母,尽管私底下恨得咬牙切齿。当时在边疆插队的叔父和小姑母对自己的父亲虽也有所不满,但对事情闹到这种程度却始料未及,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处境。
这是一个真实的、难以启齿的故事。
所幸,1971年祖父死于癌症,全家人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我与父母还有弟弟最终被下放到了苏北农村,一呆就是11年。大姑母的“大义灭亲”让我耿耿于怀,我是弟弟失言的见证人,当时他就与我在一起。大姑母后来争辩这是当时“斗私批修”的需要,总不能眼睁睁地与大家一起隐瞒,她也是想革命的。可祖父却是因她的“革命行动”而被冤枉的,当时像他那样的人早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还敢有半点“反革命”之心啊!我的父母至今与大姑母都很少往来,其他亲友大概也是这样,而我见到她则是无话可说,少年的记忆刻骨铭心。
(摘自《老照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