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食用巧搭配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丰富且平衡的膳食模式中,水果必不可少。众所周知,新鲜的水果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不仅能起到保护人身体健康的作用,还可以排毒养颜。
  
  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参与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有机酸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果胶可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植物化学活性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
  水果对身体好处多多,我们应该与这些好朋友天天见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水果代替正餐,一天吃掉两三斤;另一个是平时很少吃水果或者吃的品种过于单一。
  每天应该吃多少水果才是最利于身体健康,且不增加肠胃负担的呢?2016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我们应该:“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这里所说的克重为去皮、去核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重量。
  那么,将这个数字转化成实物,到底是多少呢?应该怎样进行品种搭配,才能在满足重量的基础上,尽量丰富种类呢?请看下图:
  现在,大家对重量为300克的水果是不是有了清晰的量化概念了呢?图示的几种吃法,可以将不同种类、不同口味的水果搭配食用,不仅对食物多样化做了贡献(“指南”建议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而且酸甜适宜,丰富了口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吃一个大苹果,吃着吃着就觉得吃不下去了,换着花样吃就会好得多)。此外,与家人共同分享,还能增进情感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指南”推荐的“200~350克”这个量是针对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而言的,高血糖患者、胃肠疾病患者等身体已患有疾病的人群,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减量。
  注:以上图中所选水果均为中等大小。
其他文献
记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出生的那片土地,会永久地镌刻在心房,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就算长大以后走得再远再久,也不会消失。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春姑娘,自小到大,见到的是净月潭里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参天大树的交相辉映,将我团团包围保护其中;嗅到的是南湖公园里柳岸低垂的泥香草气,让我眷恋沉醉;抚摸的是世界雕塑公园里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巴尔扎克”和“骑熊的少女”,虽然“冻人”但却温暖着我儿时的躁动不安。  
期刊
从某种程度上说,“卫嘴子”的春节是吃的节日,很饕餮、很盛大的情形。其实这无可厚非,辛苦奔忙了一年,谁都想富富裕裕、痛痛快快地享受几天。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土,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贴倒酉,大年三十合家欢乐闹一宿。  虽然刚进一月,但年的气息已扑面而来,接下来是备年饭、年菜的日子。过年期间要吃的鸡、鸭、鱼、肉、青菜、腊豆等许多菜肴得提前准备好
期刊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去解释问题;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知晓事物的一般规律;六十岁的时候,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释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内心会更加趋于宽容平和。但是当下,有的老人家却
期刊
春节临近,孩子们也快回家了,心爱的孙子孙女也要放寒假回来了,周大爷和老伴儿正要使出浑身解数,抓紧准备些拿手好菜,不巧的是,周大爷的高血压又犯了,整天头晕头痛,根本进不了厨房,更别说做菜了。周大娘的心里犯了嘀咕,自打周大爷被确诊为高血压之后,自家做饭就格外注意少放盐。临近过年,为了能在假期健健康康地跟儿孙多团聚几天,更是特别注意饭菜清淡,可这血压为何还是居高不下?除了坚持服药,饮食上有没有其他需要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