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地投入是讲好政治课的关键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
  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备课普遍遵循的过程,但认真地做起来,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一过程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坚持启发性原则,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治情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
  而要把这一过程的工作做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备好课,讲课才能胸有成竹。
  
  二、教学内容的投入
  
  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摸索着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实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
  为此,我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例如讲哲学原理需要联系实际,讲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更需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
  与原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对这一条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无疑,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对政治课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政治课教师必须在如何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多动脑筋。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他选择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对是否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否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是否把学习内容应用于自己的行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投入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我苦苦地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即启发法、灵活法、解扣法、讨论法、身教法、图示法等。
  我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我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我试验着在语言组织、表达情感、手势动作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在讲课中,能用生动通俗语言表达的,就不搬用晦涩的术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情感饱满真挚。
  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讲课中我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就是“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而且我总是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你管讲,我管听的被动局面,而是上下情感交流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灵活方法,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是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
  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总之,各个不同的环节我从不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这种做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同。
  教师担负着双重的职责: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育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备课方面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讲好政治课。
其他文献
在现代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自尊 , 不敢表现自己,喜欢顺从权威 , 独立性较差,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在交往中,他们总是听从能力较强的孩子的安排,面对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敢于大胆尝试,而有的孩子却自卑畏缩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学生听之有趣,学有所获,想有所得,忆有所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又像是从事一种导演职业,想法子要把教和学的关系统一起来。它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专拣好听的讲,以讨好学生;也不是板上钉钉,有板有眼,一切依照既定模式,循规蹈矩,招惹学生反感。  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的,经过优化组合的,不露痕迹的,但又是有据可查的;它应该是无迹可寻的,应该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但不是主宰课堂成败的。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评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师生交流的一种渠道,也是师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更是师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  因此,恰到好处的使用评语,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的人格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在评语评价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评语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    过去的评语评价,
期刊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情境故事化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  因此,课堂上要
期刊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所在。创新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破旧立新,师生互动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数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合作性和探究性。师生做实验的目的只是为简单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与所学知识理论的关系,达不到认知的平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陷入被动的境地。  笔者以为 , 在实验中学生亲自体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