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2004年至今,用工荒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用工荒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沧州市2010年人资源供求分析,得出用工荒的成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用工荒 人力资源 供求分析
2010年,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用工信息统计等方式,对沧州市人力资源供求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具体情况如下:
1 用人单位产业结构分析
随着沧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10年沧州全市三类产业用工单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03%、38.7%、60%。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但是从产业提供的岗位总数量上看,第二产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占比重最大,第二产业仍然稳居用工数量的主体地位,而第三产业单位众多,发展的空间较大。
2 五大用工行业供求分析
近年来,沧州市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发展迅速,2010年5个行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人力资源市场总量的67%。对应的是与上述5个行业也成为求职最多的5个行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5个行业的职业供求不均衡,制造业的求人倍率达到了2.26,社会服务业倍率为2.28,属于严重缺工的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建筑业倍率分别为1.32、1.15,用工压力相对较轻,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倍率为0.74,求职人数相对过剩,由表2我们不难看出,5个行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总体上求人倍率高,用工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
3 按企业经济类型岗位需求分析
从2010年用人单位性质来看,企业需求占据了用人需求的绝对主导地位,占98.4%。沧州市国有、集体企业的岗位需求大幅减少,如下图所示,只占12%,为历史最低水平;而私营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比重占到了32%和26%,已经占据了用工需求的主导地位。
4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分析
从2010年各类职业的求人倍率来看(表3),数控机床、高级电焊、高级会计师、经营管理人才、外贸类职业求人倍率最高,其中经营管理人才的求人倍率高达10.6,可谓是“一人难求”。
在几个低端职位中,营业员、简单体力工基本能保证需求,但是服务员的求人倍率首次达到了1.2,为历史最高水平,首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业务员求人倍率为1.16,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体上来说,用工缺口最大的全部集中在高端职位,低端职位的用工缺口较小。但是,考虑到高端职位总体需求不及低端职位的十分之一,所以高、低端职位的用工紧缺现象同样严重。
2010年高低端职位求人倍率对比(表3)
5 “用工荒”原因分析
一是劳动力层面因素。企业用工成本在不断上升,利润空间日益压缩,提高员工待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劳动力仍旧供大于求,但供应量越来越少;新农保建设等成果造成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逐步减少,吸引了部分农民工回流返乡;部分求职者(尤其是城镇求职者)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二是企业层面因素。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荒”的内在原因。前些年部分企业招工行为不规范,違反劳动法规,忽视合同签订、保险缴纳、正常休假等员工待遇,漠视员工对精神文化和自身培训的需求。甚至有部分企业为追逐利润,随意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恶意拖欠员工工资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一些求职者存在很大顾虑。
三是宏观经济走势。经济“一冷一暖”(经济危机)使企业用工难以预期,导致用工问题呈现恶性循环的态势是企业“用工荒”的外部原因。用工短缺问题其实早已存在,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掩盖了已然到来的用工短缺问题,到2010年以来经济回暖较快,于是用工全线告急,让沧州市习惯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粗放式的企业措手不及。
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前些年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用人唯学历论;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社会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不合理、力量薄弱;很多企业都不愿承担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
6 破解“用工荒”难题
一是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培训、劳务协作、小额贷款、人力资源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全方位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要充分利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切实促进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新的工作软件,同时完善县区配套。
二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适时发布用工报告,指导沧州市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我市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培训工作,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加大培训补贴力度;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走出唯学理论的误区,鼓励劳动者学习职业技能,同时建立灵活就业的理念。
三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遵守劳动法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类保险,不得随意加班加点、拖欠员工工资;提高警惕员工待遇,不仅提高岗位工资,更要落实休假、补贴、奖金等各项福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靠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凝聚力;注重在岗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建设。要完善用工、求职信息发布渠道,使我市用工、求职信息在全市境内实现有效流通;改进市场交流方式,加强现场交流会等有形市场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网站、职业信息报等无形市场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悼念、分析市场信息,为领导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建立一支专业的、进取的工作队伍,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咨询、代理招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曾黎.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交点——当前形式下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05期.
[2]卜学仕.“用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3]赖易.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4]杨晓天.“民工荒”成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5]陈曦,刘雅青.“民工荒”现象透析[J].时代经贸.2009年09期.
关键词:用工荒 人力资源 供求分析
2010年,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用工信息统计等方式,对沧州市人力资源供求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具体情况如下:
1 用人单位产业结构分析
随着沧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10年沧州全市三类产业用工单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03%、38.7%、60%。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但是从产业提供的岗位总数量上看,第二产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占比重最大,第二产业仍然稳居用工数量的主体地位,而第三产业单位众多,发展的空间较大。
2 五大用工行业供求分析
近年来,沧州市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发展迅速,2010年5个行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人力资源市场总量的67%。对应的是与上述5个行业也成为求职最多的5个行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5个行业的职业供求不均衡,制造业的求人倍率达到了2.26,社会服务业倍率为2.28,属于严重缺工的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建筑业倍率分别为1.32、1.15,用工压力相对较轻,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倍率为0.74,求职人数相对过剩,由表2我们不难看出,5个行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总体上求人倍率高,用工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
3 按企业经济类型岗位需求分析
从2010年用人单位性质来看,企业需求占据了用人需求的绝对主导地位,占98.4%。沧州市国有、集体企业的岗位需求大幅减少,如下图所示,只占12%,为历史最低水平;而私营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比重占到了32%和26%,已经占据了用工需求的主导地位。
4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分析
从2010年各类职业的求人倍率来看(表3),数控机床、高级电焊、高级会计师、经营管理人才、外贸类职业求人倍率最高,其中经营管理人才的求人倍率高达10.6,可谓是“一人难求”。
在几个低端职位中,营业员、简单体力工基本能保证需求,但是服务员的求人倍率首次达到了1.2,为历史最高水平,首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业务员求人倍率为1.16,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体上来说,用工缺口最大的全部集中在高端职位,低端职位的用工缺口较小。但是,考虑到高端职位总体需求不及低端职位的十分之一,所以高、低端职位的用工紧缺现象同样严重。
2010年高低端职位求人倍率对比(表3)
5 “用工荒”原因分析
一是劳动力层面因素。企业用工成本在不断上升,利润空间日益压缩,提高员工待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劳动力仍旧供大于求,但供应量越来越少;新农保建设等成果造成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逐步减少,吸引了部分农民工回流返乡;部分求职者(尤其是城镇求职者)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二是企业层面因素。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荒”的内在原因。前些年部分企业招工行为不规范,違反劳动法规,忽视合同签订、保险缴纳、正常休假等员工待遇,漠视员工对精神文化和自身培训的需求。甚至有部分企业为追逐利润,随意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恶意拖欠员工工资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一些求职者存在很大顾虑。
三是宏观经济走势。经济“一冷一暖”(经济危机)使企业用工难以预期,导致用工问题呈现恶性循环的态势是企业“用工荒”的外部原因。用工短缺问题其实早已存在,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掩盖了已然到来的用工短缺问题,到2010年以来经济回暖较快,于是用工全线告急,让沧州市习惯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粗放式的企业措手不及。
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前些年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用人唯学历论;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社会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不合理、力量薄弱;很多企业都不愿承担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
6 破解“用工荒”难题
一是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培训、劳务协作、小额贷款、人力资源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全方位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要充分利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切实促进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新的工作软件,同时完善县区配套。
二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适时发布用工报告,指导沧州市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我市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培训工作,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加大培训补贴力度;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走出唯学理论的误区,鼓励劳动者学习职业技能,同时建立灵活就业的理念。
三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遵守劳动法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类保险,不得随意加班加点、拖欠员工工资;提高警惕员工待遇,不仅提高岗位工资,更要落实休假、补贴、奖金等各项福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靠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凝聚力;注重在岗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建设。要完善用工、求职信息发布渠道,使我市用工、求职信息在全市境内实现有效流通;改进市场交流方式,加强现场交流会等有形市场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网站、职业信息报等无形市场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悼念、分析市场信息,为领导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建立一支专业的、进取的工作队伍,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咨询、代理招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曾黎.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交点——当前形式下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05期.
[2]卜学仕.“用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3]赖易.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4]杨晓天.“民工荒”成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5]陈曦,刘雅青.“民工荒”现象透析[J].时代经贸.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