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angmaf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认可、投入,本文在总结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反映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和其自身的真实诉求,主要是从学校整体规划管理和学生社团引导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相较已有研究力求更加具体、微观、可操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93-03
  【本文著录格式】宿建春.高校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93-95.
  自步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传统文化的学习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论述,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目前针对如何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而展开的研究,多以宏观政策为导向,而较少从具体、微观、可操作性的角度来展开,所以本文研究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以高校大学生的视角来阐述如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本文中所提及到的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对精华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一、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也不仅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的意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多角度看待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助于摆正观念,从根本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推进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
  首先,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自信并非是建立在曾经拥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之上,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被继承和发扬的,一旦丧失,文化自信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1]这个“最大公约数”来源于我国人民的思想血脉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共同思想观念的展现,也是对人民彼此间认同感的巩固[2]。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承担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
  其次,是基于文明冲突论和文化民族主义的思考。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将人类社会的秩序归结为文明的秩序,人类社会中的冲突即为文明的冲突,他将世界文明划分为西方、拉丁美洲、东正教、伊斯兰、印度、中华、日本7个文明部分(如果加上非洲则为8个部分)[3]。每个文明并非是单指某一个国家(日本除外),而是指以相同文化而形成的集合、各自的文明圈,不同文明圈当中都会有一个核心国家,它在文明圈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就是中国。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核心即是文化,它缔造了现有的秩序也是冲突的根源。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文明秩序的选择,也是打破西方决定论、多元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即使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存在诸多争议,它并不能对所有的冲突对立做出完美的解释,不同文明间绝对沟壑的观念也实难令人信服,但毕竟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文明与冲突的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处于复兴发展的阶段这更加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
  最后,是帮助大学生打好人格底色的保障。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良好的人格特征包括关爱、尊敬、诚实、勇气、勤奋、宽恕以及自我牺牲等[4]。当前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它在给我国带来经济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加之互聯网媒体的放大效应导致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唯有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本心守住精神之魂不至于被外来文化所吞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外来文化的良莠加以辨别,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困境
  有研究者通过问卷对其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您平时是否会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只有68%的大学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另有3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同时,有43.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很少参加传统文化类活动”[5]。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笔者在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学生的课余读书时间多为国外文学名著、学术专著等书籍所占据,针对“您最近一年内有没有读过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这一问题均为否定回答,对“令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传统文化的书是哪一本?”问题的回答也多集中在《三字经》《论语》等书籍上,对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则鲜有涉猎,但当谈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每位同学都会给予肯定回答并就理由一一枚举。可见,大学生都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执行,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不免陷入到“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窘境。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面临诸多困境。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第一,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类文化的冲击。既有西方外来文化带来的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认本国传统文化的威胁,也有社会不良文化所带来的贪图享乐、个人至上的歪风邪气,大学生在此类文化的浸染下极易丧失自我;第二,现有学术体系与传统文化的脱离。大学的职能之一就是发展科学,但就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来看,在诸多领域完全是在遵循西方的发展路径,学术体系的构建是在西方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而非本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体系之上,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学生阅读学术专著并不能很好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第三,功利主义之风盛行。高等学校建立的目的就在于促进高深知识的生产和传播,高校不是投入原料就可以获得预设产品的工厂,而在现实环境中高校在向高水平大学建设迈进之时,不乏倾向“值钱”技术而无视“无用”知识的嫌疑。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一方面,虽然大学阶段相较于中小学阶段,学生所拥有的可支配时间增加,但迫于课程学习的目标、期末考评的内容、未来就业的选择等压力,众多高校大学生都没有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和行动。另一方面,针对英语等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经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而对语文的系统学习除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外,多在高考结束之时就此终止。部分传统文化典籍晦涩难懂,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知识素养,这也就从客观上阻碍了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畏难情绪的驱使下选择了主动放弃。
  总之,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既有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宏观层面,也有与大学生个体密切关联的微观层面,宏观与微观的划分不是重要程度的划分,无论是困境原因的哪一方面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以学校为主体,学生社团引领发展
  就大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最长,学校对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有效,因此学校要承担起促进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不仅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在资源利用上、学生社团发展引导上做出努力。
  (一)学校整体规划管理
  1.挖掘现有专业内容,倡导传统文化沙龙
  鼓励学校各专业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专业教师积极拓展现行课程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相联系,譬如书法课程当中不仅要讲字的锋回笔转,还要讲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另外,学校应当激励有能力有精力的教师围绕某一具体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沙龙活动,比如某一教师对中国古乐有所研究,那么就可以由其组织古乐交流沙龙,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感受古乐的魅力。对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投入时间精力、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学校应在多方面予以奖励和支持,以提高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在真实情境当中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一方面,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所在城市、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参观学习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文化纪念馆、古城遗迹等传统文化承载之地。在实地参观学习的时候应邀请熟悉此处文化内容的相关人员或者本校教师担当解说,亦可在此处运用贝尔-兰卡斯特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由前一批参加此处研学活动的优秀学生在充分学习后担任解说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分担教师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实现学生间更好地交流沟通进而了解更多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邀请、聘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者、民间艺人进入大学展示、讲授传统文化内容。这既是出于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学习的考虑,也是履行服务社会职能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获取反馈意见
  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应该敞开办公室的门,学习运用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人际关系学说,与学生保持積极的交流沟通和访谈活动。访谈交流主要为了实现两个目标:第一,体现学校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不满情绪,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从学生那里获得及时的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与问题的反馈,以便于快速调整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活动。当然访谈交流活动在了解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动态的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把握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学生服务。
  (二)学生社团引领发展
  1.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社团在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就活动类型、活动宣传、活动准备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以期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首先,就活动的选择来说,社团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譬如传统武术类社团活动开展的重点就应该放在传统武术的宣传、表演、培养新人等方面,而不是舍本逐末效仿其他社团开展手工制作、演讲等活动。其次,社团活动在正式开展之前要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学校应该设立社团活动宣传专栏,社团活动的宣传也不限于海报、推文、语言上的宣传,还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展示上,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到活动到底是干什么的。最后,在活动形式、地点、人员、物资等各方面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尽量避免由社团举办单纯的知识竞赛型无趣的活动,防止参与活动的学生在一次活动之后便产生厌恶情绪,从而丧失对这一类传统文化的兴趣。
  2.社团的管理与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社团传统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学生社团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制度化、规范化,针对活动开展形式的大小,提供不同等级的资金。建立活动评价、反馈制度,记录不同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学生满意度,对优异社团的活动审批、资金申请方面予以倾斜。定期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社团交流会,社团负责人之间彼此交流经验、分享创意,倡导社团间的自主合作,提高活动开展的规模和质量。
  3.“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社团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第一,“引进来”是指社团要吸纳、借助专业力量来支持自身的发展。积极联系专业的老师提供指导,还可以寻求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帮助,比如古乐类社团可以寻求音乐系的帮助、书法类社团可以寻求书法系的帮助、传统文化知识类社团可以寻求历史系的帮助等。同时社团要与本校和外校的同类社团保持联络,互帮互助共同推进社团的发展。
  第二,“走出去”是指社团不要囿于自己举办活动自己参加这种单一活动形式,社团要更多地走向舞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相关晚会、艺术节的展示和演出当中,在与外校进行沟通交流时,也要树立自信心勇于展示自我。社团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节庆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的文化活动,形成固定的活动传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第三,社团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传统文化内容。对相对抽象的传统文化国学内容和知识可以通过自编剧本,自导自演的方式展示给大家,亦可通过其他诸如相声、绘画、视频等多种方式予以展示。中国的年轻群体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也在做出自己的思考、期待呼吁本国文化的崛起。西方的北欧神话、希腊神话、民间传说等都在成功改编后搬上荧幕,譬如《雷神》《诸神之战》《特洛伊》《牙仙》等为西方年轻群体乃至我国年轻群体所追捧。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原创内容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差别,但只有在得到受众的关注之后他们才会细加品读、返本溯源。大学作为文化艺术的摇篮应该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审视艺术的发展,学生社团是汇集学生迸发才艺、发展兴趣的所在,学校应该积极鼓励社团创新传统文化内容,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就促进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来说,无论是哪一项举措都要秉持一个原则——改变环境潜移默化,提高兴趣切忌压力。传统文化的推进过程不应该是枯燥乏味、充满压力、几近煎熬的过程,而应该是轻松愉快、水到渠成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实现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唯有砥砺前行才可实现真正的崛起。
  参考文献:
  [1]胡倩倩.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88-9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5.
  [3]安然,齐波.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J].史学月刊,2010(4):83-91.
  [4]谭德礼. 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思考[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101-106.
  [5]倪佳琪,王秀丽,张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16(10):24-26 66.
  作者简介:宿建春(1997-),男,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十三五”规划时期,睦剧在淳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传承弘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呈现了走基层有新步伐、惠民点有新气象、睦剧进校园有新举措、搞活动有新内涵等向好态势。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戏剧事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至202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睦剧保护传承体系、普及推广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随着高职扩招政策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关于专业人才应具有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对专业定义认识模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突出问题,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够等。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综合知识等特点对课程合理定位,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
我所理解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和听觉艺术也有内在相通之处,如音乐讲究节奏与旋律,而书家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找这样的感觉.如果他在写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将节奏与旋律融入进来,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比较机械呆板,给人拼凑之感.因为旋律犹如一种独特的生命,将之灌注于作品,会使得作品整一而富有气韵.
期刊
【摘要】在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比例甚至要低于吸收外来文化,其实这是因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不断加大开放程度,在支持多元化文化的同时,还不能丢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针对外来文化来说,需要做到吸取精华的原则,吸收精华发扬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历史使命。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以“东方狂欢节,百龙闹宾州”的美称享誉海内外,亦成为宾阳县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南宁市宾阳县炮龙节的具体情况、收集资料、进行调研,深刻剖析宾阳炮龙节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其发展脉络,摸索炮龙节传承价值,探究炮龙节处于困境的原因,表现炮龙节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下的生命力,强化人民对炮龙节的主观认识,并为宾阳炮龙节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大数据时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面临着这样的时代特征如何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推动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德育;美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90-03  【本文著录格式】白晓晓.浅谈大数据时代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转变,高中阶段的教学逐渐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与相关人士更加关注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高中学生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音乐鉴赏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如今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时代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便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初中时期的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也逐渐成为目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便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做出分析和探讨。  【
【摘要】自从进入封建王朝统治开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一直建树颇丰,随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标语被提出,奥林匹克竞技精神正式被确定下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被其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孕育而出,与现代体育精神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灿烂与辉煌,用不同的形式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精神;融合意义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康德美学中关于艺术与天才的部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后世艺术潮流,艺术自由与天才的论述强调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地位和独创性的特征,使艺术创作有理由打破古典主义的限制进行更加自由的探索。而事实上康德是一位坚定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对艺术与自由的思想还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石之上的,与浪漫主义的神秘和情感的放纵可谓水火不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浪漫主义扭曲了康德的美学理论来为自己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