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数学建模课堂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建模在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我们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思维;创新思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认为,数学教育只需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素质教育无须理科教育工作者费心。事实并非如此,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强调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大学生数学建模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数学建模在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创造性,为我们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针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病,数学建模在教材上改革,数学建模课程与学校各个专业对接,拓宽视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在教学中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灵活性,对最新发生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在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平台。
数学建模課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阵地,通过数学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学生受到较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数学素养,并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让学生在“干中学”,以“工程项目”或“项目案例”为载体来组织整个的学习过程,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此,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中,将建构创新思维融入整个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
面对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建模》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CDIO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按照以知识为基础,专业为核心,能力为主线、案例为载体的总体要求,在课程顶层设计时注重体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针对二表、三表、精英学生设置不同方案和培养目标,二表做到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三表理论够用,专业技能强,二是结合学生专业,要介绍工程实际和工程背景。三结合学生能力培养主线,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创新、协作能力。四是结合教师教育技术。《数学建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主,将全面发展的创新思维贯穿到课堂教学,从侧重知识教育转向侧重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尝试在教学手段,考试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及灵活性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考核中,除了平时出勤、作业、考试之外,增加了能力测试,竞赛答辩等环节。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数,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教育能力,旨在考察学生对线性代数内容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利用数学软件求解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数学训练,提高创新思维,将其培养成为工科类一代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专业,服务于社会。
数学建模课堂,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研究方法做到系统科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工科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如何发挥数学建模课教学在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突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突出了创新能力培养。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改革数学建模教材,培养创新思维,针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病,数学建模在教材上改革,数学建模课程与学校各个专业对接,拓宽视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灵活性,对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在教学中,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平台。
数学建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改变手把手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提出新的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营造鼓励自由、民主、放松的气氛,让学生拥有驰骋想象、自由发挥、主动讨论和发问质疑的机会。
数学建模考试体制改革,培养创新思维,考核是评价教学成果的有力工具,它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但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在考试上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核,以三人为一组,既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又有创新内容,提高动手能力,最后,又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考核机制,这样既达到考核目的,又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数学建模课数学建模为载体,设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改革方案,研究数学实验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数学建模课堂主阵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
作者简介:
于存光(1975—),男,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学历 硕士,研究方向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 项目号:GJ C1316170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思维;创新思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认为,数学教育只需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素质教育无须理科教育工作者费心。事实并非如此,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强调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大学生数学建模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数学建模在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创造性,为我们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针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病,数学建模在教材上改革,数学建模课程与学校各个专业对接,拓宽视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在教学中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灵活性,对最新发生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在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平台。
数学建模課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阵地,通过数学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学生受到较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数学素养,并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让学生在“干中学”,以“工程项目”或“项目案例”为载体来组织整个的学习过程,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此,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中,将建构创新思维融入整个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
面对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建模》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CDIO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按照以知识为基础,专业为核心,能力为主线、案例为载体的总体要求,在课程顶层设计时注重体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针对二表、三表、精英学生设置不同方案和培养目标,二表做到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三表理论够用,专业技能强,二是结合学生专业,要介绍工程实际和工程背景。三结合学生能力培养主线,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创新、协作能力。四是结合教师教育技术。《数学建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主,将全面发展的创新思维贯穿到课堂教学,从侧重知识教育转向侧重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尝试在教学手段,考试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及灵活性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考核中,除了平时出勤、作业、考试之外,增加了能力测试,竞赛答辩等环节。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数,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教育能力,旨在考察学生对线性代数内容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利用数学软件求解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数学训练,提高创新思维,将其培养成为工科类一代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专业,服务于社会。
数学建模课堂,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研究方法做到系统科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工科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如何发挥数学建模课教学在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突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突出了创新能力培养。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改革数学建模教材,培养创新思维,针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病,数学建模在教材上改革,数学建模课程与学校各个专业对接,拓宽视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灵活性,对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在教学中,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平台。
数学建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改变手把手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提出新的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营造鼓励自由、民主、放松的气氛,让学生拥有驰骋想象、自由发挥、主动讨论和发问质疑的机会。
数学建模考试体制改革,培养创新思维,考核是评价教学成果的有力工具,它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但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在考试上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核,以三人为一组,既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又有创新内容,提高动手能力,最后,又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考核机制,这样既达到考核目的,又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数学建模课数学建模为载体,设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改革方案,研究数学实验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数学建模课堂主阵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
作者简介:
于存光(1975—),男,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学历 硕士,研究方向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 项目号:GJ C13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