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和的诗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点评


  毋庸讳言,朱庆和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先锋诗歌运动至今已经40年了,其中有很多诗人的写作我都很佩服,推崇有加,也深知其在诗歌形式或者诗歌史上的意义;但若说到阅读的直接感受、和我内心契合的程度,则肯定首推朱庆和。朱庆和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但在作品中几乎不露痕迹,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诗歌对于他而言是与独特的生命存在、具体的生活艰辛紧密相关的。由于他的经历,加之不可多得的天分,诗歌在朱庆和那里成为了某种光照的必然或者必须;感人至深,但绝不惑人。朱庆和赋予诗歌的这一层人性因素以及超越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意义将更加显明。
  ——韩东

下山


  我喜欢一个人爬山
  从后山上
  昨夜的雨化为山泉
  蚯蚓一样
  脚下的枯叶
  犹如往事
  被踩得滋滋响
  下山的时候
  有几个村民拦住我
  看有没有
  偷山上的竹笋
  我身上空无一物
  他们不知道
  我就是山中的竹子
  已悠然下山去

苜蓿


  没有比苜蓿更好的食物了
  可我却不舍得割下它们
  那些鱼吃得更多的是青草
  所以我经常带着镰刀去麦地里
  我的身体在热气中一起一伏
  村里的人们却总是怀疑
  我偷了他们的麦子
  他们觉得我是一个自私且狭隘的人
  我还知道他们背后叫我老光棍
  大概他们忘记了我也曾有过老婆
  其实我对世事已淡漠许多
  不在乎他们说什么了
  就像孩童必然天真
  老人必然慈祥
  面对一天天翠绿的苜蓿
  我只想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气
  把它们撒在水面上
  让水里的孩子们来分食
  想必那定是一顿丰盛的美餐

下雪那天,我们干了些什么


  我们先是在雪地上奔跑
  为了追赶一只野兔
  到了湖邊
  野兔却突然不见了
  黑色的湖面
  白色的雪地
  身后是我们凌乱的脚印
  也许野兔逃到了湖里
  也许它成了一条鱼
  后来我们在一间茅屋里烤火
  大家围成一圈
  聊了很多的事情
  火苗映红了我们的脸
  不知是谁说了声
  “自卑不是天生的……”
  我们一直在添着柴火
  可谁也没出去看看
  外面的雪下得有多厚

父亲扛着梯子从集市上穿过


  扛着梯子的父亲
  要穿过集市
  中山装敞开着
  小腿肚子上的毛沾着泥巴
  熟人见了打声招呼
  并热情地把烟夹到他耳朵上
  准备出粪用的铁锨
  挂在梯子的后面
  刚买的地瓜苗挂在前面
  今天要下到地里
  肩膀上的梯子是要苫屋用的
  夏天母亲将不会再抱怨
  人越来越多
  父亲扛着梯子艰难地行进
  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有人提议父亲把梯子竖起来
  顺便爬上去
  看看天上的风景
  而有人则叫他把梯子举过头顶
  让火车在上面飞跑
  他们嘲笑着父亲
  小偷却趁机偷走了铁锨头
  接着又顺跑了地瓜苗
  甚至还替父亲把梯子扛着
  顺手取下他耳朵上的烟自己点上了
  一动不动的父亲
  扛着一架虚无的梯子
  像电影胶片一样
  定格在拥挤的人流中

春光


  从屋里出来,我
  常常到田间去
  前妻曾叫我娶一个乡下老婆
  朴实的健壮的
  可少女们都去了外乡
  我只好跟母狗调情
  几个农民正用粪汤浇菜
  我看不到他们的苦
  就像他们看不到我的苦一样
  我们谈论着天气和收成
  春光中飘荡着
  谦和的臭

我的家乡盛产钻石


  有人看见我姐姐,
  拿钻石玩石子游戏。
  姐姐告诉他们,
  山上多的是。
  在山上,他们
  果真看到了
  闪闪发光的钻石。
  他们弯腰捡走,可一到家,
  却发现那不过是些普通的石块。
  所以说,在我的家乡,
  那么多的钻石,
  基本上没什么用处。

甘薯地


  甘薯叶铺满了地面
  匍匐的茎像血管一样细长,透明
  我不学农妇们的样子
  掐断一些回家喂猪
  我只是顺着垄沟把它们
  翻上去,不断地翻上去
  被翻到垄上的茎露出细小的根
  精明的田鼠传授给我经验
  这些根一点也不忠实可靠
  它们会吸收并且会毁掉这块土地
  我理解田鼠的心情
  所以等着在收获的时候
  允许它们啃吃那些白皮的甘薯   啃吃属于它们的那部分
  它们吃完,然后坐在田头
  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
  但是现在我看不到地下的白皮薯
  在生长,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
  不断地把茎叶翻到垄上去
  就像梳理我恋人的头发那样
  我在把整个绿色翻转

草坪


  杂草不应原谅
  连同它们疯狂的本性
  一起拔除
  但杂草不区别于
  农田或树林
  杂草仅仅
  区别于一块草坪
  分辨草与草
  之间的毒害
  然后连根拔除
  让草坪更像草坪
  更适于观赏

忧伤不值半文钱


  我走了很远的路
  从残破的城门穿过
  在一个富贵人家
  兜售我的经历和见闻
  主人的女儿
  坐在樹下喂猫
  身边的丫鬟是我妹妹
  她已不认识我
  夜晚我睡在城外的草垛里
  怀抱星空

告别


  从一个地方搬到
  另一个地方
  丢掉了旧衣服和旧家具
  甚至摆脱了肮脏的情绪
  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喜欢
  站在护城河边发呆
  其实他们也并非不友好
  只是表面关切的眼神
  而鄙夷深藏其中,让我觉得厌恶
  有好事者甚至演绎谁家的房子有鬼怪
  导致了这落魄人家的厄运
  终于摆脱了那一切
  该扔的都扔掉了
  其实新地方我也未必真喜欢
  我在街上麻木地走着
  这里的人们看上去谦和
  但实际上目光凌厉,并透着隐忍的邪恶
  与先前的人们毫无二致
  远处的青山上裸露的岩石
  也像张人脸
  一到夜晚,隐没的山影开始
  向我召唤

在回乡的客车上


  没想到,很多年以后
  他们在回乡的客车上相见
  他是一个远房的亲戚
  年轻时差点成了亲
  这些年同在一个小县城
  竟没遇到过
  好像各自去了很远的地方
  他的妻子已去世多年
  她也从不幸的婚姻解脱出来
  现在都在外地
  帮着子女带孩子
  他到柳塘就下了车
  没有互留电话
  更别说死后再约了
  她望着窗外,远处田野上
  孤零零一棵树
  上面的叶子已掉光
  她还要到山上去,看看
  父母的坟修得怎样了

橘树的荣耀


  不知不觉
  我们已来到一片坡地上
  这是你家的橘树地
  虽然看不到橘树
  却仍然感觉到累累的果实
  垂挂于心
  谈话仍继续并在橘树间闪烁
  比如这橘树
  只有长出果子来
  才让人放心
  这是它的荣耀
  顺手摘了一个橘子
  在手里凉凉的
  你怎么知道果实里没有愤怒
  剥开来,橘子的清香
  在黑暗中弥漫
  当然有,但最终会消隐
  颓败的结局谁也不能避免
  就像眼前的夜
  你我都要消失其中
  但现在可以当做一杯酒
  让我们慢慢啜饮

无言


  屋檐下
  燕子再也没有飞回
  父亲半夜起身
  踩着自己的影子,无声地
  走来走去
  兄弟们都散去了
  在各自的路上苍老下去
  阳光是崎岖的
  艰难的日子
  谁也没法分享
  母亲在生前熟悉的水缸里卧下
  缸底的青苔
  蔓延似宝石
其他文献
一度风流,几多华章,对40年来《青春》的文学行走,应该有一番梳理,是追忆,是怀念,更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启程。  青春本就是一场悸动的行走,不安、冲动,满怀希冀……创刊号  1979年的10月,在原属南京市文联的文学内刊《南京文艺》基础上,《青春》正式创刊,刊名采用鲁迅先生手写体的“青春”集字。  创刊号的阵容可谓强大,陈白尘、罗荪、夏阳、从维熙、顾尔谭、邓友梅等老一辈作家纷纷致辞,为《青春》拉起“
期刊
公元一世纪,使徒彼得与自己的命运迎面相遇,在逃离罗马城的大路上,彼得向耶稣提出了那个响彻人类世界两千年的问题——“你往何处去?”类似的问题五百年前也曾被另一位著名的弟子提起——“君子亦有穷乎?”在走投无路的陈蔡,子路问道。于大危难时,耶稣说,我要去罗马,为你们再钉一次十字架。夫子说,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且听弦歌!在人类的童稚时期,大哲都表现出一种令人钦羡的笃定,题目没有那么难,到处都是
期刊
1  赵志明试图通过《小姜的故事》为论坛时代的文艺青年立传。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论坛时代短暂而峻急,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386被弃,486告急,586望眼欲穿。”时代提速,与之形成正比的是记忆遗忘的速度,不管是社会记忆,还是私人记忆。所以,很难想象短暂而闪耀的论坛时代是如何在艺术趣味、写作实验、思想表达、社会关怀等层面对彼时青年进行了训练和影响。具体到当代文学,1970年代中后期到1980年
期刊
1982年初夏,大学毕业,名单分配去了南京人事局。有一天,李潮带来一份市人事局朋友的手书,说他们局长亲自调阅了我的档案,问想去什么单位,速去面谈。这是我走上社会遇到的第一件荒唐事,冒冒失失竟然就去了,指名道姓要见局长大人,结果局长大怒,说你是谁呀,国家分配工作这么严肃的事,怎么可以你想去哪就去哪。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很狼狈,也说明当时实在太天真,太书呆子。李潮又为我出主意,说你干脆到《青春》来
期刊
光阴荏苒,《青春》杂志已经迎来了第四十个春秋。当年这本期刊从诞生起,就像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耀眼而夺目。记得北京一位著名作家说过:“《青春》怎会在南京诞生?”可见其风头了。  1979年,我40出头,在南京市文化局创作组工作(市文联恢复时的前身)。斯群同志调来之后,在方之、高晓声、陆文夫等作家的怂恿下,将当时的内刊《南京文艺》改刊为以青年文学为主的《青春》月刊。主编是斯群,二位副主编是李锡焕和李纪
期刊
小朱这人有个癖好,逛商店的时候喜欢让售货员把柜台里的商品拿出来,放在手上左瞧右瞧。一面瞧,一面还叽叽咕咕。这时他的身边有必要站着一个人,听着他发出惊异、感叹以及种种议论。这个人往往是我。我是小朱的好朋友,经常陪他逛商店。有时,他也陪我逛商店。  我说这是小朱的一个癖好,是因为他从来不买东西,只瞧不买。瞧了还不过瘾,还要拿在手里把玩。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反正我没有见过小朱在商店里买过什么东西,尤其是
期刊
选择一种颜色安慰词语  请选择一种颜色  安慰词语  一种颜色就好  它怕选择  如果你是它的母亲  它的婚姻由不得自愿  清晨你说“早安”  你的舌头揉捏出早安的模样  在遇见另一个早安时  你的双唇将它护在身后  羞涩的模样  闷热的午后  趁你打盹  它透过你微张的嘴唇  探望远方的气息  与浓郁的湿气相伴  寂寞时跳一支沉默的探戈  母亲 你的颜色已经选好  却无法示意  词语在喉咙里呼噜
期刊
镜匣  想要给抹香鲸刷牙  始终等不到开口的时刻  路途遥远  水面漂浮的光  利刃一般  永远不要相信水手的話  不如去追逐鲟鱼  还未兑付的支票  夹在书里为什么树上长满枝桠  为什么树上长满枝桠  因为你从不会有始有终  起初毫无顾忌,掀开幕帘  我想要逃窜已然太晚  继而将所有容器插满雏菊  又将水洒在花瓣  然后大笑,然后痛哭  然后转身离去  走廊歌声回响,电扇停止运行  旧相片还挂在
期刊
执绿感觉自己陷入到了一种感情的泥淖中,或者是分岔路。她愤愤不平,脑海中不断跟郑不远进行着对话。她越想越生气,与她交谈的郑不远则一脸理直气壮,甚至有点强辞夺理,好几次他们的对话都到了谈不下去的地步,每当这时候,她的本能反应是把郑不远拉黑。似乎只有拉黑才能表现出她的决绝和远见,才能体现出她鲜明的立场和不妥协的态度。我为什么要跟这种人谈恋爱啊……想到这里,正好看到路边并排走过的两个穿校服的高中生,男生依
期刊
那年,我在镇上读初中,不爱读书,迷上了看电影。  电影院坐落在镇北街,傍濑水河而建,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镇上人不叫电影院,叫电影馆。“今天电影馆放打仗片。”“今天电影馆演锡剧《五女拜寿》。”明白人一听就知道,电影馆里有舞台,不只放电影,还演戏。  我不爱看戏,只爱看电影,尤其打仗片。电影的诱惑是迷人的,是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买不起电影票,便在电影院广场的空场地上瞎转,找寻着别人丢弃的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