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在全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河北省明确了“以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优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河北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力求为河北省农村教育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农村教育现代化现状工作思路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我省明确“以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优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全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分析现状,找出问题,以求更大发展。
一、我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
1.教育思想现代化方面。我省政府已经确立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
2.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方面。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教育终身化初见雏形。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导向,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省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基本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方面。我省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初具规模,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比较合理,基本形成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并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4.办学条件现代化方面。我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改造危房的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各级各类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所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校舍建筑有所完备,添加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为逐步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奠定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明显增加。
5.教师队伍现代化方面。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了培养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步伐,加强了对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加快了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了农村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教师来源多元化、培养机构的综合化,建设了教师教育基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6.教育管理现代化方面。我省借鉴了先进教育体制和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使我省农村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政府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城乡教育合作与交流,帮助贫困地区和人群获得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目标。
7.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一方面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另一方面深化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现代农民教
育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
二、我省农村教育存在的差距及工作思路
农村教育现代化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省农村仍然处于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总体上看,仍然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观念滞后,体制机制障碍比较大。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制约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
2.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区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协调已成为严重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教师总体数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教师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
4.教育质量不高,控辍保学难度大,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义务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厌学、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政府履行职责不到位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控辍保学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5.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充分。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溃乏,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发展速度慢、服务能力低。
6.学前教育规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办园质量总体偏低,办园行为有待规范。
7.投入不足。教育需要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些乡级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总结经验与不足,推进我省农村现代化进程一要搞好规划,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科学制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二要进一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激活灵魂,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放眼高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现代化;夯实基础,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丰富内涵,推进教学体系现代化;构筑高地,推进师资队伍现代化;追求精致,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12日,第2版.
[2]王凤秋,马洪丽.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胡宝祥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号为10079。
关键词: 农村教育现代化现状工作思路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我省明确“以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优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全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分析现状,找出问题,以求更大发展。
一、我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
1.教育思想现代化方面。我省政府已经确立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
2.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方面。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教育终身化初见雏形。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导向,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省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基本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方面。我省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初具规模,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比较合理,基本形成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并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4.办学条件现代化方面。我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改造危房的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各级各类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所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校舍建筑有所完备,添加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为逐步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奠定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明显增加。
5.教师队伍现代化方面。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了培养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步伐,加强了对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加快了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了农村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教师来源多元化、培养机构的综合化,建设了教师教育基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6.教育管理现代化方面。我省借鉴了先进教育体制和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使我省农村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政府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城乡教育合作与交流,帮助贫困地区和人群获得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目标。
7.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一方面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另一方面深化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现代农民教
育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
二、我省农村教育存在的差距及工作思路
农村教育现代化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省农村仍然处于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总体上看,仍然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观念滞后,体制机制障碍比较大。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制约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
2.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区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协调已成为严重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教师总体数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教师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
4.教育质量不高,控辍保学难度大,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义务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厌学、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政府履行职责不到位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控辍保学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5.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充分。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溃乏,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发展速度慢、服务能力低。
6.学前教育规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办园质量总体偏低,办园行为有待规范。
7.投入不足。教育需要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些乡级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总结经验与不足,推进我省农村现代化进程一要搞好规划,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科学制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二要进一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激活灵魂,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放眼高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现代化;夯实基础,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丰富内涵,推进教学体系现代化;构筑高地,推进师资队伍现代化;追求精致,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12日,第2版.
[2]王凤秋,马洪丽.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胡宝祥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号为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