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规定,供电公司应当依托当前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对供电所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调配,做好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进一步统筹供电所配电业务用工管理以及营业业务开展工作。在此背景下,各个供电所应当进一步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劳动定额标准,相应国家相关号召。托信息化平台开发劳动定额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供电所的派工机制,优化用工方式,提升供电所的用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劳动定额
1.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背景
在当前的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开展过程中关于用工总量偏大的问题,导致当前很多配电所问工人数体量较大。甚至有个别配电所虽然是乡镇级别,但是总用工人数位列全省前茅。并且也没有组织员工实现定额生产,多个配电所出现了超员的情况。加之薪酬模式存在陈旧落后,当前很多供电所的主要用工方式是非全日制或者是业务委托,是对于具体的费用没有制定统一的相关标准,并且大多数配电所根据当前的实际工作业务进行核算工资,但实际的工作量和所结算的工资不对等。全日制用工方式按照小时来计算工资当前很多供电所采用的是手工记账的方式,对非全日制工种进行工作时间的登记,这存在着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较重的情况。提高其准确性,通常会引起劳动纠纷。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供电所劳动效率的提升,对于当前的供电所用工方式而言,也没有对配电营业业务的工作量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无法对当前的配置人员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对于其他的形式用工而言,由于供电所的业务开展指标不平衡,很容易产生拖延时间的问题,也会导致法律风险的滋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对当前的供电所用工机制的优化与改革提出了紧切的要求。
2.当下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不科学的薪酬分配模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用工方式虽然不同,但基本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业务委托形式,第二种是非全日制形式。对于业务委托行使而言,具体的业务费用并没有制定相关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方强很多供电单位按照的是对委托前的工资进行核算。经常会出现用工实际工作量和所结算的费用不符合的情况。而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通常是以小时来计算工资的,对于工人的实际记录由人为进行计算和统计,难免会出现主观情况而导致记录不准确的现象。
2.2劳动效率普遍偏低
对于当前两种用工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在供电所运行中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量计算体系,所以也对人员的队伍优化无法制定具体的标准。使得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出现浪费,劳动管理的模式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化,对于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来说,工作量和工作的时长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不仅仅会让人产生消极怠工,也会使得具体的工作任务效率低下。
2.3培训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供电所运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而言,由于长年累月没有定期的开展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使得供电所的大多数员工没有积极的内生动力,同时没有具备良好的岗位责任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路径。在供电所工作范围内,由于学习的氛围较为寡淡,从而使得供电所的发展以及员工的未来发展无法达到一致的步调。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供电所的培训及考核机制不完善,或存在与当前供电所工作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而导致的。
3.信息化手段管理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信息化手段对当前供电所的配电营业业务务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进一步对供电所的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当前供电所的用工结构。提高供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业务开展的效率。同时,运用好信息化的手段,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供电所人员的定额管理,促进了供电所的规范化业务开展,提高了供电所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首先,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能够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对当前供电所的管理规章进行优化,制定出符合供电所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加强用工管理力度。有利于对当前供电所实现定额管理以及劳动范围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当前供电所的配电营业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责任的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控,对各个业务开展的进度进行定期的跟进,为今后供电所的业务开展制定未来发展的规划。最后,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供电所的管理标准,通过奖惩机制提高供电所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提升劳动效率,为今后供电所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管理实践
4.1推进供电所劳动定员管理,建立用工调配机制试点
你当前供电所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开展定期定员工作,对于各个供电所的不同营业户数,配电站的数量,配电线路的情况进行划分。在信息化平台上导入劳动定员模块,根据不同供电所的需要测算定员。同时可以对不同地点选取试点,开展信息化手段管理。对于供电所的人员实现信息化调配严重超员的部门,可以对不同供电所之间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从而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满足供电所发展的用工要求,进一步平衡不同地区供电所发展的工作量。
4.2开展定额管理,梳理供电所工作项目
还开展试点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供电所需要,结合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营销业务等部门开展实地演练。在掌握详细准确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测定法,询问供电所的实际需要,根据供电所业务开展的不同项目,例如抢修,维修等等一些收费项目进行实际耗费工作的测量,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工作限额标准。并且要结合不同类型业务开展的情况,对实际工作地点的往返行程进行测量,明确路程限额标准。通过对供电所的劳动人员定额管理形成任务分解到各个项目的目标。放化标准作业模式,同时推进劳动定额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化派工,为今后供电所的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4.3开发定额系统,规范派工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定额管理,需要开发定额系统,才能够进一步规范化派工管理。在当前我国的一些地区,供电所已经纷纷开发了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定额系统投入了使用,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定额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工作项目以及工作人员在系统内登记,根据不同的周内计划或月内计划行程派工单。使得供电所的派工模式更加规范化和智能化。在派工过程中也可以详细记录派工人员的时间,并且可以根据一周或1月的时间统计各个电工的工作时间。采用定额系统不仅仅能够实现人工的解放,而且也可以加大统计工时工作的准确性。依托定额系统能够使派工人员及时掌握各个项目开展的进度以及计划标准。在电工作业的每个时间段能够进行定时的监控,避免了由于工作人員消极怠工而导致超时的情况。也能够使得每个电工所用的工作时间更加平衡,减轻了电工的实际工作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为了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顺利开展,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借助智能化手段,研发定额系统。实现对供电所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管理,同时为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业务范围的拓宽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山.信息化手段提升县公司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水平[J].劳动保障世界,2015(11):40+46.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福建 泉州 362300)
关键词: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劳动定额
1.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背景
在当前的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开展过程中关于用工总量偏大的问题,导致当前很多配电所问工人数体量较大。甚至有个别配电所虽然是乡镇级别,但是总用工人数位列全省前茅。并且也没有组织员工实现定额生产,多个配电所出现了超员的情况。加之薪酬模式存在陈旧落后,当前很多供电所的主要用工方式是非全日制或者是业务委托,是对于具体的费用没有制定统一的相关标准,并且大多数配电所根据当前的实际工作业务进行核算工资,但实际的工作量和所结算的工资不对等。全日制用工方式按照小时来计算工资当前很多供电所采用的是手工记账的方式,对非全日制工种进行工作时间的登记,这存在着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较重的情况。提高其准确性,通常会引起劳动纠纷。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供电所劳动效率的提升,对于当前的供电所用工方式而言,也没有对配电营业业务的工作量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无法对当前的配置人员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对于其他的形式用工而言,由于供电所的业务开展指标不平衡,很容易产生拖延时间的问题,也会导致法律风险的滋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对当前的供电所用工机制的优化与改革提出了紧切的要求。
2.当下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不科学的薪酬分配模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用工方式虽然不同,但基本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业务委托形式,第二种是非全日制形式。对于业务委托行使而言,具体的业务费用并没有制定相关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方强很多供电单位按照的是对委托前的工资进行核算。经常会出现用工实际工作量和所结算的费用不符合的情况。而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通常是以小时来计算工资的,对于工人的实际记录由人为进行计算和统计,难免会出现主观情况而导致记录不准确的现象。
2.2劳动效率普遍偏低
对于当前两种用工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在供电所运行中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量计算体系,所以也对人员的队伍优化无法制定具体的标准。使得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出现浪费,劳动管理的模式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化,对于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来说,工作量和工作的时长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不仅仅会让人产生消极怠工,也会使得具体的工作任务效率低下。
2.3培训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供电所运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而言,由于长年累月没有定期的开展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使得供电所的大多数员工没有积极的内生动力,同时没有具备良好的岗位责任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路径。在供电所工作范围内,由于学习的氛围较为寡淡,从而使得供电所的发展以及员工的未来发展无法达到一致的步调。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供电所的培训及考核机制不完善,或存在与当前供电所工作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而导致的。
3.信息化手段管理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信息化手段对当前供电所的配电营业业务务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进一步对供电所的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当前供电所的用工结构。提高供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业务开展的效率。同时,运用好信息化的手段,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供电所人员的定额管理,促进了供电所的规范化业务开展,提高了供电所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首先,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能够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对当前供电所的管理规章进行优化,制定出符合供电所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加强用工管理力度。有利于对当前供电所实现定额管理以及劳动范围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当前供电所的配电营业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责任的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控,对各个业务开展的进度进行定期的跟进,为今后供电所的业务开展制定未来发展的规划。最后,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供电所的管理标准,通过奖惩机制提高供电所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提升劳动效率,为今后供电所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管理实践
4.1推进供电所劳动定员管理,建立用工调配机制试点
你当前供电所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开展定期定员工作,对于各个供电所的不同营业户数,配电站的数量,配电线路的情况进行划分。在信息化平台上导入劳动定员模块,根据不同供电所的需要测算定员。同时可以对不同地点选取试点,开展信息化手段管理。对于供电所的人员实现信息化调配严重超员的部门,可以对不同供电所之间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从而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满足供电所发展的用工要求,进一步平衡不同地区供电所发展的工作量。
4.2开展定额管理,梳理供电所工作项目
还开展试点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供电所需要,结合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营销业务等部门开展实地演练。在掌握详细准确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测定法,询问供电所的实际需要,根据供电所业务开展的不同项目,例如抢修,维修等等一些收费项目进行实际耗费工作的测量,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工作限额标准。并且要结合不同类型业务开展的情况,对实际工作地点的往返行程进行测量,明确路程限额标准。通过对供电所的劳动人员定额管理形成任务分解到各个项目的目标。放化标准作业模式,同时推进劳动定额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化派工,为今后供电所的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4.3开发定额系统,规范派工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定额管理,需要开发定额系统,才能够进一步规范化派工管理。在当前我国的一些地区,供电所已经纷纷开发了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定额系统投入了使用,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定额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工作项目以及工作人员在系统内登记,根据不同的周内计划或月内计划行程派工单。使得供电所的派工模式更加规范化和智能化。在派工过程中也可以详细记录派工人员的时间,并且可以根据一周或1月的时间统计各个电工的工作时间。采用定额系统不仅仅能够实现人工的解放,而且也可以加大统计工时工作的准确性。依托定额系统能够使派工人员及时掌握各个项目开展的进度以及计划标准。在电工作业的每个时间段能够进行定时的监控,避免了由于工作人員消极怠工而导致超时的情况。也能够使得每个电工所用的工作时间更加平衡,减轻了电工的实际工作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为了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顺利开展,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借助智能化手段,研发定额系统。实现对供电所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管理,同时为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业务范围的拓宽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山.信息化手段提升县公司供电所配电营业业务用工管理水平[J].劳动保障世界,2015(11):40+46.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福建 泉州 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