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探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电压作为供电企业的主要评价指标,对于治理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以及提升电力供电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作为企业的低耗节能的低碳要求,关乎电力企业的经营。本文主要是探讨在电力供电过程中,低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电力服务管理和电力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对应的深化治理方案,从较小的经济投入来解决低电压的问题,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低电压”原因;深化治理方案;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民生活经济对电力能源需求量激增。主要造成用电紧张的重要因素,电力负荷急剧加重的主要客观原因,部分线路或设备输送出来的电压满足不了人们的用电需求,导致城镇“低电压”问题频发。尤其进入迎峰度夏时期比较凸显,受负荷不断攀升影响,电力线路设备负荷严重过载,人们对低电压的抱怨率上升,造成电力企业供电质量下滑。低电压问题属于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剖析原因,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深化治理的工作方案。
  1、“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1导线截面
  电网经历着不断的升级改造,但仍存在部分线路陈旧老化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不断的更新换代,智能电器进入每个家庭使用频繁,使原有的用电标准达不到现时标准,配电线路或设备输出电压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需求,因此优化工程规划,逐步完善电网网架建设。导线截面选择时,需因地制宜制定好计划,要先对当地实际用电量及用电分布进行测量和科学的用电布控,发现导线的截面与实际电压输出不相匹,电力企业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临时解决方案,避免造成影响。
  1.2供电半径大
  10kV配电线路部分存在迂回线路,导致供电半径过大,线路的阻抗增加,从而压降增大,低压线路的末端电压偏低。
  1.3现场电力管理不到位
  针对“低电压”问题上,缺乏对现场实际的掌握,电力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低压用户接入管理缺乏统一规范,部分新增用户无序接入,接入前未对低压线路负荷进行核算,造成新的低电压问题;二是电力企业营业部门对低压需求侧没有进行核算,导致普遍存在“报小用大”的情况。
  1.4无功补偿配置不足
  在整个电网体系中,低压电网属于体系的末端,加上感性负荷会造成大量的无功电源流失,而无功补偿普遍存在装置容量不够科学或是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无功补偿不足。目前电网建设在无功补偿的重视不够,部分台区即使有无功补偿但因设备老化,日常维护不重视已不能使用,有的地方甚至无无功补偿。
  2、“低电压”深化治理措施探讨
  根据低电压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措施,图1.1为某区域低电压问题整改措施项目情况,主要整改措施换大导线、调整相别、新增线路来实施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文章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长远预期考虑,主要对本文阐述以下低电压治理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方面问题。
  2.1综合治理管理措施
  (1)规范低压用户接入管理
  严格核算新增低压用户报装容量。电力企业营业部应根据用户用电性质、用电设备清单、用电场所面积等信息认真核算用户报装容量的真实性,防范用户“报小用大”。具体居民区供电负荷密度不宜小于下表数值,如下表所示:
  推广使用的低电压测算模型进行,接入前或核算接入后存在低电压问题的。用电设备总容量在15kW~100kW用户采用380V三相供电。其中50kW~100kW用户采用380V三相专线供电,避免大容量低压用户接入引起同回低压线路上其他用户低电压。
  (2)建立完善的智能检测网络系统
  通过大数据管理,建立智能配电台区模块,分析统计低电压问题频发的台区负荷使用情况,对还未普及的区域做好电压检测工作,尤其是重过载台区增加智能电表检测,通过分析数据,及时对低电压区域进行技术干预。加强检测仪器的维护和检修,加强用电管理,定期或是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预前干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客户抱怨率。
  2.2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1)优化网络结构,使三相负荷到达平衡。在电网改造或是电网规划,都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改造方案,低电压问题频发区域设置合理的分接头,把电压控制在最小偏差范围内。对负荷较重的区域加快新建大容量变压器和新建线路进行增容和分负荷。
  (2)降低线路阻抗。一是选择合理的导线截面积,在居民用电密集区域,应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降低电压降,提高末端电压;二是全面淘汰铝线,更换老式电表,缩短接户线长度,定期对用户进行用电检查,找出因用户自身原因产生的低电压问题。
  (3)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是补损最重要的措施,它不仅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同时还可以降低线路电压降。相与相间会存在电势差,相与线或相与相的电抗或者电容可以有效的转移有功电流,使得各相电流达到平衡,而且有功功率因素都能接近0.95。
  3、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低电压”存在普遍性、频发性、周期性的特点,因此未来主要将会从科学治理方面入手,全面推广智能化数据体系,完善检测平台系统,优化电网规划,不断地对原有配电线路网架进行升级改造。作为电力从业者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判断力,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为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吉华.供配电技术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4.
  [2]陳文彬.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马占财. 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方法探讨[J].电网与规划,2014(09).
  作者简介:陈颖然(1991-),女,汉族,浙江义乌,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就职于佛山供电局,从事工程规划及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对电力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收益有着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表述了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其完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取得了显著提高,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促
物种寿命的长短主要决定于遗传物质,衰老过程可能与分化、发育相似,系由遗传程序控制[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蕴藏着丰富的遗传信息,与机体免疫、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LA是否参与或调控衰老过程及影响人类寿命一直是老年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过HLA基因分型,比较高龄人群与对照人群各个基因频率的差异,探讨高龄人群的HLA优势,是目前研究HLA与寿命关系的主要策略之一。
期刊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引起的,骨保护素(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患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甲旁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组20例,非老年组38例;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甲状旁腺激素((173.6±40.0)ng/L和(377.6±87.4)ng/L)、碱性磷酸酶[(235.5±75.3)U/L和(517.8±84.1)U/L]等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后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OPG)、相关骨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等的变化,探讨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OPG问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72例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PG浓度.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OPG、性激素、血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尿Ⅰ型胶
摘要:架空绝缘导线是近年来县级供电公司农网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配电线路材料,以其明显的优势代替了传统的架空裸导线,但配网架空绝缘导线频繁遭遇雷击、进水而引发跳闸、断线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分析了10千伏配网架空绝缘导线在配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防雷、防水及安装方式等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为保障架空绝缘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10千伏配电;架空绝缘导线;应用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输电线路巡检水平。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点,接着重点研究了无人机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方法,旨在进一步强化输電线路巡检中的无人机技术运用水平,提高巡检效果。  关键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技术;应用方法  引言  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距离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力输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的组织结构有其共同的特点,均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即消化系统的衰老改变,这些改变是老年人消化疾病发生的基础。
期刊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代食管术的适应证、手术关键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结肠代食管术患者的疾病病种、手术种类、肠段移植情况和供血管的种类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 75例中,食管恶性病变66例,食管根治性切除63例,另3例及食管良性病变9例行食管改道术.顺结肠蠕动方向移植65例,逆蠕动向移植10例.结肠段经胸骨前皮下上提16例,前纵隔通道上提56例,后纵隔食管床3例.术后30 d内,有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喉癌患者行喉功能保全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136例原发喉癌患者,行声带切除34例,垂直半喉切除28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24例,喉3/4切除15例,次全喉切除29例,全喉切除环咽吻合术6例.T3-4期病灶切除后多采用颈部肌皮瓣修复.术后可在气管套管外放置麻醉气囊,练习进食.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1周均恢复发音功能,92例拔除气管套管.45例有不同程度呛咳,经过吞咽练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