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兴趣引领、优化策略、加强训练、养成习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能力;优化策略;训练习惯
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涉及计算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偏慢,会严重干扰和阻碍整个数学课程的学习,因而减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限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学习计算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谈谈几点体会。
一、兴趣引领是前提
兴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的状态,计算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位老师教学“8”和“9”的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拿出“0”的卡片,对学生说:“大家觉得0的身材怎样?”有学生说有点胖,“对呀,我们帮0减减肥,好不好?”教师从口袋里拿出一根橡皮筋,把0的中间扎住,学生们都兴奋地说:“老师,0变成8了。”紧接着,教师又拿出“6”的卡片,说:“6很调皮,翻了个筋斗,大家看,它变成了谁呀?”学生们笑着说:“变成了9。”就这样,课堂的气氛立即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得特别积极、认真。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选取教学素材、设计学习活动时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故事化情境或熟悉的生活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位教师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在引入新课时巧妙地设计了问题情境:
师:“咱们班共多少位同学?(48位)同学们今天是怎样过來这里上课的?(坐车)这就涉及到了租车的问题。租的车限坐47人,加上老师一共是49人,租1辆车坐得下吗?”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坐不下,也有几个学生认为同学们个子小,挤一挤就能坐得下, 但是马上又有学生反驳说这样不行,就算是搭载小孩子也不能超载,是犯法的。教师也跟学生讲了不能超载,接着又问: “那今天咱们班一共坐了几辆车到这里?”(2辆,一辆大巴车,一辆小汽车。 )“为什么要租一辆小汽车?”(小汽车是载多出的2个人的、再租一辆大巴车太浪费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后,出示课本例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你能解决这道题吗?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讲一讲。”学生马上在小组里七嘴八舌地说开,还有的一边讲一边在本子上列式给同学看,学生计算的热情一下子点燃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知识的关键处巧妙地运用儿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使枯燥的计算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可以用儿歌让学生记住求商的方法:看除数,想口诀,口诀缺几商就是几;再如教学笔算除法时,可让学生记笔算除法的十字诀: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验,借此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激发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课堂单一的练习形式往往使学生觉得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定期组织口算、笔算、听算等“计算小达人”系列比赛,设计抢答口诀、找朋友、开火车、组数对口令等游戏,利用竞赛和游戏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计算。
二、优化策略是关键
1.既重视算理的教学、又重视算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借助计数器、小棒、算盘等直观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理解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效率。教师还要渗透迁移、转化的学习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任何复杂的计算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会算不准、算不快。因此,教师要夯实“九九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强塞硬装。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每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经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28 5”的口算算理时,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点数法、“凑整十”法、“进位加”法等方法解决,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
2.重视错题分析及作业纠错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往往刚学的知识就遗忘了,导致计算经常出错。教师要及时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弄清楚是因为计算马虎出错还是知识不过关出错,在学生的作业上圈注,标明错因,让学生及时纠正,将错题重做一遍。如果出错的同学较多,可以采取集中讲解的方法进行纠错。纠错时可将出错的作业让全班学生先观察这样做有没有错,错在什么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学生对错题抽丝剥茧,将“错点”变成“亮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渗透“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创设贴近低年级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练习设计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编应用题,自动建构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4.坚持赏识激励的教育方法
教师要利用赏识激励,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在地灌输计算算理、算法,或者严厉的批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取的。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关怀中得到勇气和自信心。
三、加强训练是途径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及简算的基础,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计算方式。要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速度,必须要重视口算训练。小学低年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因为这些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如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让学生口算“200 100”及“2000 1000”之类的题目,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开口讲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感知整百、整千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口算要坚持做到天天练、节节练,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视算和听算互相结合,交替训练,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和瞬间记忆力。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的笔算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只有理解了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列出竖式笔算。例如教学笔算两位数的加法,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相同的数位对齐。
除此以外,还要加强估算的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每一个学段的估算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估算教学从边缘走向常态。估算不仅是一种运算能力,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教材需要我们估算时才去估一估,而是要将估算的训练渗透到口算、笔算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建立良好的数感。
四、养成习惯是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把数字、运算符号写工整,把竖式的格式写规范,做混合运算时先要想好运算的顺序,认真核对每个数字、运算符号。
要想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要让学生养成使用草稿本及自觉验算的习惯。草稿本记录着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清楚正确打草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合理利用草稿本,提高計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时除了将计算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演算,还要将估算作为验算的一种方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乐于计算的兴趣,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数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龚祖华,王海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
[3]杨国华.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7(12).
[4]谢红芬.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7).
【关键词】计算能力;优化策略;训练习惯
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涉及计算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偏慢,会严重干扰和阻碍整个数学课程的学习,因而减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限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学习计算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谈谈几点体会。
一、兴趣引领是前提
兴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的状态,计算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位老师教学“8”和“9”的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拿出“0”的卡片,对学生说:“大家觉得0的身材怎样?”有学生说有点胖,“对呀,我们帮0减减肥,好不好?”教师从口袋里拿出一根橡皮筋,把0的中间扎住,学生们都兴奋地说:“老师,0变成8了。”紧接着,教师又拿出“6”的卡片,说:“6很调皮,翻了个筋斗,大家看,它变成了谁呀?”学生们笑着说:“变成了9。”就这样,课堂的气氛立即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得特别积极、认真。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选取教学素材、设计学习活动时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故事化情境或熟悉的生活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位教师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在引入新课时巧妙地设计了问题情境:
师:“咱们班共多少位同学?(48位)同学们今天是怎样过來这里上课的?(坐车)这就涉及到了租车的问题。租的车限坐47人,加上老师一共是49人,租1辆车坐得下吗?”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坐不下,也有几个学生认为同学们个子小,挤一挤就能坐得下, 但是马上又有学生反驳说这样不行,就算是搭载小孩子也不能超载,是犯法的。教师也跟学生讲了不能超载,接着又问: “那今天咱们班一共坐了几辆车到这里?”(2辆,一辆大巴车,一辆小汽车。 )“为什么要租一辆小汽车?”(小汽车是载多出的2个人的、再租一辆大巴车太浪费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后,出示课本例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你能解决这道题吗?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讲一讲。”学生马上在小组里七嘴八舌地说开,还有的一边讲一边在本子上列式给同学看,学生计算的热情一下子点燃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知识的关键处巧妙地运用儿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使枯燥的计算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可以用儿歌让学生记住求商的方法:看除数,想口诀,口诀缺几商就是几;再如教学笔算除法时,可让学生记笔算除法的十字诀: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验,借此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激发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课堂单一的练习形式往往使学生觉得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定期组织口算、笔算、听算等“计算小达人”系列比赛,设计抢答口诀、找朋友、开火车、组数对口令等游戏,利用竞赛和游戏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计算。
二、优化策略是关键
1.既重视算理的教学、又重视算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借助计数器、小棒、算盘等直观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理解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效率。教师还要渗透迁移、转化的学习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任何复杂的计算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会算不准、算不快。因此,教师要夯实“九九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强塞硬装。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每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经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28 5”的口算算理时,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点数法、“凑整十”法、“进位加”法等方法解决,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
2.重视错题分析及作业纠错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往往刚学的知识就遗忘了,导致计算经常出错。教师要及时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弄清楚是因为计算马虎出错还是知识不过关出错,在学生的作业上圈注,标明错因,让学生及时纠正,将错题重做一遍。如果出错的同学较多,可以采取集中讲解的方法进行纠错。纠错时可将出错的作业让全班学生先观察这样做有没有错,错在什么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学生对错题抽丝剥茧,将“错点”变成“亮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渗透“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创设贴近低年级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练习设计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编应用题,自动建构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4.坚持赏识激励的教育方法
教师要利用赏识激励,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在地灌输计算算理、算法,或者严厉的批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取的。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关怀中得到勇气和自信心。
三、加强训练是途径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及简算的基础,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计算方式。要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速度,必须要重视口算训练。小学低年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因为这些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如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让学生口算“200 100”及“2000 1000”之类的题目,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开口讲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感知整百、整千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口算要坚持做到天天练、节节练,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视算和听算互相结合,交替训练,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和瞬间记忆力。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的笔算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只有理解了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列出竖式笔算。例如教学笔算两位数的加法,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相同的数位对齐。
除此以外,还要加强估算的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每一个学段的估算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估算教学从边缘走向常态。估算不仅是一种运算能力,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教材需要我们估算时才去估一估,而是要将估算的训练渗透到口算、笔算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建立良好的数感。
四、养成习惯是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把数字、运算符号写工整,把竖式的格式写规范,做混合运算时先要想好运算的顺序,认真核对每个数字、运算符号。
要想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要让学生养成使用草稿本及自觉验算的习惯。草稿本记录着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清楚正确打草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合理利用草稿本,提高計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时除了将计算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演算,还要将估算作为验算的一种方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乐于计算的兴趣,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数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龚祖华,王海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
[3]杨国华.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7(12).
[4]谢红芬.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7).